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申请涉及安全带卷收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安全带卷收器降噪组件及汽车,安全带卷收器降噪组件包括:安全带卷收器、第一吸音棉降噪件以及第二吸音棉降噪件;其中,所述第一吸音棉降噪件包覆在所述安全带卷收器的车感球罩壳上,所述第二吸音棉降噪件包覆在所述安全带卷收器的卷簧罩壳上。可见,本安全带卷收器降噪组件由于设置了第一吸音棉降噪件以及第二吸音棉降噪件,降噪效果好,能够明显降低噪声,降噪效果明显优于发泡材料的降噪效果,且吸音棉成本低,吸音棉易于成型,由于吸音棉是软质材料,可以随安全带形状覆盖卷收器噪音源位置,能够较好得覆盖在安全带卷收器的表面,起到很好的吸音效果,此外,开发周期短。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安全带卷收器降噪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全带卷收器、第一吸音棉降噪件以及第二吸音棉降噪件;其中,所述第一吸音棉降噪件包覆在所述安全带卷收器的车感球罩壳上,所述第二吸音棉降噪件包覆在所述安全带卷收器的卷簧罩壳上。
设计方案
1.一种安全带卷收器降噪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全带卷收器、第一吸音棉降噪件以及第二吸音棉降噪件;
其中,所述第一吸音棉降噪件包覆在所述安全带卷收器的车感球罩壳上,所述第二吸音棉降噪件包覆在所述安全带卷收器的卷簧罩壳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降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音棉降噪件与所述车感球罩壳相适配;所述第二吸音棉降噪件与所述卷簧罩壳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降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音棉降噪件与所述车感球罩壳胶粘在一起;所述第二吸音棉降噪件与所述卷簧罩壳胶粘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降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音棉降噪件与所述车感球罩壳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吸音棉降噪件与所述卷簧罩壳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降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音棉降噪件包括底壁以及侧壁;
其中,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相连接;所述底壁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半圆形结构;所述第二区域以及所述第三区域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线的两侧,且所述第二区域以及所述第三区域均与所述第一区域相连接,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降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包括顺次相连接的长方形区域、不规则四边形区域、扇形区域以及直角三角形区域;
其中,所述长方形区域的一长边与所述第一区域相连接;所述长方形区域的一短边、所述不规则四边形区域的一边以及所述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均与所述第二区域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降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缝合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降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音棉降噪件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防潮层;所述第二吸音棉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防潮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降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潮层与所述第一吸音棉降噪件通过胶粘在一起;所述第二防潮层与所述第二吸音棉通过胶粘在一起。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降噪组件。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安全带卷收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安全带卷收器降噪组件及汽车。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目前,汽车上均安装有安全带卷收器1’,安全带卷收器1’由于内部固有结构原因,内部车感球在球座内部处于活动状态,当安全带布置于靠近人耳时,在颠簸路面,人耳能够听到卷收器内部发出的震颤音,现在多采用再安全带卷收器上套设发泡结构2’,但发泡结构2’所占用的空间大,重量大,且需要开模制作,开发周期长,因而成本较高,此外,吸引降噪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带卷收器降噪组件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汽车内的安全带卷收器采用发泡降噪结构,吸引降噪效果差,所占用的空间大,重量大,且开发周期长,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安全带卷收器降噪组件,包括:安全带卷收器、第一吸音棉降噪件以及第二吸音棉降噪件;其中,所述第一吸音棉降噪件包覆在所述安全带卷收器的车感球罩壳上,所述第二吸音棉降噪件包覆在所述安全带卷收器的卷簧罩壳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音棉降噪件与所述车感球罩壳相适配;所述第二吸音棉降噪件与所述卷簧罩壳相适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音棉降噪件与所述车感球罩壳胶粘在一起;所述第二吸音棉降噪件与所述卷簧罩壳胶粘在一起。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音棉降噪件与所述车感球罩壳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吸音棉降噪件与所述卷簧罩壳过盈配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音棉降噪件包括底壁以及侧壁;其中,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相连接;所述底壁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为半圆形结构;所述第二区域以及所述第三区域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中心线的两侧,且所述第二区域以及所述第三区域均与所述第一区域相连接,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区域包括顺次相连接的长方形区域、不规则四边形区域、扇形区域以及直角三角形区域;其中,所述长方形区域的一长边与所述第一区域相连接;所述长方形区域的一短边、不规则四边形区域的一边以及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均与所述第二区域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缝合在一起。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音棉降噪件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防潮层;所述第二吸音棉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防潮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潮层与所述第一吸音棉降噪件通过胶粘在一起;所述第二防潮层与所述第二吸音棉通过胶粘在一起。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降噪组件,因而,具有该装置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的安全带卷收器降噪组件,包括安全带卷收器、第一吸音棉降噪件以及第二吸音棉降噪件,其中,第一吸音棉降噪件包覆在安全带卷收器的车感球罩壳上,第二吸音棉降噪件包覆在安全带卷收器的卷簧罩壳上,可见,第一吸音棉降噪件能够降低车感球在车感球罩壳内活动产生的噪音,起到了降噪的效果,第二吸音棉降噪件能够降低卷簧在卷簧罩壳活动产生的噪音。
当具有本安全带卷收器降噪组件的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颠簸,车感球会在车感球罩壳内运动,产生噪音,但由于第一吸音棉降噪件包覆在车感球罩壳外,进而起到较好的降噪效果,提升了车内人员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同理,第二吸音棉降噪件能够降低卷簧在卷簧罩壳活动产生的噪音。
本安全带卷收器降噪组件由于设置了第一吸音棉降噪件以及第二吸音棉降噪件,降噪效果好,能够明显降低噪声,降噪效果明显优于发泡材料的降噪效果,且吸音棉所占用的空间小,吸音棉易于成型,由于吸音棉是软质材料,可以随安全带形状覆盖卷收器噪音源位置,能够较好得覆盖在安全带卷收器的表面,起到很好的吸音效果,此外,无需成型模具,开发周期短,对于已经量产或者平台的安全带卷收器产品,能够快速匹配来提供商品性,且成本低。
本申请提供的汽车,包括上述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降噪组件,因而,通过设置第一吸音棉降噪件以及第二吸音棉降噪件,能够有效降安全带卷收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满意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安全带卷收器与发泡结构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安全带卷收器降噪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吸音棉降噪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吸音棉降噪件的底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安全带卷收器,2’-发泡结构;
1-安全带卷收器,2-第一吸音棉降噪件,21-底壁,211-第一区域,212-第二区域,2121-长方形区域,2122-不规则四边形区域,2123-扇形区域,2124-直角三角形区域,213-第三区域,22-侧壁,3-第二吸音棉降噪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2至图4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降噪组件及汽车。
参见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带卷收器降噪组件,包括:安全带卷收器1、第一吸音棉降噪件2以及第二吸音棉降噪件3;其中,第一吸音棉降噪件2包覆在安全带卷收器1的车感球罩壳上,第二吸音棉降噪件3包覆在安全带卷收器1的卷簧罩壳上。
本申请提供的安全带卷收器降噪组件,尤其可应用在汽车上,当具有本安全带卷收器降噪组件的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颠簸,车感球会在车感球罩壳内运动,产生噪音,但由于第一吸音棉降噪件2包覆在车感球罩壳外,进而起到较好的降噪效果,提升了车内人员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同理,第二吸音棉降噪件3能够降低卷簧在卷簧罩壳活动时产生的噪音。
本安全带卷收器降噪组件由于设置了第一吸音棉降噪件2以及第二吸音棉降噪件3,降噪效果好,能够明显降低噪声,降噪效果明显优于发泡材料的降噪效果,且吸音棉所占用的空间小,吸音棉易于成型,由于吸音棉是软质材料,可以随安全带形状覆盖卷收器噪音源位置,能够较好得覆盖在安全带卷收器1的表面,起到很好的吸音效果,此外,开发周期短,对于已经量产或者平台的安全带卷收器1产品,能够快速匹配来提供商品性,且成本低。
其中,可选地,按照安全带卷收器1外形尺寸,CAD制作二维图,机加工设备根据二维图裁剪所需的平面状吸音棉,再按照三维尺寸缝纫成要求的凸状或腔体吸音棉,再将其套在安全带卷收器1的车感球罩壳上或者安全带卷收器1的卷簧罩壳上。
其中,第一吸音棉降噪件2以及第二吸音棉降噪件3均采用蜂窝状的吸音棉制作而成,当然,不仅限于此。
其中,可选地,安全带卷收器1为现有技术中的卷收器,因而,在此不再详述。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吸音棉降噪件2与车感球罩壳相适配;第二吸音棉降噪件3与卷簧罩壳相适配,吸引降噪效果佳。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吸音棉降噪件2与车感球罩壳相适配,第一吸音棉降噪件2与车感球罩壳不会出现缝隙,起到较好的隔音、降噪效果,且第一吸音棉降噪件2不容易从车感球罩壳上脱落;第二吸音棉降噪件3与卷簧罩壳不会出现缝隙,起到较好的隔音、降噪效果,且第一吸音棉降噪件2不容易从车感球罩壳上脱落。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吸音棉降噪件2与车感球罩壳胶粘在一起;第二吸音棉降噪件3与卷簧罩壳胶粘在一起。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吸音棉降噪件2与车感球罩壳胶粘在一起,进一步避免第一吸音棉降噪件2从车感球罩壳上掉落;第二吸音棉降噪件3与卷簧罩壳胶粘在一起,进一步避免第二吸音棉降噪件3从卷簧罩壳上掉落。
其中,可选地,在安装第一吸音棉降噪件2时,可在第一吸音棉降噪件2的内表面涂刷胶,然后再将第一吸音棉降噪件2扣设在车感球罩壳的外壁面上,从而实现两者的连接;当然,也可在车感球罩壳的外壁面上涂刷胶,再将第一吸音棉降噪件2扣设在车感球罩壳,从而实现两者的连接。当然,不仅限于以上方式,还可将第一吸音棉的内表面设置不干胶,使用时,将油纸层撕下,将第一吸音棉组件支架粘在车感球罩壳上。同理,第二吸音棉降噪件3也可通过以上方式粘贴在卷簧罩壳上。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吸音棉降噪件2与车感球罩壳过盈配合;第二吸音棉降噪件3与卷簧罩壳过盈配合。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吸音棉降噪件2与车感球罩壳过盈配合,使得第一吸音棉降噪件2紧密地包覆在车感球罩壳上,避免了第一吸音棉降噪件2脱落,且此种方式避免了胶粘;第二吸音棉降噪件3与卷簧罩壳过盈配合,使得第二吸音棉降噪件3紧密地包覆在卷簧罩壳上,避免了第一吸音棉降噪件2脱落,且此种方式避免了胶粘。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吸音棉降噪件2包括底壁21以及侧壁22;其中,底壁21与侧壁22相连接;底壁21包括第一区域211、第二区域212以及第三区域213;其中,第一区域211为半圆形结构;第二区域212以及第三区域213对称设置于第一区域211的中心线的两侧,且第二区域212以及第三区域213均与第一区域211相连接,第二区域212与第三区域213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区域211为半圆形结构,第二区域212以及第三区域213对称设置于第一区域211的中心线的两侧,且第二区域212以及第三区域213均与第一区域211相连接,第二区域212与第三区域213相连接,以上区域所形成的底壁21与车感球罩壳的底壁21形状相适配,侧壁22沿着垂直于沿着底壁21的边缘朝向远离底壁21的方向延伸,符合现有的大多数车感球罩壳的形状,因而只需针对不同的车感球罩壳的大小,改变底壁21以及侧壁22的大小即可。当然,不仅限于此,还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底壁21以及侧壁22的形状。
其中,可选地,底壁21和侧壁22弧形过渡连接,避免产生尖角。
其中,可选地,第二吸音棉降噪件3的结构与第一吸音棉降噪件2关于安全带卷收器1的中心处对称。当然,不仅限于此,第二吸音棉降噪件3也可与第一吸音棉降噪件2的结构不对称,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其中,可选地,第一区域211、第二区域212以及第三区域213为一体式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第二区域212包括顺次相连接的长方形区域2121、不规则四边形区域2122、扇形区域2123以及直角三角形区域2124;其中,长方形区域2121的一长边与第一区域211相连接;长方形区域2121的一短边、不规则四边形区域2122的一边以及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均与第二区域212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区域212包括顺次相连接的长方形区域2121、不规则四边形区域2122、扇形区域2123以及直角三角形区域2124,已形成不规则的四分之一圆形结构,以符合实际需要。其中,长方形的一个短边、不规则四边形区域2122的一个边以及直角三角形区域2124的一个直角边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此直线与长方形的长边相垂直。
其中,第三区域213与第二区域212对称设置,在此,不再详述。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底壁21与侧壁22缝合在一起。
在该实施例中,底壁21与侧壁22缝合在一起,操作简单、方便,且底壁21与侧壁22连接得更加牢固。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吸音棉降噪件2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防潮层;第二吸音棉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防潮层。(图中未示出)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吸音棉降噪件2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防潮层,保证第一吸音棉的干燥,以保证其吸音降噪效果;第二吸音棉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防潮层,保证第二吸音棉的干燥,以保证其吸音降噪效果。
其中,可选地,第一防潮层为铝箔第一防潮层;第二防潮层为铝箔第二防潮层。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防潮层与第一吸音棉降噪件2胶粘在一起;第二防潮层与第二吸音棉胶粘在一起。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防潮层与第一吸音棉降噪件2胶粘在一起,连接方式简单,便于生产;第二防潮层与第二吸音棉胶粘在一起,连接方式简单,便于生产。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降噪组件,因而,具有该装置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6870.5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617096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B60R 22/34
专利分类号:B60R22/34
范畴分类:32B;33B;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8000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城东闸头
发明人:张留进;项失良
第一发明人:张留进
当前权利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献茹
代理机构:1137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