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血采血二合一训练装置论文和设计-魏梅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血采血二合一训练装置,包括仿真静脉血管和储血袋,还包括软垫板,所述软垫板上覆盖有海绵垫,所述海绵垫上设置有仿真静脉血管,所述仿真静脉血管上覆盖有仿真皮肤;所述仿真静脉血管的两端延伸至海绵垫的两侧,且仿真静脉血管的一端部连通设置有储血袋、另一端打结设置;所述仿真静脉血管至少设置有两个、且并排设置在海绵垫上,各所述仿真静脉血管的管径互不相同;所述软垫板的两侧还设置有固定绑带,所述固定绑带的带长方向与仿真静脉血管的管长方向垂直。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输血采血二合一训练装置,其结构简单,训练效果好,能有效解决现有训练装置存在的穿刺手感失真、突破感不明显以及容易污染操作区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输血采血二合一训练装置,包括仿真静脉血管(2)和储血袋(2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软垫板(1),所述软垫板(1)上覆盖有海绵垫(4),所述海绵垫(4)上设置有仿真静脉血管(2),所述仿真静脉血管(2)上覆盖有仿真皮肤(3);所述仿真静脉血管(2)的两端延伸至海绵垫(4)的两侧,且仿真静脉血管(2)的一端部连通设置有储血袋(23)、另一端打结设置;所述仿真静脉血管(2)至少设置有两个、且并排设置在海绵垫(4)上,各所述仿真静脉血管(2)的管径互不相同;所述软垫板(1)的两侧还设置有固定绑带(11),所述固定绑带(11)的带长方向与仿真静脉血管(2)的管长方向垂直。

设计方案

1.一种输血采血二合一训练装置,包括仿真静脉血管(2)和储血袋(2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软垫板(1),所述软垫板(1)上覆盖有海绵垫(4),所述海绵垫(4)上设置有仿真静脉血管(2),所述仿真静脉血管(2)上覆盖有仿真皮肤(3);所述仿真静脉血管(2)的两端延伸至海绵垫(4)的两侧,且仿真静脉血管(2)的一端部连通设置有储血袋(23)、另一端打结设置;所述仿真静脉血管(2)至少设置有两个、且并排设置在海绵垫(4)上,各所述仿真静脉血管(2)的管径互不相同;所述软垫板(1)的两侧还设置有固定绑带(11),所述固定绑带(11)的带长方向与仿真静脉血管(2)的管长方向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血采血二合一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静脉血管(2)包括细管径仿真静脉血管(21)和粗管径仿真静脉血管(22),细管径仿真静脉血管(21)通过回套针帽的针头(211)设置在储血袋(23)内,粗管径仿真静脉血管(22)通过软管接头(221)设置在储血袋(2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血采血二合一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垫(4)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各仿真静脉血管(2)的管槽(41),且管槽(41)的深度小于海绵垫(4)的厚度以及各对应的仿真静脉血管(2)的管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输血采血二合一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静脉血管(2)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固定扣(24),仿真静脉血管(2)通过固定扣(24)设置在所述海绵垫(4)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训练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血采血二合一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输血和采血是临床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两项护理技术操作,操作不熟练会导致需要多次穿刺甚至造成输血或采血的失败,增加病人的痛苦。作为护理专业的学生,必须经过多次的训练,才能动作准确技术娴熟,以减少患者痛苦、避免医患纠纷的出现,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但是由于这两项操作均为侵入性,操作中涉及到血液的暴露,有感染的危险,在真人身上进行练习则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危险性。目前,市面上已有的输血、采血手臂模型价格比较昂贵,不能广泛应用于教学训练。而传统的训练方法多是让学生使用止血带模拟血管进行穿刺,穿刺过程手感不够真实,突破感不明显,且穿刺成功后不能模拟回血等;另外在输血练习时,学生往往为防止液体流出弄湿操作区域学生不打开速度调节器练习输血速度的调节,在有液体流出时又极易弄湿操作区域造成污染。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综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血采血二合一训练装置,其结构简单,训练效果好,能有效解决现有训练装置存在的穿刺手感失真、突破感不明显以及容易污染操作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输血采血二合一训练装置,包括仿真静脉血管和储血袋,还包括软垫板,所述软垫板上覆盖有海绵垫,所述海绵垫上设置有仿真静脉血管,所述仿真静脉血管上覆盖有仿真皮肤;所述仿真静脉血管的两端延伸至海绵垫的两侧,且仿真静脉血管的一端部连通设置有储血袋、另一端打结设置;所述仿真静脉血管至少设置有两个、且并排设置在海绵垫上,各所述仿真静脉血管的管径互不相同;所述软垫板的两侧还设置有固定绑带,所述固定绑带的带长方向与仿真静脉血管的管长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仿真静脉血管包括细管径仿真静脉血管和粗管径仿真静脉血管,细管径仿真静脉血管通过回套针帽的针头设置在储血袋内,粗管径仿真静脉血管通过软管接头设置在储血袋内。

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海绵垫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各仿真静脉血管的管槽,且管槽的深度小于海绵垫的厚度以及各对应的仿真静脉血管的管径。

更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仿真静脉血管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固定扣,仿真静脉血管通过固定扣设置在所述海绵垫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输血采血二合一训练装置,通过在软垫板上设置海绵垫、仿真静脉血管和仿真皮肤,使学生能够较为真实地感受到穿刺时穿过仿真皮肤和血管的突破感,海绵垫用于模拟皮下组织,在穿刺不成功时,能让学生感到阻塞感,同时海绵垫还可以吸收外渗的液体,保持操作区的干燥和整洁;并利用管径不同的仿真静脉血管可以让学生练习不同管径的血管输血和采血,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最后在软垫板的两侧设置固定绑带,便于固定在模拟患者的手臂上用于练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血采血二合一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海绵垫及仿真静脉血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软垫板;11.固定绑带;2.仿真静脉血管;21.细管径仿真静脉血管;211.针头;22.粗管径仿真静脉血管;23.储血袋;24.固定扣;3.仿真皮肤;4.海绵垫;41.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实用新型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本实施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2所示,一种输血采血二合一训练装置,包括仿真静脉血管2和储血袋23(采用气球代替),还包括软垫板1(长20cm×宽7cm),所述软垫板1上覆盖有海绵垫4(长10cm×宽7cm×厚3cm),所述海绵垫4上设置有仿真静脉血管2,所述仿真静脉血管2上覆盖有仿真皮肤3(本实施例中仿真皮肤采用剪去手指端的一次性乳胶手套,通过开口处套于海绵垫和软垫板的中部固定,取材方便的同时还便于更换);所述仿真静脉血管2的两端延伸至海绵垫4的两侧,且仿真静脉血管2的一端部连通设置有储血袋23、另一端打结设置;所述仿真静脉血管2至少设置有两个(本实施例中仅设置有两个,具体可根据使用需求增设多个)、且并排设置在海绵垫4上,各所述仿真静脉血管2的管径互不相同;所述软垫板1的两侧还设置有固定绑带11(本实施例中采用魔术贴),所述固定绑带11的带长方向与仿真静脉血管2的管长方向垂直;如图1所示,在软垫板上、下未覆盖海绵垫的位置处并排开孔,用于固定适合长度的魔术贴带,便于操作练习时将训练装置固定于模拟患者的手臂上。其中海绵垫采用高密度海绵垫,可以吸收穿刺训练中外渗的仿真血液,其通过双面胶等粘贴在软垫板上。

具体地,仿真静脉血管2包括细管径仿真静脉血管21和粗管径仿真静脉血管22,细管径仿真静脉血管21(本实施例中采用头皮针胶管代替)通过回套针帽的针头211(防止针头刺破气球)设置在储血袋23内,粗管径仿真静脉血管22(本实施例中采用自行车轮胎气门芯胶管代替)通过软管接头221设置在储血袋23内;穿刺大、小两种管径的模拟血管,能让学生体会到穿刺不同管径的血管输血和采血速度的变化。

另外,海绵垫4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各仿真静脉血管2的管槽41,且管槽41的深度小于海绵垫4的厚度以及各对应的仿真静脉血管2的管径;管槽用于对仿真静脉血管进行定位,放置仿真静脉血管在穿刺时滚动;管槽的深度小于仿真静脉血管的管径是为了能够充分暴露血管用于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也可以通过改变管槽的深度来达到不同难易程度的穿刺练习。

更为具体地方案为,仿真静脉血管2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固定扣24,固定扣可采用金丝线缝线固定的方式,仿真静脉血管2通过固定扣24设置在所述海绵垫4上。

本实用新型输血采血二合一训练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气球内的仿真血液(通过输血操作输入)能使模拟血管内充盈血液,可以形成一定的压力,训练采血操作时可见明显回血并能练习采血量的控制;当气球内的仿真血液量不足时,可以通过训练输血操作,使储血袋中的仿真血液经过输血器及模拟血管流入气球供采血练习使用。

总之,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血采血二合一训练装置,若穿刺成功,学生能较为真实地感受到穿刺时经过模拟皮肤和血管的突破感;若穿刺不成功、针头刺入海绵垫时,学生也能感穿刺入模拟皮下组织的阻塞感,手感逼真。同时,储血袋内的仿真血液可以通过输血操作输入,因此可实现输血采血二合一的训练方式。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获知本实用新型中记载内容后,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其作出若干同等变换和替代,这些同等变换和替代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输血采血二合一训练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6078.5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1(广州)

授权编号:CN209560761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G09B 9/00

专利分类号:G09B9/00;G09B23/28

范畴分类:15E;

申请人: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申请人: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申请人地址:51018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人民北路604号

发明人:魏梅;赵凤娟;赵丽

第一发明人:魏梅

当前权利人: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代理人:郑婷

代理机构:32321

代理机构编号: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输血采血二合一训练装置论文和设计-魏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