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肝脏低温保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低温,肝脏,血红素,丹参,卟啉,糖原,器官移植。
肝脏低温保存论文文献综述
李冬盛,王恺,张小斌,高传长,邹书兵[1](2010)在《丹参素干预体外低温保存大鼠肝脏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研究发现丹参能够降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减少一氧化氮的产生,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炎性因子的分泌,具有抗氧化作用。丹参素作为丹参的重要单体成分,是否具有相同的作用?目的:验证丹参素干预大鼠肝脏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以及对体外肝脏低温保存肝脏的保护。方法:建立大鼠肝脏低温灌注保存模型。分为3组,对照组术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术中用乳酸林格液灌注;实验组术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术中用丹参素+乳酸林格液灌注;抑制剂组:术前腹腔注射锌原朴啉,术中用丹参素+乳酸林格液灌注。保存0,1,3,6h,分别RT-PCR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mRNA及蛋白表达的情况,检测细胞线粒体钙离子含量及钙离子ATP酶活性,电镜观察各组肝细胞、线粒体形态改变,光镜观察肝细胞、肝小叶形态改变。结果与结论:实验组肝血红素氧合酶1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比其他两组高(P<0.05)。实验组的肝细胞线粒体钙离子含量明显较其他两组低,Ca2+-ATP酶活性较其他两组高。结果提示,丹参素灌注保存液可以诱导大鼠肝脏中血红素氧合酶1的过表达,延长肝脏低温保存时间。(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10年53期)
罗刚[2](2010)在《自制PV液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自制PV液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的效果及机理,为PV液在供肝保存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1.采用规范的制剂标准,按照配方配制肝脏保存液PV液,采用无菌滤过法消毒,PH值调定为8.0±0.5,渗透压为(320±10)mOsm/L。2.实验分组:采用成年、健康、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90只,体重200~250g。根据使用灌洗保存液的种类将大鼠随机的分为UW液组、PV液组、NS组,每组30只大鼠,再根据不同的保存时间将3组随机分为保存0h、6h、12h、18h、24h 5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3.动物模型: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后采用大鼠离体肝脏再灌注模型(IPRL)为实验模型,对大鼠肝脏进行灌注后低温保存。4.检测内容:分别在保存0h、6h、12h、18h、24h后收集灌注流出液,测定保存不同时段后肝脏酶学变化(ALT、AST、LDH)、灌注流出液中氧自由基代谢产物丙二醛(MDA)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记录离体灌注时胆汁分泌量,光镜、电镜下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1.酶学指标:叁组灌注流出液中酶含量均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相同时相灌注流出液中ALT、AST、LDH含量均比NS组显着降低(P<0.05),UW液组与PV液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但PV液组有低于UW液组的趋势。2.丙二醛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每组的MDA含量均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增高,而SOD则相反,随着保存时间延长而减少。PV液组与UW液组各时相MDA含量明显低NS组(P<0.01),SOD高于NS组,保存12h后PV液组的MDA含量低于UW液组(P<0.01),PV液组与UW液组的SOD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3.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PV液组与UW液组各时相TNF-α值与NS组相比有显着减少(P<0.01),保存6h后PV液组与UW液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PV液组TNF-α值高于UW液组。4.胆汁分泌量:肝脏开始灌注后,即有金黄色的胆汁分泌出,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胆汁分泌量逐渐减少。各时相相比,PV液组与UW液组胆汁分泌量显着高于NS组(P<0.05),保存18h后,PV液组明显低于UW液组(P<0.05)。5.光镜观察: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肝脏损伤逐渐加重,肝细胞逐渐出现胞浆疏松、水肿甚至坏死,肝窦内皮细胞肿胀,逐渐脱落至肝窦隙。各组之间相比,UW液组损伤最轻,NS组损伤最重,主要体现在细胞水肿方面,肝小叶及肝窦结构尚清晰、规则。6.电镜观察: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细胞肿胀加重,细胞质溶解,肝细胞空泡变性,而线粒体、内质网无明显结构变化。各组之间相比较,NS组肝细胞水肿明显,部分出现溶质溶解、核固缩,UW液组与PV液组轻度水肿,未见明显的细胞结构及组成异常。结论:PV液与UW液对Wistar大鼠肝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减轻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两者短时间保存效果相当,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PV液在防止细胞水肿和抑制炎症因子产生、释放方面略差,但在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方面优于UW液。(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0-06-01)
李冬盛[3](2010)在《丹参素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及其HO-1mRNA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丹参素对离体肝脏低温保存的保护作用及各保存时间段肝组织HO-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丹参素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一、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A组:乳酸林格液(LR)灌注组,n=24;B组:丹参素(Salviamiltiorriza Bunge,SB)300mg/Kg+乳酸林格液灌注组(SB+LR),n=24:C组:SB+LR灌注,n=24。A、B组大鼠在制模前24小时,用生理盐水5ml行腹腔注射。C组在制模前24小时锌原卟啉(ZnPP) (1.5mg/Kg)腹腔内注射。每个组分别在灌注前、保存1小时、保持3小时、保持6小时切取肝脏标本,置入不同保存液中保存。按切取标本不同时间每个组内分成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二、用光镜观察各组不同时相肝细胞、肝窦皮细胞的形态变化;叁、通过电镜观察各组不同时相肝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线粒体)的改变;四、测定各组不同时相线粒体Ca2+-ATP酶活性及线粒体Ca2+含量。五、通过逆转录-聚合酶反应(RT-PCR)测定保存各组时间段后HO-1 mRNA表达情况。结果:一、病理切片显示B组肝细胞、肝窦损害比A组的肝细胞、肝窦损害明显轻,而C组较其他两组损害严重;二、电镜结果显示B组肝脏线粒体损害明显较A组轻,C组肝脏线粒体损害较其他两组严重;叁、B组各时相肝脏标本线粒体Ca2+-ATP酶活性及线粒体Ca2+水平较A组高,而C组线粒体Ca2+-ATP酶活性及线粒体Ca2+水平较其他两组明显降低。四、RT-PCR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HO-1 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而C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丹参素可以诱导HO-1的mRNA的过表达,这种表达可能是其对离体肝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0-06-01)
罗刚,罗地来,李晓征,张荣传,朱栋良[4](2010)在《自制PV液与大鼠肝脏低温保存:与UW液的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目前许多学者对UW液成分进行改进,其目的主要在于进一步探索器官保存的原理,提高保存的技术和延长保存的时限;简化UW液的成分,以进一步满足临床运输、储存和使用的方便;寻找合适的替代品,降低UW液的成本以满足市场需要。目的:观察自制PV液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的效果,并与UW液进行对比。方法:将9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即UW液组、PV液组和生理盐水组,制作大鼠肝脏非循环离体灌注模型,分别使用相应灌洗保存液。每组再根据不同的保存时间分为保存0,6,12,18,24h5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测定保存不同时间后肝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变化,以及灌注流出液中氧自由基代谢产物丙二醛浓度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观察胆汁分泌量及镜下肝脏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结论:PV液组与UW液组比较,灌注流出液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相近,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保存6h后,PV液组肿瘤坏死因子α质量浓度显著高于UW液组(P<0.05);保存12h后,UW液组丙二醛浓度显着高于PV液组(P<0.05);保存18h后,PV液组胆汁分泌量低于UW液组(P<0.05);两组光镜、电镜下组织形态改变相似。提示PV液与UW液对Wistar大鼠肝脏功能均具有保护作用,两者短时间保存效果相似,在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方面,PV液略优于UW液。(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10年18期)
李冬盛,王恺,张小斌,高传长,邹书兵[5](2010)在《丹参素在大鼠肝脏低温保存中对HO-1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丹参素(Salviamiltiorriza Bunge,SB)或锌原卟啉(ZnPP)预处理的大鼠肝脏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研究丹参素对HO-1表达和肝脏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A、B、C3组,每组24只。A组灌注保存液为乳酸林格液(LR),B、C组为SB(300 mg.kg-1)+LR,A、B组大鼠在制模前24 h用生理盐水5 mL行腹腔注射。C组在制模前24 h用ZnPP(1.5 mg.kg-1)腹腔注射。建立大鼠肝脏低温灌注保存模型,在保存0、1、3、6 h后,RT-PCR检测各组大鼠肝脏HO-1 mRNA表达的情况,光镜观察肝细胞形态改变。结果①B组大鼠肝脏HO-1 mRNA表达水平明显比其他2组高(均P<0.01)。②B组肝脏病理评分明显优于其他2组(均P<0.01)。病理评分和HO-1的表达呈负相关(r=-0.816,P<0.01)。结论丹参素灌注保存液可以诱导大鼠肝脏中HO-1的过表达,对肝脏低温保存起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姜楠,杨扬,陆敏强,蔡常洁,李华[6](2008)在《叁七总皂甙和维拉帕米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作用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叁七总皂甙(PNGS)及维拉帕米(Ver)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的效果和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离体肝脏再灌注模型(IPRL),用Fura-2法测定低温保存2h后肝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经乳酸林格氏液(LR)低温保存24h的肝脏再灌注30min后进行肝脏功能检测、氧自由基代谢产物、能量物质和胆汁流量测定及形态学观察,乳酸林格氏液(LR)和DMEM液中加入不同浓度PNGS和Ver20mg。结果大鼠肝细胞内钙离子浓度、MDA、SOD、AST、ALT、LDH、ATP、TAN、AEC及胆汁流量等项指标各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PNGS对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显示出剂量依赖性,在200~600mg范围内随剂量增加保护作用随之增强(P<0.01),在800~1000mg范围内虽有增强,但无明显差别(P>0.05)。维拉帕米20mg对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仅同PNGS200~400mg时的作用相当(P>0.05)。结论PNGS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的保护作用总体上优于Ver20mg,估计与其抑制钙超载和抗氧自由基损伤机制不同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08年06期)
刘明,王波,尤国兴,苏醒,周虹[7](2008)在《血红素加氧酶-1过表达延长肝脏低温保存时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过表达延长肝脏低温保存的时间及其机制。方法利用大鼠肝脏离体再灌注模型,用钴-原卟啉(cobalt protoporphyrin,CoPP)和锌-原卟啉(zinc protoporphyrin,ZnPP)特异地诱导和抑制HO-1,观察肝脏保存0、6、24h,灌注2h后的胆汁生成量,灌流液AST、LDH、TNF-α和IL-6的活性,肝脏MDA的含量,肝组织HO-1蛋白表达的Western印迹,细胞凋亡情况等。结果CoPP诱导了肝组织HO-1的表达,与未诱导24h保存组相比,CoPP诱导组的肝脏灌流液AST、LDH、TNF-α和IL-6的活性以及肝脏MDA含量显着降低,胆汁生成量明显增加,凋亡细胞数量减少(P<0·05),并与未诱导6h保存组接近。给予ZnPP后,这些保护作用消失。结论HO-1过表达延长了肝脏低温保存时间,原因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有关。(本文来源于《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期刊2008年02期)
汤礼军,田伏洲,汪涛,黎冬喧,石力[8](2008)在《低温保存肝脏糖原含量对肝脏微循环功能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低温保存供肝糖原含量与肝脏微循环功能的关系及意义。方法以兔为实验对象,采用术前24h禁食、普食及普食加静脉注射葡萄糖等方法制备4组糖原含量不同(P<0.05)的供肝模型。应用微循环多普勒血流仪测定4组供肝血流再通后306、0及120min时的血流量情况,并对供肝血流再通120min时肝功能状况进行了检测。结果4组供肝于各时相,其微循环血流量值均表现为D组>C组>B组>A组,且各组彼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供肝再灌注120min时,4组受体兔血液中AST、ALT及AKP含量变化均表现为A组>B组>C组>D组,且各组彼此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供肝切取前增加肝细胞糖原含量能显着改善再灌注期间肝脏微循环血流量。(本文来源于《四川医学》期刊2008年02期)
汤礼军,田伏洲,汪涛,黎冬喧,石力[9](2007)在《低温保存肝脏肝功能与肝细胞糖原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低温保存肝脏肝功能与肝细胞糖原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兔为实验对象,术前24 h禁食、普食及普食加静脉注射葡萄糖等方法制备4组糖原含量不同的供肝模型。于供肝恢复血流2 h时,获取受体动物血液标本,以测定各组动物的肝功能状况。结果:4组供肝切取前组织内糖原含量,A组(15.42±2.60)mg/g,B组(51.83±6.61)mg/g,C组(63.22±5.84)mg/g,D组(78.58±8.46)mg/g,D组高于C组(P<0.05),各组彼此间均有显着差异(P<0.05)。供肝再灌注2 h时,4组受体兔血液中AST、ALT及AKP含量变化均表现为A组>B组>C组>D组,且各组彼此间均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在供肝切取前增加供肝肝细胞内的糖原含量,有望减轻供肝冷缺血损伤程度,提高肝移植的成功率。(本文来源于《西南国防医药》期刊2007年06期)
范克军,朱有华,吴渊文,罗明[10](2007)在《自制多器官保存液在草犬肝脏低温保存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自制SMO(上海多器官)液对草犬肝脏低温保存的效果。方法采用草犬肝脏非循环离体灌注模型,比较SMO液、UW(威斯康星大学)液和LR(乳酸林格)液对草犬肝脏保存0、12、24、36、48h后,其形态学及生物化学的改变。并进行肝脏移植,观察移植后移植动物存活时间。结果SMO液保存48h之内,肝脏的形态学观测无明显改变。保存48h的肝脏,其各项生化功能SMO组明显优于LR液组(P<0.05);与UW液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SLCM(肝窦内皮细胞病死率)、HTWC(肝细胞含水量)值两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保存36、48h后保存液pH值,SMO组明显高于UW组(P<0.05)。SMO液低温保存24h后行原位肝移植5例,5例均活过术后24h。结论SMO液保存犬肝48h效果明显优于LR液,与UW液相当,在改善低温保存及再灌注肝脏能量代谢、预防细胞内酸中毒及肝脏原位灌洗等方面,SMO液略优遇UW液。(本文来源于《实用医药杂志》期刊2007年04期)
肝脏低温保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自制PV液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的效果及机理,为PV液在供肝保存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1.采用规范的制剂标准,按照配方配制肝脏保存液PV液,采用无菌滤过法消毒,PH值调定为8.0±0.5,渗透压为(320±10)mOsm/L。2.实验分组:采用成年、健康、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90只,体重200~250g。根据使用灌洗保存液的种类将大鼠随机的分为UW液组、PV液组、NS组,每组30只大鼠,再根据不同的保存时间将3组随机分为保存0h、6h、12h、18h、24h 5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3.动物模型: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后采用大鼠离体肝脏再灌注模型(IPRL)为实验模型,对大鼠肝脏进行灌注后低温保存。4.检测内容:分别在保存0h、6h、12h、18h、24h后收集灌注流出液,测定保存不同时段后肝脏酶学变化(ALT、AST、LDH)、灌注流出液中氧自由基代谢产物丙二醛(MDA)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记录离体灌注时胆汁分泌量,光镜、电镜下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1.酶学指标:叁组灌注流出液中酶含量均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相同时相灌注流出液中ALT、AST、LDH含量均比NS组显着降低(P<0.05),UW液组与PV液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但PV液组有低于UW液组的趋势。2.丙二醛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每组的MDA含量均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增高,而SOD则相反,随着保存时间延长而减少。PV液组与UW液组各时相MDA含量明显低NS组(P<0.01),SOD高于NS组,保存12h后PV液组的MDA含量低于UW液组(P<0.01),PV液组与UW液组的SOD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3.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PV液组与UW液组各时相TNF-α值与NS组相比有显着减少(P<0.01),保存6h后PV液组与UW液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PV液组TNF-α值高于UW液组。4.胆汁分泌量:肝脏开始灌注后,即有金黄色的胆汁分泌出,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胆汁分泌量逐渐减少。各时相相比,PV液组与UW液组胆汁分泌量显着高于NS组(P<0.05),保存18h后,PV液组明显低于UW液组(P<0.05)。5.光镜观察: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肝脏损伤逐渐加重,肝细胞逐渐出现胞浆疏松、水肿甚至坏死,肝窦内皮细胞肿胀,逐渐脱落至肝窦隙。各组之间相比,UW液组损伤最轻,NS组损伤最重,主要体现在细胞水肿方面,肝小叶及肝窦结构尚清晰、规则。6.电镜观察: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细胞肿胀加重,细胞质溶解,肝细胞空泡变性,而线粒体、内质网无明显结构变化。各组之间相比较,NS组肝细胞水肿明显,部分出现溶质溶解、核固缩,UW液组与PV液组轻度水肿,未见明显的细胞结构及组成异常。结论:PV液与UW液对Wistar大鼠肝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减轻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两者短时间保存效果相当,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PV液在防止细胞水肿和抑制炎症因子产生、释放方面略差,但在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方面优于UW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肝脏低温保存论文参考文献
[1].李冬盛,王恺,张小斌,高传长,邹书兵.丹参素干预体外低温保存大鼠肝脏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
[2].罗刚.自制PV液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0
[3].李冬盛.丹参素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及其HO-1mRNA表达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0
[4].罗刚,罗地来,李晓征,张荣传,朱栋良.自制PV液与大鼠肝脏低温保存:与UW液的对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
[5].李冬盛,王恺,张小斌,高传长,邹书兵.丹参素在大鼠肝脏低温保存中对HO-1表达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
[6].姜楠,杨扬,陆敏强,蔡常洁,李华.叁七总皂甙和维拉帕米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作用的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
[7].刘明,王波,尤国兴,苏醒,周虹.血红素加氧酶-1过表达延长肝脏低温保存时间的研究[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8
[8].汤礼军,田伏洲,汪涛,黎冬喧,石力.低温保存肝脏糖原含量对肝脏微循环功能的保护作用[J].四川医学.2008
[9].汤礼军,田伏洲,汪涛,黎冬喧,石力.低温保存肝脏肝功能与肝细胞糖原关系的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07
[10].范克军,朱有华,吴渊文,罗明.自制多器官保存液在草犬肝脏低温保存的应用[J].实用医药杂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