肥厚梗阻型心肌病论文_李晓霞,宋康兴

导读:本文包含了肥厚梗阻型心肌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肥厚,心肌病,室间隔,应变,磁共振,心肌,心房。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霞,宋康兴[1](2019)在《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规范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出现多系统栓塞一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较高,而并发心房颤动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卒中及系统性栓塞发生风险明显升高。本文报道了1例在规范口服抗凝药物(包括达比加群、华法林、利伐沙班)基础上仍先后出现脑、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右冠状动脉栓塞的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类患者栓塞风险及左心耳血栓形成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熊峰[2](2019)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治疗方法的现状与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征、左室流出道梗阻和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反流为主要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目前该病可通过药物、外科手术、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等方式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及预防心源性猝死。现就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治疗方法的现状与进展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心血管病学进展》期刊2019年06期)

王鹏,彭珍,刘茹[3](2019)在《超声诊断中室腔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尖部室壁瘤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43岁,反复心慌、头晕4年余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30/75mmHg(1mmHg=0.133kPa),一般状况可。心率75次/min,心前区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平均心率77次/min;Ⅰ度房室传导阻止;偶发房性早搏,单发47次,成对4次;频发室性早搏,单发746次,成对14次,短阵室速7阵次;异常Q波及ST-T改变。超声心动图检查:左房增大,前后径40 mm,右房及左、右心室内径正常,左室心尖部心肌明显变薄,呈瘤样膨隆,瘤体大小约40 mm×36 mm(图1,2),并可见轻微矛盾运动。左室心肌普遍增厚,点状增粗强回声,以左室中段心肌肥厚为着,最厚处达23 mm(图3),运动尚好;(本文来源于《临床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杨晓慧[4](2019)在《磁共振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疗效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磁共振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应用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中的疗效预测价值。方法:在我院2016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选出80例为对象,均在我院接受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在术前术后进行心脏磁共振检查。结果:有效组患者的MMASS明显低于无效组,且LVPER明显高于无效组,P<0.05;LVEF、LVEVD、LVESV、SV、CO、LVPF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磁共振检测显示左心室前壁基底段厚度和前间隔基底段厚度均与LVOTG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应用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中,术前进行磁共振检测准确测量左心室前壁基底段厚度和前间隔基底段厚度,预测室间隔心肌消融术的治疗效果,为介入手术治疗提供一定借鉴指导。(本文来源于《现代医用影像学》期刊2019年09期)

史阿娉,左蕾,卫艳宁,朱彤,关卓[5](2019)在《分层应变技术评估非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分层应变技术评价非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NHCM)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为临床心功能的评价提供定量信息。方法选取西电集团医院收治的42例NHCM患者(NHCM组)与4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获取各心尖长轴水平超声二维动态图像进行存储,脱机采用EchoPAC 113软件测量各切面心内膜下、中层及心外膜下心肌整体纵向应变峰值(GLS-endo、GLS-mid、GLS-epi)。结果两组的GLS-endo、GLS-mid、GLS-epi均表现为梯度递减(P<0.001);NHCM组左心室GLS-endo、GLS-mid、GLS-epi均低于对照组(P<0.001)。NHCM组GLS-endo、GLS-mid、GLS-epi绝对值与最大室壁厚度呈线性负相关(P<0.001)。结论分层应变技术是评价NHCM患者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的一种新技术。(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16期)

常珍珍,将学琴[6](2019)在《易误诊的儿童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儿女,12岁,主因抽搐1次,心肺复苏术后9 h入院;患儿于9 h前突然出现抽搐1次,表现为双手紧握,口吐白沫,意识丧失,随之出现呼吸、心跳暂停,经心肺复苏抢救约40 min,呼吸、心率恢复(家长口述,具体不详),抢救过程中出现心室颤动,予以电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期间予以输注"甘露醇、碳酸氢钠、硫酸镁、呋塞米",肌肉注射"地西泮"等药物(具体不详);患儿自发病以来意识不清,浅昏迷状,未解大便,小便失禁;查体:浅昏迷状,压眶反应差,体温36.2℃,颈无抵抗,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0.2 cm,对光反射存在,咽充血,呼吸24次/min,双肺呼吸音略粗,心率93次/min,心音有力,律齐。腹软,肠鸣音存在。四肢肌张力略低,克氏征、(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于建才,刘永兴,袁永刚,刘凤海,彭万忠[7](2019)在《心脏磁共振诊断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41岁。主因间断胸痛、胸闷3年,加重3个月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180/110mmHg,平日不规律口服"尼群地平、美托洛尔",未监测血压水平;否认糖尿病史;否认吸烟饮酒史。患者缘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胸痛、胸闷,呈闷胀感,无明显放射痛,无气短,症状多于劳累及饱餐后发作,持续数分钟可缓解,未予重视。近3个月来,自觉症状加重,发作次数较前频繁,持续时间较前延长,但未有超过20min情况,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入院(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林华,刘颖[8](2019)在《PC MRI对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血流动力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梗阻型与非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的血流信息,研究磁共振相位对比技术在评估梗阻型肥厚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磁共振相位对比技术扫描并分析得到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血流信息。结果:与非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相比,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左室流出道可见黑色高速血流束,左室流出道及瓣下流速大于瓣上流速,瓣上及瓣下流速均大于150cm/s,瓣下流速均大于300cm/s,通过伯努利方程可以测算左室流出道压力、评估梗阻程度。结论:PCMRI可以判断肥厚型心肌病是否为梗阻型并且评估梗阻程度以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并可以对疗效进行动态观察。(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04期)

吴文静,乔积民[9](2019)在《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围术期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行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患者的病案资料,总结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术中出现47例轻、中度胸痛,8例重度胸痛,1例迷走反射,55例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左束支传导阻滞,36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5例多源性室早。术后5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48例室性早搏,治疗后均转为窦性心律,康复出院。结论加强围术期的观察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陶爽爽,夏丽女,陈斌,王刚,金轶[10](2019)在《左心房容积参数联合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房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联合左心房容积参数与左心房应变、应变率参数共同评价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HCM)的左心房功能。方法选取30例非梗阻性HCM患者及30例年龄和性别均匹配的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SWD)及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改良双平面bi-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容积法测量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主动收缩前容积(LAVpre)及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左心房心肌应变(Strain-S、Strain-E and Strain-A)、应变率(Strain rate-S、Stra in ra te-E a nd Stra in ra te-A),分别代表左心房存储、通道及泵功能。结果非梗阻性HCM患者与正常对照组LAD、SWD和LVPWD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而LVEDV、LVESV、LVEF、S峰、D峰和Ar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梗阻性HCM患者LAVmax、LAVpre、LAVmin、Total LAEV、Passive LAEV和Active LAEV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Total LAEF、Pa s s ive LAEF和Ac tive LAEF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非梗阻性HCM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在左心房应变、应变率测值均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联合左心房容积参数与应变、应变率参数能够早期评估非梗阻性HCM患者左心房的存储、通道及泵功能,并证明其功能明显受损。(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征、左室流出道梗阻和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反流为主要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目前该病可通过药物、外科手术、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等方式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及预防心源性猝死。现就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治疗方法的现状与进展做一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晓霞,宋康兴.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规范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出现多系统栓塞一例报道[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

[2].熊峰.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治疗方法的现状与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9

[3].王鹏,彭珍,刘茹.超声诊断中室腔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尖部室壁瘤1例[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9

[4].杨晓慧.磁共振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疗效的预测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

[5].史阿娉,左蕾,卫艳宁,朱彤,关卓.分层应变技术评估非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6].常珍珍,将学琴.易误诊的儿童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一例[J].实用医技杂志.2019

[7].于建才,刘永兴,袁永刚,刘凤海,彭万忠.心脏磁共振诊断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1例[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

[8].林华,刘颖.PCMRI对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血流动力学的研究[J].名医.2019

[9].吴文静,乔积民.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围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

[10].陶爽爽,夏丽女,陈斌,王刚,金轶.左心房容积参数联合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房功能[J].浙江医学.2019

论文知识图

7先证者叁妹(III5)超声心动图...△通讯作者,Tel:(0771)5359...△通讯作者,Tel:(0771)5359...超声心动图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经过临床...3叁种类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血清P1-A...左心房内径对房颤发生率的影响

标签:;  ;  ;  ;  ;  ;  ;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论文_李晓霞,宋康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