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同步卫星论文_秦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球同步卫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同步卫星,地球,轨道,角形,星等,惯性,反射。

地球同步卫星论文文献综述

秦超[1](2018)在《基于矢量投影的地球同步卫星指向角度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卫星通信中普遍使用的地球同步卫星和地面天线系统,对"东-北-天"地理坐标下的天线指向角度定义进行了简要介绍,提出了一种基于矢量投影的推导方法。该方法基于矢量在不同坐标系下的投影之间的关系,使用矢量运算和坐标旋转方法对推导过程进行了描述,最后通过对亚太地区常用卫星指向角度的计算验证了推导结果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8年11期)

刘福星[2](2017)在《探讨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运动时向心力的来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教学中,讲解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经常遇到学生提出,为什么地球对卫星的引力提供向心力,而不是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教师可以在以地球为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两种情况下,分析卫星受力情况,从而找出卫星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的来源。(本文来源于《学周刊》期刊2017年33期)

张顺[3](2016)在《地球曲率对地球同步卫星影像的像移影响研究——以面阵CCD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球曲率导致了地表点与地球切平面之间存在投影距离,从而引起CCD像点的偏移。本文以能够进行不同倾角拍摄的地球同步卫星面阵CCD相机为研究对象,结合其成像模式与几何原理,分析了地球曲率对像点造成的影响,理论推导出了地球同步卫星面阵CCD变形的一般公式,并根据模拟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给出了不同倾角下地球曲率的影响值。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倾角的增大,地球曲率引起的像点偏移量越大,当倾角为8°时,像点偏移最大值达到了430.064 4个像素,因此,必须改正地球曲率的影响。实验结果为今后该类型卫星影像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地矿测绘》期刊2016年04期)

刘武,曾丹,张之江[4](2016)在《地球同步卫星图像轮廓配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卫星图像配准中地标点的配准是最初且最重要的一步。海岸线等地标点在高分辨率远地卫星图像中表现为边缘,受云层、噪声等边缘干扰,常导致匹配困难。本文提出基于几何信息的轮廓配准方法,使用地球同步卫星图像中海岸线的轮廓信息与通过GSHHS得到的标准图像进行配准得到精确的配准结果。(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6年07期)

华兴恒[5](2016)在《地球同步卫星 问题必须弄清》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球同步卫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卫星,因此同学们在学习曲线运动这部分知识时,应对地球同步卫星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本文来源于《数理化学习(高中版)》期刊2016年05期)

黄金,张正强,张宇喆,杨歌,李晓杰[6](2016)在《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地球同步卫星高精度轨道预报》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动力学模型得到的预报轨道精度随时间推移衰减较快,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地球同步卫星轨道预报精度的新方法.将神经网络作为工具,结合轨道动力学特性建立一个训练样本集,根据当前时刻预报误差特征在样本集中搜索最佳训练样本,利用训练得到的神经网络模型补偿和改进当前时刻的预报轨道,达到提高预报精度的目的.基于实测数据的试验分析表明,不同卫星在不同初始时刻下的改进效果是不同的.预报4 d的轨道精度由43m提高至15m,预报8d的轨道精度由183m提高至80m.基于神经网络模型预报4d和8d的改进成功率分别为78.33%和88.33%.(本文来源于《空间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刘宇鑫[7](2016)在《地球同步卫星转移轨道设计与在轨保持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球同步卫星是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且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等的人造卫星,被广泛用于通讯、气象、数据中继和导航定位等方面。近年来同步卫星功能的拓展以及高精度导航系统构建的需求对其有效载荷比与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本论文针对GEO卫星的转移轨道设计和在轨位置保持方法开展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针对脉冲转移轨道的效能评估问题,提出一种利用高斯过程回归快速评估向GEO轨道转移所需总速度增量的方法。首先,采用DE+SQP混合优化算法求解全局最优转移轨迹并生成初始轨道根数为输入、总速度增量为输出的训练样本。然后,通过选取协方差函数建立了高斯过程回归模型,并利用训练样本对该模型进行了训练。该方法可实现大规模转移轨道的快速高精度评估。仿真结果表明,评估10万条转移轨道仅需5.86秒,平均相对误差为0.49%。针对GEO卫星小推力转移轨道问题,分析了地球阴影对转移轨道动力学模型的影响,给出了一种基于Lyapunov反馈控制律的小推力转移轨道设计方法。构建接近商函数作为反馈控制律的Lyapunov候选函数。进一步推导出局部最优推力方向角。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向GEO转移的小推力轨道快速解算。针对地球同步卫星位置保持问题,给出一种基于日预报的小推力位置保持策略。首先,根据轨道漂移原理,分析了小推力推进系统每日进行位保的可行性;然后,在四电推力器配置的基础上,给出了日预报方法和小推力位保策略实施步骤;进一步,对于给定的定点位置,根据位保精度优化了推力器安装角。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的南北和东西位保精度分别为?0.01?和±0.03°,可有效用于GEO卫星位置保持任务。最后针对故障模式和联合推进模式研究了两种情况下的位置保持方法。提出了一种故障模式下的位置保持策略,采用该策略的卫星在某电推力器故障时仍能利用剩余电推力器进行位置保持。联合推进模式分别采用化推和电推进行东西和南北位置保持。仿真结果表明上述两种策略的定点位置控制精度均在±0.05°以内,可有效进行位置保持。(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01-01)

胡淼,邓晶,徐国蕊,李齐良,周雪芳[8](2015)在《叁角形面元分割法计算地球同步卫星视星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描述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表面的光学特性,提出了快速叁角形面元分割法计算卫星有效反射面积,结合太阳、卫星和观测点叁者之间的时空关系,建立目标视星等计算模型。为了验证模型,对在轨地球同步卫星FY-2在不同时刻的有效反射面积和视星等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与网格化面元分割法对目标表面分割数为1600时达到收敛相比,采用叁角形面元的分割数为256时,模型即达到收敛条件。此时,计算得有效反射面积与经验公式计算差值接近10-3,有效降低了面元分割数和模型复杂度。采用光电转台对目标进行跟踪观测实验,当观测时刻为2013年5月1日19:00-20:00时,目标视星等观测值为12.6~12.8,理论计算视星等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本文来源于《滁州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邓晶[9](2015)在《基于叁角形面元分割法的地球同步卫星光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光学特性研究中,视星等对探测系统的整体设计、探测任务的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对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光学特性的精确计算,本文提出一种计算目标表面有效反射面积的叁角形面元分割方法,并以此建立了视星等的计算模型。为了验证模型,选取在轨卫星FY-2为研究对象,对卫星在不同时刻的有效反射面积和视星等进行仿真,并设计了一套双水平式光电跟踪系统对卫星进行探测实验。全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对空间目标光学特性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情况、以及光电跟踪系统的研究情况做了概述,并介绍了未来的发展方向。(2)介绍光度学的基本概念和目标表面的反射特性,并推导了目标有效反射面积、照度以及视星等的计算公式。同时,提出一种计算目标表面有效反射面积的叁角形面元分割法,利用该方法对常见的四种几何体(立方体、圆柱体、圆锥和球)建模,对模型的性能从正确性、精度和复杂度叁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达到收敛条件时,叁角形面元分割法划分面元的数量仅为面元网格化方法的20%,此时,计算的有效反射面积与理论模型计算差值接近10-3,叁角形面元分割法在精度和耗时上都优于理论计算模型和面元网格化模型。(3)定义空间坐标系统,以在轨地球同步卫星FY-2为仿真对象,利用叁角形面元分割法计算模型对卫星的光学特性进行仿真计算,并考虑了目标进入地影的时间以及目标姿态变化对光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我国东部(纬度30.20,经度120.1°)的某处,当仿真时间处于2013年5月1日19:00到22:00内,目标视星等计算值约在12.42到13.67之间变化。一个运行周期内,目标处于地影的时间约为2280s,此外,目标俯仰与偏航均可造成有效反射面积变大(视星等相应变小),同等情况下目标俯仰动作对光学特性的影响更大。(4)利用双水平式光电跟踪系统对恒星和FY-2卫星进行观测实验,根据实验中拍摄的恒星图片和对应星等值,建立了由目标光强计算视星等值的LogNormal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计算出FY-2卫星的视星等实验观测值。结果表明:LogNormal模型在描述光强与视星等之间关系上优于Lorentz模型、Allometric模型和ExpGrow模型。同时,地球同步轨道卫星FY-2的实际观测视星等值与数据仿真值符合较好,进一步验证了叁角形面元分割法计算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03-01)

南家栋[10](2014)在《地球同步卫星最小地面发射速度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子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Advanced Assessment for Admission,简称AAA测试),是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七所大学合作自主招生,由高校共同委托专业考试机构执行的考试,在通用基础测试部分统一考试和阅卷.AAA测试成绩学校之间相互认可,面试时间尽量协调,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AAA测试的试题也因此引发了高中师生的极大关(本文来源于《中学物理》期刊2014年23期)

地球同步卫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教学中,讲解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经常遇到学生提出,为什么地球对卫星的引力提供向心力,而不是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教师可以在以地球为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两种情况下,分析卫星受力情况,从而找出卫星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的来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球同步卫星论文参考文献

[1].秦超.基于矢量投影的地球同步卫星指向角度计算方法[J].信息通信.2018

[2].刘福星.探讨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运动时向心力的来源[J].学周刊.2017

[3].张顺.地球曲率对地球同步卫星影像的像移影响研究——以面阵CCD为例[J].地矿测绘.2016

[4].刘武,曾丹,张之江.地球同步卫星图像轮廓配准[J].电子测量技术.2016

[5].华兴恒.地球同步卫星问题必须弄清[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6

[6].黄金,张正强,张宇喆,杨歌,李晓杰.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地球同步卫星高精度轨道预报[J].空间科学学报.2016

[7].刘宇鑫.地球同步卫星转移轨道设计与在轨保持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

[8].胡淼,邓晶,徐国蕊,李齐良,周雪芳.叁角形面元分割法计算地球同步卫星视星等[J].滁州学院学报.2015

[9].邓晶.基于叁角形面元分割法的地球同步卫星光学特性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

[10].南家栋.地球同步卫星最小地面发射速度的计算[J].中学物理.2014

论文知识图

设计的碗形结构波纹喇叭地球同步卫星双向共视时间比对...地球同步卫星双向共视法基本原...地球同步卫星的变轨过程人造地球同步卫星工作原理的f...一3一7地磁场可视化结果图6一3一8地

标签:;  ;  ;  ;  ;  ;  ;  

地球同步卫星论文_秦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