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美学论文_刘小瑶

导读:本文包含了书画美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书画,美学,形神,先秦,山水画,传神,意象。

书画美学论文文献综述

刘小瑶[1](2019)在《感受与偶得——我的书画美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美术,可以细致入微地表现大千世界。我想,一位执笔的手艺人,以心灵感受到的天地万物、自然,创作构思意境的技艺表达,是可以给观者带来美好感受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表现,并非仅体现在表面的逼真,并非仅依靠高超的画技,需以"知行合一",用画者之心性境界,借以良好笔墨功夫,来展现大自然细致入微、栩栩如生的神畅韵味。要能准确地画到事物的内在方是高明,否则就只是会做标本的画工了。(本文来源于《艺术品》期刊2019年08期)

樊波[2](2019)在《中国书画美学的天人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先秦哲学和美学中提取出十六大问题,揭示了"天人观念"的基本建构和审美内涵。天人观念和十六大问题实质上构成了一个天人合一的思想结构和体系,其中意象构成乃是这一思想结构和体系的中心环节,也是十六大问题的核心命题。先秦哲学和美学这十六大问题所包含的天人观念对后世书画美学产生了整体化的深刻影响,是后世书画美学发展的逻辑起点。(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期刊2019年04期)

郭慜荔[3](2019)在《论傅山尚奇拙的书画美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末清初之际,全国涌现出一大批大师级的学者,主要代表人物有绍兴黄梨洲、昆山黄亭林、衡阳王船山、阳曲傅青主等人。这些学者掀起了一股继战国百家争鸣之后的又一次思想潮流,影响后世。其中傅山可以说是一位传奇人物,他不仅学术贡献惊人,而且在文学、书法、绘画、医道、哲学诸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傅山在审美上有鲜明的个性追求,那就是追求奇拙。本文拟对傅山诗文中涉及书、画的部分进行重点研读,探讨其奇拙风格及其对当下的助益。(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03期)

夏焓萌[4](2018)在《王充“元气论”对后世书画美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气"的关注与探讨,始终渗透在中国哲学的宇宙论与生成论中,渗透在中国哲人"究天人之际"的上下求索中。自先秦至两汉,许多哲人从诸多角度谈"气":或作为事物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或作为人生命功能得以实现的源泉,或具有精神与伦理学层面的色彩。在中国哲学语义中,元者,原也,初也,本也。"元气"的概念首次出现于战国《(?)冠子》中:"天地成于元气"。~([1])王充的哲学以"元气论"作为贯穿其"气论"的核心,在继承先秦两汉哲学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与变革,这些思想对后世绘画美学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美术学研究(第7辑)》期刊2018-12-08)

丁伟[5](2018)在《论倪瓒的书画美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末特殊的历史时期,隐逸生活成为文人的精神向往,通过书画以求得精神寄托。本文主要探讨了隐逸书家代表倪瓒所处的时代背景,家世和交游,剖析倪瓒形成"逸笔草草""逸气说"等美学思想的根源。倪瓒(1301-1374),元末明初着名书法家。初名珽,字元镇,号云林,江苏无锡人,其诗词书画皆工,为元四家之一,是元代文化画的代表人物,世人称其"不食人间烟火气"。因家有"云林堂",故又号‘云林子’。因其作画落款常用云林两字,又称‘云林先生’。倪瓒家世富余,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成宗至明太祖时期,在(本文来源于《唐山文学》期刊2018年10期)

李天慈[6](2017)在《“静”的生命精神在书画美学上的研究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对"静"的生命精神进行研究,它体现在书画美学和书画实践的互动关系中。从以往的研究中,看到研究这一命题的价值所在,明确"静"的生命精神在书画美学中的重要性,把握"静"的范畴与书画美学相关理论的落实。从而理解和把握中国艺术形而上的观念对形而下作品的映射。(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7年23期)

高可可[7](2016)在《试分析中国书画美学中的“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书画作为中国美学的重要载体和呈现形式,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美学概念——象。只有对"象"进行深入认识和把握,深入探析它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内在联系,才能深入领会中国书画美学的精神和精髓。本文从《周易》中的相关记载入手,通过对中国书画起源中"象"的探究,梳理中国书画中"象"的迹化过程,并采取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书画美学中常见的观物取象和假象喻意两种技法进行理论研讨。中国在建立在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历史悠久的(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6年04期)

王干[8](2015)在《翰墨丹青 隔行通气——汪曾祺的书画美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不阅读汪曾祺的书画作品,是很难完整地理解汪曾祺的艺术世界的。汪曾祺被人们称之为"最后一个士大夫",不仅是他的精神情怀,也包含他的身手和技艺。汪曾祺是杰出的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美食家,同时还是优秀的书画家。中国书协副主席林岫先生在回忆与汪曾祺的交往时说到,"有次在军事博物馆书画院参加京城书画家公益笔会,会后席间书画家闲聊,笔者谈及汪先生的国画小品,又用了‘可亲可爱’四字,大画家汤文选先生问,何以‘可亲可爱’,笔者遂略述(本文来源于《上海文学》期刊2015年01期)

王海军[9](2014)在《神理融合——沈括书画美学思想摭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沈括的书画美学思想具有较为丰富的内容。他对传神论进行了新的阐发,强调了"理"的重要意义,并对神与理的关系提出了独特见解。他认为神与理的关系实际上是形神关系、形意关系、形理关系等问题的延续和发展,这是对中国古典书画美学的一个贡献。(本文来源于《晋中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刘志中[10](2014)在《邓以蛰在书画美学研究上的叁重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邓以蛰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点,借鉴克罗齐的表现论思想,对中国的书画美学思想作了新的阐释,形成了独特的"心画即表现"说,体现了中西融通的思维理路;对意境的理解也从书画史中立论,偏重于写心与气韵;画史即画学的观点促成了史论合一的研究路径。这叁点既是邓以蛰在书画美学研究上的叁重贡献,对当代中国美学的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期刊2014年06期)

书画美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先秦哲学和美学中提取出十六大问题,揭示了"天人观念"的基本建构和审美内涵。天人观念和十六大问题实质上构成了一个天人合一的思想结构和体系,其中意象构成乃是这一思想结构和体系的中心环节,也是十六大问题的核心命题。先秦哲学和美学这十六大问题所包含的天人观念对后世书画美学产生了整体化的深刻影响,是后世书画美学发展的逻辑起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书画美学论文参考文献

[1].刘小瑶.感受与偶得——我的书画美学[J].艺术品.2019

[2].樊波.中国书画美学的天人观念[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9

[3].郭慜荔.论傅山尚奇拙的书画美学思想[J].汉字文化.2019

[4].夏焓萌.王充“元气论”对后世书画美学的影响[C].美术学研究(第7辑).2018

[5].丁伟.论倪瓒的书画美学思想[J].唐山文学.2018

[6].李天慈.“静”的生命精神在书画美学上的研究价值[J].大众文艺.2017

[7].高可可.试分析中国书画美学中的“象”[J].牡丹.2016

[8].王干.翰墨丹青隔行通气——汪曾祺的书画美学[J].上海文学.2015

[9].王海军.神理融合——沈括书画美学思想摭议[J].晋中学院学报.2014

[10].刘志中.邓以蛰在书画美学研究上的叁重贡献[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4

论文知识图

王学仲王学仲洞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周口师范学院获奖成果(2)周口师范学院获奖成果(1)张路加心人在山脸,圈了张几知《习作一...

标签:;  ;  ;  ;  ;  ;  ;  

书画美学论文_刘小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