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边缘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边缘,文化,视角,性别,视域,黑龙江,庙会。
边缘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张良[1](2019)在《边缘文化、宗教背景与艺术探索——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电影创作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两个维度对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的电影创作进行了一次综合性梳理:首先是纵向维度,使用分期法对阿彼察邦二十多年的电影创作进行阶段性划分,重点讨论了阿彼察邦电影风格的发生、发展到成熟的演变过程;其次是横向维度,从研究阿彼察邦的文化、宗教和艺术背景出发,通过文本分析,逐渐归纳出阿彼察邦电影的主要特点。(本文来源于《当代电影》期刊2019年11期)
王桂林[2](2018)在《《水形物语》的边缘文化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边缘文化过去是艺术电影的叙事核心,如今在商业电影中得到了更频繁的呈现,替弱势群体发声成为诸多电影人的艺术职责。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水形物语》讲述了哑女艾丽莎与人鱼相恋的故事,与1954年杰克·阿诺德执导的《黑湖妖谭》构成了镜像叙事文本,影片表面上是描述了关于爱情的另一种自由的形态,营救人鱼的过程是边缘文化向中心文化的一次抵抗,艾丽莎与人鱼的结合宣告了边缘文化的胜利。(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8年21期)
果玉[3](2018)在《双重边缘文化压制下美国华裔女性意识的觉醒——以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喜福会》是美国华裔谭恩美代表作之一,反映了华裔母族文化和异质文化相遇而生的碰撞与兼容以及两种文化在碰撞中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艰难求索。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展现美国华裔女性勇敢追寻自我的心路历程。(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11期)
龙湉[4](2017)在《后殖民语境中边缘文化者的身份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印度裔英国移民作家的身份、移位的生存状态以及随之而来的疏离感使得奈保尔始终密切关注后殖民社会的现实与人生境况。本文通过分析属于边缘文化主人公们来到中心文化国度后的生活状况,以探讨后殖民语境中边缘文化者的身份建构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30期)
周大鸣,张恩迅[5](2017)在《行政的边缘,文化的中心——以富川瑶族自治县石枧村为中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富川瑶族自治县石枧村是地处湘桂边界的汉族村庄,由于过去长期存在治理困境、历史纷争、经济落后等问题,一直属于"行政的边缘"地带,但石枧村在族群互动、潇贺古道、宗族管理、古建筑等方面亦呈现出其"文化的中心"特征。(1)因此,针对"行政的边缘"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充分考虑区域文化特征,多尝试自下而上的解决路径:一是发挥乡村宗族组织的能动性,二是打造跨行政区的旅游产业集群,叁是利用生态资源建立复合型的生态农业体系。(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研究》期刊2017年05期)
温晓婷,杨帆[6](2017)在《边缘文化的生命力和当代价值——以书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书签"是伴随着书籍而诞生、成长、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书签蕴含知识——它是浓缩的百科全书;书签中运用了科技——它汇集了当下最新的材料和技术;书签中潜藏着人文——它蕴含了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基因;书签也传授道义——它始终有种引人向善、向上的积极功能。古人云:开卷有益。一本书看了一部分,想要下次接着看就需用书签做个记号,故闭卷有签,签上还印有知识、科技、人文、道义等等。所以不但开卷有益,正是有了一枚不可小觑的书签,闭卷也有"意"。(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7年18期)
邱舒馨,郑立峰[7](2017)在《论黄咏梅的边缘文化审美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咏梅从"人"的维度来审视边缘文化,结合个人经验、文化差异构建城市边缘群体的精神世界,现实与精神失衡,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文化碰撞融合,使边缘文化具有双重性与斗争性的特点。在边缘文学创作中对人物底层、事件底层进行叙述化,摆脱个人经验的蒙蔽性,重塑"日常经验",对边缘群体进行苦难叙述,透过个人表层,温情注视这一群体的精神,讲述"出走"后不能完全融入城市,又无法回到故乡的"漂泊"命运。(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7年05期)
万军,张瑞迪[8](2016)在《从边缘文化到公共文化:方岩庙会的现代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方岩庙会在现代社会变革中曾被当作落后文化而处于边缘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回归民众日常生活并进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而成为社会公共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应使当地民众保持在方岩庙会活动中的主体性,并使民间文艺展演保持生活化和本真性状态,防止其非自然的"雅化"倾向。(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杨慧茹[9](2016)在《性别视域下的女性主体建构与边缘文化书写——严英秀小说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严英秀立足于当代城市生活,书写女性的情感世界、成长体验和生存命运,呈现女性独特的生命隐痛和心理情状。同时,她坚持本土立场,为"弱势"与"边缘"发声,展示了底层民众和真实西部的文化失落和诗意遁逃。(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6年18期)
王晓丽[10](2015)在《边缘文化视角下的黑龙江传统建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构成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元素,它的形成及发展与其所在地域的文化密不可分,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和丰富多样的性格特征。黑龙江地处中国传统文化的边缘地区,受文化传播与扩散的影响,传统建筑既有文化中心区建筑的特征,又有本地域独特的建筑特征,是构成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在文化演进过程中所形成的建筑特征是分析黑龙江地域文化特征的一个侧重点,它所反映的文化现象是深入研究黑龙江地域文化演进的一个切入点。本文以传统建筑文化作为切入点,深入浅出的介绍了黑龙江传统建筑的类型及其在建筑形制、规划布局、结构样式、装饰风格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地域特征,结合文化地理学中文化传播与文化扩散的相关理论,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和总结等研究方法,从边缘文化的视角对黑龙江传统建筑在历史演进过程中所反映出的文化现象进行了解析。本文主要从以下叁个方面研究黑龙江传统建筑文化。第一方面,通过现有资料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传统建筑的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并针对重要的建筑类型选取有代表性的建筑实例通过列举、归纳、比较等方法进行重点介绍,从中找出这些建筑类型在规划布局、营造理念、建筑表现等方面的规律特征,从而对该地域的传统建筑类型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第二方面,针对黑龙江传统建筑类型所表现出的地域性技艺特色进行详细解析,结合文化中心区的传统建筑类型比较、归纳出黑龙江省传统建筑在营造理念、建筑形制、结构样式、装饰语言、色彩表现等方面有别于其他文化区的技术与艺术特色,为进一步分析黑龙江传统建筑在历史演进过程中所反映出的文化现象作准备;第叁方面,对黑龙江传统建筑在演变过程中所形成的地域特征进行分析,阐述其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为适应环境需要所选择与融合的文化因子以及因不适宜建筑发展而产生变异与遗失的文化因子,同时结合文化地理学的相关理论从边缘文化的视角对黑龙江传统建筑在演进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文化现象进行深层次的解析。(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5-12-01)
边缘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边缘文化过去是艺术电影的叙事核心,如今在商业电影中得到了更频繁的呈现,替弱势群体发声成为诸多电影人的艺术职责。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水形物语》讲述了哑女艾丽莎与人鱼相恋的故事,与1954年杰克·阿诺德执导的《黑湖妖谭》构成了镜像叙事文本,影片表面上是描述了关于爱情的另一种自由的形态,营救人鱼的过程是边缘文化向中心文化的一次抵抗,艾丽莎与人鱼的结合宣告了边缘文化的胜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边缘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张良.边缘文化、宗教背景与艺术探索——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电影创作综述[J].当代电影.2019
[2].王桂林.《水形物语》的边缘文化叙事[J].电影文学.2018
[3].果玉.双重边缘文化压制下美国华裔女性意识的觉醒——以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8
[4].龙湉.后殖民语境中边缘文化者的身份反思[J].北方文学.2017
[5].周大鸣,张恩迅.行政的边缘,文化的中心——以富川瑶族自治县石枧村为中心的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7
[6].温晓婷,杨帆.边缘文化的生命力和当代价值——以书签为例[J].大众文艺.2017
[7].邱舒馨,郑立峰.论黄咏梅的边缘文化审美问题[J].名作欣赏.2017
[8].万军,张瑞迪.从边缘文化到公共文化:方岩庙会的现代传承[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9].杨慧茹.性别视域下的女性主体建构与边缘文化书写——严英秀小说论[J].名作欣赏.2016
[10].王晓丽.边缘文化视角下的黑龙江传统建筑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