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吸管论文_李轶,刘会占,何志洲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吸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吸管,细胞,力学,粘弹性,装置,模型,膜片。

微吸管论文文献综述

李轶,刘会占,何志洲[1](2018)在《微吸管单类细胞收集法对哺乳动物内耳细胞转录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介绍使用微吸管技术分类收集高纯度的内耳毛细胞的方法。方法将成年小鼠内耳基底膜与Corti’s器一起分离,使用胶原酶消化后获得游离单个细胞,采用微吸管对内耳毛细胞、支持细胞进行分类收集、提取总RNA,并进行单类细胞成分的转录组分析。结果分离后的成年小鼠内耳毛细胞、支持细胞形态独特、易于辨认,可以进行有效采集,所获得的内耳单类细胞样本纯度高、质量好。结论采用微吸管方法对哺乳动物内耳毛细胞进行单类细胞收集是一种可行、有效的实验方法,此方法的应用使得对成年哺乳动物内耳单类细胞转录组的研究成为可能。(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钱天威,王颖[2](2016)在《细胞黏附的微吸管法测定及其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及亚细胞结构之间的黏附参与细胞迁移、增殖、分化、免疫激活、肿瘤转移等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结合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和生物力学等交叉学科研究方法,定量测定细胞黏附力的大小,并建立相应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可以进一步阐明细胞黏附的特征,为深入解析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相互作用模式、药物对载体细胞的靶向性、生物材料与组织细胞的兼容程度、肿瘤细胞转移的生物力学机制等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干预策略。该文介绍微吸管法测定细胞黏附的基本原理,并对该方法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6年10期)

张炎[3](2012)在《细胞膜双体受体和受体寡聚影响细胞黏附的微吸管细胞力学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占血液白细胞70%的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天然免疫系统第一线防御细胞。中性粒细胞经2类同位置、共表达的低亲合力Fcγ受体(CD32a和CD16b)被免疫复合物活化。在与配体IgG结合时,这2类受体之间可能发生寡聚,且寡聚可能是影响细胞信号转导和细胞活化的重要环节。机体发生炎症和损伤时,血液中的白细胞在血管内皮上发生贴壁、黏附、滚动和迁移,向炎症和损伤部位募集,涉及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受体-配体的相互结合及作用。由血管内皮表(本文来源于《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期刊2012-10-19)

张炎,张勇,刘芝翠,王颖[4](2012)在《NIH3T3-OVA66细胞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相互作用的微吸管黏附频率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认为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ment)在肿瘤生长和侵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肿瘤微环境不仅包括肿瘤细胞本身,还涵盖其周围的细胞间(基)质、微血管以及浸润的生物分子,其基(间)质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炎性细胞和胶质细胞等。已有的肿瘤基质细胞研究中,较多关注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macrophage)。既往多认为巨噬细胞是抗肿瘤免疫调节中的一种重要细胞群,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通过呈递肿瘤相关抗原诱导机体免疫应答从而清除肿瘤。近(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2-10-11)

付志一,焦群英[5](2011)在《薄壁细胞受微吸管与探针共同作用接触模型及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以典型的薄壁球型植物细胞为原型的细胞、微吸管及探针接触模型。模型的细胞壁采用封闭球形薄膜,其本构关系为体积不可压超弹性,膜球内充满有压流体以模拟细胞质。应用轴对称几何非线性方法得出了基本微分方程组,并应用龙格-库塔法进行了求解;同时,应用流固耦合有限元法进行了数值模拟以资比较。两种方法得出了较为一致的变形和应力分布。分析、总结了吸管口径和探针直径对压入深度、细胞内压和接触区变化等数值解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计算力学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刘智飞,周文,曾晓荣,杨艳[6](2004)在《一种对玻璃微吸管电极抛光的装置及使用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五十年代初细胞内微电极技术开始应用以来,细胞电生理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真正深入到对电生理活动的本质认识,还始于八十年代以来膜片钳制技术的应用,该技术方法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微吸管电极制作质量。除对电极进行拉制外,对电极尖端开口面进行抛光处理是尖端与细胞膜进行高阻封接(giga-seals)的重要步骤。抛光一般可分两种形式:一是细沙打磨抛光、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4-04-01)

宋关斌,赵彦华,龙勉,吴泽志,王远亮[7](2003)在《微吸管法研究肝癌细胞粘弹性的理论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的力学特性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 ,细胞粘弹性是细胞的一种本质属性 ,也是细胞力学特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微吸管法是一种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研究细胞力学特性的先进手段。为探讨微吸管研究肝癌细胞力学特性的理论和方法 ,采用连续介质力学的手段 ,把肝癌细胞看作是均匀的连续体 ,考虑到肝癌细胞在形态和结构上与白细胞没有明显差别 ,有相似的力学行为 ,选用标准线性固体模型描述肝癌细胞的粘弹特征 ,建立了微吸管法研究肝癌细胞粘弹性的理论模型 ,为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4期)

刘智飞,周文,曾晓荣,杨艳[8](2002)在《一种对玻璃微吸管电极抛光的装置及使用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五十年代初细胞内微电极技术开始应用以来,细胞电生理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真正深入到对电生理活动的本质认识,还始于八十年代以来膜片钳制技术的应用,该技术方法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微吸管电极制作质量。除对电极进行拉制外,对电极尖端开口面进行抛光处理是尖端与细胞膜进行高阻封接的重要步骤。对玻璃微电极尖端进行热抛光处理,可(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2-10-01)

刘智飞,周文,曾晓荣,杨艳[9](2002)在《一种对玻璃微吸管电极抛光的装置及使用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对玻璃微电极尖端进行热抛光处理 ,以提高膜片钳实验中高阻抗封接的质量和成功率。方法 :用双相可控硅增加电流方法 ,完成低电压高电流输出 ;利用普通显微镜加以改造 ,在同一平面内观察电极尖端和电热丝情况。结果 :直流输出电压 6V ;直流输出电流 0~ 2 0A ;4 0× (物距 1cm)物镜 ;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电极尖端平整、光滑。结论 :利用简单的双相可控硅增流技术和对普通生物显微镜的改造 ,可以制做出用于玻璃微电极尖端热抛光的装置。(本文来源于《泸州医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1期)

张西正,匡震邦,蔡绍皙,徐世荣,吴泽志[10](2000)在《单微吸管测量细胞切向粘附力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单微吸管测量细胞切向粘附力的方法进行简要的力学分析 ,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失为一种简单易行的细胞切向粘附力测量方法 ,有助于研究个体细胞与不同基底材料之间的粘附性能 ,以及不同药物、粘附分子对细胞切向粘附力的影响 ,扩大了微管吸吮技术的应用范围 ,并对单微吸管细胞切向粘附力测量方法的测量误差范围进行了讨论 .通过对人成骨细胞切向粘附力的测量 ,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满足细胞生物力学实验的要求 .(本文来源于《实验力学》期刊2000年01期)

微吸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细胞及亚细胞结构之间的黏附参与细胞迁移、增殖、分化、免疫激活、肿瘤转移等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结合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和生物力学等交叉学科研究方法,定量测定细胞黏附力的大小,并建立相应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可以进一步阐明细胞黏附的特征,为深入解析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相互作用模式、药物对载体细胞的靶向性、生物材料与组织细胞的兼容程度、肿瘤细胞转移的生物力学机制等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干预策略。该文介绍微吸管法测定细胞黏附的基本原理,并对该方法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吸管论文参考文献

[1].李轶,刘会占,何志洲.微吸管单类细胞收集法对哺乳动物内耳细胞转录组的研究[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8

[2].钱天威,王颖.细胞黏附的微吸管法测定及其应用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

[3].张炎.细胞膜双体受体和受体寡聚影响细胞黏附的微吸管细胞力学检测[C].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2012

[4].张炎,张勇,刘芝翠,王颖.NIH3T3-OVA66细胞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相互作用的微吸管黏附频率检测[C].第十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12

[5].付志一,焦群英.薄壁细胞受微吸管与探针共同作用接触模型及数值模拟[J].计算力学学报.2011

[6].刘智飞,周文,曾晓荣,杨艳.一种对玻璃微吸管电极抛光的装置及使用方法[C].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04

[7].宋关斌,赵彦华,龙勉,吴泽志,王远亮.微吸管法研究肝癌细胞粘弹性的理论模型[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8].刘智飞,周文,曾晓荣,杨艳.一种对玻璃微吸管电极抛光的装置及使用方法[C].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02

[9].刘智飞,周文,曾晓荣,杨艳.一种对玻璃微吸管电极抛光的装置及使用方法[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2

[10].张西正,匡震邦,蔡绍皙,徐世荣,吴泽志.单微吸管测量细胞切向粘附力方法的研究[J].实验力学.2000

论文知识图

应用微吸管吸吮法测量细胞黏附...微吸管测量系统示意图微吸管趋化系统侧面观(显微镜...微吸管吸吮细胞和细胞变形的过...微吸管测量系统的力学模型ceiling effect-细胞贴附式膜片箝电流记录...

标签:;  ;  ;  ;  ;  ;  ;  

微吸管论文_李轶,刘会占,何志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