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雾化喷嘴论文_杨国华,张波涛,周立新,王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气动雾化喷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喷嘴,雾滴,粒径,特性,燃气轮机,空气,流气。

气动雾化喷嘴论文文献综述

杨国华,张波涛,周立新,王凯[1](2019)在《液气动量比对内混式直流气液喷嘴雾化特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液气动量比对内混式直流气液喷嘴雾化特性的影响,采用基于Gerris的VOF方法和自适应加密算法,对不同液气动量比下的两液相孔内混式直流气液喷嘴雾化过程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Gerris可以清晰地捕捉到射流柱从变形、弯曲到雾化为液滴的全过程细节特征,雾化过程图像与实验拍摄的基本吻合,获得液滴空间分布,计算得到的全场液滴SMD为50~60μm。当液气动量比较小时,内混式直流气液喷嘴的射流不发生相撞,雾化机制为气动破碎。随着液气动量比的增加,两股射流破碎长度和穿透深度均增大,射流发生相撞,雾化机制为气动破碎和撞击破碎。(本文来源于《火箭推进》期刊2019年05期)

李淑江,吴明,窦如宏[2](2019)在《基于气动雾化机理的喷嘴性能试验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气动雾化喷嘴结构复杂、雾化液滴不均匀等问题,基于气动雾化机理,设计了液相通道直径为0.5mm、1.0mm、1.5mm的3种型号气动雾化喷嘴,以自来水为试验工质,利用相位多普勒粒子测量仪,通过试验探究了气液比、液相通道直径以及液相压力对于雾化形成的液滴粒径和雾化角造成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气液比及液相压力的增大,液滴粒径逐渐减小,雾化角逐渐变大,雾化效果趋好。(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李淑江,吴明[3](2018)在《基于气动雾化机理的喷嘴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气动雾化喷嘴结构复杂、雾化液滴不均匀等问题,设计了气相通道斜度为30°,45°,60°的3种喷嘴,基于气动雾化机理,以自来水为试验工质,利用相位多普勒粒子测量仪检测了气液比、气相通道开口斜度及气相压力对雾滴粒径、喷雾宽度以及雾化沉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液比相比于气相通道开口斜度、气相压力参数对雾滴粒径的影响明显;随着气液比的增大,雾滴粒径变小,雾化颗粒更加均匀;气液比对喷雾宽度的影响同样十分明显,随着气液比增加,雾化角变大,喷雾宽度增加,且喷雾宽度内的雾滴沉积量呈现正态分布。设计的气动雾化喷嘴可使雾化效果得到较大改善。(本文来源于《轻工机械》期刊2018年01期)

衡思江[4](2015)在《小型航空发动机气动雾化喷嘴雾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对发动机的推力、效率以及污染物排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发动机的这些需求,燃烧室需要更高温升和更低的污染物排放。由于燃烧室温升的提高,需要提高燃烧室的整体当量比。燃油流率和参与燃烧的空气量都增加。这需要燃料与空气在头部能够更有效地掺混;燃油流率的增加需要喷嘴有更大的燃油调节比。此外,小型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对高空性能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要求。在高空工作状态下,需要燃烧室在小燃油流量,低油气比(即大空气流量)条件下有良好的燃烧性能,这需要喷嘴在前述工况下有良好的雾化性能。气动雾化喷嘴由于其良好的油气掺混性能在先进航空发动机上被广泛应用。对于小型发动机,旋流杯结构有较多应用。但由于旋流杯中心包含一个压力喷嘴,在燃油压差较低时,旋流杯的雾化特性更接近压力喷嘴,雾化效果较差。此外,中心压力喷嘴的安装精度对雾锥中液滴粒径和燃油空间分布等雾化性能也有显着影响,进而影响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采用完全气动雾化喷嘴可以规避旋流杯固有的一些缺点。然而喷嘴的雾化特性受结构和气动参数的影响比较复杂,对其雾化机理的认识不能满足气动雾化喷嘴的设计要求。因此本文的工作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针对小型航空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以及结构特点,设计一种完全气动雾化喷嘴,研究其雾化性能和模化实验方法;针对雾化性能和点熄火性能与旋流杯喷嘴进行对比。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文献调研,以及对小型航空发动实际工作状态、燃烧室结构的考虑,本文设计了一种内通道式预膜雾化喷嘴作为研究对象。CFD结果表明,喷嘴在某小型航空发动机地面最大推力状态下的总压损失小于2.5%,且能够形成中心回流区,有助于火焰稳定。2)采用激光粒度仪及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测试系统对内通道式预膜雾化喷嘴的雾化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内通道式预膜雾化喷嘴的油雾Sauter平均直径(SMD)主要受空气速度Uα的影响,空气/燃油质量比AFR的影响较小。粒径R-R分布系数n在实验工况范围内较小,粒径尺寸分布范围较宽。分布系数n随着Uα和AFR的增加逐渐减小。雾化锥角度随Uα或AFR的增加而略有减小。粒径的分布规律反映了快速型雾化机理特点。由此确定了采用保持空气平均速度Uα及燃油/空气质量比AFR不变的模化方法。在模化工况下,雾锥角度变化在误差范围内,约为60。。3)对旋流杯喷嘴和内通道式预膜雾化喷嘴的雾化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对于内通道式预膜雾化喷嘴,油雾SMD对空气速度Uα的敏感程度高于旋流杯,而对AFR的敏感性低于旋流杯。燃油流量对内通道预膜喷嘴油雾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小,而对旋流杯喷嘴的影响显着。与旋流杯相比,在内通道式喷嘴产生的雾锥内部,燃油浓度分布沿径向变化较小。4)比较了旋流杯喷嘴和内通道式喷嘴的点熄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旋流杯喷嘴在旋流空气速度Uα较小时,点火性能优于内通道式喷嘴,但内通道式喷嘴随着Uα的增加,点火油气比迅速降低。两种喷嘴的熄火油气比都随着Uα的增加而增加。内通道式喷嘴的贫油熄火油气比随Uα变化更剧烈。在Uα较小时,内通道式喷嘴的贫油熄火油气比低于旋流杯。随着Uα的逐渐增加,内通道式喷嘴熄火油气比将高于旋流杯。5)内通道式预膜雾化喷嘴点火性能受油雾SMD制约,而熄火性能受燃油空间分布特性制约。(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期刊2015-05-01)

揭涛[5](2014)在《气动旋流雾化原油喷嘴雾化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原油的需求量逐渐上升,这就迫切的需要实施油田节能降耗管理,提升加热炉热效率,最大限度的降低燃料单耗,加大对气动旋流雾化原油燃烧器喷嘴的研究力度。本文基于新型内混式气动旋流雾化原油燃烧器喷嘴的结构及雾化机理,主要阐述了其雾化特定实验的装置及内容,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更好的把握气动雾化喷嘴的特性,了解其适应范围,研究装置的最佳操作工况。(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4年20期)

池保华,仲伟聪,杨国华,洪流[6](2013)在《气动扇形喷嘴雾化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气动扇形喷嘴雾化特性,设计加工了不同角度、不同出口形式和不同尺寸的5种扇形喷嘴,并搭建了试验台架系统,进行了喷嘴雾化试验。根据试验测量结果,从流量特性和雾化特性方面分析了气液比、喷嘴结构等对喷嘴流量系数、喷雾场雾化粒径分布的影响,并定性给出了喷嘴结构对雾化特性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火箭推进》期刊2013年03期)

胡晓明[7](2013)在《气动雾化双燃料喷嘴方案设计与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为了应对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先进的工业用燃气轮机均具备双燃料燃烧能力。双燃料喷嘴是影响装置性能的重要部件之一,由于针对双燃料喷嘴的性能预测和结构设计理论并不完善,因此对双燃料空气雾化喷嘴的雾化预测模型和喷嘴结构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FLUENT软件,首先针对液膜处在双空气环腔中间结构的气动雾化性能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分析了流动和结构参数对雾化效果的影响,建立了一种新型的雾化效果预测模型和准确性判据,并从物性角度解释了不稳定液膜波破碎理论。随后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设计了叁种不同旋流形式的双燃料喷嘴,通过对以裂解气为燃料的设计工况下燃烧流场组织性能进行的对比分析,确定了最佳方案,并且对此旋流方案下喷嘴距和内外环面积比进行了优化。最后针对结构优化后的喷嘴进行了系统地变工况性能分析,包括燃油蒸汽回注、柴油裂解气混烧和裂解气单烧等情况。研究表明,气、液两相物性的不同是造成气动雾化初始过程液膜出现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外环旋流形式的双燃料气动雾化喷嘴在设计工况下的燃烧流场组织效果最佳,并且存在最佳喷嘴距和内外环面积比;优化后的喷嘴在单独燃用裂解气时,在很大的流量范围内均有良好性能;油气混烧场表明,随燃油的增加燃烧区温度升高,火焰后移,但喷嘴总体能够满足双燃料混烧的要求;虽然因内环通流面积小使得其蒸汽回注能力受到限制,但所设计的从中心气路回注蒸汽的简单结构,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从油路外围回注蒸汽时,蒸汽阻隔燃油和氧化剂接触而发生熄火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3-01-15)

傅强[8](2010)在《航空燃气轮机用气动辅助雾化喷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动辅助雾化喷嘴较传统喷嘴可以提高雾化效果,提高燃烧效率并减小排气污染。文章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将气动辅助雾化喷嘴在几种不同的工作条件下,同离心式喷嘴进行了试验比较。试验表明,采用气动辅助后,喷嘴的雾化性能得到较好的提高。(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0年03期)

郑斌,姬丽霞,孔昭健[9](2009)在《新型外混式气动喷嘴的雾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动喷嘴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液体燃料燃烧室的燃油雾化装置,具有雾化效果好、供油系统简单等优点。设计了一种新型外混式气动喷嘴,对其雾化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研究主要分析空气压力、液体压力及测量位置不同时,新型外混式气动喷嘴喷雾的SMD、平均轴向速度、平均径向速度、液滴通量等特性参数沿喷嘴径向的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喷嘴具有良好的雾化效果。(本文来源于《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期刊2009年01期)

石玉文[10](2007)在《气动喷嘴雾化特性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内混式喷嘴,气液存在强烈的混合作用,决定雾化性能的最主要因素是作为雾化剂的高速气体与作为雾化介质的液体进行动量交换的强度。对气动喷嘴的雾化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喷嘴内的流动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本文来源于《汽轮机技术》期刊2007年04期)

气动雾化喷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目前气动雾化喷嘴结构复杂、雾化液滴不均匀等问题,基于气动雾化机理,设计了液相通道直径为0.5mm、1.0mm、1.5mm的3种型号气动雾化喷嘴,以自来水为试验工质,利用相位多普勒粒子测量仪,通过试验探究了气液比、液相通道直径以及液相压力对于雾化形成的液滴粒径和雾化角造成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气液比及液相压力的增大,液滴粒径逐渐减小,雾化角逐渐变大,雾化效果趋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动雾化喷嘴论文参考文献

[1].杨国华,张波涛,周立新,王凯.液气动量比对内混式直流气液喷嘴雾化特性影响[J].火箭推进.2019

[2].李淑江,吴明,窦如宏.基于气动雾化机理的喷嘴性能试验测定[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9

[3].李淑江,吴明.基于气动雾化机理的喷嘴性能试验研究[J].轻工机械.2018

[4].衡思江.小型航空发动机气动雾化喷嘴雾化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5

[5].揭涛.气动旋流雾化原油喷嘴雾化特性的实验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4

[6].池保华,仲伟聪,杨国华,洪流.气动扇形喷嘴雾化特性的实验研究[J].火箭推进.2013

[7].胡晓明.气动雾化双燃料喷嘴方案设计与参数优化[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8].傅强.航空燃气轮机用气动辅助雾化喷嘴研究[J].液压与气动.2010

[9].郑斌,姬丽霞,孔昭健.新型外混式气动喷嘴的雾化性能[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9

[10].石玉文.气动喷嘴雾化特性的数值研究[J].汽轮机技术.2007

论文知识图

气动雾化喷嘴结构示图改进后的气动雾化喷嘴结构气动雾化喷嘴结构图典型的外混式气动雾化喷嘴结构...典型气动雾化喷嘴结构图主油路气动雾化喷嘴喷雾形态

标签:;  ;  ;  ;  ;  ;  ;  

气动雾化喷嘴论文_杨国华,张波涛,周立新,王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