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低磨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转向架,磨耗,动力学,尼龙,磨损,硅油,润滑油。
低磨耗论文文献综述
杨梁崇[1](2011)在《准高速客车轮对径向自导向低磨耗转向架方案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既有客车转向架因设计速度较低,加之铁路线路设计曲线半径较小,长期存在着车辆曲线通过速度和曲线半径设计之间的矛盾。与普通客车转向架相比,准高速低磨耗客车转向架不仅具备了较高的曲线临界通过速度,还具备良好的曲线通过稳定性能。轮对径向自导向客车转向架可有效地降低列车通过曲线区间的轮对踏面与钢轨轨头面横向作用力,大幅减小轮对踏面与钢轨轨头面间非正常磨耗,并提高列车曲线通过能力,明显改善客车转向架横向失稳与曲线通过速度之间存在的矛盾.本论文提出的准高速客车轮对径向自导向低磨耗转向架采用了轮对径向自导向模式。论文首先对国外研发的几种型号的径向转向架技术性能进行了综合阐述和性能比较,其次对国内目前装用的客车转向架性能及运用故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提出我国准高速低磨耗转向架采用压拉杆式轮对径向自导向结构的基本模式。本文重点从轮对自导向径向低磨耗客车转向架的导向机理、牵引与导向功能关系、轮对耦合方式、结构模式进行分析,并根据这些要求,在CW-200K型国产客车转向架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设计和技术改造。分析表明,准高速轮对自导向径向客车低磨耗转向架与其它常用提速客车转向架相比,可有效改善列车曲线通过性能和速度,极大地降低了轮对踏面与钢轨轨头面间的非正常磨耗,减少了车辆轮对和线路钢轨的状态修周期。(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1-12-01)
张秀斌,房桂明[2](2005)在《高抗冲低磨耗POM共混物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聚甲醛(POM)与适量的叁元共聚尼龙(COPA)、硅油、载油体及表面活性剂熔融混合,制备出了性能优良的高抗冲、低磨耗POM共混物。并对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磨耗性能及微观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PA对POM及POM共混体系均表现出较好的增韧效果;少量的硅油即可显着降低共混体系的磨耗量;载油体和表面活性剂可以增加硅油分散的均匀性,进一步提高共混物的摩擦磨损性能。(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05年12期)
王志春,高常君,傅茂海,李芾[3](2004)在《低磨耗高速客车转向架径向机构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低磨耗高速客车径向转向架的结构,分析拉压杆式径向机构的结构特点,建立拉压杆式径向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利用SIMPACK仿真程序分析计算低磨耗高速客车径向转向架车辆的动力学性能,研究径向机构参数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优选径向机构参数,为低磨耗高速客车径向转向架的工程实用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学会车辆委员会2004年度铁路机车车辆动态仿真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4-08-01)
王志春,高常君,傅茂海,李芾[4](2004)在《低磨耗高速客车转向架径向机构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低磨耗高速客车径向转向架的结构 ,分析了拉压杆式径向机构的结构特点 ,建立了拉压杆式径向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利用SIMPACK仿真程序分析计算了低磨耗高速客车径向转向架车辆的动力学性能 ,研究了径向机构参数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铁道车辆》期刊2004年07期)
高常君,傅茂海,李芾,王开文[5](2002)在《低磨耗高速客车转向架动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高速客车轮轨磨耗严重的问题 ,根据自导向径向转向架的基本原理 ,在现有的几种自导向转向架结构的基础上 ,提出了低磨耗高速客车转向架的基本方案 ,建立了计算机动力学仿真模型 ,利用 Simpack仿真软件对其动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和计算 ,并与常规转向架进行了比较。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 ,采用径向转向架可有效改善高速客车的曲线通过性能和轮轨磨耗状况(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期刊2002年04期)
王志春[6](2002)在《低磨耗高速客车径向转向架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列车提速是我国铁路运输发展的方向。从1997年以来,在主要干线上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提速,最高运行速度已达160km/h。“十五”期间,还将进行两次提速,主要是进一步提高干线列车运行速度和在其它线路上实现提速。但是我国既有的铁路线路一般等级较低,而大规模的修建高速线路又不符合现有的国情,所以我国铁路的高速化应是在现有铁路线路的基础上,依靠提高机车车辆的性能来满足高速运行时的要求。 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轮轨之间的动作用力加大、轮轨磨耗加剧,镟轮和换轨周期缩短,运输成本增加,列车的运行安全性降低。同时,严重的轮轨磨耗加重了对铁路沿线环境的污染。因而需要研制一种低磨耗、高性能的转向架以满足铁路运输市场的需要。 长期以来,常规转向架一直存在着横向稳定性和曲线通过性能之间的矛盾,而径向转向架在保证车辆运行的横向稳定性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曲线段上的轮轨横向力,减少轮轨磨耗,可有效地解决横向稳定性和曲线通过性能之间的矛盾,故本论文的低磨耗高速客车转向架采用了自导向径向转向架的模式。 论文首先比较了国外几种典型的自导向转向架的优缺点,提出了采用拉压杆式自导向转向架结构作为低磨耗高速客车转向架的基本模式。在我国首次将拉压杆式径向机构应用于客车转向架。论文对低磨耗高速客车转向架进行了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确定了转向架的结构参数,初选了悬挂参数及径向机构参数。 低磨耗高速客车转向架不仅要有高的临界速度,还要有良好的曲线通过性能。根据这些要求,对转向架构架、轮对及车体进行了受力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并利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SIMPACK对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计算。首先,对初选的悬挂参数及径向机构参数进行了优化,优选出使车辆的横向稳定性、平稳性及曲线通过综合性能较好的参数组合;在此基础上,对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和计算;最后与常规转向架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低磨耗高速客车转向架车辆在满足横向稳定性的同时,能够改善曲线通过性能,降低磨耗,尤其是在曲线半径较小的既有线路上,与常规转向架车辆相比整车磨耗功率的降低是十分明显的。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11 页 最后,论文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转向架中受力最为复杂的部件构 架按照TB厅 3 5—1996标准进行了强度分析,根据强度计算结果,对构架 结构进行了优化,使其强度满足车辆高速运行的要求,确保转向架的运行安 全。(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2-09-01)
张在利,曾子敏,李嘉,彭诚久[7](2002)在《耐高温低磨耗聚苯酯改性聚四氟乙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特种工程塑料聚苯酯的性能、用途以及聚苯酯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塑料的加工、性能及应用情况(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02年08期)
傅宏生,刘京华[8](2001)在《低磨耗润滑材料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新型改性尼龙6制品的开发过程及其特性和应用。(本文来源于《模具制造》期刊2001年05期)
傅宏生,刘京华[9](1998)在《低磨耗润滑材料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一种新型改性尼龙6的开发过程及其特性和应用。(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1998年04期)
张秀斌[10](1996)在《低磨耗聚甲醛共混物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磨耗聚甲醛共混物的研制张秀斌(沈阳化工学院高分子化工系沈阳11002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聚甲醛(POM)的耐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POM能胜任在大载荷高滑动速度下工作,扩大其应用范围,需要对POM进行改性.目前,可用于改进POM耐...(本文来源于《沈阳化工学院学报》期刊1996年02期)
低磨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聚甲醛(POM)与适量的叁元共聚尼龙(COPA)、硅油、载油体及表面活性剂熔融混合,制备出了性能优良的高抗冲、低磨耗POM共混物。并对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磨耗性能及微观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PA对POM及POM共混体系均表现出较好的增韧效果;少量的硅油即可显着降低共混体系的磨耗量;载油体和表面活性剂可以增加硅油分散的均匀性,进一步提高共混物的摩擦磨损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磨耗论文参考文献
[1].杨梁崇.准高速客车轮对径向自导向低磨耗转向架方案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1
[2].张秀斌,房桂明.高抗冲低磨耗POM共混物的研制[J].塑料工业.2005
[3].王志春,高常君,傅茂海,李芾.低磨耗高速客车转向架径向机构参数研究[C].中国铁道学会车辆委员会2004年度铁路机车车辆动态仿真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
[4].王志春,高常君,傅茂海,李芾.低磨耗高速客车转向架径向机构参数研究[J].铁道车辆.2004
[5].高常君,傅茂海,李芾,王开文.低磨耗高速客车转向架动力学性能[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
[6].王志春.低磨耗高速客车径向转向架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
[7].张在利,曾子敏,李嘉,彭诚久.耐高温低磨耗聚苯酯改性聚四氟乙烯[J].化工新型材料.2002
[8].傅宏生,刘京华.低磨耗润滑材料的开发[J].模具制造.2001
[9].傅宏生,刘京华.低磨耗润滑材料的开发[J].工程塑料应用.1998
[10].张秀斌.低磨耗聚甲醛共混物的研制[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