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晓辉:从中西方上古神话看中西方文化集体人格差异论文

汪晓辉:从中西方上古神话看中西方文化集体人格差异论文

摘要:中西方文化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其根源可追溯到上古神话。上古神话孕育和奠定了中西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并广泛存在于文化的表达形式中,影响深远。本文立足于对中西方上古神话中的“神性”的对比,探讨了两种文化典型集体人格“君子”和“骑士”之间差异的久远根源,从而看到了上古神话对集体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启示和影响。

关键词:神话;君子;骑士;集体人格

随着十七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世界各民族及文化开始接触、碰撞和融合。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得以呈现,这使跨文化的交流和研究成为必然。什么是文化?余秋雨给出了全世界最短的文化定义: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1]6各个民族之间有不同的人格结构,当一个集体形象被认可、接受和追求时,集体人格就逐渐形成了。“君子”是中国文化中集体人格的代表,“骑士”是西欧文化中的理想的人格。余秋雨指出,所有的集体人格皆如荣格所说各有各的“故乡”。[2]从神话开始,埋藏着一个遥远而深沉的梦,积淀成了一种潜意识、无意识“原型”。本文试图从中西方上古神话中找到“君子”与“骑士”的文化基因,从根源上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一、中西方上古神话的渊源

(一)西方的上古神话

古希腊神话和古罗马神话被认为是西方文化的源泉,并在各个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当古希腊人最初来到意大利时接触到了属于凯尔特人的神话。按古希腊人的传统,他们对认识和不认识的神都很敬畏,并在此基础上对那些与其自身极为相近的神灵进行了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多神的宗教信仰。原始的凯尔特人的文明程度远不及古希腊人,凯尔特人的神话人物性格野蛮,这在古希腊神话中留下了痕迹。古罗马神话继承了古希腊神话,然而,古罗马人的想象力远不及古希腊人,因而古罗马神话诸神没有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那么富有诗意和浪漫[3]5-6。

由表4可知,42个待评价水样中Ⅰ类水质样本数为7个,占总数量的16.67%;Ⅱ类水质样本数为11个,占总数量的26.19%;Ⅲ类水质样本数为8个,占总数量的19.05%;Ⅳ类水质样本数为12个,占总数量的28.57%;Ⅴ类水质样本数为4个,占总数量的9.52%。优于地下水质量标准的Ⅲ类标准比例约为62%,其余水质均较差。由此可知,榆林市矿区周边地下水水质受到一定的污染。由各因子的权重W可知,主要的污染因子为NO-3,其次为SO2-4、NO-2,总硬度和TDS受污染较小。

古希腊神话作为西方上古神话的代表,拥有着较为完整的神谱,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的作品《神谱》,为现存最古老的古希腊诗歌之一。其中描写了宇宙和众神的诞生,讲述从地神盖亚诞生一直到奥林匹亚诸神统治世界这段时间的历史。“人格化”是古希腊神话的鲜明特色。神是自然力量的化身,不仅与人有相同的外貌而且有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人与神相互依存,彰显对力量的崇拜。诺斯洛普,弗莱说“神话模式即有关神祗的故事,其中人物具有行动的最大力量——是一切文学模式中最抽象,最具程式化的模式”[4]147。

(二)中国上古神话

中国广义的上古神话指中国夏朝以前直至远古时期的神话和传说,狭义的上古神话则包括夏朝至两汉时期的神话。神话体系则较为复杂,来源广泛而驳杂。上古神话反映了古代先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某方面而言,上古神话也被假定是历史真实的一部分。开天神话中有伏羲、神农,战争神话中有炎黄、蚩尤,发明神话中有仓颉,人与自然斗争的神话中有夸父,五行神话中有祝融等。这些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了古人对神秘自然和社会的解释,同时也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和变革社会的愿望,多运用象征和隐喻来进行表达,这与原始先民的心智能力紧密相关,如盘古化生万物的神话,阴阳五行中的色彩对应,《楚辞·九歌》中的飞天龙凤等。

中国的神话传说较为平铺直叙而少于感情渲染,更加偏向于“记载”。而记载中的神的行为往往具有明显的“神性”。这种神性往往体现于道德层面,在中国神话中,神的道德品质往往体现于对”人性“的克制与对“神性”的赞扬。而“神性”主要体现为:品行极度高尚、为理想而自我牺牲、对自我情感的克制。一般说来,中国的神话里正神与恶神区别极为明显,恶神终究会被打败。中国神话中对于神的渲染,不在于其法力的无边,不在于其力量的无穷,而是精神力量往往要高于身体力量,正神代表道德,具有自我牺牲,悲天悯人等性格特点,并在精神境界上无限强大。黄帝作为中国神话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正神,其一切行为目的都是极为高尚的,发动涿鹿之战的目的是为了拯救天下苍生,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境遇,使其更加富足安康。大禹也是中国神话中“神性”的代表人物。大禹治水行为目的更是高尚,13年的清贫与家庭的分离体现了其牺牲精神,而三过家门不入又体现了其对于自我情感的克制。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等传说,都充斥着对自我牺牲精神的道德层面的歌颂。中国的神话中,神的行为实际是与普通人的行为相脱离的,神灵的形象更多是摒弃了私人情感而不食烟火的。中国的神话故事在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世界的向往的同时,则更加富有一种说教意味,是人们对于无比高尚的人格的向往和对自己的鞭策。

组成。装置内部无扎线,使用WB500总线背板。351F采用现场总线CAN网技术,与主控单元的通信采用深圳所的《ISA300基于CAN网保护测控通信规约》V3.01;接地变及站用变 351F软件信息均为:ISA-351F-FG-11C-V1.54-20041118。

在古希腊神话中,神的行为动机,往往比人更加具有人性。主要体现为对欲望的放大与追求,对人性的夸大与情感的渲染。神的形象鲜活,喜怒哀乐明显,人的欲望在神身上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可以说正是人欲放大的表现。由于宙斯的花心,赫拉善妒,她向一个与宙斯的情人同名的小国埃葵娜全岛送去可怕的瘟疫、瘴气和令人窒息的毒雾,浓雾裹住了太阳,然而就是不下一场雨。嫉妒出于人性,这在赫拉的身上,则得到了渲染与放大。纳喀索斯爱上了自己的影子,直到力竭而死最终化为水仙花,是对“自恋”这一人性的放大化表现。冥王哈迪斯见到宙斯和农业女神德墨忒尔的女儿珀尔塞福涅之后,一见钟情,不顾其意愿,将其绑架成为冥后,足见神的“冲动”和“鲁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神的行为动机往往与人的动机更为相符,甚至是人性欲望的放大产物,神的行为往往比人更加受情感与欲望的支配,并由于神力的存在,往往更加富有行动力,更不受束缚,所造成的结果也往往更为震撼。因而,神的行为在很多层面上,是普通人们碍于现实,而在神话世界中借由强大的神力的自我放飞和寄托。整体来说,古希腊神话传说是古希腊先民的“人性”依托于神力自由发展夸大的产物。

二、中西方上古神话中神的“神性”对比

(一)古希腊神话中神的精神内核

中国的上古神话从对自然力量、动物图腾的崇拜逐渐转向对先祖和英雄的崇拜,反映了古代先民对正义的追求,辛勤劳动的精神,战胜自然的信心和厚生爱民的境界。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人物形象伟大,事迹光辉,有极强的感染力。中国古籍中没有专门的神话著作,零散流传于各种典籍,如《山海经》《淮南子》等。

(二)中国神话中神的精神内核

高中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阶段,也是走入社会和跨入社会的必经之路.我们高中生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学好数学,认识到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通过函数的学习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上学会更多的解决技巧,激发自身的课堂学习欲望和学习激情,才能保证数学学习的严密性和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今后无论遇到任何函数的题型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找到数学学习的突破口.

(三)东西方神话中神的神性的本质差异

荣格相信在心灵的最深处,存在着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处在人类心理的最底层,很难觉察到,但是人的一些重要行为或意识却根源于它[5]。中西方的神灵都是双方先民追求具像化的产物。“神话是外在世俗生活与内心世界之间对话的一个重要媒介,神话显示了无意识的存在,它所要传达的是深植于人格内的无意识”[6]。中西方的远古神话像基因一样决定中西方的集体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三、远古神话对中西方集体人格发展的影响

如果说古希腊神的形象,更加趋向于对“人性”欲望的放大,而中国上古神话中神的形象则更加趋向于对崇高精神的无限追求,这体现了两种文化内核的不同趋向,神的形象塑造有着不同的着力点。首先,关于力量。古希腊神话中对于力量的追求是贯穿始末的。力量强大的冥王哈迪斯可以绑架珀尔塞福涅成为其妻子,赫拉克勒斯作为古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拥有无上的力量,一人完成12项伟业。而在中国神话中,关于正神力量的描写往往寥寥无几,主要着墨于恶神对力量的崇拜。恶神蚩尤有81个兄弟,有八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但力量无比强大的蚩尤最终败于以“德”见长的黄帝手中。其次,关于神的缺点。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往往亦正亦邪有其缺点,宙斯花心,赫拉善妒,就如同阿克琉斯的脚踵,古希腊神话的神和凡人一样,都是有其弱点,是可以战胜的。中国的神灵则不然,正神是高高在上且不具有缺点。盘古开天辟地最后与天地融为一体,夸父逐日最后化为桃林滋养一方,神农尝百草最后死于断肠草,神灵在精神上是无懈可击而完美的,不具有缺点,在道德上无可战胜。再者,关于自我。中西方古代先民的思维方式在此方面最见分歧。西方的神是其先民自我的化身,是对自我的放大;而中国的神则是先民崇拜的对象,与自我是对立的。正是中西方神话的这些本质差异孕育了两个不同的文化基因。

(一)中国的君子人格

上古神话是古代先民集体意识形态的物象化表现,塑造着历史和文化中的人和事,甚至决定着社会对人们进行教育的内容和目的及对现实人的期望。从中国的上古神话开始,中国文化追求道德的至高无上,“君子”几千年来成为中国文化向往的人格。道德至高无上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私欲也就是“人性”的压抑,这样才能在更大的层面为集体作出贡献甚至牺牲。为集体有所贡献一直是中国人在道德上的追求以及社会要求,很多中国人心中一直有“达则兼济天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情怀,君子文化主张“小我”与“大我”的统一,家国与个人的统一,追求社会正义为重,个人生命为轻的超人生境界。君子的力量和影响来自于个人的修为,君子的修为遍及内外,达到内外兼修的境界。“君子”不是以势压人,也不是以强权来强制人,要以德服人。甚至内敛的仁义比外在的品德更加重要,内在的修为即使不外露,人们反而更加敬佩他。因此,“君子”精神讲求至善,心胸豁达;洁身自好,品行独立;淡泊名利,唯道义不可缺;在尊“道”的前提下追求精神自由。由此看来,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信奉的“君子”早已在远古的神话里就定格了,并像基因一样塑造了一个民族的集体人格。同样,对“君子”道德和精神上的苛求实际上是和“人性”中利己的因素是相悖的,陷入抽象的人性化,终归难以落到实处,因而在传统的儒家学说中又有了与“君子”相反的人格“小人”。“小人”作为一种警戒,实则鼓励人们追求“君子”人格。随着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模式的发展和变化,“君子”人格和精神始终贯穿中国人的历史文化,过去和未来。习近平同志说:“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7]直至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以集体主义和道德建设为核心。道德和精神追求,集体主义胸怀和格局是中国人从上古神话开始并延续传承的人格基因。

(二)西方的“骑士”人格

在古希腊的上古神话中,虽然充满了对个人的警示与告诫,如阿克琉斯所向披靡,但脚踵是他的弱点;赫拉克勒斯英明勇敢,但也暴躁易怒;普罗米修斯虽然为天下人盗来火种,终身被缚,但更加衬托了冒险精神与个人英雄主义。作为来自远古的集体潜意识,它注定了西方集体人格的典型代表——骑士的基因。傅花萨——法国历史学家说,如果上帝也有灵魂,它在自己的时代里也是一个异常勇敢的骑士。可见,骑士文化和人格在西方的传统和地位。骑士出现在欧洲的中世纪,他们以服骑兵军役为条件,获得国王或大领主的封地,是以马代步驰骋于沙场的贵族,他们就是骑士阶层,并随之产生了骑士制度和骑士文化。勇敢被认为是骑士最基本的品质,另外,比武是西欧中世纪贵族社会的重要活动,是骑士展示勇敢的舞台,也是解决一切矛盾和难题的途径。一个中世纪的记载表明,骑士的勇敢也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在比武中表现的勇敢,不及战场上与敌人格斗时表现的勇敢高尚;在战斗中的一次勇猛冲锋不及在混战中的勇猛厮杀更荣耀[8]268。理想的骑士形象除勇敢外,还有忠诚,对领主的忠诚和对宗教信仰的忠诚;骑士的爱情风流、浪漫、传奇;骑士重视荣誉,扶困济贫,除暴安良,行侠仗义。随着骑士阶层的确立,骑士的行为不断规范化,受基督教的熏陶,在典雅的爱情观和宫廷礼仪的约束下,逐渐发展成绅士文化和绅士精神,强调个人自我的完美和实现,西方民族性格中的贵族气质源于骑士精神,并成为整个西方文化的上层建筑。古希腊神话中对英雄主义和个人完美的追求注定了西方集体人格的发展,这也促使欧洲社会最终从基督教的桎梏下走向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各种激进思想与学派应运而生,如康德的“天才论”,尼采的“强意志论”,艾默生的“超验主义”等,无不浸透着个人英雄主义对世界的认知。

3月份快完了,懊热仍没有消退。一个星期日(星期日人们睡得早),爱德华多从杂货铺回家,看见克里斯蒂安在套牛车。克里斯蒂安对他说:

四、结语

中西方远古神话让我们看到了中西方文化相反的内核,两种民族认知世界和自然的不同途径奠定了不同的集体潜意识并进而形成了各自的集体人格。文化的多元性使我们了解了更广阔的世界并建立了包容的心态。跨文化的意识重在对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心理学上指根据他文化来调整心态的自觉性。东西方文明是人类智慧的不同表现形式,认知各民族文化智慧的基因,有利于加强自我文化身份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力,更好地接受和包容世界多彩文化。

参考文献:

[1]余秋雨.何谓文化[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85.

[2]余秋雨.君子,中国人的人格理想[J].政工学刊,2015(2):85.

[3]伯恩斯.The myths and legends of ancient Greece and Rome[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社,2014.

[4]诺斯洛普,弗莱.批评的剖析[M].陈慧,袁宪军,吴伟仁,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5]马向真.荣格原型理论的道德解读[J].江海学刊,2007(4):222-225.

[6]宋利存.原型、神话与文学:简述荣格的原型理论[J].经营管理者,2010(20):61.

[7]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8]倪世光.铁血浪漫:中世纪骑士[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中图分类号:B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974(2019)06-0135-04

DOI:10.13877/j.cnki.cn22-1284.2019.11.023

收稿日期:2019-07-15

作者简介:汪晓辉,女,黑龙江青冈人,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跨文化语言教学(福建 漳州363000)

(责任编辑:徐星华)

标签:;  ;  ;  ;  ;  ;  ;  ;  ;  ;  ;  

汪晓辉:从中西方上古神话看中西方文化集体人格差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