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湘平:青年追求精致生活的合理性及其限度论文

沈湘平:青年追求精致生活的合理性及其限度论文

【摘要】青年追求有品质、精致的生活,要弄清楚青年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看得穿大众文化、符号消费的逻辑与实质,守得住经济上能承受的底线,考虑到自己生活方式给周围人带来的影响,追问自己的精致生活是如何可能的,保持始终如一的奋斗精神,追求精致的精神生活。

【关键词】青年 精致生活 合理性

过去,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今天,则在“有”和“多”的基础上更加讲究品质、品位。过怎样的生活,是每一个公民自己的选择,只要不违背道德、法律,不妨碍他人,就应该得到尊重。我们不应该不加分析地认为青年一代追求有品质、精致、体面的生活就是错误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存在即合理”。对于青年而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而在于这种生活是不是经由自己理性思考后的选择。

弄清楚青年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人的一生会经历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任务,但就某一个阶段而言,一定有一个最主要的方面,这就是哲学上所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毫无疑问,青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学习、积累,提高自己素质、能力最为关键的黄金时期,如何全面提升自己就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矛盾,而其他方面,包括生活是否有品质、是否精致不是不重要,而是与前者相比是次要的。明白了这一点就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更好的资源用在全面提升自己上,在最好的年华做最应该做的事。令人遗憾的是,确实有不少青年耽于时代感性的诱惑,对于日常生活中平凡、琐屑的兴趣予以太高太大的重视,许多才华都为这种兴趣所束缚,并部分地牺牲在里面。长此以往,一些青年本来具备“王者”潜质,但却沦为“青铜”。

看得穿大众文化、符号消费的逻辑与实质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无远弗届的大众文化时代,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消费社会。在智能技术支撑下,以媒体特别是新媒体为载体的大众文化无处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轻人的认知、理解、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当然也就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理解以及诉求的维度、层次和缓急。部分青年对大众文化过于商业化、娱乐化、反智化的问题缺乏反思。很多所谓的品质、精致生活,例如一定要消费某种品牌的产品,往往是名人效应、媒体炒作的作用,年轻人疯狂“打call”、争相消费,他们在乎的不是这些东西本身的实际使用价值,而是这些消费所表征出来的符号意义,这种消费就是典型的符号消费。当我们去追求这种所谓的品质生活时,一定要反思,在多大程度上是我们自己理性思考的结果,多大程度上则只是被大众文化所制造的消费潮流裹挟而行。

文献检索课程(以下简称文检课)是一门工具性课程,教学内容实用性和实践性较强,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1]。自1984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文件以来,我国许多高校先后开设该门课程,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变化,表现在从传统观念到现代理念、从手工检索到网络检索、从单一模式到综合模式、从浅层次到深层次的螺旋发展过程,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的效果日益凸显[2]。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文检课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笔者对文检课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结合PBL教学法提出教学改革方案。

守得住经济上能承受的底线

毫无疑问,高品质、精致的生活是以一定的经济基础为保障的,这是一个极其朴素的道理。对于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经济上往往还没有完全独立、自由,甚至有些还处于完全依赖父母供给的状态。在这个按揭贷款、信用卡支付习以为常的时代,适当的超前消费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关键在于“适当”,一些青年有攀比、虚荣之心,追求和享受大大超出了自己支付能力的所谓高品质、精致生活。如果说追求高品质、精致的生活甚至适当超前地追求这种生活没什么不对的话,那么追求到什么程度就应该从自己的经济状况出发来考虑,要实事求是,在需要、想要和能要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否则,“未富先奢”会带来很多麻烦,轻则成为各种“奴”,外表光鲜而内心狼狈;重则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从而落入套路、陷阱,甚至走上不归之路。

考虑到自己生活方式给周围人带来的影响

尽管过什么样的生活是个人的私事,但毕竟任何一个个体都离不开他人、社会,在其现实性上,人都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你的行为举止都会有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作出评价。当一个人执着于高品质、精致的生活,还肆无忌惮地在言谈、朋友圈中“显摆”时,另一些人看来这可能就是“炫富”,有些人甚至会感到难堪。于是,“羡慕、嫉妒、恨”也可能随之产生。真正有素质的人,应该如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所示的,自觉地把其他人的态度作为有组织的“客我(me)”,“主我(I)”持续地对这个“客我”作出反映。也就是说,真正成熟的自我从来不是任性的,而是包含着对他人的态度的反思。有了这种反思,就不会认为追求高品质、精致生活完全是自己的事。

追问自己的精致生活是如何可能的

雨后空蒙的湖光,依稀可见的湖岸线,照片中的少女侧身坐在湖畔一块矮石上,头微扬,目视远方,抿着嘴,神情倔强。

一如前说,很多年轻人在经济上还没有完全独立,所谓的高品质、精致生活主要依靠父母的给予,而且其中不少人的生活品质其实比父母要高出很多。虽然总体上这是很多父母所乐见、乐意的,但有些年轻人自己过着极其高品质、精致的生活,父母却极其辛苦地劳作,过着极其简陋的生活。当父母的付出与年轻人的高品质、精致生活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时,这反映出来的已经不单单是孝顺与否的问题了,而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显失公平、正义的问题。作为最讲究公平、正义的青年一代,不应该因为父母心甘情愿的付出就对一切都心安理得。推而论之,当我们享受着高品质、精致的生活的时候,要常追问,这一切是如何可能的,是否能做到问心无愧。

能保持始终如一的奋斗精神

我们不能把追求高品质、精致生活的年轻人想当然地认为就是好吃懒做的人。不少青年能做到一方面过着高品质、精致的生活,另一方面奋力打拼、努力奋斗。但是,在一个物质丰裕、“宅”文化盛行的时代,确实有不少青年在追求高品质、精致生活的同时,丧失了奋斗精神,只愿享受,不愿奋斗,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却在工作中成了“还行”“差不多”“无所谓”的“佛系”青年。从长远来看,年轻一代终将在经济上走向独立,还会有自己的家庭负担,还要赡养父母。很多人最终不仅要创造自己的生活,甚至要担负起维续别人生活的重责。因此,丧失奋斗精神,即使已经拥有高品质、精致的生活,但终将不可持续。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高品质、精致的生活是靠我们自己的双手来创造和维系的。

要追求高品质、精致的精神生活

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物质生活都是基础。但是,人之为人,人与动物的区别乃至个人与别人的区别恰恰在于其精神生活。如果一个人内在思想文化素质很低,却一味追求物质生活上的高品质、精致,反而会让人觉得层次很低,很俗气。相反,如果一个人具有高贵的品质、优秀的内在素质,即使其在物质生活方面不那么追求高品质,人们依然会认为他是高贵的。因此,无论我们是否拥有高品质、精致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要追求高品质、精致的精神生活。所谓追求高品质、精致的精神生活重点有二:一方面是要追求更为精致、高雅的精神食粮,而不是一些粗俗甚至是低级趣味的满足;另一方面是要以精致之心、工匠精神去对待自己的工作、学习,精心、细心地工作,在高品质推动社会进步中创造自己的幸福美好生活。

2012年7月21日10时至22日3时,北京市房山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最大点雨量站河北镇在不到24小时内降雨量达541 mm,为500年一遇,给房山区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考虑到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水库上游流域地形类似房山区河北镇、十渡等区域,将此降雨过程移植至十三陵水库流域,采用模型模拟,分析可能出现的洪水情况及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导,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责编/赵橙涔 美编/李祥峰

标签:;  ;  ;  ;  ;  ;  ;  ;  ;  ;  ;  

沈湘平:青年追求精致生活的合理性及其限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