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译本论文-意拉拉他(yilalta)

藏译本论文-意拉拉他(yilalta)

导读:本文包含了藏译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法显传》,译本,比较研究

藏译本论文文献综述

意拉拉他(yilalta)[1](2019)在《《法显传》蒙藏译本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东晋学者法显所着《法显传》早已被学界关注,其研究成果较多。该游记记载其本人自公元399年从长安出发,至古印度、斯里兰卡等30余国家,于公元412年回到汉地的一路所见所闻。《法显传》一书早在19世纪就被译成法语、英语等多种语言。20世纪初,蒙古国学者沙·达木丁藏译《法显传》,是从蒙古文翻译成藏文的。其运用的蒙古文底本是从法语翻译成蒙古文的《法显传》。本人收集到《法显传》蒙古文和藏文译本,对两者进行比较的同时,进一步与其原文(汉文)进行比较,总结出两种译本的特征。本文由绪论、正文(叁章)、结语、参考文献、附录等部分构成。绪论,主要论述该论文选题原因、意义、选题目的和研究方法、创新点等内容;第一章,主要介绍《法显传》作者、成书年代、主要内容、研究状况、版本情况等;第二章,介绍了《法显传》蒙藏译本来源及藏文译本前言、后记的蒙古语翻译;第叁章,是该论文的核心部分。在此写出原文内容梗概,并对汉、蒙、藏内容进行比较,归纳相应的名词术语并对疑难词语做了注释。总结出蒙古文藏文译本特征;结语,总结《法显传》蒙古文藏文译本文献价值和本论文的得失;附录,《法显传》蒙古文藏文译本拉丁文转写,蒙古文藏文译本及原文影印等内容。(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期刊2019-05-01)

周太才让[2](2019)在《《水浒传》藏译本中的诗词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浒传》藏译本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由藏族译界大师们利用叁年的时间翻译出来的鼎力之作,并由西藏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发行,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认可,被公认为是当代汉藏文学翻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本论文主要以《水浒传》藏译本中的诗词翻译为研究对象,除前言和结语共有五个章节组成。前言中对水浒传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浅谈了藏译本的价值。第一章的主要内容大致分为叁段,分别为汉藏诗词的渊源和概念、以及特点;译者的认定及介绍当时特殊时代背景中产生的“和平里纪要”及其影响;统计藏译本的诗词数量和所占比例以及诗词在各个章节中的分布情况。第二章的主要内容为研究诗词翻译的方法,即充分运用《声明要领二卷》及当代翻译理论中倡导的异化和归化等翻译方法,结合译文自身的翻译特点,探讨译文在翻译方法上所具有的独特之处;第叁章主要从诗词翻译的艺术角度,也即译文在表现手法上同藏族《诗镜论》中的诗词一样呈现艺术特点(富有本民族诗词创作特征)的诗词,引用词牌名(古体诗、近体诗)、山歌民谣民歌等形式的诗词进行筛选并欣赏其艺术特点。第四章中重点分析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诗词。塑造人物分为(描写人物肖像、描摹人物动作、刻画人物内心);渲染环境分为(自然环境描写与人文环境描写)并予以简要分析和评论。第五章为藏译本中的一些诗词与藏族传统文学经典之作中的诗词相比较,从而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结语中总结性地对引用于论文的上百篇诗词的特点进行归类,从而指出汉藏词翻译实践中的一些技巧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点,并注重说明了藏译本诗词翻译的总体水平极高,可以称得上是近代汉藏文学翻译之上乘之作,其成就不可忽视。(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期刊2019-05-01)

呷绒则玛[3](2019)在《浅析《水浒传》藏译本翻译的缺失》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浒传》藏译本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汉藏翻译史上最具代表的翻译作品之一,一直以来深受读者的喜爱与好评,本文主要探讨了《水浒传》藏译本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缺失。(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12期)

次仁德吉[4](2019)在《《四书》藏译本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因人类的交际需要而生。借助翻译人类社会不断交流其创造的文明成果互通。正因为有了沟通人类心灵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才有了人类社会今天的发展。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若对外面的发展视若无睹,将会与发达民族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故而,翻译是缩短差距的不二选择,使一个民族从封闭走向开放。时至今日,藏族翻译史上诸多译师接踵而至,为藏族的翻译事业创造了辉煌的业绩。翻译事业发展的背后永远有伟大的译师在艰苦奋斗,默默耕耘。在汉藏翻译事业蓬勃发展的今日,仍有像果洛南加那样的译者在为藏族文化变得更加丰富而翻译了许多经典之作。本篇论文以果洛南加的译着《四书》为论题,文章以四大章节对该译文做了评析:第一章中对《四书》原文的内容、作者以及译者和译文价值方面做了简述。第二章中主要阐述了译着《四书》的靓点,即分别从译法使用恰当、注释详尽、辞藻生动优美、古藏文的引用等角度展开论述。第叁章中简要评析了译文的不足之处,即着重阐述译文有偏于原文之意,语法使用不当,译文略失原文风格等方面的问题。第四章中以译着《四书》为切点,从翻译汉文古典着作的几点注意事项及伦理学译者应备的素养方面,对当代藏族伦理学翻译提出了几点思考。(本文来源于《西藏大学》期刊2019-04-24)

次央[5](2019)在《关于小学科学教材藏译本使用现状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利用中小学各科目教材藏译本将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等各类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西藏大部分中小学使用藏译本教材,通过教学实践验证后,得到广大师生的肯定。但是,西藏的教学改革还比较滞后,尤其在小学科学藏译本教材使用中出现很多问题。文章旨在通过调研、听课、采访等方式,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合理的参考建议,并结合自身探究的结果。(本文来源于《西藏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旦巴曲扎[6](2018)在《《行者无疆》的藏译本实践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余秋雨先生的《行者无疆》翻译实践着手,探讨对文化散文的翻译方法,分析实践中存在的翻译问题。重点阐述词语、句子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功能翻译方法,提出文化散文在汉藏翻译实践中的翻译原则、翻译标准。进一步明确文化散文在汉藏翻译的技巧。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研究原文作者作品,以及原文的文化价值。第二章,主要探讨翻译实践的前期工作—理解原文,阐明切近原文的翻译原则与标准。第叁章,主要探讨翻译实践过程中忠实原文的问题,尤其是地名翻译需顺意历代译师大德的翻译标准,对原文句子还需采纳藏族传统译法四要和厘定译入语。第四章,主要探讨在翻译实践当中怎样分析难题、提出难题的解决策略。(本文来源于《西藏大学》期刊2018-04-01)

万玛曲珍[7](2018)在《果洛南杰汉文传统经典藏译本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是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沟通思想、交流文化从而共同发展的一种重要活动,因此在社会上享有金桥的盛誉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藏族翻译活动历史悠久,硕果累累。早在吐蕃时期,藏族历代译师们在各朝赞普的鼎力支持下,大力吸收汉族和印度等周边不同国家的文化,不仅丰富了藏民族文化而且使藏学成为璀璨于世界文化之空的瑰宝。近来随着翻译事业的蓬勃发展,各种汉文作品的翻译成果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儒家和道家等汉文传统经典不仅对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甚至对整个世界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逐渐被翻译成国内外各种不同的语言。而与此同时,果洛南杰秉着服务民族和保护传统文化的理念,如及时雨般将汉文传统经典译入藏区,为藏族文化更加丰富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论文通过回顾前者们的研究成果,主要将果洛南杰汉文传统经典藏译本分为四个章节进行了较为综合性的研究。第一章:主要介绍果洛南杰个人背景及其翻译作品。第二章:通过举例详细分析了果洛南杰翻译作品中的名和词的翻译方法和译本特点。第叁章:总结并归纳果洛南杰翻译作品的优缺点及解决方法。第四章:对果洛南杰的翻译贡献和价值略作概述并提出从事汉藏翻译工作应具备的条件。(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期刊2018-03-10)

才让项毛[8](2018)在《藏译本《佛说大乘庄严寳王经》略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简述了《佛说大乘庄严寳王经》在何时于何地,以怎样的方式传入藏地,以及藏译本产生的时间、时代背景等学术问题。其次,将其内容和特点进行总结与分析,并与同观音类经典《妙法莲华经·普门品》进行比较。最后,根据历史文献和观音信仰文化在藏地的演变过程,客观评价了藏译本《佛说大乘庄严寳王经》对藏族文化产生的影响及其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川民族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呷绒则玛[9](2017)在《浅析文学翻译中风格的创造性——以《水浒传》藏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风格的翻译标准就是能否再现的风格是翻译的标准,但是由于原文与译文之间语言、文化的差异,从语言和内容上很难达到和原文的高度一致,因此在符合原文内容的原则下,创造性的再现原文风格是翻译不可缺沙盘的一种方法。(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23期)

朱加卡[10](2017)在《《吉檀迦利》藏译本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吉檀迦利》是一部在世界文坛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着作,尤其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相继被世界各国翻译成自己的语言文字,因此它成为整个人类共享的智慧结晶。此着作目前有叁种藏译本,分别有从原文直接翻译或经过几种语言转译的,可以说是各具所长,各有特色,所以在这几种藏译本之间进行比较研究难免会接触到很多翻译中存在的难点与问题。诗歌翻译本是翻译活动中的难点,本着作更是在众多翻译和转译过程中文体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所以更是难上加难。但是,我们不该对这些重要的难点避而不究,首先从本着作的作者及创作背景入手,因为本着作的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相当复杂。之后正式对叁种藏译本进行研究,在比较过程中本人以国内外翻译理论为依据严格对叁种译本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再通过译本比较探讨了几个在诗歌翻译中通常出现的问题。本论文共分叁个章节,如下:第一章主要概述了原文与叁种藏译本,首先简要介绍了作者与着作创作背景,分别从着作本身及外界评价两方面来探讨其价值还有研究现状;其次简要概述了叁种藏译本的翻译过程和特色分析。第二章是本论文的重点内容,主要对不同原文的叁种藏译本进行了比较,由于语言的障碍没能对孟加拉语与英语译本进行详细的比较,但两本从汉语转译的藏译本通过原文资料从内容、形式、音美等叁个方向进行了较详细的比较,且赏析了两中译本之美。再用各种汉语资料对孟加拉原文译本与从汉语转译的藏译本从书名、目录、体裁与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第叁章主要是通过译本比较探讨一些在诗歌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也是在诗歌翻译过程中经常容易出现的几点问题:诗歌翻译的可译度,诗歌翻译中的内容与形式关系,诗歌译者所具备的条件等方面尽己所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本文来源于《西藏大学》期刊2017-06-30)

藏译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浒传》藏译本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由藏族译界大师们利用叁年的时间翻译出来的鼎力之作,并由西藏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发行,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认可,被公认为是当代汉藏文学翻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本论文主要以《水浒传》藏译本中的诗词翻译为研究对象,除前言和结语共有五个章节组成。前言中对水浒传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浅谈了藏译本的价值。第一章的主要内容大致分为叁段,分别为汉藏诗词的渊源和概念、以及特点;译者的认定及介绍当时特殊时代背景中产生的“和平里纪要”及其影响;统计藏译本的诗词数量和所占比例以及诗词在各个章节中的分布情况。第二章的主要内容为研究诗词翻译的方法,即充分运用《声明要领二卷》及当代翻译理论中倡导的异化和归化等翻译方法,结合译文自身的翻译特点,探讨译文在翻译方法上所具有的独特之处;第叁章主要从诗词翻译的艺术角度,也即译文在表现手法上同藏族《诗镜论》中的诗词一样呈现艺术特点(富有本民族诗词创作特征)的诗词,引用词牌名(古体诗、近体诗)、山歌民谣民歌等形式的诗词进行筛选并欣赏其艺术特点。第四章中重点分析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诗词。塑造人物分为(描写人物肖像、描摹人物动作、刻画人物内心);渲染环境分为(自然环境描写与人文环境描写)并予以简要分析和评论。第五章为藏译本中的一些诗词与藏族传统文学经典之作中的诗词相比较,从而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结语中总结性地对引用于论文的上百篇诗词的特点进行归类,从而指出汉藏词翻译实践中的一些技巧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点,并注重说明了藏译本诗词翻译的总体水平极高,可以称得上是近代汉藏文学翻译之上乘之作,其成就不可忽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藏译本论文参考文献

[1].意拉拉他(yilalta).《法显传》蒙藏译本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9

[2].周太才让.《水浒传》藏译本中的诗词翻译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9

[3].呷绒则玛.浅析《水浒传》藏译本翻译的缺失[J].青年文学家.2019

[4].次仁德吉.《四书》藏译本研究[D].西藏大学.2019

[5].次央.关于小学科学教材藏译本使用现状浅析[J].西藏科技.2019

[6].旦巴曲扎.《行者无疆》的藏译本实践与研究[D].西藏大学.2018

[7].万玛曲珍.果洛南杰汉文传统经典藏译本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8

[8].才让项毛.藏译本《佛说大乘庄严寳王经》略述[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8

[9].呷绒则玛.浅析文学翻译中风格的创造性——以《水浒传》藏译本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7

[10].朱加卡.《吉檀迦利》藏译本比较研究[D].西藏大学.2017

标签:;  ;  ;  

藏译本论文-意拉拉他(yilalta)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