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生长动力学论文_胡志涛,李明伟,尹华伟,刘杭

导读:本文包含了晶体生长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力学,晶体,生长,形貌,表面,结晶,环己烷。

晶体生长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胡志涛,李明伟,尹华伟,刘杭[1](2018)在《磷酸二氢钾晶体薄表面层生长动力学实时显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光学显微镜实时观测磷酸二氢钾(KDP)晶体柱面及锥面薄表面层的生长过程,测得不同过饱和度下薄表面层前端不同倾角的非正常棱边推移速度。结果表明:倾角越小,非正常棱边推移速度越慢,薄表面生长终止于其前端的正常棱边处;随着过饱和度的增大,非正常棱边推移速度线性增加。计算得到柱面及锥面薄表面层前端非正常棱边推移动力学系数,由于Eslice(010)> Eslice(101),因而柱面薄表面层的生长动力学系数大于锥面。建立了基于非奇异面上台阶生长机制下的薄表面层生长体扩散模型。应用该模型解释了薄表面层生长速度随其厚度及前端非正常棱边倾角的变化关系,并讨论了溶液流动对薄表面层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薄表面层生长存在一个使其以恒定厚度向前推移的临界厚度。(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8年18期)

孙闯,杨晓芳,何华,王东升[2](2018)在《流化床结晶软化高硬度地下水及其晶体生长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流化床结晶软化的方法对北京市城区某地下水进行软化处理,研究考察了软化药剂投加量、诱晶颗粒粒径、诱晶颗粒填料高度、入水流速、碳酸钙过饱和度等参数对水质硬度去除的影响。研究发现,当药剂投加量为220 mg·L~(-1)时,出水钙硬度去除率可达90%以上,总硬度去除率达到60%,出水总硬度可达300 mg·L~(-1)左右。使用石英砂颗粒作为诱晶材料,粒径为0.21~0.43 mm。当诱晶材料填料高度为40 cm,入水流速控制在40~70 m·h-1时,均可得到较好的出水水质。优化反应参数,可控制处理后的出水总硬度在300 mg·L~(-1)左右,即去除235 mg·L~(-1)的暂时硬度,煮沸的水不再浑浊,无水垢生成,并且出水pH可控制在8.5以下。此外,探究了多相流化过程中诱晶颗粒的线性增长速率以及床层增长速率与过饱和度、颗粒粒径、入水流速的关系,通过计算得到晶体线性增长速率相关表达式。(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张笑[3](2018)在《戊炔草胺晶体生长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结晶过程的动力学特性直接决定着产品的尺寸、形状、粒度分布以及流动性等特征;更由此间接影响过滤、干燥和储存等结晶过程的后续化工单元操作。晶体生长动力学的研究对结晶过程的生产指导意义不言而喻,然而相关的理论研究并不完善。本文选取目标化合物戊炔草胺,以特征晶面{100}与{10(?)}为例,对比研究不同晶面在晶体生长中体扩散过程与表面集成过程。揭示了戊炔草胺{100}晶面的“2D成核生长”机制与{10(?)}晶面的“法向生长”机制,并通过大量实验综合研究各因素的作用规律获得相关动力学函数。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从晶体结构出发,借助于Materials Studio(MS)软件通过理论计算模拟晶体由自身结构特征所决定的生长习性,首次采用单分子溶质生长方式从能量角度探究不同晶面的生长规律。理论上预测出戊炔草胺相对光滑的{100}晶面遵循“2D成核生长”机制”,而粗糙的{10(?)}晶面趋向于“法向生长”机制。以晶面微观表征的方式研究晶体生长中的表面集成过程,实验判定戊炔草胺晶体在丙酮溶剂中的生长{100}晶面为“2D成核生长”机制,{10(?)}为“法向生长”机制,验证了理论预测的正确性。并进一步通过实验考察溶剂、饱和度与杂质对表面集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与晶面的强相互作用力,促使溶剂分子与晶面结合牢固,而溶质分子在该晶面生长困难。实验中由于丙酮对{100}晶面的作用能明显高于甲醇,戊炔草胺{100}晶面的“2D成核生长”机制由丙酮中的“单核生长”转变为甲醇中的“多核生长”机制。以分子模拟的手段研究晶体生长的体扩散过程。动力学模拟获得不同晶面溶剂层的排布,进而研究溶质从溶液主体透过溶剂层到达晶体表面的扩散过程,并考察了不同溶剂、温度、浓度与杂质对溶质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晶面{100}上,丙酮的径向函数分布密度大于甲醇,对溶质分子的扩散阻力大,降低其扩散系数;不同晶面{100}与{10(?)}对比发现,{10(?)}晶面上的丙酮溶剂层密度明显大于{100},致使溶剂分子在靠近{10(?)}晶面扩散速率大幅度降低。(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李亮[4](2018)在《杂化钙钛矿的晶体生长动力学及高效率太阳能电池》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显得十分紧迫。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而又取之不尽的能源,正在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由于其极低的成本与迅猛发展的效率,吸引了大量研究人员的关注。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A=Cs,FA,MA,BA,B=Pb,Sn,X=C1,Br,I)具有非常优异的光电学性能,包括较大的吸光系数、长的载流子寿命、高的电荷迁移率、长的电荷迁移距离以及高的缺陷容忍度等。我们致力于研究以低成本溶液法制备高效率、高稳定性的有机/无机杂化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通过精确控制钙钛矿薄膜的形貌/织构、优化材料的组分、以及改善薄膜的制备工艺,解决材料在基于溶液法制备过程中带来的低质量,以及高的载流子复合率等问题,逐步提升器件的光电转化效率。研究内容包括:研究了不同配位能力的添加剂对钙钛矿薄膜形貌/织构的影响,其中重点研究了不同配位能力的添加剂对薄膜形核及结晶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配位能力的添加剂对薄膜的形核结晶过程的影响较大,表明添加剂的配位能力可以作为一个控制薄膜生长的有效参数。与大部分研究通过引入强配位添加剂以获得大尺寸晶粒的钙钛矿多晶薄膜不一样,通过引入弱配位添加剂乙腈且获得了具有更大晶粒尺寸的钙钛矿薄膜;并详细研究了乙腈对形核及生长过程的影响,该思路可推广到其它的添加剂的研究中,具有很好的普适性。基于弱配位添加剂在前驱体溶液中的引入,以及由此制备的高质量的钙钛矿薄膜,获得了高达19.7%的光电转换效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这在当时低温平面钙钛矿器件中属于较高的器件效率。由于低温钙钛矿器件可以进一步用于制备柔性器件和迭层器件,该研究对钙钛矿多晶薄膜的认识及未来的商业化应用都有重大意义。采用混合设计(中心复合设计的一种)的方法研究混合阳离子钙钛矿的光电性能与组分的构效关系,并构筑高效的太阳能电池。不同于早期人们主要采用梯度控制不同阳离子的比例来研究A位离子掺杂对钙钛矿光电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采用混合设计的方法可以大大降低实验的样本量,并有效地揭示了薄膜光电性能与A位阳离子钙钛矿之间的构效关系,同时优化器件效率。在混合钙钛矿体系中,确立了器件的光伏特性参数与A位阳离子之间的构效关系,同时建立了不同性能之间的必然联系;该方法有别于大多数理论模型通过数据统计的方法确认效率最高点的组分范围。通过混合设计的方法,确认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最佳的组分点,并通过优化获得了光电转换效率为20.99%的器件。混合设计的方法将材料组分与器件的光电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可视化的呈现出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方法可以用于可视化其它任何器件性能与其材料组分之间的构效关系,具有广泛的普适性。发展了利用“晶种法”改善钙钛矿材料的生长工艺,并进一步提高其太阳能电池效率。钙钛矿晶种的方法是在前驱体溶液两步沉积的过程中,将部分A位阳离子溶液与无机骨架物种预先混合在第一步进行沉积;该方法介于两步和一步旋涂法之间,结合了两者的优势,从而保证薄膜成分的均匀性以及快速的晶体生长过程。通过对比不同晶种成分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的影响,发现相对体相材料而言,基于宽带隙的钙钛矿晶种比窄带隙的钙钛矿晶种可获得更高的效率;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晶种在晶粒内部,窄带隙包宽带隙有利于电荷的传输。此外,相对于传统的两步旋涂沉积法来说,晶种的加入,可以使得薄膜反应更充分,降低残余碘化铅的含量;并可方便调节薄膜的带隙。最后,通过一系列的优化获得了高达21.5%光电转化效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将叁维钙钛矿的生长工艺进一步拓展至二维/叁维多级钙钛矿的构筑。采用连续两步沉积方法制备出了准二维/叁维多级钙钛矿结构,其中准二维钙钛矿(BA)2(MA)n-1PbnI3n+1垂直于叁维钙钛矿基底之上。此钙钛矿薄膜结构有别于传统一步法制备的准二维钙钛矿(BA)2(MA)n-1PbnI3n+1结构,钙钛矿薄膜由不同n值的相构成,其中,n值从上表面到下表面逐渐增加。系统的研究了该薄膜的形核机制,揭示了阳离子比例及阳离子浓度是制备准二维/叁维多级钙钛矿结构的关键;其生长机理类似于枝晶的生长机理。此外,通过瞬态吸收证明了载流子在钙钛矿结构中的有效传输,这种光生电子由薄膜上表面向下表面传输适用于独特的光电器件。将这种钙钛矿多级结构的薄膜运用于光电探测器上,获得了超过103的光响应。该工作通过精确的控制了钙钛矿多级结构的生长,对于钙钛矿的生长机理的理解具有较大的帮助,同时这种钙钛矿超级结构也可以运用于太阳能电池或其他光电器件中。(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8-04-14)

吴姗姗[5](2017)在《Amelogenin C-末端短肽调控磷酸钙晶体表面生长的动力学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矿物-水界面反应是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最基础的关键研究内容。其中,在微观矿物界面上发生的溶解和沉淀(表面生长)反应最能直接影响土壤地球化学过程中的矿物元素循环、养分有效性、重金属的去向以及生物矿化过程(无机元素吸收进入生物体后形成矿物的过程)等。在每一个特定过程中,反应速率及动力学(Kinetics)最终由矿物界面以及界面液体中所包含的各种有机、无机添加(杂质)分子和离子组分所控制。所以,研究反应过程中有机大分子-矿物界面的相互作用对晶面生长动力学过程及晶体形貌的调控作用尤为重要。目前,借助最新发展的原位观测手段和单分子力谱,可以直接实时观测纳米级矿物表面反应和无机矿物与有机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有助于揭示发生在矿物-水界面上的反应机制。本研究以普遍存在于土壤和生物体内的磷酸钙矿物以及一种在生物矿化过程中被广泛研究的模式蛋白Amelogenin的C-末端短肽为实验材料,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原位观测矿物-水界面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并在AFM针尖表面化学修饰上单个短肽分子,利用AFM单分子力谱在单分子水平上测定了短肽和磷酸钙矿物表面的结合能。此外,结合短肽的生物化学荧光标记和修饰等研究最终探明Amelogenin C-末端短肽自组装体和分子单体在调控磷酸钙矿物界面生长具有不同的动力学和热力学(Thermodynamics)(统称Dynamics)机制。此微观机制的研究为研究其它复杂土壤矿物和生物矿物的界面反应提供了线索和方法上的探索。此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单体Amelogenin C-末端短肽通过修饰二水磷酸氢钙(DCPD)-水界面的界面能来修饰DCPD(010)面上生长螺旋的临界长度以及台阶宽度,从而抑制DCPD晶体表面的螺旋生长。在过饱和度(相对于DCPD的σ=0.344-0.659)范围确定的系列溶液中,首先利用原位AFM实时测量了DCPD(010)面上叁角形螺旋生长的速度(即叁个台阶移动的速度),发现1-200 n M Amelogenin C-末端短肽并不影响叁个台阶移动的速度,但低浓度(1-10 n M)Amelogenin C-末端短肽显着减小了两个生长相对较快的台阶([101 ]Cc和[101]Cc)的密度(即增加了台阶宽度),同时,当浓度超过50 n M后此效应逐渐减小,增加溶液过饱和度加速了此效应的消失。随后,我们测量了台阶临界长度(Lc),发现在不添加短肽的过饱和溶液中,Lc随着溶液过饱和度σ的降低而增加。同时,在同一固定饱和度σ下,Lc随着短肽浓度(10 n M到1 n M)减小而快速增加;但是,当短肽浓度超过50 n M后,Lc反而不发生改变。最后我们通过其它手段表征不同浓度的短肽颗粒粒径,发现低浓度的短肽以单体形式存在,它通过吸附在DCPD(010)面上并与矿物表面有着较强的相互作用,从而通过改变DCPD-水界面的界面能来影响晶体移动的台阶临界长度以及台阶宽度,进而在生长的晶面上延缓了可移动台阶的形成,起到抑制DCPD生长的作用。而当浓度过高时,短肽则因自组装形成团聚体,导致其与矿物表面的相互作用降低,从而减弱了对DCPD生长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理解生物矿物及土壤矿物的形成和生长提供了界面能控制方面的微观机制。2、原位观察到磷酸八钙(OCP)晶体(100)面通过非经典的粒子粘附方式生长;在生长过程中,自组装伸长的Amelogenin C-末端短肽控制了OCP纳米颗粒的形貌,使球形粒子也按同等比例伸长,揭示了Amelogenin C-末端短肽的自组装体对OCP晶面生长形貌的调控机制。在精确定义的热力学驱动力(过饱和度)、p H和离子强度的条件下,借助原位AFM实时观测OCP晶体(100)面生长的过程中,发现与DCPD表面生长不同,OCP的生长并不是以经典的螺旋或岛状的方式生长,而是以非经典粒子粘附的方式进行。同时,在生长过程中加入特定浓度(50 n M)Amelogenin C-末端短肽,其自组装后可以明显诱导OCP纳米粒子的伸长,其长宽比从1:1增加到2:1,而当浓度增加到100 n M后此效应消失。最后,通过原位AFM观察发现100 n M短肽在OCP晶面上出现了去组装现象。通过观察经生物标记荧光修饰的短肽在OCP晶体表面的沉积,说明特定浓度的短肽在OCP晶面上可以进行自组装和去组装。此结果有利于理解有机分子如何控制晶体通过颗粒粘附方式生长时的形貌修饰作用的机制。3、通过AFM单分子力测定,探明Amelogenin C-末端短肽在OCP晶体(100)面上可形成伸长的自组装体,再吸附和结合OCP溶液中的纳米粒子在其表面生长。在AFM针尖修饰上Amelogenin C-末端短肽,直接测量单个短肽分子和OCP晶体(100)面的结合强度。在磷酸缓冲液中,通过直接测量修饰了短肽的针尖和OCP(100)面接触的力-距离曲线,并将其转化为分离短肽-OCP键合所做的功(W),最后得到短肽和OCP晶面的结合自由能为ΔGB=-26.0 kcal/mol。作为对照,短肽和云母表面结合能仅为-10.3 kcal/mol。结合原位OCP生长动力学和AFM单分子力谱的研究,进一步表明Amelogenin C-末端氨基酸序列中最末位的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以及谷氨酸)暴露在短肽组装体表面并具有结合Ca-P纳米颗粒的能力。并且,这些短肽可以通过自组装形成组装体,进而诱导形成伸长的磷酸钙纳米颗粒。此结果加深了我们在单分子水平上理解有机分子和矿物界面相互作用以及晶体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形貌修饰作用的机制,这也将为揭示发生在复杂土壤地球化学和其他生物矿化体系中矿物-水界面上的沉淀(生长)反应提供微观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研究线索。(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吴魁[6](2017)在《基于晶体多维生长动力学测量和MPBM的结晶过程模拟和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晶作为能够以低成本获取高附加值产品的单元操作,在医药、化工、精细化工、材料、食品、能源和军事等工业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定义晶体产品质量的时候,晶体尺寸分布(或称粒度分布)(crystal size distribution,CSD)是最关键的指标之一,其中,晶体的尺寸通常定义为其等体积球的当量直径。这种做法显然忽略了非常重要的晶体颗粒的形貌信息。而晶体形貌对晶体产品的流动性、堆积密度、溶解速率、稳定性等重要性质以及下游操作,如过滤、贮存等的效率有重要影响。科技和工业水平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无疑对结晶过程产品质量的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仅仅获得符合规定的CSD要求的晶体产品已经难以满足工业界对结晶过程质量优化和控制的需求。而对晶体产品形貌及形貌分布(crystal shape distribution,CShD)的需求对工业结晶优化和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上述观点,本研究的目的是实现以晶体种群的CShD为目标的结晶过程模拟和优化的方法。确定了为实现此一目标需要填补的研究空白并提出了新方法和技术填补了这些空白:提出了一个系统化的方法,并结合选取的目标物系——硝酸钠水溶液的结晶过程进行了展示和验证。本研究首先提出并设计构建了一个单晶体面生长动力学测量系统,成功测量了硝酸钠晶体的面生长动力学。然后,建立了一个适用于硝酸钠结晶过程的基于晶体形貌的群体粒数衡算模型(morphological population balance model,MPBM)。在该模型中,硝酸钠晶体的形貌被定量描述为晶体几何中心到每个独立晶面的法向距离。此种做法可以将硝酸钠晶体的多维粒度分布,即形状分布,纳入结晶过程模拟和优化的目标中,相对于传统的以CSD为目标的结晶过程优化是一大进步。然后,利用该模型,以晶体种群的CShD为优化目标,对硝酸钠结晶过程进行了模拟和优化。具体研究内容总结如下:在热力学方面,本研究对硝酸钠晶体在不同结晶条件下的形貌进行了研究,并以文献中的溶解度数据为基础,采用在线成像系统对硝酸钠溶液在1L结晶器中不同实验条件下的介稳区进行了测定,并使用不同的理论模型对硝酸钠的介稳区宽度进行了拟合并据此建立了硝酸钠溶液介稳区宽度的预测模型。为了测量硝酸钠晶体面生长动力学,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硝酸钠溶液的浓度预测模型。基于叁维成像系统和ATR-FTIR建立了用于单晶体面生长动力学测量的通用系统。实现了单个晶体所有晶体学独立晶面的面生长速率的同时测量。由蠕动泵驱动的溶液循环系统可以令用黏合剂粘在镍铬丝上并置于石英玻璃制成的流动池内的晶种在均一的溶液环境中生长。并在硝酸钠晶体和磷酸二氢钾生长过程的测量中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该系统可以用于各种晶体在不同物系中面生长动力学的测量。在动力学方面,本研究利用构建的单晶体面生长动力学测量系统对温度范围298.15–318.15K、相对过饱和度范围0.01–0.11的硝酸钠晶体的面生长速率数据进行了测定。并据此关联了硝酸钠晶体面生长动力学。将整个生长过程分为开始阶段和主要阶段进行分析。并将硝酸钠晶体的面生长速率-过饱和度(G-σ)曲线分为叁个部分:头部,分散部和尾部。提出“不同生长机理的共存和竞争”导致了G-σ曲线三个部分的形成的假设,并用实验数据和相关文献作了验证。并利用该假设给出了生长速率分散现象(GRD)的解释。将测量的硝酸钠面生长动力学用于MPBM,对硝酸钠溶液加晶种的降温结晶过程进行了模拟。利用MPBM考察了几个重要的结晶工艺参数,即晶种量、降温速率、晶种尺寸和初始过饱和度对结晶过程的影响。利用MPBM,结合优化算法,以CShD为目标对硝酸钠溶液加晶种的降温结晶过程进行了优化。得到了优化的降温曲线和过饱和度曲线,并可进一步用于硝酸钠结晶过程的控制。由于跟踪降温曲线和过饱和度曲线在控制上可以通过调节结晶器夹套中的冷却液温度来实现,这就提供了控制晶体产品CShD和CSD的一个可行和有效的手段。(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7-04-10)

马文婧,柯常波,梁水保,周敏波,张新平[7](2017)在《二元合金体系形变过程中Kirkendall空洞形貌演化和生长动力学的晶体相场法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晶体相场法研究了二元合金形变过程中界面Kirkendall空洞的形貌演化和生长过程。研究表明,Kirkendall空洞优先在界面处形核,空洞尺寸随着演化时间和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大。在恒定和循环应变速率较大时,空洞发生明显的合并生长。当循环应变速率大于1.0×10~(-6)时,空洞生长指数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大;当循环应变速率小于9.0×10~(-7)时,空洞生长指数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在相同的循环应变速率不同循环周期长度情况下,空洞生长指数随着循环周期长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7年03期)

冯宇,贾磊,武蒙蒙,米杰[8](2017)在《纳米氧化铁晶体生长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室温固相法制备前驱体Fe_2(C_2O_4)_3·5H_2O,考察了焙烧时间、焙烧温度及焙烧保温时间对纳米氧化铁晶粒的影响,并研究了氧化铁晶粒生长动力学。使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前驱体和纳米氧化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对比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的影响,焙烧保温时间对氧化铁纳米晶粒的粒径影响较大,是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通过计算,草酸铁焙烧制备纳米氧化铁的晶粒生长平均激活能为279.46kJ/mol,纳米氧化铁的晶粒生长平均动力学指数n=18.24。(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期刊2017年01期)

杨丽静,谢闯[9](2018)在《环己烷甲酸晶体结构及生长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熔融结晶得到高质量环己烷甲酸单晶,并首次报道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解析所得CCA单晶结构。环己烷甲酸晶体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1.19113 nm,b=1.07421nm,c=1.10733 nm,β=94.72°,同时利用Material Studio软件预测其晶习。利用DSC测定不同降温速率下的出晶温度与诱导期。通过热台显微镜对环己烷甲酸晶体生长进行了在线观测,对不同温度下的生长速率进行了研究,发现主要显露晶面的生长速率与过冷度为指数关系。(本文来源于《化学工业与工程》期刊2018年03期)

李小雷,王红亮,张世杰,巩帅,马红安[10](2016)在《高压热处理AlN陶瓷晶体的生长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国产六面顶压机,对AlN(Y_2O_3)陶瓷进行了高压(5.0 GPa)热处理,对高压热处理AlN陶瓷的宏观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高压热处理时,温度越高、热处理时间越长,AlN晶粒粒径越大,晶体结构越完整。动力学分析表明,在热处理温度范围内(970~1210℃),AlN晶体生长动力学指数为3,晶体生长激活能为(50.6±9.6)k J/mol。高压热处理时,AlN试样内部物质迁移的主要机制是压力强化的体积扩散。(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晶体生长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流化床结晶软化的方法对北京市城区某地下水进行软化处理,研究考察了软化药剂投加量、诱晶颗粒粒径、诱晶颗粒填料高度、入水流速、碳酸钙过饱和度等参数对水质硬度去除的影响。研究发现,当药剂投加量为220 mg·L~(-1)时,出水钙硬度去除率可达90%以上,总硬度去除率达到60%,出水总硬度可达300 mg·L~(-1)左右。使用石英砂颗粒作为诱晶材料,粒径为0.21~0.43 mm。当诱晶材料填料高度为40 cm,入水流速控制在40~70 m·h-1时,均可得到较好的出水水质。优化反应参数,可控制处理后的出水总硬度在300 mg·L~(-1)左右,即去除235 mg·L~(-1)的暂时硬度,煮沸的水不再浑浊,无水垢生成,并且出水pH可控制在8.5以下。此外,探究了多相流化过程中诱晶颗粒的线性增长速率以及床层增长速率与过饱和度、颗粒粒径、入水流速的关系,通过计算得到晶体线性增长速率相关表达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晶体生长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胡志涛,李明伟,尹华伟,刘杭.磷酸二氢钾晶体薄表面层生长动力学实时显微研究[J].材料导报.2018

[2].孙闯,杨晓芳,何华,王东升.流化床结晶软化高硬度地下水及其晶体生长动力学[J].环境工程学报.2018

[3].张笑.戊炔草胺晶体生长动力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4].李亮.杂化钙钛矿的晶体生长动力学及高效率太阳能电池[D].北京科技大学.2018

[5].吴姗姗.AmelogeninC-末端短肽调控磷酸钙晶体表面生长的动力学及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7

[6].吴魁.基于晶体多维生长动力学测量和MPBM的结晶过程模拟和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7

[7].马文婧,柯常波,梁水保,周敏波,张新平.二元合金体系形变过程中Kirkendall空洞形貌演化和生长动力学的晶体相场法研究(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7

[8].冯宇,贾磊,武蒙蒙,米杰.纳米氧化铁晶体生长动力学研究[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7

[9].杨丽静,谢闯.环己烷甲酸晶体结构及生长动力学[J].化学工业与工程.2018

[10].李小雷,王红亮,张世杰,巩帅,马红安.高压热处理AlN陶瓷晶体的生长动力学[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6

论文知识图

合金块体原料与Ni-Cu合金纳米粉...晶体的自组装和自组织形态演变14l."...实验装置和在基底表面生长纤锌矿结构...α晶型甘氮酸{011}面结构图4A沸石晶体生长动力学曲线晶体表面状况对NaC l晶体生长动力学

标签:;  ;  ;  ;  ;  ;  ;  

晶体生长动力学论文_胡志涛,李明伟,尹华伟,刘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