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偏见论文-晁星

新闻偏见论文-晁星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闻偏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偏见,西方国家,在路上,信息情报,第一时间,西方中心主义,拟态环境,重大新闻事件,利比亚人,抱着

新闻偏见论文文献综述

晁星[1](2019)在《偏见让西方媒体丢了新闻良知》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货车惨案震惊世界。遇难者身份和背后黑手尚未确定,人们都在等待最终的调查结果。我国外交部回应道:不管遇害者是哪国公民,这都是一起极大的悲剧。国际社会应在这方面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加强信息情报的沟通,从源头上及早介入,防止此类悲剧今后再次发生。真(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9-10-30)

丁妩瑶[2](2019)在《信任水平与新闻负面偏见关系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负面新闻是"集中于那些与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相冲突的行为,及像犯罪、丑闻、性攻击、事故和自然灾害等类似的反常事件"(张威,1999)。研究显示,近年来,负面新闻在新闻总数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的趋势,涉及的范围也日趋广泛,例如官员腐败、助人为乐反被害、拖欠农民工工资、国际争端、食品安全问题,等等(李明爽,2014)。(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9年12期)

张宁,吕采薇,黎楚怡[3](2018)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新闻报道与数据偏见》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新闻生产中数据偏见的出现"大数据"是近年来学界、业界热议的话题。IBM公司最早提出了大数据的"4V"概念,即Volume(海量)、Velocity(快速处理与搜集)、Variety(多样)以及Value(价值)。~([1])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大数据都成为未来传媒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大数据技术会对现有的新闻产生模(本文来源于《南方传媒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张垒[4](2018)在《新闻自由还是反华偏见——瑞典警察粗暴对待中国游客舆情事件的演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9月15日凌晨,环球时报/环球网刊发报道《中国游客遭瑞典警方粗暴对待,一家叁口被扔坟场,外交部严正交涉!》,以9月14日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发布的提醒为由头,报道了发生于9月2日的"中国游客遭到瑞方公务人员粗暴对待"事件。这篇报道迅速在舆论场掀起波澜。随后多家中国媒体多次联系瑞典警方及涉事酒店,但并未及时得到任何有(本文来源于《经济导刊》期刊2018年11期)

周广学[5](2018)在《新闻的认知偏见与新闻报道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偏见是在人类社会当中长久以来始终存在的问题,在媒体领域的新闻队伍当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有一些因存在认知偏见而发表出过于偏激的、夸大的甚至是虚假的信息,影响了新闻报道的质量。为此,要针对新闻的认知偏见进行思考,同时进一步分析新闻报道优化策略,为队伍的素养优化提出一些意见。(本文来源于《观察》期刊2018年29期)

李烈鹏,段斐[6](2018)在《受众认知偏见对虚假新闻传播的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虚假新闻的存在对人们接收真实信息和稳定社会秩序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受众的认知偏见是助长虚假新闻传播的重要因素,本文将从受众的认知偏见和虚假新闻传播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受众认知偏见如何阻碍人们对虚假新闻的辨别、如何促进虚假新闻的传播,同时为抵抗虚假新闻现象提供认知角度的思路。(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8年03期)

蔡笑元[7](2018)在《偏见,源于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蒙昧》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应将其当作最基本的思维工具,当作底层思维来学习和培养,用它夯实思想基础,而不是妄图"即插即用",建立空中楼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大家耳熟能详、常挂嘴边的词,部分新闻人却与之貌合神离,加之近年来社会环境和媒体格局的巨大变化,甚至有渐行渐远的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闻队伍的风气,损害了新闻行业的引导力和公信力。在新闻舆论工作愈显重要的今天,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分析。(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8年07期)

陈坚[8](2018)在《法制新闻报道中的偏见话语》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制新闻报道是传播案件审理过程与判决结果的一种载体,对于大众了解案件与学习法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学者大多从法学与新闻学角度对法制新闻进行研究,揭示了道德失范、媒体与司法间的关系等问题,但对新闻内容是否带有作者个人偏见的研究尚有不足。本文拟从社会认知角度研究彭宇案相关新闻报道中存在的两种偏见话语:对老年人的道德偏见与对法律逻辑的司法认知偏见。2006年的彭宇案中,老人徐寿兰在南京一公交站台被撞倒从而摔成骨折,她指认彭宇为撞人者,一审判决,彭宇赔偿老人40000多元,但彭宇表示审判有误,对该判决表示不服,提出诉讼,并以“救人者反被诬”为由诉诸媒体,引发大批媒体对此案的关注,2008年二审以和解撤诉,加剧舆论力度,最终2012年相关部门公布调查后的事实真相,彭宇承认其与老太相撞。本文分别以范迪克的社会认知理论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以从公信部图书馆知识分享平台报纸类别下随机选取的各大都市报,2007至2016年共120篇与南京彭宇案相关的新闻报道为语料,研究其新闻报道中的偏见性话语。鉴于彭宇案的发展一波叁折,本研究根据舆论对该案的态度将新闻报道语料分叁个阶段(分别是2007-2011年、2012年、2013-2016年)进行研究,对应的新闻数量分别为75、15、30。首先,对语料中“彭宇案”相邻的关键评价性动词及其描述对象进行分析得出:除2012年采用“误读”、“夸张”等词用以澄清媒体对彭宇案的误解外,其他阶段都采用“影响”、“伤害”、“束缚”、“重蹈覆辙”等负面动词来形容该案件对道德与司法等的不良社会影响。其次,利用及物性系统,对语料中撞人事件的参与者与过程进行分析,得出除2012年外,其他阶段的新闻报道中均体现了对老年人的道德偏见:老年人的“邪恶性”、“贪婪性”。此外,通过分析如何转述一审判决书中的法律逻辑,发现除2012年个别作出客观转述外,大部分的用语都体现他们对法律逻辑的司法偏见。本研究的重要性有两方面:首先新闻不但能传播法律案件,还能体现新闻对案件的认知状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众对案件的认知;通过分析新闻中语言技巧的使用,读者可正确理解新闻的价值取向。(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张超[9](2018)在《作为中介的算法:新闻生产中的算法偏见与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新闻生产中,算法已渗透到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被视为中立的算法本质上是人工产物,算法偏见应引起重视。文章从中介的角度剖析了算法在新闻生产中的不同应用,分析了算法偏见产生的叁个来源:算法设计者的偏见、输入数据的偏见和算法局限的偏见。对抗算法偏见的有效措施在于,对处于"黑箱"状态的算法进行监管,算法透明是必然选择,主动的算法透明和被动的算法透明是两种可行的算法透明方式。认识算法、理解算法、批判算法是善用算法的前提,也是算法时代新闻生产的新命题。(本文来源于《中国出版》期刊2018年01期)

于茜瑶[10](2017)在《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媒介批评——以中国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女性偏见现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进步与文明的社会。女性在不断崛起,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推进以及人们思想的进步,越来越多优秀的女性出现在电视荧屏上。电视作为影响力深远的传统大众媒介,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受世界性的"女性=第二性"思想以及中国传统封建文化"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电视新闻在报道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别歧视。"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被造成的。妇女在社会中是次于男性的第二性。"~((1))(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7年20期)

新闻偏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负面新闻是"集中于那些与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相冲突的行为,及像犯罪、丑闻、性攻击、事故和自然灾害等类似的反常事件"(张威,1999)。研究显示,近年来,负面新闻在新闻总数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的趋势,涉及的范围也日趋广泛,例如官员腐败、助人为乐反被害、拖欠农民工工资、国际争端、食品安全问题,等等(李明爽,2014)。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闻偏见论文参考文献

[1].晁星.偏见让西方媒体丢了新闻良知[N].北京日报.2019

[2].丁妩瑶.信任水平与新闻负面偏见关系的实证研究[J].青年.2019

[3].张宁,吕采薇,黎楚怡.大数据背景下的新闻报道与数据偏见[J].南方传媒研究.2018

[4].张垒.新闻自由还是反华偏见——瑞典警察粗暴对待中国游客舆情事件的演变分析[J].经济导刊.2018

[5].周广学.新闻的认知偏见与新闻报道分析[J].观察.2018

[6].李烈鹏,段斐.受众认知偏见对虚假新闻传播的效应分析[J].视听.2018

[7].蔡笑元.偏见,源于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蒙昧[J].青年.2018

[8].陈坚.法制新闻报道中的偏见话语[D].南京理工大学.2018

[9].张超.作为中介的算法:新闻生产中的算法偏见与应对[J].中国出版.2018

[10].于茜瑶.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媒介批评——以中国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女性偏见现象为例[J].山西青年.2017

标签:;  ;  ;  ;  ;  ;  ;  ;  ;  ;  

新闻偏见论文-晁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