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热泵式空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空调,热泵,机组,风管,能效,性能,规则。
热泵式空调论文文献综述
刘学章,年玉琳,王轶凡[1](2019)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中国专利申请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在1992—2018年间多联机空调(热泵)机组中国专利申请量的年代变化,申请人分布以及专利发明核心技术。针对每一项核心技术列举了主要的技术手段,总结了该领域目前的发展趋势,为该技术领域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利信息,为技术开发人员和相关企业提供研究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期刊2019年11期)
[2](2019)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铭牌标注规则将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联合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有限公司于9月在合肥召开了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铭牌标注研讨会。经过充分的讨论,会议达成:制造商应在出厂文件中明确多联机明示参数对应的室内外机的组合。如:在出厂文件中明示IPLV(C)、APF、SEER、EER(本文来源于《机电信息》期刊2019年31期)
张伟,吴阿明,刘福来,梁平[3](2019)在《风冷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节能认证与能效标识异同点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风冷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标识和节能认证的要求相近,认证人员易于混淆。本文通过分析T1型风冷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节能认证与能效标识异同点,指出了风冷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产品在申请评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企业认证人员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9年20期)
[4](2019)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铭牌标注规则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联合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有限公司于日前在合肥召开了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铭牌标注研讨会。来自行业的27家多联机生产企业的技术和质量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理事长、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江,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朝晖,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环分院副院长兼能效中心主任张新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会议。(本文来源于《供热制冷》期刊2019年10期)
陈新强,刘福来,李春阳,唐亮亮,夏林锋[5](2019)在《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全年性能系数试验与计算方法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GB/T18836—2017《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中定容型和非定容型风冷冷风型风管机APF试验工况的差异,以及风管机带机外静压和不带机外静压消耗功率的差异,并通过对试验样机APF的计算过程进行详细的解析,为研究人员理解标准中APF测试和计算方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期刊2019年06期)
罗田彦,谢鸿玺[6](2019)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电量划分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不同多联机电量分摊计费方式,引用不同室内机制冷量占比与分摊电量占比进行比较,来评价电量划分方式是否准确合理。并给出了计算方法和实验研究,证明该方法的实用性,体现出"用多摊多,少用少摊"的理念。(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陆秋瑶[7](2019)在《《GB/T 18837-2015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汉译日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市场不断的外资引入,中国的生产标准化工作推进面临着新的难题——如何让外资企业紧跟中国的国家制度规范生产。英语的普及对于在华欧美企业的标准化工作自然是优势,而对于中国的日企等外资企业来说,小语种尚未普及,对中国的标准制度缺乏深入了解,国家标准这类文本的翻译值得探讨,所以此次笔者选取了空调行业的国家标准为文本开展了汉译日翻译实践活动,从中收获了许多科技文文本翻译的经验。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空调制造业名为《GB/T 18837-2015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国家标准的汉译日翻译实践报告,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从国标的定义和用途、文本选择的背景及意义来引入正文;第二部分翻译过程描述,笔者从文本特点、文本翻译难点出发,在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描述翻译该文本前的译前准备、初次翻译及多次校对修改的过程;第叁部分主要翻译指导理论,简述了笔者选取的功能翻译理论、泰特勒翻译叁原则和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理论内容;第四部分翻译案例分析,笔者主要从词汇和句子层面,结合第叁部分的翻译理论及名词化结构、补语前置、活用日语被动语态、直译、减译等翻译技巧来实例分析该文本的典型翻译手法;第五部分翻译总结,总结了笔者在翻译过程中学习到的科技文翻译经验及翻译中的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9-01-01)
董翠凤[8](2018)在《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在民用建筑中设计与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简称"多联机",即VRV(VariableRefrigerantVolume)空调系统,是指一台室外空气源制冷或热泵机组配置多台室内机,通过改变制冷剂流量能适应各房间负荷变化的直接膨胀式空气调节系统。它也是一个以制冷剂为输送介质,由制冷压缩机、电子膨胀阀、其他阀件(附件)以及一系列管路构成的环状官网系统。系统室外机包括了室外侧换热器、压缩机、风机和其他制冷附件;室内机包括了风机、电子膨胀阀和直接蒸发式换热器等附件。一台室外机通过管路能够向若干台室内机输送制冷剂液体,通过控制压缩机的制冷剂循环量和进入室内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量,可以适时满足室内冷、热负荷的要求,是直接蒸发式制冷系统。(本文来源于《住宅产业》期刊2018年12期)
成建宏[9](2018)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国家标准的升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市场得到快速发展,同时面临着节能升效和制冷剂替代的双重挑战,如何实现其能效国家标准的修订提升,保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的市场环境和政策要求,提出了标准制定及修订的建议和展望。(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期刊2018年11期)
章陈春[10](2017)在《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变工况性能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的建筑空调能耗不断升高。区别于传统形式的中央空调系统,多联式空调系统所需设备少,布置灵活,可以实现“部分时间,部分空间”的灵活使用方式,已经在办公建筑、医院建筑和高级住宅等建筑中广泛使用。多联机空调系统在设计工况下运行能达到其设定的性能要求。在参数改变时,多联机对应的性能将如何改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具体做了如下工作:首先分析比较了仿真中的热物性计算方法,然后通过仿真方法分析了多联式空调系统中各部件(压缩机、电子膨胀阀、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性能;最后,分析了由这些部件所构成的系统的性能。本研究主要得到的结论如下:(a)制冷剂热物性模型除了要考虑精度、速度和稳定性外,还要考虑计算的可逆性。采用状态方程法,其计算速度在一般情况下并不会损失太多;(b)压缩机采用十系数仿真模型,计算速度和精度都能够得到保证;(c)换热器模型的两种建模方式中,集中参数模型所需参数较分布参数模型要少,因此相对简单;(d)系统中风冷换热器的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换热器的结构、换热管外侧的迎面风速、湿空气进口参数、制冷剂进口参数和制冷剂的流量。这些因素对换热量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e)系统的整体性能除了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电子膨胀阀的流通截面积和压缩机的转速的影响。单纯调节某一个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会影响其他室内机的性能,必须结合控制算法调整压缩机的转速才能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7-05-10)
热泵式空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联合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有限公司于9月在合肥召开了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铭牌标注研讨会。经过充分的讨论,会议达成:制造商应在出厂文件中明确多联机明示参数对应的室内外机的组合。如:在出厂文件中明示IPLV(C)、APF、SEER、EER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泵式空调论文参考文献
[1].刘学章,年玉琳,王轶凡.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中国专利申请概况[J].制冷与空调.2019
[2]..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铭牌标注规则将实施[J].机电信息.2019
[3].张伟,吴阿明,刘福来,梁平.风冷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节能认证与能效标识异同点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19
[4]..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铭牌标注规则确定[J].供热制冷.2019
[5].陈新强,刘福来,李春阳,唐亮亮,夏林锋.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全年性能系数试验与计算方法解析[J].制冷与空调.2019
[6].罗田彦,谢鸿玺.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电量划分检测方法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9
[7].陆秋瑶.《GB/T18837-2015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汉译日翻译实践报告[D].浙江工商大学.2019
[8].董翠凤.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在民用建筑中设计与运用[J].住宅产业.2018
[9].成建宏.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国家标准的升级探讨[J].制冷与空调.2018
[10].章陈春.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变工况性能仿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