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血液粘滞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综合征,血液,红细胞,多态性,桂枝,球蛋白,黄芪。
血液粘滞综合征论文文献综述
施欣[1](2016)在《血液流变学在新生儿红细胞增多血液粘滞综合征中的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血液流变学在新生儿红细胞增多血液粘滞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降生的30例红细胞增多血液粘滞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3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在征得新生儿家属知情同意下对其血液流变学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可作为新生儿红细胞增多血液粘滞综合征的监测指标,值得在临床积极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6年78期)
张洪军,崔玉波[2](2012)在《血液稀释疗法治疗高粘滞综合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粘滞综合征是多种疾病的临床表现,而血液粘度是高粘滞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十年来我院通过血液稀释疗法降低红细胞压积,从而降低全血粘度,治疗高粘滞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我院血液稀释治疗538例患者,年龄35~72岁,男416(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药》期刊2012年06期)
王健[3](2009)在《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粘滞血症是因血液粘滞性增高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与红细胞变形性降低或聚集性增高及血小板功能亢进、纤维蛋白原、胆固醇含量增高或红细胞比容绝对或相对增高等因素有关。目前血液高粘滞综合征已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的健康,笔者就该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进行了阐述,以期引起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和防治。(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09年20期)
王妮,方瑜,袁有财,高碧峰[4](2007)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血液高粘滞综合征46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78例血液高粘滞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32例,分别给予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和西药改善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的对照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09%,对照组为81.25%。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治疗血液高粘滞综合征有确切疗效,可以进一步研究应用。(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秦任甲,阮萍,梁玉娟[5](2005)在《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的危害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叁个方面论述了血液高粘滞综合征对健康的危害。结论认为血液高粘滞是造成微循环障碍的关键因素,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是造成心梗脑梗等缺血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最后指出血液高粘滞综合征对健康的危害是个极为复杂的课题,有待广大血液流变学,尤其临床医学与相关学科工作者共同努力, 才有望获得解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05年05期)
罗力斌,刘蕾[6](2005)在《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的指标意义、影响因素及临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中期,美国学者W aldenstron根据血流变的异常状态提出了“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的概念(以下简称高粘血征),半个世纪以来,血液流变学作为生物流变学领域最活跃的分支在临床医学各学科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反映了血液中的细胞成份,血浆成份,血液与血管间(本文来源于《农垦医学》期刊2005年02期)
赵菊梅,王庭慧,李保利,张正祥[7](2004)在《低粘滞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病理生理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室从1 998~2 0 0 3年病例中筛选了79例低粘滞综合征患者,并对其病证及其临床意义作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本组79例患者均来自门诊病例,其中男30例,女49例,平均年龄49.5岁,病程1周至2 0余年。其中低血压1 2例(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04年06期)
张素华,张兆志[8](2004)在《肺部疾患与血液高粘滞综合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血液流变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 ,它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的重要成果之一 ,就是临床医学增加了一个新的综合征 ,即血液粘滞异常综合征。 (又可分为高血粘综合征和低血粘综合征 ,前者是主要的。)多种肺部疾患均可导致血液流变学异常 ,肺部疾患在急性期及重危阶段均(本文来源于《职业与健康》期刊2004年04期)
李国贤[9](2003)在《血液粘滞综合征血液流变学诊断软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通过20余年的临床血液流变学研究,发现并提出了血液粘滞综合征(Blood Viscosity Syndrome,BVS)假说。此文介绍了为什么要捉出BVS假说,假说的主要观点、血液高粘滞综合征(BloodHyperviscosity Syndrome,BHS)、血液低粘滞综合征(Blood Lowviscosity Syndrome,BLS)、血液低-高粘(本文来源于《第二届中日韩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03-11-01)
郭忠,郭幸福[10](2003)在《血液高粘滞综合征与中医学血瘀证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血液高粘滞综合征 (BHVS)是一个病理、生理的综合概念 ,是由一个或数个血液粘滞因素升高所致的综合征[1] 。它与中医学的血瘀证有着渊源的联系。1 中医学对血瘀证本质的认识1 .1 中医学血瘀学说源流及历史沿革血瘀理论是中医学论述血液循环系统有关疾病病(本文来源于《安徽中医临床杂志》期刊2003年05期)
血液粘滞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粘滞综合征是多种疾病的临床表现,而血液粘度是高粘滞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十年来我院通过血液稀释疗法降低红细胞压积,从而降低全血粘度,治疗高粘滞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我院血液稀释治疗538例患者,年龄35~72岁,男41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液粘滞综合征论文参考文献
[1].施欣.血液流变学在新生儿红细胞增多血液粘滞综合征中的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
[2].张洪军,崔玉波.血液稀释疗法治疗高粘滞综合征[J].黑龙江医药.2012
[3].王健.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J].科技信息.2009
[4].王妮,方瑜,袁有财,高碧峰.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血液高粘滞综合征46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
[5].秦任甲,阮萍,梁玉娟.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的危害初探[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5
[6].罗力斌,刘蕾.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的指标意义、影响因素及临床对策[J].农垦医学.2005
[7].赵菊梅,王庭慧,李保利,张正祥.低粘滞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病理生理学探讨[J].陕西医学杂志.2004
[8].张素华,张兆志.肺部疾患与血液高粘滞综合征[J].职业与健康.2004
[9].李国贤.血液粘滞综合征血液流变学诊断软件[C].第二届中日韩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集.2003
[10].郭忠,郭幸福.血液高粘滞综合征与中医学血瘀证关系[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