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分析

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分析

深圳华粤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518111

摘要:对于市政道路工程来说,其路基往往是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市政道路建成后的使用性能。软土地基主要是指其存在着空隙较大、含水量较高、地基承载能力弱、压缩性强等特点,对于软土地基处理施工,其对道路后续的运营使用荷载和强度等具有较大的影响。为此,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地基处理新技术,以便可以提高地基的牢固性,提高道路的质量,确保人民的行车安全。所以必须掌握软土地基处理方式,进一步的确保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文章主要对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一、软土地基的主要特点

1.1各向异性

对于软土地基来说,软土地基的土层结构主要包括黏土和粉土等细微颗粒含量多的松软土、孔隙大的有机质土、泥炭以及松散砂等土层构成。在软土地基中,不同的土质结构以及土质特征是不尽相同的,因此,软土地基具有着非常鲜明的各向异性,现场施工为达到道路路基压实度、地基承载力等要求,需采用不同类型的处理方式。

1.2抗剪强度较低

对于软土地基,其本身的抗剪能力相对较低,这就使得软土层在作为地基使用时具有的地基承载能力较弱,非常容易出现沉降问题,影响道路的整体质量,由于荷载的不同,会使得软土地基不同位置出现不同的沉降量,从而造成路面使用过程中裂缝等问题的出现。

1.3塑形体积应变

对于软土结构,其由于内部存在着较大的空隙,因此,在对软土地基施加不同方向的应力后,内部的组成颗粒往往会随着应力的综合方向进行调整,压缩其内部的空隙,使得软土结构整体更加紧密,对于这一特性,使其软土地基在遭受到应力作用时会产生不同的形状变化,且这一变化无法恢复,这就使得软土地基在施工完成之后会根据外部的荷载变化进行内部结构的调整,保证自身内部密度的一致性。为了保证软土地基施工质量,在软土地基处理时必须一次处理到位,且处理后的地基变化应力应高于今后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最大荷载。

二、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处理存在的问题

2.1软土路基结构不均匀

软土路基主要是由不同硬度、密度、强度的土质构成的,且因自身突然密度小和强度小等原因,凝聚在一块后会呈现出不同的受力特征,从而会导致软土路基结构发生不均匀的情况。路基结构不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并且还会增加施工的工程量,最后更容易破损道路,自此埋下不安全的隐患。

2.2沉降控制较难

在市政道路工程中需要对剩余沉降以及沉降等问题引起重视,工程的进度会受到软土路基的影响,从而会较难控制剩余沉降和沉降,对市政道路实施工程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实际中控制沉降的方法主要是增加软土路基的承载能力,可在原有的土质中增加硬质的土壤,但是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却很难掌握剩余沉降量和路基沉降量,最后导致工程质量无法达标,也无法满足道路工程施工的实际要求。

2.3软土路基的稳定性差

软土的特点主要是孔隙度高、含水量高,这便影响到了软土路基的稳定性,稳定性较差便很容易受到挤压和震动的影响而导致路面发生变形和沉降,同时由于软土的强度低、稳定性差,雨水容易冲刷软土路基,最后导致路基坍塌,从而影响到路基的稳定,这也是软土路基中最常发生的问题。

2.4软土路基的强度低

路基的使用年限和强度会关系到市政道路行车的安全性,这也是市政道路工程中需要重点设计的问题,若是软土会受到环境、震动、挤压等因素的影响,容易降低土壤的强度,最后导致市政道路的路面发生沉降和变形。软土路基的强度较低,不仅不符合道路设计的要求和规范,也不符合市政道路的质量。

三、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分析

3.1表层排水法

某些工程道路路基土质较好却又因含水量过大而导致达不到强度要求的软土地基,在路基填土之前,先在地表面开挖沟槽排除地表水,与此同时也降低地基表层部分的含水率。为了保证沟槽在工程施工前及建成后功能不散失,把沟槽做成盲沟效果,沟槽应回填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

3.2地基换填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方法中,采用换填土法,实际上就是将道路实际现场那些强度相对较低的土层换填,然后用强度较高的优良土质换填,以此来提高施工强度。实践中,采用换填土地基处理法,常以抗腐蚀性能较强、而且稳定性较高的砂石和碎石等材料换填。在地基基础处理时,施工时应当先将强度不满足要求的地基土挖出来,将优良土质换填,或者采用砂石、碎石等稳定性较高材料换填,然后对其进行分层夯实。采用该种技术方法,可以加速地基基层固结,有效提高地基强度及其承载能力,可有效避免地基基础使用期间出现塑性变形的情况。

3.3抛石挤密

抛石挤密,地基处理中主要应用于淤质层较厚的地区,抛石挤密其实是强迫换土的一种形式,是通过在淤泥中抛入较大的块石,使块石挤出淤泥并占据其位置,以此提高土体的稳定性。其目的是使土体进一步密实,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沉降的目的。当软土层较厚,呈流动状态,常年积水的低洼地带,排水困难时,均可采用抛石挤密法。这种加固方法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3.4桩体复合地基处理

在软土地基路段的处理上,当在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荷载要求,且经过简单的人工处理也无法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采用桩体复合地基处理,利用桩身把上部荷载力传到地层深处能够符合要求的地层中去,进而对软土进行加固。在工程建设中可以多采用水泥搅拌桩及CFG桩。

水泥搅拌桩为柔性桩,它是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将软土和水泥(固化剂)强制搅拌,并利用水泥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土体固结,形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土桩。水泥土搅拌桩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黏性土以及无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当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小于30%(黄土含水量小于25%)、大于70%或地下水的pH值小于4时不宜采用干法。

CFG桩为(半)刚性桩,它是由它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拌和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和桩间土、褥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CFG桩复合地基通过褥垫层与基础连接,无论桩端落在一般土层还是坚硬土层,均可保证桩间土始终参与工作。由于桩体的强度和模量比桩间土大,在荷载作用下,桩顶应力比桩间土表面应力大。桩可将承受的荷载向较深的土层中传递并相应减少了桩间土承担的荷载。这样,由于桩的作用使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变形减小,再加上CFG桩不配筋,桩体利用工业废料粉煤灰作为掺和料,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具有较好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效果,其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粉土、沙土和桩端具有相对硬土层、承载力标准值不低于70KPa的淤泥质土、非欠固结人工填土等地基。

就我国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水泥搅拌桩及CFG桩技术相对比较先进,而且操作较为简单,所以在道路施工技术的选择中,可以利用桩基复合地基处理这一技术进行项目建设。在使用这一技术的时候要遵守市政道路建设的相关规范,确保桩基原材料配比能够符合施工标准,保证道路建设质量。

3.5使用新材料

在软土地基的处理上我们还可以采用新材料进行施工,减小软土之间的缝隙,提高密度,在现在使用最普遍的是土木合成材料。这种材料成本比较低,在加固地基上效果非常好,相关参数能够达到城市道路建设的额标准,所以使用这样的土木合成材料能够实现道路建设的预期效果。在道路施工中,工作人员要进行地理环境的勘察,在这个过程中,要准确判断出软土地基的路段,在明确位置之后在进行软土数据测算,根据测算的数据再进行土木材料的合成配比,在这个工作流程中,就要求工作人员要有非常强的技术支持以及工作经验,在配比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细节上的工作,让软土地基能够与土木材料做到充分接触,从而保证软土地基的稳定性。

3.6定期监测和维护

在处理完软土地基之后,要定期进行道路检测和维护,防止在工程后期出现不良影响。因为土壤中有机成分含量较高,在不断变化中会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如果对道路的后期维护不到位或者监管不力,有的路段就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所以工程建设的后期维护非常有必要。

四、结束语

综合上述所说,对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来说,软土路基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较难施工的地基结构之一,其对道路工程的稳定性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当前的市政道路施工中,针对具体的地质环境采用科学合理的地基处理技术和方法,是能够有效的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工程风险,确保道路工程整体质量的。

参考文献

[1]蒋科进.基于软土路基的市政道路施工处理技术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5.

[2]武宝平.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山西建筑,2015(34).

标签:;  ;  ;  

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