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周东智胡伟杨俊峰

(江苏省南通市瑞慈医院普外科江苏南通226010)

【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急性胆囊炎的过程中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患者中选出98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治疗,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则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作为研究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率为6.12%(3/49),明显低于对比组22.45%(11/49)。同时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间更短,并且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R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2-0107-02

随着现代人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急性胆囊炎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给我国人口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急性胆囊炎主要是由于人体胆囊管发生阻塞,导致胆汁回流引发的细菌感染性炎症,患者的典型临床病症为右上侧腹部绞痛,同时还会有明显的压痛感和肌肉强直症状,绝大多数患者均会合并胆结石[1]。目前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方法主要为外科手术切除,传统开腹疗法本身创口过大,术后恢复较为困难,因此应采取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法。本文即是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效果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选出的98例患者,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比组中男性28例,女性21例,患者的年龄从27岁至71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2.53±5.72)岁。研究组中男性30例,女性19例,患者的年龄从29岁至7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3.07±5.32)对。两组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右上侧腹部疼痛,部分患者还伴有剑突下侧疼痛症状,经检查后患者墨菲氏征呈炎性,并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白细胞计数异常上升等情况,在CT等影像学技术检查下显示患者胆囊明显肿大、外壁增厚,胆囊周围出现少量积液。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将98例患者分成两个小组,每组49例。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治疗,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则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作为研究组。在治疗前均与两组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使患者了解本次研究的方法、目的和意义,所有患者均是自愿参与研究,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1.2.1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方法为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处理,求平卧仰卧位。在患者腹部直肌处选择切口,长度约为14cm,待逐层对皮下组织进行分离后观察患者腹腔内情况,确定腹腔内是否具有腹水或积液情况,如果具有该情况则应及时排出液体,如未见则直接开展手术。确定胆囊位置后,对胆囊进行充分的游离和固定,并从胆囊床开始逐渐游离,切开胆囊三角区的上腹膜,采用钝性分离方式将胆囊管和胆总管进行暴露。采用高位结扎方式对胆管颈部进行结扎,将胆囊完整摘除。利用电凝止血方式,待胆囊床彻底止血后采用丝线间断缝合方式对其进行关闭,并留置腹腔引流管,术后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2]。

1.2.2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方法在患者手术前1d要禁止食用任何产气或多气的食物,在术前12h禁止食用任何食物,术前4h禁止饮水[3]。患者采取全身麻醉处理,取平卧仰卧位,在肚脐下越1cm处做切口,切口长度为2cm到3cm,通过腹腔镜对患者腹腔内胆囊位置和情况进行观察,重点在于了解病变胆囊与周围组织是否存在粘连关系。然后采用三孔腹腔镜手术模式,分别在左右下腹部位置各做长度为1cm的切口,放入腹腔镜下手术配套器具。在建立二氧化碳气腹之后,同样选择顿性分离方式对胆囊的三角区进行游离和固定,并切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切断胆囊与肝脏之间的肝胆管时应该从胆囊板和肝实质间隙之间进行[4]。手术过程中同样采用电凝止血处理,术后先将患者腹腔内二氧化碳排净,预留腹腔引流管后逐层缝合切口,并为患者提供常规抗感染治疗。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n(%)来表示计数数据,并利用χ2对数据进行检验,采用x-±s来表示计量数据,并利用t对数据进行检验,以P<0.05代表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两组患者治疗数据进行整理,并制成如下表:

从上表当中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数据明显低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适应症

以往研究学者认为在治疗急性胆囊炎时不适宜采用腹腔镜手术方法,主要是因为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内会渗出大量的炎性液,同时由于炎性因子会导致局部组织水肿,使得血管的解剖不够清晰,增加了手术难度,此时如采用腹腔镜手术会造成更大的风险。而导致这种观念出现的原因在于我国医学界早期对急性胆囊炎的定义不够准确,现代诊断过程中,以患者的腹痛表现、超声学检查结果、生化检查结果等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因此在手术前就能够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大大降低了腹腔镜手术的风险[5]。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急性胆囊炎患者是由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所引起的,这类患者在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几率较高,需要重点注意。

同时,研究学者认为,轻中度急性胆囊炎患者在入院后应立即开展早期胆囊切除手术,这样可以避免患者病情继续恶化。而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则需要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调节,保护各主要脏器的健康,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开展手术治疗。一般早期手术治疗以入院后72h内为宜,对于高龄患者的疗效更加确切[6]。

3.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技巧

在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前,应该为患者开展胃肠道加压治疗,这样有助于对手术视野的暴露,能够使胆囊三角区更加清晰。在手术过程中对组织和胆囊的游离均采用钝性游离方法,应充分利用吸引器刮、推以及吸的功能,有效辅助其它工具开展治疗。

在整体治疗中,暴露患者Winslow孔和胆囊壶腹部是首要步骤,而在暴露胆囊壶腹部之后利用固定钳将其向腹壁侧延展,就能够观察到Rouviere沟,这一结构是胆囊床和肝实质部之间的切断标记线[7]。在分离过程中如果胆囊的壶腹部与胆总管、胆囊动脉等部位粘连过紧,可先将胆囊壶腹部进行分离,然后再彻底清除参与的胆囊组织,并寻找胆囊开口。在剥离胆囊过程中,如果发生小血管出血情况,则可以采用电凝止血方法,电凝过程中要对出血点进行确定,可采用冲洗或棉球擦拭等方法进行寻找,禁止在未确定出血点钱进行盲目电凝,以免对患者健康组织造成伤害。

3.3腹腔镜下手术转开腹的判断标准

在大部分医生的认知中,由腹腔镜手术转为开腹手术即意味着自己手术的失败,因此很多医生只有在腹腔镜手术无法进行或存在副损伤的情况下才被迫转为开腹手术,极大程度地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为手术医护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但实际上腹腔镜下手术转开腹手术是患者安全的保障,因此应适当放宽手术方法转换的指征,保证患者的健康。

首先,在腹腔镜手术开始时,利用腹腔镜对患者胆囊三角区进行观察,如果胆囊和周围组织出现冰冻状粘连情况,导致腹腔镜视野严重受阻时,应立即转为开腹手术。其次,患者本身具有合并肝硬化的症状,同时胆囊和周围组织呈现包裹式粘连,无法观察胆囊组织情况,此时应转为开腹手术。第三,在切割过程中造成三角区内出血不止,并且无法寻找到准确出血点时。第四,已经明确存在手术副损伤时。第五,在腹腔镜视野下明显观察到胆汁外漏,但无法寻找到渗漏位置[8]。

【参考文献】

[1]徐权斌,叶永强.腹腔镜下难治性胆囊性胆囊切除术32例体会[J].微创医学,2010,05(02):35-36.

[2]陈林.47例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05):8-9.

[3]丁莉萍,王晓峰.腹腔镜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8):3549-3550.

[4]蒋模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00例体会及并发症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02):78-79.

[5]徐大华.腹腔镜-内镜胆道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03):161-165.

[6]饶雷平.6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观察[J].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2011,19(07):188-189.

[7]郑晓东,杨先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03):89-90.

[8]路宁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53例手术探讨[J].当代医学,2010,16(13):98-99.

标签:;  ;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