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四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逐渐在盐城得到传播,在先进知识分子、学生团体以及工人阶级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愈发呈现出本土化的特色,同时对盐城地区党组织的发展、工人运动的进行,国民革命顺利开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不可否认,马克思主义在盐城的早期传播仍有着诸多局限。
关键词:盐城;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盐城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以及优良的自然地理环境,然而,从古至今,盐城人民反抗压迫剥削的斗争从未间断,但终因缺乏代表先进阶级——无产阶级利益的新型政党的领导而归于失败。自从1927年盐城地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盐城的历史才真正翻开了新的一页。马克思主义在盐城的早期传播,立足于独特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表现出鲜明的地区特色。
一、马克思主义早期在盐城传播的历史语境
1.近代盐城经济社会基础
盐城地处苏北平原,拥有优良的自然地理环境,物资丰饶,在此基础上盐城人民艰苦创业,创造出灿烂的盐城地方文化。正因为经济的富足,盐城人民反而更深受暴政和苛税的压迫与剥削。因此,盐城人民自古便有反封建压迫、反剥削的革命传统。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盐城也没有逃过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由于早期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彻底,社会问题加重,盐城人民的反压迫、反剥削斗争此起彼伏,革命火种被广为传播。
1919年5月,北京爆发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五四浪潮席卷全国各地,也对古老盐城产生巨大的冲击,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盐城人民积极响应号召,以高度的热情投入这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25年5月30日,五卅运动兴起。这起事件的导火索正是顾正红——一名盐城籍工人,惨遭帝国主义杀害,此事件在盐城掀起轩然大波,各地纷纷组织力量进行游行示威,反对英日帝国主义暴行,通过演讲、募捐、查封抵制英日商品等多种方式支援上海工人运动。在五四运动、五卅惨案等民主革命运动影响下产生的盐城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锻炼了群众,振奋了民族精神,也使人民逐步明确了斗争的方向。随着新思想、新文化的进一步传播,盐城人民从此展开了颇具声势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揭开了盐城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1]9
同时,盐城地区学生运动的兴起,为新思想的传播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积极的实践背景与社会基础。当时的盐城学生奋起响应,结队游行,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有学生代表,如南京东南大学东台籍学生丁绳武等人利用回乡休假之机,组织学生联合会,并召开会议,发表宣言,抵制日货。他们的革命热情,对盐城革命运动起了一定的先行作用,其斗争活动是盐城人民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上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盐城推进的必要条件。
2.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体条件——工人阶级与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及早期党组织的创建
随着盐城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人阶级在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带动下也不断地成长,他们学习先进思想,参加宣传演说活动,在先进知识分子的影响下,积极维护自身利益,反抗剥削压迫,如“1920年4月的东台安丰盐民反抗泰源公司逼扣灶欠的斗争;1921年,东台县垦区数万盐民,为反抗淮南垦务局强征垦务捐,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斗争等。”[1]41927年底,盐城县总工会成立,盐城的工人运动有了自己的组织,此后盐城工人阶级得到迅速发展。
“共进社”于1923年2月,由南通进步学生薛树芳发起,主要组成人员是盐城上冈一部分受过中等教育的人士。该社以“砥砺德行,交换智识,谋乡梓公共事业之进步”为宗旨,自成立后,创办《通俗揭示》《通俗格言》,向平民灌输反帝反封建思想和必需的常识,开设了两期平民义务学校,并在恽代英主编的《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上冈情况》等文章。[1]2
其次,传播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内容介绍仅仅局限于朴素革命思想,对于其整体理论的介绍与深层解读几乎为零,且因当地人民知识水平以及客观条件限制,思想宣传的演讲与动员多为浅显易懂的口号,而缺乏深入人心的思想教育与解读,缺少系统性理论的教育深化,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层次较低。同时,盐城地区马克思主义的真正传播始于五卅前后,开始时间晚,发展机会少,直至1927年,方才出现第一个正式的中共支部,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相对其他地区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3.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客体条件——进步社团及书刊的创立
(1)结合学生革命实践
同时,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大量封建学子的观念得到改变,他们主动打破旧思想的桎梏,积极学习新型社会文化思想,以高度的爱国热情,探寻救世之道。一批在外读书的盐城籍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了共产党。他们受上级党组织的派遣,怀着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救国救民的满腔热血,先后从上海、南京等地回到家乡,宣传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开展反军阀斗争,组织工农群众反抗地主、资本家的压迫和剥削,发展优秀青年入党,从事党组织的创建等活动。
“知社”,全称“东台县栟茶青年知社”,是1925年夏由进步青年叶实夫、缪德载、蔡牧山、蔡晦渔、蔡观以等发起组织的青年进步团体。其中蔡牧山在《栟茶知社宣言》中详细阐述了社团成立原因以及宗旨——致力于研讨改造社会的理论,宣传进步思想,推动地方改革。1926年4月,该社又出版进步刊物《海日》,由叶实夫任主编,公开宣扬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思想。知社以及《海日》的建立,为后来马克思主义在盐城的传播以及共产党基层组织在盐城的设立奠定了基础。[2]
文在寅:“这是用西方的绘画方式结合东方的技术制作出来的。左边的画是长白瀑布,右边的画是济州岛城山日出峰。”
二、马克思主义在盐城早期传播的内容及特点
1.传播内容
(1)介绍马克思生平及其相关著作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脱氧核糖核酸)部分,生物体的生、长、衰、老、病、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是决定生命健康,完善自身构造作用,直接参与遗传讯息相关组织细胞突变与病变调控的内在因素。同时,基因也是生物进化遗传信息的载体,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基因受多重影响而发生突变或病变导致疾病的发生,这就需要补充更替原始的基因,改变或调节疾病基因的表达被抑制或降解,或者通过破译及改变基因密码分子结构作用于疾病靶点,影响其生成代谢过程,通过诱导抑制阻断细胞突变的发生与发展,促使其疾病细胞的凋亡,有的放矢的治疗自身疾病基因,使人体恢复到原来的健康状态。
马克思主义在盐城的早期传播内容有着极大的局限,其思想的直接传播内容较少,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叶实夫等人创办的报刊《海日》中的相关内容。叶实夫在《海日》上连续发表了《马克思小传》,详细介绍了马克思的生平及其学说。在第8期中,还特别介绍了马克思撰写的《共产党宣言》及其内容要点,是第一个把马克思的生平及其学说介绍给盐城人民的近代刊物,也是大革命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刊物之一。
(2)宣传共产主义及民主革命思想
除以上关于马克思的相关论述外,因受国民革命影响,盐城早期地下党员的思想宣传内容多表现为民主革命及共产主义理论。传播者多为在外接受共产主义先进思想,加入共产党的学生,他们回乡宣传革命,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鼓舞劳动群众开展斗争。宣传内容多体现出朴素、平实的特点。如1925年4月如皋地下党员陈雪生到东台进行革命宣传活动时,在东台县梁垛镇乐氏私立崇实小学以教学为掩护,以学生为对象,向学生宣传反帝、反军阀和“耕者有其田”思想。[3]国民革命时期的革命宣传思想也多表现为“打倒土豪劣绅”“铲除贪官污吏”等朴素、直接的口号。1926年4月,仇一民、吴广文、唐君照等共产党员决定成立草堰口党小组,其成员分别在上冈、盐城等地宣传革命思想,传播马列主义和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也由此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在盐城传播的内容,扩大了传播影响,草堰口党小组也成为盐城境内最早的共产党小组,为盐城党组织的发展与党的事业的推进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马克思主义在盐城的早期传播内容表现出朴素、浅显的特点,与其他革命思想有一定的重合性,自身独立领导功能的发挥也有着较大的限制。但尽管如此,先进革命思想的传播仍然为共产党后期活动的展开、党组织的建立以及工人运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传播特点
五四运动后,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文化思潮发展的主流。各种进步社团和进步报刊如雨后春笋般争相出现,成为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重要阵地与媒介。在这样的社会趋势下,渴望获得社会革命、救亡图存方法与真理的盐城先进青年们,也相继组织起各种进步团体,创办刊物,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典型代表有“共进社”和“知社”。
如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在盐城的传播主体为知识分子、学生团体以及早期共产党员。主体特征决定了传播方式,盐城地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展现出与工人、学生运动相结合的特征,极富实践特色,其中以学生运动实践最为突出。五四运动后,盐城地区最先觉醒革命意识并进行相关活动的是各校学生群体。“1919年5月下旬,盐城县第一、二高级小学师生首先组织盐城县学生联合会,并发函给乡下的县立第三、四、五高小,派代表到盐城城区,举行县学联成立大会,组织全县学生结队游行,化妆演讲。”[1]7其后学生联合会的发展,进一步突出了学生群体的作用,学友会、同乡会纷纷成立,各校学生纷纷组成团体走上街头,进行斗争活动。“共进社”与“知社”等先进团体更是举办义务学校进行教育宣传。上海、北京等地早期党员与知识分子在回乡后,将宣传重点置于学校中,并以教书活动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学生成为革命斗争的主体力量及先进思想的直接受教对象。因此,与学生运动实践紧密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在盐城早期传播的重要特征。
与传统“公共领域”相比,推特大大降低了政治参与的成本。推特“公共领域”在保留类似俱乐部式的实时双向互动交流的同时,实现了物理场所与社交场所、言论与参与者的分离。人们无需到场,无需付费,甚至无需离开沙发即可发表具有政治影响力的言论。政治参与成为普通老百姓在时间和金钱上负担得起的活动,过去专属于新兴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如今也对草根平民开放;平民凭借数量优势,可形成颇具分量的政治观点和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普通老百姓实际上或可发挥游说政府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在盐城的传播为共产党组织的创建奠定了基础,并且推动了其发展。1927年,盐城地区最早的党的基层组织在东台建立,其支部书记陈雪生正是在接受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熏陶,阅读了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革命文章后,坚定了革命的思想,并先后发展了陈铭生、丁国灿、祝新民、陈远维、戈铭典、黄承官等6名进步同学加入共青团组织,开展革命活动,最终建立中共东台县特别支部。
党在盐城的开辟阶段,正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背景下,盐城地区共产党员的主要任务是:吸收进步青年加入国民党,响应并支持革命军北伐。因而,共产党员的主要活动均与国民党及国民革命相呼应,盐城地下党员们积极进行思想宣传,张贴标语,创作口号,组织力量支持并欢迎革命军的到来,在此过程中增强双重党籍队伍力量,在促进国共合作的同时,不断强大自身,在国民党组织中加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发展共产党员。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在盐城的传播,共产党在盐城的开辟均与国民革命,与国共合作密切相关,在推进国民革命运动中促进共产主义理想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在盐城传播的重要特征。
(3)传播层次与影响力相对滞后
首先,马克思主义在盐城的早期传播主要依赖先进知识分子及早期党组织。然而,一方面,盐城地区的知识分子力量薄弱,宣传途径受限,宣传阵地较少,宣传范围局限于少数学校,针对工人和农民的宣传活动较少。另一方面,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盐城地区党的力量还相当薄弱,党在群众中的影响较小,基层党组织因缺乏上级党组织强有力的指导,在宣传过程中目标不够明确,在动员和组织群众等工作方面也不广泛。因此马克思主义在盐城的早期传播有较大的局限性,传播面狭窄,力量薄弱,影响力小。
值得注意的是,党在盐城的开辟阶段,正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盐城地区的党组织及从外地回乡的共产党员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建立国民党的地方组织,吸收进步青年加入共产党,响应和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组织农工反抗地主、资本家的压迫、剥削。因此,早期盐城地区共产党的活动多以国民党的名义开展,共产党的活动多以地下形式进行。直到1927年,盐城地区历史上最早的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中共东台县特别支部才成立。至此,马克思主义在盐城的传播才形成了一个正式的组织。此后,随着盐城共产党基层组织的发展与壮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更具组织性,党组织在盐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逐渐成为主体力量。
三、马克思主义在盐城早期传播的意义
1.促进党组织的创建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盐城的传播,让先进知识分子们有了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机会,了解其科学性、革命性及其指导作用。在孙小保、仇一民等早期中共党员的努力宣传下,马克思主义在盐城众多社会思潮中“脱颖而出”,并开始逐步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在社会思想中占据主流地位。
(2)呼应国民革命运动
上海环城绿带包括100 m宽的林带和400 m宽的绿带。100 m宽的林带是沿外环线外侧宽100 m的区域建成以乔木为主的开放性林带[1]。本文研究对象为环城绿带百米林带内的植物群落,下文为了叙述方便,将“上海环城绿带百米林带植物群落”简称为“百米林带植物群落”。
1924年,国共统一战线建立后,大批盐城籍中共党员回到家乡,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党的革命纲领,不断发展具有共同信仰的先进人士加入党组织中,为盐城地区基层组织的发展与壮大创造条件。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在盐城的传播,提高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觉悟,党的队伍才得以壮大,盐城革命运动才得以有组织地开展。
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为故意伤害罪。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在盐城的实现,支持国民革命军北伐
党在盐城的开辟阶段,正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在这一背景下,盐城地区中共党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宣传革命思想,动员党员加入国民党,积极支持国民革命军北伐,而这些任务的完成均离不开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的引导。由于前期进步人士在盐城宣传马克思主义打下了基础,加之人民群众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对革命斗争的支持,党在盐城的工作任务进行得较为顺利。同时,1926年7月,在共产党帮助下建立起来的国民党盐城县第一区分部曾以“青年协进会”名义召开会议,讨论欢迎和帮助国民革命军北伐等事宜。仇一民等同志也通过张贴标语,组织群众等方式瓦解军阀士兵军心,支持国民革命。马克思主义在盐城的早期传播打下的群众基础,是人民群众积极回应党的动员加入国民党支部,实现国共合作,支持国民军北伐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盐城地下党发展壮大自身力量的重要基础。由共产党所发展起来的国民党员,大部分具有较坚定的革命性,在国共合作失败后积极利用各种力量帮助支持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
3.研究型教学融合团队分工协作。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技能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原理、技术指标及注意事项制订实验方案,并及时启发和点拨有疑惑的学生,增强学生自主完成实验的信心。对于综合性实验,教师可使每个学生完成的实验任务不一致,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照搬照抄实验报告,又可以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工作量较大的题目,学生可通过分组合作来完成,这就要求组员之间分工协作,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师鼓励学生从选题、数据采集、图像处理、特征分析、信息提取到结果分析再到报告撰写都亲力亲为,为后续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撰写打下基础。
3.指导工农运动的实践
五四运动前,盐城工农运动仍停留在最初的反苛税、反剥削的基础上,没有先进组织以及科学思想的领导,工人与农民对反抗斗争没有清醒的、深层次的认识,最终几次工农运动都走向失败,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盐城的传播,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将革命思想与工农运动紧密结合,重视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工农运动的指导作用。1927年秋共产党员陆襄撰文声援东台药业店员罢工游行;7月,党员吴广文组织郭乃珍等进步青年到伍佑西的一个村庄搞宣传,帮助该村农民组织了农民协会;同年10月,共产党员黄进在灶民中从事党的组织和宣传工作,并提出“我们灶民联合起来”,“打倒假革命的国民党,拥护为我们谋利益的共产党!”等口号[4]。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理论,指导着盐城工农运动的实践,为工人和农民展开斗争,争取自身解放指明方向。
(2) 橡胶粉掺量在10%以内时,复合材料抗压强度及压缩韧性略高于PVA-ECC。掺量超过10%时,虽然抗压强度低于基准试件,但压缩韧性大致接近。因此,当橡胶粉掺量在10%以内时,对提高试件压缩韧性指数及抗压强度有利。
四、总结
五四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盐城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其真正传播开始于五卅前后,具有传播时间晚,范围小,影响力薄弱,与党组织活动、学生运动紧密结合等特点。关于其传播的书面记载极少,只有少数几部地方杂志与史志提及。而随着中国共产党在盐城活动的深入,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在盐城人民活跃的革命运动中得到体现,在此期间,基层党组织快速建立,先进革命分子不断涌现,各地工人群众、知识分子积极响应,人民思想得到较大解放,盐城地区党的力量得到快速发展,正是由于这些基层组织的努力,为之后盐城地区党的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2015年10月—2016年9月,我院精神科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有113名,占75.3%,未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有37名,占24.7%。护士一般资料见表1。
参考文献:
[1] 韩建勋,中共盐城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盐城人民革命斗争史1919.5-1949.9[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1.
[2] 滕建平,王静.中国共产党在盐城的早期活动[J].档案与建设,2012(5):28.
[3] 中共盐城市委党史办公室.盐城革命斗争大事记 1919.5-1949.9[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0:5.
[4] 中共盐城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盐城市档案馆(局). 征程90年1921—2011盐城党史大事回眸[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12.
TheEarlyDisseminationofMarxisminYancheng(1919—1927)
WANG Linling
(School of Marxism,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China)
Abstract:In the later period of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Marxism was gradually spread in Yancheng. With the efforts of advanced intellectuals, student groups and the working class, Marxism became more and more indigenized. At the same time, it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arty organizations, the progress of the workers' movement and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in Yancheng. However, it is undeniable that there are still many limitations in the early dissemination of Marxism in Yancheng.
Keywords:Yancheng; Marxism;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oi:10.16018/j.cnki.cn32-1499/c.201903004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092(2019)03-0021-04
收稿日期:2018-02-27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7CDJ004)
作者简介:王琳玲(1998— ),女,江苏盐城人,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责任编辑:李 军)
标签:盐城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思想论文; 东台论文; 学生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党史论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论文;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7CDJ004)论文;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