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玉求(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苏虎街实验小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
【摘要】小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由于性格、学习基础、学习动机的差异导致不良情感态度的产生。本文就这些制约学生语言学习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不良情感态度;矫正对策;语言学习
外语教育研究人员研究表明: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率。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紧张、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都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如果学习者受消极情感影响太大,再好的教师、教材、教学方法也无济于事。与此相反,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动机、愉快、惊喜等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
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与其他学科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感对学习的影响,并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下面,我就小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产生不良情感态度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1.性格差异因素
1.1内向型。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天性——活泼好动。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由于家庭环境、学前教育等原因,一些孩子表现得腼腆、内向、少言寡语。在课堂上,他们就是“观众”,课堂上发生的事仿佛与他们无关。这些孩子在班级很孤立,没有朋友,上课时很少回答(或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少参与课堂活动。这对于语言学习是极其不利的。
1.2焦虑型。过渡的焦虑是语言学习中最大的障碍。小学生产生的焦虑一是来自周围的人,如: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值过高或要求过于严厉,往往带给学生一种沉重的心理负担,从而使学生在听课、做作业、考试、回答问题时经常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不能百分之百的投入进去,总是考虑“万一做不好怎么办”。小学生产生焦虑的第二个原因是,在过去的语言学习中,曾有过不成功的学习经历。这种紧张情绪极有可能迁移到学生现在和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并产生不良的影响。
1.3抑制型。抑制心理经常出现在小学中高年级。由于年龄的增长,在课堂上面对老师的提问,他们往往由过去的积极主动变为被动。学生产生抑制心理,一是怕回答错误受到同学的嘲笑讥讽,或者是老师的批评,所以,他们宁可错过发言和锻炼的机会,也不能受到嘲笑或批评。二是学生对自己的答案不确定,在不能保证完全正确的前提下,也不会主动回答问题。所以,小学中、高年段的课堂气氛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如低年级的活跃。
解决对策:
1.3.1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首先,教师要正视这部分群体的存在,不让学生感到受冷落、受忽视;此外,在教学中,多多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在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要抓住契机进行表扬。同时,调动学生周围的朋友、同学、家长以及其他任课教师,共同关注这些学生,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关怀,从而使他们正视自己,并尽快融入到集体之中。
1.3.2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在学生相互交往的过程中,要鼓励这部分学生参与到集体活动之中。在课堂上,教师要创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并使这部分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和任务。教师还要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制止其他学生对这部分学生的歧视、嘲笑,使他们以正常的、放松的心态投入到小组活动中。
2.学习基础差异因素
2.1接受能力的差异。学生先天存在接受能力上的差异。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在接受新知的时候,表现得积极踊跃、投入,而且学习效率高,学习效果好。而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在与其他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总是“慢半拍”,跟在那些学生的后面,久而久之,丧失了自信心,学习的失败感大于成功感,有时甚至感到沮丧、灰心。
2.2学习习惯的差异。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延续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而不良的学习习惯制约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兴趣的发展。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如:不能坚持经常,学习热情不稳定,做事无规律、无计划等)会带来一种惰性,有的时候会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
2.3策略运用的差异。和学习成功者相比,学习不成功者所运用语言学习策略要少,而且频率不高。此外,他们使用的经常是一些不成功的学习策略,如:死记硬背、不会举一反三等等。不懂得运用学习策略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障碍或困难时,往往知难而退,从而产生消极情绪,而且不利于发展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解决对策:
2.3.1教师要面向全体。虽然我们经常强调要“因材施教”,要“面向全体”,但是不可否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我们会忽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同一的目标,同一的方法,同一的评价,同一的教学过程,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自然会使一部分学生成为“牺牲品”。面向全体,不是用同一标准去对待每个学生,而是用不同的方式去适应学生的需要。
2.3.2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策略。教师要创造机会帮助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好的学习策略会使学生受益终生。教师要经常性的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对学生的策略形成给予一定的指导;同时,在教学当中,应当渗透学习策略的示范和培养。
3.学习动机差异因素
3.1外在动机占主导。内在动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不成熟,很难树立明确的学习动机,他们的内在动机主要是对语言学习本身所产生的兴趣。外在动机是指来自于外界的影响,如:为了获得某种奖励等。不同的学生,其学习动机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内在动机占主要地位,有的是外在动机占主导。相对来讲,内在动机持续的时间较长,而外在动机占主导的学生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波动。
3.2动机不确定。在小学阶段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不知道为什么学,为谁学,怎样学。有的学生表示:学英语是为了出国,为了和外国人交朋友,为了考大学……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动机单纯、片面,且不稳定。
解决对策:
3.2.1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随着知识难度的加深,知识容量的扩大,学生很容易产生惰性心理和厌学情绪。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绪的变化,深入了解情绪波动的原因,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和奋斗的目标,克服不良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3.2.2用科学的评价促进学生形成稳定的动机。评价的作用一是选拔甄别,二是促进学生发展。对于学习动机不稳定的学生来讲,教师的评价就是一面双刃剑,有时能帮助学生扫除障碍,有时也能伤害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灵活的、多元的评价目标和评价方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评价的单一化,克服评价的选拔甄别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使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