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幌子论文-王媛,赵颖涛

传统幌子论文-王媛,赵颖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传统幌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幌子,符号特征,概括性,生动性

传统幌子论文文献综述

王媛,赵颖涛[1](2017)在《浅析中国传统幌子中的视觉符号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幌子,又称"帷幔"、"望子",是古时挂在店铺门外,用以招揽顾客和表明商店所售商品品类的标志,最开始是从酒铺发展而来的,慢慢的被其他行业采用从而发展和流传下来。通常是由图形、色彩、文字等简单元素组成的视觉符号来传达,近千种不同形式、不同属性的幌子,反映了封建时代社会民众的生活风俗和审美情趣,成为当时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文化符号,并寄寓了民众渴望去除病害、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7年07期)

曹阳[2](2016)在《对中国传统店铺幌子的考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难觅踪影的店铺幌子,曾经却是中国大街小巷里的一道亮丽风景,那些看似生疏的图形符号却承载着中国一段厚重的历史。其实,中国传统店铺幌子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它作为一种招徕生意的行业标识,在古代商业竞争和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幌子丰富多彩的造型装饰特征,展现出了中国古代商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匠人们的高超技艺,渗透出了中国民俗文化的内涵。本文选择了以文献资料相对较多的老北京店铺幌子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设计美学,广告学,民俗学等理论,对中国传统店铺幌子展开分析。希望通过这样的分析研究可以对当代的店铺广告设计有所帮助和启示。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节分为四节,主要对幌子的概念、历史发展脉络、研究历史和现状以及幌子的类型做一个总结性的介绍和梳理。第二章分为两节,主要是运用设计美学和民俗学的方法,对老北京店铺幌子的造型和装饰进行分析,归纳出幌子形式美的设计规律。第叁章分为两节,讲述与老北京店铺幌子设计相关的要素。第四章分为两节,探讨中国传统店铺幌子对店铺设计理念方面启示,以及如何让店铺设计更好地融入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央美术学院》期刊2016-05-20)

王君[3](2013)在《传统幌子广告的色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启示,分析了幌子广告作为一种优秀的广告传播形式所特有的色彩;论述了色彩作为一种符号形式,肯定了它对幌子广告有着重大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幌子广告是具有发展前景和无限创意空间的一种广告手段。(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13年02期)

陈旻瑾[4](2012)在《解析中国传统幌子中视觉符号传播的有效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图形、色彩、文字等视觉符号为主体的传统幌子是中国古代主要的广告形式之一,本文从视觉符号的直观简约、生动悦目、丰富寓意叁方面分析了其对受众的影响,探讨了其传播有效性的原因,并指出其对现代广告设计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2年18期)

张红颖,张宗登[5](2011)在《论中国传统幌子的设计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幌子是中国古代商业环境中一种极具美学特征的设计符号,具有技艺娴熟、形制规则、材料质朴、色彩明快、寓意于形、意向直观的设计特点。借鉴传统幌子的设计特点,现代的商业性广告设计应注意信息传达简明、直观,元素应用恰到好处,文化借鉴融合得当,以体现中国传统设计文化中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造物理念。(本文来源于《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6期)

陈旻瑾,林煜峰[6](2010)在《中国传统幌子与日本暖帘的审美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形制、色彩2方面比较中国传统幌子与日本暖帘不同的外在审美特征,并结合各自的装饰特点深入分析圆满与残缺的内在审美心理。在此基础上,指出两者所蕴涵的不同审美文化意蕴,为民艺的继承与发展提供有益启示。(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10年10期)

陈旻瑾[7](2009)在《解读中国传统幌子的符号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幌子是古代店铺用来招揽顾客的形象性的行业标记,作为传统社会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大众符号,体现了指示性、形象性、概括性、表意性等高度的符号特征。(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理论)》期刊2009年20期)

陈瑾[8](2009)在《中国传统幌子的美学价值及设计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幌子是古代店铺用来招揽顾客的形象性的行业标记,其简洁生动的造型、鲜亮醒目的色彩、自然质朴的材料组成的视觉景观极具装饰效果,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特有的商业民俗景观。而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幌子也以其独特的民族风采和现实功能重新进入了都市的街巷之中,越来越彰显出其生命力。在其现代的设计应用研究中不仅要取其形,更要在当代的商业景观设计中更好地延其意和传其神,把它和当代的材料结合在一起,并与浓郁的地域特色相结合,富有创造性地继承传统幌子的文化特质,以形成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都市商业景观。(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上半月)》期刊2009年10期)

陶涛[9](2007)在《八成公众认为要警惕商业化打着保护传统的幌子》一文中研究指出“端午节现在成了‘粽子节’,中秋节成了‘月饼节’,弘扬传统多是修个庙、建个殿,官员剪彩热闹热闹,有多少精神被我们真正保护了?”“它只是九卿值房商品部的一部分,并不是独立的咖啡店,更不是网上所说的‘Forbidden City Cafe''(紫禁(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期刊2007-10-08)

陈旻瑾[10](2006)在《中国传统幌子的审美文化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幌子是古代店铺形象性的行业标记,制作精美、传情达意的幌子体现了美善相兼的原则、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活泼的生命情调、浓郁的写意内涵、强烈的整体韵律等传统的审美文化意蕴。(本文来源于《艺术百家》期刊2006年05期)

传统幌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如今难觅踪影的店铺幌子,曾经却是中国大街小巷里的一道亮丽风景,那些看似生疏的图形符号却承载着中国一段厚重的历史。其实,中国传统店铺幌子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它作为一种招徕生意的行业标识,在古代商业竞争和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幌子丰富多彩的造型装饰特征,展现出了中国古代商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匠人们的高超技艺,渗透出了中国民俗文化的内涵。本文选择了以文献资料相对较多的老北京店铺幌子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设计美学,广告学,民俗学等理论,对中国传统店铺幌子展开分析。希望通过这样的分析研究可以对当代的店铺广告设计有所帮助和启示。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节分为四节,主要对幌子的概念、历史发展脉络、研究历史和现状以及幌子的类型做一个总结性的介绍和梳理。第二章分为两节,主要是运用设计美学和民俗学的方法,对老北京店铺幌子的造型和装饰进行分析,归纳出幌子形式美的设计规律。第叁章分为两节,讲述与老北京店铺幌子设计相关的要素。第四章分为两节,探讨中国传统店铺幌子对店铺设计理念方面启示,以及如何让店铺设计更好地融入环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统幌子论文参考文献

[1].王媛,赵颖涛.浅析中国传统幌子中的视觉符号特征[J].艺术品鉴.2017

[2].曹阳.对中国传统店铺幌子的考察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6

[3].王君.传统幌子广告的色彩分析[J].包装工程.2013

[4].陈旻瑾.解析中国传统幌子中视觉符号传播的有效性[J].大众文艺.2012

[5].张红颖,张宗登.论中国传统幌子的设计特征[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6].陈旻瑾,林煜峰.中国传统幌子与日本暖帘的审美比较[J].包装工程.2010

[7].陈旻瑾.解读中国传统幌子的符号特征[J].大众文艺(理论).2009

[8].陈瑾.中国传统幌子的美学价值及设计应用研究[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9

[9].陶涛.八成公众认为要警惕商业化打着保护传统的幌子[N].中国青年报.2007

[10].陈旻瑾.中国传统幌子的审美文化意蕴[J].艺术百家.2006

标签:;  ;  ;  ;  

传统幌子论文-王媛,赵颖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