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混合网络论文-王浩然

光电混合网络论文-王浩然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电混合网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电混合网络,服务功能链,Dijkstra算法,路径剥离

光电混合网络论文文献综述

王浩然[1](2019)在《光电混合网络中的服务功能链映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云计算、软件定义网络和网络虚拟化技术的发展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网络服务被迁移到NFV环境中,NFV采用软、硬件解耦的方式重新定义提供网络服务的专用设备,成为近几年的一个研究热点。相比于传统手工配置,NFV利用虚拟化技术,使底层网络的计算、存储等资源可以被上层共享,使服务部署的效率、成本等有所优化。NFV通过编排网络服务,连接一系列特定功能需求构成SFC,SFC在网络中的映射问题是NFV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通过虚拟化平台实现对设备服务功能的灵活配置和流量的转发处理,旨在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网络服务。NFV技术的成功演进需要伴随底层网络的适应性调整。现有底层网络基于包交换,能够为业务提供细粒度的带宽连接,灵活应对上层业务的小带宽需求。当带宽需求粒度增大,甚至超过了链路带宽,现有的包交换网络将无法高效承载需求。如果使用纯光网络,虽有大容量、低功耗、高保密等多种优势,但有灵活性的限制。因此,本文提出以现有包交换网络结合光交换网络,构成重迭式光电混合网络,形成包交换网络和光网络的优势互补,为业务需求提供透明、高效的传输平台。本文主要研究在重迭式光电混合网络中SFC映射的资源分配问题。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光电混合网络下SFC的业务特性。接着,提出基于用户服务感知的动态到达的单需求映射模型,设计了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和基于物理资源重构图的启发式算法,并且引入NFV业务的时延特性。又扩展到多需求批量到达的网络模型中,通过线性规划、辅助图和路径剥离算法提供可行路径集合,进一步构建了静态需求映射的路由解决方案,并且对基于随机舍入的路径选择算法进行了近似性分析。最后对上述的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设计并且分析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20)

梁薇,黎军,张怡,李静玲,崔涛[2](2019)在《光电混合网络中基于QoS分层图模型的路由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在光电混合网络架构下服务质量(QoS)需求迥异的异质业务路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QoS分层图模型的路由算法。该算法将网络中的异构链路与异质业务建立QoS等级映射关系,并根据QoS等级建立一种QoS分层图模型,完成网络虚实资源的融合。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实现了光电异构资源的联合优化,降低了阻塞率,可为不同QoS需求的业务提供差异化服务,优先保证高QoS等级业务的阻塞率性能。(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李澍桐[3](2018)在《基于DPDK的数据中心内光电混合网络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云计算产业的高速发展,诸多行业都加入到了云计算的大潮中。而作为承载云计算业务的数据中心网络却面临着业务流量急速增长的挑战。推动数据中心内部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势在必行。而随着业务需求增大,机架内服务器网卡速率势必进行相应提升(40Gbps乃至1OOGbps),受限于交换容量的架顶电交换机将面临巨大压力。光交换相比于电具有速率透明、低能耗以及成本低廉等优点,但在细粒度交换场景中,其控制平面缺乏灵活性。如何将二者优势互补进行数据中心内光电混合组网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基于当下对于机架内光互连网络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SDN技术与数据中心网络相结合思路,为实现在机架内SDN智能化,本文提出了一套机架内光电混合组网方案,结合SDN技术将流量在光电两套网络中进行弹性调度,以缓解机架间电交换网的压力,结合网络控制器技术,完成流量控制。在面向服务器的光互连网络中,通过研究Fastpass框架以及DPDK技术,扩展设计出了光互连系统中的网络控制器,实现一种适用于光互连场景下新的时隙分配算法以及光交换设备的控制逻辑,并通过实验验证其运算能力以及网络承载量。结合上述研究成果,针对机架内光互连中数据发送时间精度以及光设备切换效率问题,本人提出一种周期性时隙规划的OTDM快速光交换优化方案。其中,(1)利用FPGA设计实现了一种适用于该场景下基于高速光开关器件的光交换机;(2)结合DPDK技术优势设计实现了在服务器端的TDM式网络代理解决方案,通过测试两者相关指标证明其实用性。论文最后分析了实际应用场景下,该光互连系统所面临的时间同步问题并给出通过硬件设备解决该问题的方案设想。该系统作为一种新的应用于数据中心机架网络的光互联方案,具有一定探究性及试验性,也希望为该方向的未来研究工作提供一种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03-15)

王茜,李皓然,王霞,王永生[4](2017)在《基于拓扑分域的光电混合网络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提出了一种将电层网络拓扑分域化的光资源提供方式,利用该思想设计了一种基于胖树网络的光电混合网络组网方案,结合软件定义网络架构与OpenFlow协议,设计并实现了网络控制器的连接管理、拓扑管理、流量监测模块。为解决传统网络设备不支持OpenFlow协议的缺陷,开发了一套基于Open vSwitch的网络设备代理,实现了OpenFlow协议与私有协议的转换,从而实现网络的统一化控制。最后对设计的方案进行了组网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地实现光网络与电网络的融合与协同工作,减轻电网络设备的工作负荷,提升网络整体性能;基于软件定义架构的网络体现出了良好的可编程特性,并能够实现网络资源的虚拟化和灵活调度。(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期刊2017年12期)

徐沛[5](2017)在《数据中心下基于光电混合网络的coflow放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大数据和信息化不断发展,传统的计算方式逐渐不能胜任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运算需要通过大量的计算机组成的计算机集群来处理。但是维护如此多的计算和存储设备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所以大部分用户选择将这些计算需求交付到云端或数据中心中进行处理。因此,数据中心内的流量数目出现了大幅的增长。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了网络中的流量能够更好地传输,对数据中心网络中流量传输的优化问题的研究成为了热点。基于电分组交换的树形分层结构的传统的数据中心网络正随着数据中心网络规模的不断增大而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效能以及成本等问题。而近年来提出的光电混合网络则通过引入光互连技术,将光网络的高带宽、低成本等优点充分利用,不仅提高了网络的容量,也减少了传统数据中心网络中所需的电分组交换机的数量,从而降低了网络能耗和设备成本。在光电混合网络架构下,两种网络并行工作,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电交换网络的转发压力,也避免了单点失效等问题。在数据中心网络中,一个任务常常是由多个相关的子任务组成的。因此,在数据中心网络中,往往存在着两个或者多个流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我们在进行优化时,通常把这些具有相关性的流作为一个基本单位(Coflow)。由于一个Coflow内的各个流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资源竞争,因此合理地优化Coflow中的各个流的资源配置,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个网络的资源利用率,降低网络阻塞率,同时提高数据中心内的需求处理速度。本文基于以上背景提出了基于数据中心下的光电混合网络中的Coflow的放置问题,构建了针对该问题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以及启发式算法,之后又通过引入Column generation算法,构建了由主问题和子问题组成的求解模型,并进一步通过提出一个可行的启发式算法取代子问题模型来提高整个问题的运算效率。最后本文还研究了在考虑Coflow的传输截止时间后的Coflow放置问题,提出了引入了推迟队列的Coflow放置问题的优化方案。(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4-19)

臧大伟,曹政,王展,刘小丽,付斌章[6](2016)在《基于AWGR的OCS/EPS数据中心光电混合网络》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的数量和规模迅速发展,为了满足服务器之间大规模数据流动的需求,数据中心网络的通信能力面临巨大的挑战.传统数据中心中,网络的路由交换设备一般仅采用电域交换技术,电域交换技术虽然可以快速地、灵活地切换数据包的传输路径,但其本身存在通信带宽低、交换容量有限、高能耗等缺点.为了提高数据中心网络的性能、降低网络的能耗,最近的研究提出了若干基于慢速路径切换光器件的光电混合网络结构.它们通常只能将小部分数据量非常大的网络流放在高带宽的光网络上传输,其他的网络流仍然需要电域网络传输.随着快速可调波长激光器以及光波长路由器件的成熟,使光电混合网络结构灵活应对动态、多样的流量模式成为可能.该文基于快速可调波长激光器TWC(Tunable Wavelength Converters)和光波长路由器AWGR(Arrayed-Waveguide Grating Router),首次提出了一种OCS(Optical Circuit Switching)/EPS(Electrical Packet Switching)光电混合网络结构Ace-net.在文中详细描述了光电混合网络的结构以及带宽测量、仲裁控制、流量分配等机制,这些机制利用TWC器件快速波长变换的特性,能快速地应对网络流量的变化,使更多的网络流量在光域网络上传输;同时使用模拟器对此结构进行了评测,模拟结果表明此网络结构具有很好的网络性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邹艳芳[7](2016)在《基于可见光通信的矿下光电混合网络组网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是一种以可见光为载体传输信息的无线通信技术,具有泛在覆盖、高速传输等特点。将它与现有无线网络融合,构成光电混合网络,可以充分弥补传统网络接入方式的不足,克服目前矿下数据通信存在的有线覆盖不全面、无线传输速率低、网络定位精度差等问题。然而,矿下环境复杂,需要根据不同环境设计数据转发策略,满足不同环境的不同通信需求。本文针对矿下光电混合网络组网技术中综合业务服务和全覆盖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主要从矿下光电混合网络系统架构设计,光电链路间切换和机会网络数据转发策略叁个方面进行探讨,主要成果总结如下:1.针对矿下环境复杂,无线网络连通性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光电混合网络的网络构建方案。综合利用机会网络和有中心网络两种网络形态的互补性,实现井下主巷道、侧巷道、采掘面等不同具体环境约束下的网络覆盖和数据传输。根据矿下不同环境分别设计有中心的光电混合网络子网和无中心的机会网络子网。针对有中心网络,利用成熟的无线电网络设计满足多种业务需求的接入协议。针对机会网络设计基于相遇概率预测的数据转发策略,实现恶劣环境的网络覆盖。满足主巷道、侧巷道等环境下多种业务的需求。2.针对光链路脆弱易断、电链路网络容量小的问题,综合考虑用户业务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灰色关联法的简单加权垂直切换算法。分析了室内光电混合网络链路接入时延、链路中断概率、用户速率方面的要求,确定链路切换准则,利用灰色关联法构造切换代价函数,通过光网络信噪比变化情况判断光网络中断类型优化切换驻留时间。综合业务需求和网络属性特点决定是否切换,相比于仅仅采用SNR(Signal Noise Ratio)作为判决依据的方法和以光网络中断类型作为判决依据的方法,本文算法在时延和吞吐方面均能获得更好的性能。3.针对煤矿井下信道环境复杂,无线网络连通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矿下多属性终端移动马尔科夫模型的多属性机会网络分组转发协议。建立了终端移动马尔科夫模型,通过预测终端相遇概率确定了数据中继转发时延最优的中继终端,推导了终端与目的节点相遇概率及终端扩散范围;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数据转发策略。相比于洪泛方法和基于历史相遇概率预测的方法,本文算法在终端活动范围受限、活跃度有较大差异的场景下在时延和开销方面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本文来源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6-04-18)

郭伟[8](2015)在《基于可见光通信的光电混合网络MAC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是一种新兴的高速无线通信技术。它利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强等特性,将信号调制到LED上,以可见光为媒介进行数据传输,具有绿色节能、兼容性强和灵活性好等突出优点。可见光与照明的自然结合使可见光作为室内通信网络的下行链路十分自然,与传统的无线电结合可以构成一种理想的室内VLC组网方案。本文针对这种光电混合网络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存在的问题,主要针对多址接入技术和信道资源分配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相关研究内容和主要成果总结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载波侦听/冲突避免(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CSMA/CA)机制的光电并行传输MAC(Parallel Transmission-MAC,PT-MAC)协议,实现了用户间及单个用户数据间在光电信道上并行传输的思想。建立了光电混合网络的二维马尔科夫接入链模型以分析用户接入过程,分析了用户和网络信道的参数对用户下行数据信道分配方案的影响,详细给出了该协议的运行机制及相关细节。仿真结果表明,PT-MAC协议的网络吞吐量大大优于其他经典无线电网络协议。另外,PT-MAC协议具有理想的吞吐率性能。2.提出一种基于非合作博弈论的光电混合网络的下行信道资源分配算法。根据非合作博弈论的思想,首先建立了信道分配的纳什均衡模型,基于信道参数和用户的速率、时延及对信道的容忍中断率等参数,提出了表征用户对网络服务质量满意程度的效用函数公式,进而建立了基于网络效用和最大化的信道分配优化函数。通过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可以求解该信道分配算法的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当网络效用和达到最大时,用户信道分配可以得到最优结果,该分配结果使网络和网络中各信道均获得了较高的吞吐量性能,提高了信道资源的利用效率。3.针对可见光和无线电混合网络的在煤矿通信系统的应用,在系统架构分析和业务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针对矿下不同场景需求的集中式MAC协议,通过改变信标帧的相关字段控制不同场景内的业务上传方式,详细描述了协议的具体交互过程,给出了协议中的相关帧结构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可以有效地实现矿下不同场景的各类业务上传需求。(本文来源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5-04-20)

郭伟,于宏毅,刘建辉[9](2014)在《基于可见光通信的室内光电混合网络组网关键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可见光通信在室内的应用,分析了采用可见光与无线射频构成光电混合网络的可行性,提出了一种可行的网络架构;指出了该网络架构组网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并针对网络中的光源布局、多址接入、小区切换、异构网络融合等给出了技术路线。(本文来源于《中兴通讯技术》期刊2014年06期)

光电混合网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在光电混合网络架构下服务质量(QoS)需求迥异的异质业务路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QoS分层图模型的路由算法。该算法将网络中的异构链路与异质业务建立QoS等级映射关系,并根据QoS等级建立一种QoS分层图模型,完成网络虚实资源的融合。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实现了光电异构资源的联合优化,降低了阻塞率,可为不同QoS需求的业务提供差异化服务,优先保证高QoS等级业务的阻塞率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电混合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王浩然.光电混合网络中的服务功能链映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2].梁薇,黎军,张怡,李静玲,崔涛.光电混合网络中基于QoS分层图模型的路由算法[J].光通信技术.2019

[3].李澍桐.基于DPDK的数据中心内光电混合网络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

[4].王茜,李皓然,王霞,王永生.基于拓扑分域的光电混合网络控制研究[J].信息技术.2017

[5].徐沛.数据中心下基于光电混合网络的coflow放置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

[6].臧大伟,曹政,王展,刘小丽,付斌章.基于AWGR的OCS/EPS数据中心光电混合网络[J].计算机学报.2016

[7].邹艳芳.基于可见光通信的矿下光电混合网络组网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6

[8].郭伟.基于可见光通信的光电混合网络MAC协议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5

[9].郭伟,于宏毅,刘建辉.基于可见光通信的室内光电混合网络组网关键技术[J].中兴通讯技术.2014

标签:;  ;  ;  ;  

光电混合网络论文-王浩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