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动助力转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助力,转向系统,模型,转向器,特性,电动机,汽车。
电动助力转向论文文献综述
方润[1](2019)在《电动助力转向器模型和控制策略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电动助力转向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之后,建立了转向器转向盘与转向轴上端、小齿轮与转向轴下端、助力电动机数学模型。同时,研究了直线型、折线型和曲线型助力特性,设计了直线型助力转向器的助力特性曲线,满足了电动助力的轻便型的要求,并给出了确定直线型助力特性的参数计算方法,为电动助力控制策略提供了常用的技术方案。(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31期)
赵华杰,孙学聪[2](2019)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商用车上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优越性及其应用现状进行了简要说明,对比乘用车对商用车的结构和工况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从关键零部件选型、助力特性设计等方面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商用车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作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文章末尾对线控转向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20期)
张森,李龙,许春铁[3](2019)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阻尼测试及其对方向盘摆振抑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阻尼特性的测试方法和其对转向盘摆振的抑制作用。将车辆放置在四轮定位平台上,保留前轮圆盘绕Z向的转动自由度,利用CANOE输入虚拟控制信号激活EPS作业,采用激振器激振车轮,同时测量不同工况下车轮至转向盘的振动传递函数,以考察阻尼对转向盘摆振的影响,并基于该测试结果对摆振性能整车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进行了标定,获得了分析模型中的阻尼参数,建立了准确的摆振性能整车仿真分析有限元模型,对后续转向盘摆振性能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3)》期刊2019-10-22)
李洪强,孟建兵,曲宝军,董小娟,娄广军[4](2019)在《循环球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回正控制建模及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汽车低速行驶时转向回正不足而高速行驶时回正超调震荡的问题,在分析了循环球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及回正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回正控制策略。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其仿真模型,在低、高速情况下,分别对无回正控制、常规PID回正控制和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回正控制下的转向盘转角响应和汽车横摆角速度响应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低速还是高速情况下,所设计的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回正控制策略都能使方向盘准确、快速回到中间位置,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稳定性也得到了提高,设计的回正控制策略行之有效。(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19期)
蒋春雷,孙晓玉[5](2019)在《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用无刷直流电动机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市场前景及发展意义在汽车的发展历程中,助力转向系统经历了叁个发展阶段,分别为:机械液压助力转向、电子液压助力转向及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EPS的优势在于:(1)只在转向时提供动力,显着降低油耗。(2)转向助力大小可通过软件调整,能够兼顾低速时的转向轻便性以及高速时的操纵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汽车工艺师》期刊2019年08期)
陈奇,汪金成,Qadeer,Ahmed,姚志刚,陈无畏[6](2019)在《基于模型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状态监测和关键故障诊断,本文中引入基于模型的结构分析法(SA)故障诊断理论,结合EPS数学模型和系统关键故障,建立系统故障数学模型;利用SA方法中的系统结构表征、DM分解和故障隔离矩阵分析其故障的可检测和可隔离性,获得EPS故障诊断系统最优传感器配置,并得到5组结构最小型超定方程集(MSO sets);设计5组MSO残差,并搭建MATLAB/Simulink故障诊断系统模型,检验5组残差的信号特征和故障状态,验证EPS故障诊断设计系统的有效性,为后续的试验验证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王爱国,秦炜华,张钱斌,马玲[7](2019)在《基于硬件在环实验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与防抱死系统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汽车助力转向和防抱死系统进行协调研究,首先建立系统模型,然后对助力转向和防抱死系统的控制器进行改装,分为单独和协调两种控制工况实施仿真,得到横摆角速度和侧向加速度数据并分析,再用实车实验验证仿真工况,综合可得:采用协调控制,汽车的综合制动性能得到改善。(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谷楠,鄢小平,李蓉[8](2019)在《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概述了转向系统的分类以及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对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推导。详细介绍了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各子模块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与经验,对转向系统匹配进行了有益探索。(本文来源于《上海汽车》期刊2019年07期)
汪超[9](2019)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和整车参数的基础上,分析影响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的参数并分析电动转向系统的稳定性,得到助力特性曲线图,验证了助力特性的准确性,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和改造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实际助力特性与理想助力特性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刘鹏婷,马海港,王致陈[10](2019)在《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满足汽车转向响应快速性和准确性的需求,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策略。利用Simulink进行建模仿真,并与PID算法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策略能够使EPS的助力特性与设定的理想助力特性更好地匹配,改善了转向助力输出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电动助力转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优越性及其应用现状进行了简要说明,对比乘用车对商用车的结构和工况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从关键零部件选型、助力特性设计等方面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商用车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作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文章末尾对线控转向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动助力转向论文参考文献
[1].方润.电动助力转向器模型和控制策略的建立[J].科技风.2019
[2].赵华杰,孙学聪.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商用车上的应用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9
[3].张森,李龙,许春铁.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阻尼测试及其对方向盘摆振抑制研究[C].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3).2019
[4].李洪强,孟建兵,曲宝军,董小娟,娄广军.循环球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回正控制建模及仿真分析[J].机床与液压.2019
[5].蒋春雷,孙晓玉.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用无刷直流电动机设计[J].汽车工艺师.2019
[6].陈奇,汪金成,Qadeer,Ahmed,姚志刚,陈无畏.基于模型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故障诊断[J].汽车工程.2019
[7].王爱国,秦炜华,张钱斌,马玲.基于硬件在环实验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与防抱死系统控制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李谷楠,鄢小平,李蓉.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开发研究[J].上海汽车.2019
[9].汪超.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分析[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9
[10].刘鹏婷,马海港,王致陈.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的应用[J].汽车实用技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