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黄毅重庆市开县职业教育中心405400
摘要:“探究——展示——评价”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展示的一种模式。本文从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出发,论证了该模式的四个主要环节及其具体的操作程序。
关键词:探究展示评价
一、模式的背景
二十一世纪既是充满机遇的世纪,也是充满挑战的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指出,“终身教育”需要建立在四个支柱之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就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我们的现代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应改变以往偏重于结果的教育模式,要把结果教学转变为过程教学,通过教师的启迪、引导,激励学生自己思考、自主探究、自我评价,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会做转化。而“探究—展示—评价”模式让做事成为基本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做事,尽可能做完整的事,尽可能完整地做事。使做事、展示、服务、个性成长,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基本形式。
二、模式的操作程序及教学实践
1.确立项目
确立探究项目是学习的开始。在新教育模式下,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设计让学生探究的问题、或实施的项目。这是教师职能的一个重要转变。新模式下好教师的最高标准就是让学生愿意做事。
好的项目首先要体现相应的教学任务,教师要有能力站在高处俯瞰知识、解析知识、结合知识,让知识融于一个特定的探究过程,或项目实施过程。一个好的项目能够开启一次成功的学习。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讲,授鱼和授渔都是次要的,首要的问题是开启引擎,点燃激情。好的项目能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设计问题、确定项目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因素:贴近学生生活吗?能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行动欲望吗?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活动的意义吗?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吗?设计的问题要以学生的感受、感情、思考、生活为起点。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同一个教研组的老师要分工合作,先共同研讨确立本门学科设计哪些项目,然后各自承担一定数量的项目设计,再通过集体备课完善项目设计并共享成果,最后各班结合本班实际创造性地实施项目。
2.课前探究
在项目确定后,小组成员在课前进行大量思考、查询、走访,然后在组内交流形成小组意见,准备课堂汇报。
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应该清楚地知道,这节课要做什么?怎么做?我为这节课做了哪些准备?我将如何参与课堂上各个环节的活动?我能为这节课带去些什么,我能从这节课收获些什么?
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教师给予学生方法上、资源利用上的指导。对学生观察、猜想、实验、测量、计算、设计、制作、讨论、阅读、参与、交流等活动的指导和引导。
学生在小组学习结束时,将尚未解决的问题汇总归纳,以问题卡的形式发至老师邮箱。教师根据学生存在、关注的问题做相应准备,即“二次备课”。
3.课堂展示
课堂展示即各个小组将探究的成果通过讲解、演示、试验等方式给师生分享。展示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信赖事实与逻辑的过程,享有意义的过程。
教师应该愿意有耐心地等待学生的思考,就像耐心地等待幼童的成长一样。愿意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的跌跌撞撞。愿意在必要时为学生送上必要的脚手架。愿意让学生帮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争辩、补充、改进中找寻到标准。如果不关要害,愿意把学生在探究中留有的不足作为一种美来欣赏。
4.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包括对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评价和对小组组员的评价两个层次。
对小组的评价。面对学生的展示,教师是一个敏锐的倾听者、准确的判断者、睿智的提问者、高超的评价者。课堂展示的评价点:——好的小组合作、——好的展示、——有共享价值的学习资源、——有价值的质疑、——闪光的观点或思路、——精彩的讨论。
小组会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评价机制。小组对组员的评价应该课前准备及课堂展示过程参与度及成果完成度并重。
三、结束语
“探究——展示——评价”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优化了学习过程,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卓玉《构建教育新模式》.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6。
[2]丁宏军浅析职业学校德育课创新教育三部曲[J].中等职业教育,2009,(26)。
[3]黄礼娥论德育课在职业教育中的状况和教育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