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语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法律语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法律语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法律,语言,语言学,新闻报道,人民代表大会,语料库,模糊。

法律语言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李小亚[1](2019)在《汉语语料库在法律语言中的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语料库是法律语言组件构成的必备资源,它是法律条文制定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法律语言在实际构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语言信息材料。不仅如此,法律语言学在为司法工作进行服务的同时,汉语语料库仍然在其中产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这项工作进行时的坚实基础。在法律语言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汉语语料库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语料库在法律语言中的构建与设想具有现实意义,它能够对其中的基础问题、使用方法和技术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对语料库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法律语言学的发展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22期)

杨雪,张媛,陈帆[2](2019)在《功能对等理论下的法律语言英译策略探究——以《合同法》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是沟通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一座桥梁,可以说,翻译在文化的传播中担任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而,好的翻译必得有强大的理论支撑,才能真正地达到"信、达、雅"的要求,法律翻译也不例外。论文从法律语言及法律翻译的特点和法律翻译的难点的处理入手,基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以《合同法》从为例,多方面对法律英译的策略探究。(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46期)

罗希[3](2019)在《浅谈德语法律语言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法律的载体,法律语言被广泛地应用于法律生活的方方面面,离开语言讨论法律是不现实的。作为一种专用语,法律语言具有很高的抽象性,也展现出一些区别于共同语的语言学特点。这些特点让德语法律语言常常处于"专业性"和"大众可理解性"的矛盾之中。本文从词汇、句法和文体叁个方面对德语法律语言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语言与文化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姜廷惠[4](2019)在《法律语言的模糊性有时是一个虚假焦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比法律语境与非法律语境,说明了法律语境中类别判断标准和模式的差别,表明法律目的在类别归属问题上起着主导作用,从而阐释了法律语境下类别判断的特殊性,进而说明语言模糊性的判断有时是由于法律目的的存在而导致的。这种状态下,语言模糊性只不过是叁段论逻辑里涵摄不能的一个替代原因和虚假焦点而已。(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董姝言[5](2019)在《法律语言的发展与特点研究——评《法律语言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现代法治建设受到西方孟德斯鸠等先贤思想的启蒙,众多优秀、先进的西方启蒙思想为我国现代法治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容忽视的是,西方启蒙思想对于我国而言,仍然存在着立法语言、法庭语言和法律文书语言的翻译问题。潘庆云编着的《法律语言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年2月出版)主要对当前法律语言的发展与特点展开探讨。(本文来源于《语文建设》期刊2019年16期)

王亚楠[6](2019)在《文化差异视角下英汉法律语言翻译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律是由语言表述的社会行为标准,而社会行为标准来自于文化认同。有鉴于此,文化差异会对法律法规带来重要影响。基于这一认知,本文将首先对法律语言翻译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之后,将探究文化差异对中英法律观念及法律语言的影响。最后,将针对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提出中英法律语言的翻译策略。(本文来源于《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陈钟梅[7](2019)在《法律语言模糊性的语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律作为一种规约性的语言分支,准确性是其重要特点。但在有些情况下,模糊表达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合理使用模糊语言能帮助立法者适应立法中变化莫测的情况,使法官、律师及法律活动其他相关人员更灵活地达成特定的交流目的。本文运用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和利奇的礼貌原则对法律语言模糊性进行语用分析并探讨其语用作用。(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16期)

高洁[8](2019)在《浅析法治新闻报道在使用法律语言时存在的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近年来,法治新闻媒体和法治新闻报道不断蓬勃兴起并迅猛发展,然而,由于每名记者的法律素质良莠不齐,造成在现有的法治新闻报道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法律语言使用不当的情况,故此,为进一步提高法治新闻记者的法律意识,减少和避免在新闻报道中对法言法语的错误运用,(本文来源于《发展导报》期刊2019-05-10)

汤岩[9](2018)在《“领土”在东亚法律语言中的生成和变迁——兼谈东亚国际法史中的学术、政治和话语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领土"是现代国际法的核心概念,也是现代国家建构的物质基础。但是对东亚国家来说,"领土"是个舶来品。古代语言中没有"领土"一词,也没有近代西方意义上的"领土"概念。19世纪下半叶国际法进入东亚,"领土"成为各国继受国际法后形成的重要政治和法律概念,但是话语层面的"领土"一词并不是一直不变的。本文以东亚的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近代以来的法律文本为基础,考察汉字文化圈国家国际法中"territory"译词变迁,发现"territory"先后经历了"疆域"、"版图"、"领土"和"领域"等多次译词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东亚国家在国际法学上的学术交流,也更深层次揭示了国家间政治对法律语言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人大法律评论》期刊2018年02期)

李景芳[10](2019)在《如何在新闻报道中规范使用法律语言》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制类新闻报道在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全民普法、推动司法体制改革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新闻语言和法律语言的特点在法制类新闻报道中,如何处理好新闻语言和法律语言的关系,对提高法制类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客观性和影响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新闻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从而要求在使用语言文字时尽量做到通俗化、大众化和口(本文来源于《中国律师》期刊2019年02期)

法律语言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翻译是沟通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一座桥梁,可以说,翻译在文化的传播中担任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而,好的翻译必得有强大的理论支撑,才能真正地达到"信、达、雅"的要求,法律翻译也不例外。论文从法律语言及法律翻译的特点和法律翻译的难点的处理入手,基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以《合同法》从为例,多方面对法律英译的策略探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法律语言论文参考文献

[1].李小亚.汉语语料库在法律语言中的构建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

[2].杨雪,张媛,陈帆.功能对等理论下的法律语言英译策略探究——以《合同法》为例[J].校园英语.2019

[3].罗希.浅谈德语法律语言特点[J].语言与文化研究.2019

[4].姜廷惠.法律语言的模糊性有时是一个虚假焦点[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董姝言.法律语言的发展与特点研究——评《法律语言学》[J].语文建设.2019

[6].王亚楠.文化差异视角下英汉法律语言翻译策略[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

[7].陈钟梅.法律语言模糊性的语用研究[J].戏剧之家.2019

[8].高洁.浅析法治新闻报道在使用法律语言时存在的问题[N].发展导报.2019

[9].汤岩.“领土”在东亚法律语言中的生成和变迁——兼谈东亚国际法史中的学术、政治和话语建构[J].人大法律评论.2018

[10].李景芳.如何在新闻报道中规范使用法律语言[J].中国律师.2019

标签:;  ;  ;  ;  ;  ;  ;  

法律语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