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捆绑装置论文和设计-葛永群

全文摘要

一种秸秆捆绑装置,涉及一种捆绑装置。横梁两端安装有车轮,横梁后方一侧固定有脚踏板,矩形框架水平固定在横梁前方中间位置,矩形框架内侧固定有安装轴架,缠线轮转动套装在安装轴架上,推铲固定在矩形框架前方,U形安装座底部固定在横梁中间位置上端,U形安装座一侧壁贯通有螺纹通孔并旋接有紧固螺栓,T形杆的横杆外侧端面固定有多根耙齿,多根耙齿中间位置留有操作间隔,T形杆的纵杆可平放在U形安装座内并通过紧固螺栓进行紧固定位,推铲与多根耙齿之间可围成将秸秆进行聚拢的约束空间。方便将秸秆捆绑紧实,结构简单,易于推广。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秸秆捆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架以及秸秆搂耙,所述底座支架包括横梁(1)、矩形框架(3)、缠线轮(4)、推铲(5)、U形安装座(6)及两个车轮(2),所述横梁(1)两端转动安装有两个车轮(2),横梁(1)后方一侧固定有脚踏板(1-1),所述矩形框架(3)水平固定在横梁(1)前方中间位置,矩形框架(3)内侧固定有安装轴架(3-1),所述缠线轮(4)转动套装在所述安装轴架(3-1)上,所述推铲(5)固定在矩形框架(3)前方,推铲(5)前侧表面为凹弧形,推铲(5)上端中间位置设有定位豁口(5-1),推铲(5)下端设有刃边(5-2),所述刃边(5-2)中间位置开设有绳穿孔(5-3),所述U形安装座(6)底部通过支杆固定在横梁(1)中间位置上端,U形安装座(6)一侧壁贯通有螺纹通孔并旋接有紧固螺栓(6-1),所述秸秆搂耙包括T形杆(7)及多根耙齿(8),所述T形杆(7)的横杆外侧端面固定有多根耙齿(8),所述多根耙齿(8)中间位置留有操作间隔(9),T形杆(7)的纵杆可平放在U形安装座(6)内并通过所述紧固螺栓(6-1)进行紧固定位,推铲(5)与多根耙齿(8)之间可围成将秸秆进行聚拢的约束空间。

设计方案

1.一种秸秆捆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架以及秸秆搂耙,所述底座支架包括横梁(1)、矩形框架(3)、缠线轮(4)、推铲(5)、U形安装座(6)及两个车轮(2),所述横梁(1)两端转动安装有两个车轮(2),横梁(1)后方一侧固定有脚踏板(1-1),所述矩形框架(3)水平固定在横梁(1)前方中间位置,矩形框架(3)内侧固定有安装轴架(3-1),所述缠线轮(4)转动套装在所述安装轴架(3-1)上,所述推铲(5)固定在矩形框架(3)前方,推铲(5)前侧表面为凹弧形,推铲(5)上端中间位置设有定位豁口(5-1),推铲(5)下端设有刃边(5-2),所述刃边(5-2)中间位置开设有绳穿孔(5-3),所述U形安装座(6)底部通过支杆固定在横梁(1)中间位置上端,U形安装座(6)一侧壁贯通有螺纹通孔并旋接有紧固螺栓(6-1),所述秸秆搂耙包括T形杆(7)及多根耙齿(8),所述T形杆(7)的横杆外侧端面固定有多根耙齿(8),所述多根耙齿(8)中间位置留有操作间隔(9),T形杆(7)的纵杆可平放在U形安装座(6)内并通过所述紧固螺栓(6-1)进行紧固定位,推铲(5)与多根耙齿(8)之间可围成将秸秆进行聚拢的约束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捆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铲(5)前侧表面位于定位豁口(5-1)与绳穿孔(5-3)之间设有导引沟(5-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捆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间隔(9)的宽度为20~4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捆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杆(7)的纵杆中间位置上端固定有手把立杆(7-1)。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捆绑装置,尤其是一种秸秆捆绑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农作物收割后,农民普遍会预留足够的秸秆以备作为燃料使用,这期间就涉及到秸秆的捆绑作业,由于秸秆打捆机较为昂贵难以普及,因此,目前大多数地区农民还是沿用传统的手动打捆方式。但单一的依靠手动打捆容易造成秸秆不够紧实,在后续转移时容易散开,而且操作也十分麻烦,容易被划伤。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推广,能够方便的对秸秆进行捆绑的农用工具,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秸秆捆绑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秸秆捆绑装置,包括底座支架以及秸秆搂耙,所述底座支架包括横梁、矩形框架、缠线轮、推铲、U形安装座及两个车轮,所述横梁两端转动安装有两个车轮,横梁后方一侧固定有脚踏板,所述矩形框架水平固定在横梁前方中间位置,矩形框架内侧固定有安装轴架,所述缠线轮转动套装在所述安装轴架上,所述推铲固定在矩形框架前方,推铲前侧表面为凹弧形,推铲上端中间位置设有定位豁口,推铲下端设有刃边,所述刃边中间位置开设有绳穿孔,所述U形安装座底部通过支杆固定在横梁中间位置上端,U形安装座一侧壁贯通有螺纹通孔并旋接有紧固螺栓,所述秸秆搂耙包括T形杆及多根耙齿,所述T形杆的横杆外侧端面固定有多根耙齿,所述多根耙齿中间位置留有操作间隔,T形杆的纵杆可平放在U形安装座内并通过所述紧固螺栓进行紧固定位,推铲与多根耙齿之间可围成将秸秆进行聚拢的约束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底座支架和秸秆搂耙协同配合,结构简单,易于推广,能够方便的对秸秆进行捆绑,秸秆捆绑更加紧实不易散开,操作方便,无需直接接触秸秆进行聚拢压实,不易被划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秸秆捆绑装置的整体结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支架的轴测图;

图3是图2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秸秆搂耙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秸秆捆绑装置,包括底座支架以及秸秆搂耙,所述底座支架包括横梁1、矩形框架3、缠线轮4、推铲5、U形安装座6及两个车轮2,所述横梁1两端转动安装有两个车轮2,横梁1两端中心分别一体制有定位轴,所述车轮2通过轴承与定位轴转动连接,横梁1后方一侧固定有脚踏板1-1,所述矩形框架3水平固定在横梁1前方中间位置,矩形框架3内侧固定有安装轴架3-1,所述缠线轮4转动套装在所述安装轴架3-1上,安装轴架3-1为长轴杆弯折成U形制成,其一侧支杆作为固定端与矩形框架3固接,另一侧支杆作为安装端横向空悬在矩形框架3内中间位置,缠线轮4转动套装在另一侧支杆上,所述推铲5固定在矩形框架3前方,推铲5前侧表面为凹弧形,推铲5上端中间位置设有定位豁口5-1,推铲5下端设有刃边5-2,所述刃边5-2中间位置开设有绳穿孔5-3,所述U形安装座6底部通过支杆固定在横梁1中间位置上端,U形安装座6一侧壁贯通有螺纹通孔并旋接有紧固螺栓6-1,所述秸秆搂耙包括T形杆7及多根耙齿8,所述T形杆7的横杆外侧端面固定有多根耙齿8,所述多根耙齿8中间位置留有操作间隔9,T形杆7的纵杆可平放在U形安装座6内并通过所述紧固螺栓6-1进行紧固定位,推铲5与多根耙齿8之间可围成将秸秆进行聚拢的约束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二:如图2、3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作出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推铲5前侧表面位于定位豁口5-1与绳穿孔5-3之间设有导引沟5-4。

具体实施方式三: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作出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操作间隔9的宽度为20~40cm。

具体实施方式四: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作出的进一步说明,所述T形杆7的纵杆中间位置上端固定有手把立杆7-1。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使用者需事先准备捆绑绳并缠绕在缠线轮4上,将捆绑绳的活动端拉出并经过定位豁口5-1及导引沟5-4后,由绳穿孔5-3穿出并预留适宜长度压设在推铲5底部,使用时先将秸秆搂耙从底座支架上取下,单独利用秸秆搂耙将秸秆向底座支架的前方进行归拢,之后将秸秆搂耙平放在U形安装座6内,一手握住手把立杆7-1向后拉同时一脚踩住脚踏板1-1向前蹬,通过推铲5与多根耙齿8将秸秆进行聚拢压实,旋紧紧固螺栓6-1对秸秆搂耙紧固定位,之后走到秸秆搂耙前方将捆绑绳的活动端从绳穿孔5-3拉出,并在操作间隔9内将聚拢的秸秆进行捆绑,捆绑完成后在刃边5-2处将捆绑绳割断,并再次将捆绑绳的活动端由绳穿孔5-3穿出并预留适宜长度压设在推铲5底部,取下秸秆搂耙转移捆绑完的秸秆,重复上述步骤即可进行下一次的秸秆捆绑作业,简单实用,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装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条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设计图

一种秸秆捆绑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24170.9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23(黑龙江)

授权编号:CN209462966U

授权时间:20191008

主分类号:A01F 13/00

专利分类号:A01F13/00

范畴分类:12A;

申请人:葛永群

第一申请人:葛永群

申请人地址:157000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发明人:葛永群

第一发明人:葛永群

当前权利人:葛永群

代理人:高媛

代理机构:23206

代理机构编号: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秸秆捆绑装置论文和设计-葛永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