腈菌唑论文_刘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腈菌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蜥蜴,药剂,动态,基因,黑斑病,乳剂,油茶。

腈菌唑论文文献综述

刘刚[1](2019)在《腈菌唑在叁七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基本明确》一文中研究指出腈菌唑被认为是防治叁七黑斑病和圆斑病等病害应用前景较好的杀菌剂,但其在叁七中残留检测和残留消解动态研究尚未见报道。为建立叁七中腈菌唑残留检测和残留消解动态的检测方法,云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研究人员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研究了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在叁七根、茎、叶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喷施前后的皂苷含量变化,并对其可能产生的膳食安全风险进行了评估。(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9年15期)

刘刚[2](2019)在《腈菌唑可有效防治烟草菌核病》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烟草菌核病的防治药剂,吉林省延边农科院等单位研究人员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烟草菌核病菌的室内毒力,对其中5种抑菌效果好的药剂采用茎叶喷雾法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00g/L嘧霉胺悬浮剂、46%多·春·氟吡菌酰胺可湿性粉剂、20%腈菌唑乳油、25%嘧菌酯悬浮剂、50%春雷·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烟草菌(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9年15期)

刘道胜[3](2019)在《25%腈菌唑乳油防治油茶炭疽病的林间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试验及数据分析表明,25%腈菌唑乳油防治油茶炭疽病,对于预防性防治而言,以1200~1400倍液喷雾较好;对于治疗性防治,以不低于1000倍液才能达到防治效果。对于不同的防治时期,预防性防治远远优于治疗性防治。结合防治实践,对于油茶炭疽病防治,除了加强油茶园管理之外,还应该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及时防治,特别要重视预防性防治。(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9年13期)

包媛媛,张新永,杨明,张月江,毛忠顺[4](2019)在《腈菌唑在叁七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与残留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腈菌唑(myclobutanil)被认为是防治叁七黑斑病和圆斑病等病害应用前景较好的杀菌剂,但其在叁七中残留检测和残留消解动态研究尚未见报道。为建立叁七中腈菌唑残留检测和残留消解动态的检测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研究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在叁七(Panax notoginseng)根、茎、叶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喷施前后的皂苷含量变化,并对其可能产生的膳食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叁七样品经丙酮提取,SPE固相萃取柱净化后,再由BEH-C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分离,以体积比为70∶30的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洗脱,利用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进行定量分析,外标法定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叁七块根中主要皂苷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建立的叁七中腈菌唑残留量检测方法在0.1~5.0 mg/kg水平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0.9%~91.9%,相对标准偏差为5.05%~9.3%,腈菌唑检测极限为0.1μg/kg。在大棚内喷施135 g/hm2的腈菌唑时,在叁七及土壤中的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腈菌唑在叁七根、茎、叶和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6.77 d、6.70 d、6.63 d和6.03 d,其风险商值为9.5×10-5,远小于1,风险较低,处于安全水平;随着生育期的增加,叁七根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含量不断增加。因此,建议我国腈菌唑在叁七中的最大残留量值可暂定为0.2 mg/kg,安全间隔期为35 d。研究结果表明腈菌唑对叁七使用安全,为腈菌唑在叁七上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19年08期)

陈顺琴,杨晖,王爱民,夏冰,王杰[5](2019)在《超声提取-气相色谱法测定高粱中腈菌唑与烯唑醇农药残留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超声提取-气相色谱法测定高粱中腈菌唑与烯唑醇农药残留。高粱样品用不同比例的乙腈-丙酮进行提取,弗洛里硅藻土净化,旋转蒸发浓缩,最后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ECD)进行测定。腈菌唑农药线性范围为0.012 5~0.400μg/g,方法检出限(3S/N)为0.002μg/g,相对标准偏差(n=6)RSD为3.7%;烯唑醇农药线性范围为0.004 76~0.152μg/g,方法检出限(3S/N)为0.000 83μg/g,相对标准偏差(n=6)RSD为1.2%。该方法简单、高效、快速、灵敏,能满足高粱中腈菌唑与烯唑醇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鞠易明,周力,韩帅兵[6](2019)在《腈菌唑在番茄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外标法定量分析检测了60%锰锌·腈菌唑可湿性粉剂在番茄中消解动态及残留量,用以评价腈菌唑在番茄上使用的安全性。[方法]经乙腈提取,稀释后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在0.002~0.5 m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腈菌唑的质量浓度与响应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0.01~1.0 mg/kg添加质量分数范围内,腈菌唑的平均回收率为90.4%~99.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5%~4.8%;腈菌唑的定量限(LOQ)为0.01 mg/kg。[结论]检测结果表明腈菌唑在番茄中的半衰期为3.2~3.6 d。腈菌唑在距离最后施药14 d采样时番茄中残留量为<0.01~0.38 mg/kg。(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9年05期)

王士华[7](2019)在《40%腈菌唑悬浮剂防治梨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1试验目的受浙江天丰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的委托,对该公司生产的40%腈菌唑悬浮剂防治梨黑星病,进行田间验证性药效试验。为其登记提供科学准确依据。2试验条件2.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防治对象:梨黑星病。作物:梨。品种:锦丰。2.2作物栽培及环境条件果园栽培类型为露地,砂壤土,土壤p H值为6.7,有机质含量为1.2%,有灌溉条件,树龄为20年生,株行距为5米×6米。(本文来源于《新农业》期刊2019年07期)

刘刚[8](2018)在《甘肃玉米大斑病菌对丙环唑敏感性强于腈菌唑》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甘肃玉米大斑病菌对两种叁唑类杀菌剂的敏感基线和抗性水平,筛选和推广高效、广谱杀菌剂以确保玉米生产安全,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人员采用平皿法测定了甘肃省57株玉米大斑病菌对丙环唑和腈菌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对(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8年27期)

朱飞龙,郝伟玉,尹晶,常静,李济彤[9](2018)在《腈菌唑不同对映体对丽斑麻蜥性腺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腈菌唑(myclobutanil,MT)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手性杀菌剂,其手性对映体为(+)-腈菌唑(MT1)和(-)-腈菌唑(MT2)。腈菌唑手性单体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但很少有其对爬行动物的对应选择毒性研究。为了评估腈菌唑手性单体对丽斑麻蜴性腺系统的毒性影响,将MT1(50 mg·kg-1)和MT2(50 mg·kg-1)以经口灌胃方式分别暴露给蜥蜴28 d。暴露期间,记录观察蜥蜴体重、血液中性激素(睾酮T和雌二醇E2)浓度以及性腺相关基因(3β-HSD、17β-HSD、CYP11A、CYP17、CYP19A、ER-α和AR)的表达图谱的变化。在MT1暴露组中,蜥蜴体重在28 d出现明显下降。而在MT2暴露组中,蜥蜴体重没有明显变化。雄性蜥蜴在经过1 d的暴露后,E2浓度在MT1暴露组中明显下降,而在MT2暴露组中明显上升。这些结果表明了腈菌唑手性单体的对映选择性毒性。在MT2暴露14 d后,雌性蜥蜴中CYP19A基因的表达上调弥补了体内E2浓度的降低。在MT1暴露的14 d,蜥蜴卵巢中观察到的CYP11A和CYP17基因表达下调以及CYP19A基因表达不变的这一现象解释了蜥蜴血液中E2和T的浓度减少。这些结果表明:MT1和MT2暴露对蜥蜴体内性激素造成不同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会相应改变性腺相关基因的表达。综上所述,MT1和MT2对性腺系统具有潜在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可能对蜥蜴造成不同程度的生殖损伤。(本文来源于《生态毒理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朱飞龙,郝伟玉,胡晓,焦萌,常静[10](2018)在《腈菌唑手性单体对雄性丽斑麻蜥肝脏代谢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腈菌唑(MT)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手性杀菌剂,其手性对映体为(+)-腈菌唑(MT1)和(-)-腈菌唑(MT2)。为评估腈菌唑单体暴露对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肝脏代谢功能的毒性影响,研究了MT1(5 mg·kg~(-1))和MT2(5 mg·kg~(-1))暴露28 d下蜥蜴体重、肝组织病理学和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MT1暴露组的蜥蜴体重在28 d时出现显着下降。在MT1和MT2暴露后,蜥蜴的肝组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理学变化。在MT1暴露下,基因CYP1A1、CYP2D6、CYP3A4、CYP3A7和CYP2D3的表达水平未发生显着变化,而基因CYP2C8A的表达显着上调。在MT2暴露下,基因CYP3A4、CYP3A7和CYP2D3的表达未发生明显变化;基因CYP1A1和CYP2C8的表达显着下调;基因CYP2D6的表达显着上调。不同腈菌唑单体对蜥蜴体重、肝组织病理学以及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不同,具有一定的对映选择性。(本文来源于《生态毒理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腈菌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筛选烟草菌核病的防治药剂,吉林省延边农科院等单位研究人员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烟草菌核病菌的室内毒力,对其中5种抑菌效果好的药剂采用茎叶喷雾法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00g/L嘧霉胺悬浮剂、46%多·春·氟吡菌酰胺可湿性粉剂、20%腈菌唑乳油、25%嘧菌酯悬浮剂、50%春雷·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烟草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腈菌唑论文参考文献

[1].刘刚.腈菌唑在叁七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基本明确[J].农药市场信息.2019

[2].刘刚.腈菌唑可有效防治烟草菌核病[J].农药市场信息.2019

[3].刘道胜.25%腈菌唑乳油防治油茶炭疽病的林间试验[J].吉林农业.2019

[4].包媛媛,张新永,杨明,张月江,毛忠顺.腈菌唑在叁七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与残留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

[5].陈顺琴,杨晖,王爱民,夏冰,王杰.超声提取-气相色谱法测定高粱中腈菌唑与烯唑醇农药残留量[J].湖北农业科学.2019

[6].鞠易明,周力,韩帅兵.腈菌唑在番茄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J].农药.2019

[7].王士华.40%腈菌唑悬浮剂防治梨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J].新农业.2019

[8].刘刚.甘肃玉米大斑病菌对丙环唑敏感性强于腈菌唑[J].农药市场信息.2018

[9].朱飞龙,郝伟玉,尹晶,常静,李济彤.腈菌唑不同对映体对丽斑麻蜥性腺系统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8

[10].朱飞龙,郝伟玉,胡晓,焦萌,常静.腈菌唑手性单体对雄性丽斑麻蜥肝脏代谢功能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腈菌唑腈菌唑腈菌唑腈菌唑腈菌唑-腈菌唑生产工艺流程图腈菌唑

标签:;  ;  ;  ;  ;  ;  ;  

腈菌唑论文_刘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