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遥感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环境经济核算,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评估
遥感和论文文献综述
邱琳,俞洁,邓劲松,林溢,董俐[1](2019)在《遥感和GIS支持下浙江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是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创新的一项重大举措。本文依据"先实物后价值、先存量后流量、先有形后无形"的原则构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框架结构,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探索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核算路径,确定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林木资源、土壤资源、大气资源等六类有形资产核算指标,以及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碳固定功能、水源涵养功能、土壤保持功能等四类无形资产核算指标,并以浙江省为例,完成了浙江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其核算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省2014年自然资源资产存量价值约为126 800亿元,相当于当年浙江省GDP的3倍,是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2) 2000—2014年浙江省自然资源资产存量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固定资产存量价值增加900亿元,无形资产存量价值增加200亿元;(3) 2000—2014年浙江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累计2100亿元,大气资源负债占比最高,达39.07%,其次是水资源负债,达27.07%。本文提出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核算经验,可为全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提供有益探索。(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管理》期刊2019年05期)
邱倩,祝林,张越[2](2019)在《基于遥感和GIS的县级土地利用变换分析——以西平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西平县为研究对象,选取其2010年和2017年两期的遥感影像,采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技术和马尔可夫模型,分析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特征。并将研究区划分出5种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耕地、林地、建筑生活用地、未利用地和水域。由此建立起2010—2017年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并分析出了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幅度。结果表明,7年间西平地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呈现出以下特点: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林地面积总数也在下降,而建设用地面积则一直在增加,说明大多部分的林地和耕地都变成建设用地,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建设用地的增加而农用地在逐步减少。(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期刊2019年09期)
张策,彭莉红,张恩,付丽华,汪冰[3](2019)在《基于遥感和航磁数据的迪木那里克铁矿带找矿定位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迪木那里克铁矿带是我国西部重要的铁矿整装勘查区,已发现迪木那里克、玉玲和河肃等多个大、中型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找矿潜力巨大。但该区特殊的地质构造和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给矿产勘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综合利用World View-2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和航磁数据,在对区内长沙沟蛇绿构造混杂岩带进行分解的基础上,对典型矿床、重点航磁异常进行剖析,构建集地质—航磁—遥感于一体的沉积变质型铁矿综合找矿模型,精准定位磁铁矿赋矿目的层。结果表明,遥感与航磁方法的结合,可对赋矿岩性、控矿构造和矿化带等成矿信息进行精确定位,有效提高矿产勘查的准确度与效率。(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遥感》期刊2019年03期)
庞治国,路京选,卢奕竹,付俊娥,江威[4](2019)在《基于遥感和地面测量的多尺度土壤水分产品验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遥感反演是大尺度土壤水分监测的有效手段,但地面验证一直是土壤水分遥感反演的瓶颈。针对地面土壤水分测量,频域反射仪(FDR)和宇宙射线中子法(CRS)在土壤水分测量中展现出较大的应用潜力。本研究选取不同像元尺度的土壤水分遥感反演结果,包括30 m分辨率Landsat土壤水分反演、1 km分辨率MODIS土壤水分反演和SMAP卫星3 km分辨率和9 km分辨率土壤水分反演产品,利用CRS和FDR土壤水分监测数据对不同像元尺度土壤水分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分析。结果表明:CRS在30 m分辨率、1 km分辨率、3 km分辨率和9 km分辨率土壤水分反演结果中精度均较FDR方法高,其中1 km分辨率中CRS反演值的均方根误差小于3 km分辨率和9 km分辨率的误差。CRS测量方法对小降水事件较敏感,会带来一定误差。(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许伟,秦其明,张添源,龙泽昊[5](2019)在《SCE标定结合EnKF同化遥感和WOFOST模型模拟冬小麦时序LAI》一文中研究指出WOFOST(world food studies)模型可用于模拟冬小麦全生育期内的时序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各器官生物量以及最终产量,对冬小麦的长势监测与产量预估有着重要意义。但将WOFOST模型用于中国具体区域的冬小麦生长模拟时,存在着参数定标困难、模拟结果不够准确等严重问题。目前对该模型的定标大多依靠研究者的经验进行,虽已总结出了一套从标定到模拟应用的研究方法,但在区域模拟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为此,该文以较易获取的LAI为参考指标,结合潜在生长水平模式下的WOFOST模型在衡水地区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区域优化标定,像元同化修正"的研究方法:首先在区域尺度上对WOFOST模型进行优化标定,利用扩展傅里叶幅度灵敏度检验法(extend fourier amplitude sensitivity test, EFAST)分析模型各个参数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选择了可以迅速找到全局最优解的SCE(shuffled complex evolution)算法对总敏感度最高的5个参数进行优化,并将优化前后的时序LAI曲线进行对比;其次运用第一步确定的模型最优参数,在对区域内每个像元进行模拟时,结合Sentinel-2卫星数据反演所得的各个像元LAI,利用集合卡尔曼滤波(ensemble kalman filter, EnKF)在像元尺度上对LAI进行同化修正,并结合采样点的2次实测LAI数据对同化所得结果进行验证。试验发现,优化标定后的WOFOST模型模拟所得LAI曲线更接近所给的LAI真值,在此基础上结合数据同化模拟得出的衡水地区每个像元LAI的R2达到0.87,RMSE仅为0.62。因此,与原来只能通过经验进行定标的方法相比,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WOFOST模型在具体应用中亟待解决的复杂标定问题,并且结合同化修正有效地提高了模型在各个像元的模拟精度,R2由0.70~0.83提升至了0.87,RMSE由0.89~1.36降低至了0.62。同时该文也提供了从模型标定到具体模拟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思路与方法,有利于促进WOFOST模型在区域尺度上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4期)
李熙全,代飞,阳成刚,徐江,马天啸[6](2019)在《基于多尺度遥感和精密定位的烟田数字化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地块级烟田、烟农和烟叶的协同精细管理,提出基于多尺度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基于厘米级精密定位的地面烟田核查以及地理信息数据平台的烟田数字化方法。通过多元遥感数据融合方法的应用,解决了广域烟田分布数据获取难、单一依靠卫星遥感识别烟田准确率低的问题,提高了烟田监测的广域覆盖能力。(本文来源于《农技服务》期刊2019年07期)
吴科任[7](2019)在《航天宏图:遥感和北斗导航应用领先者》一文中研究指出历经四轮问询,从59问到19问,从8问再到3问,历时两个多月,航天宏图终于在6月29日提交科创板上市注册申请,上市只差临门一脚。十年磨一剑,作为国内领先的遥感和北斗导航卫星应用服务商,2016年-2018年,航天宏图研发投入开支占营收的比例均超10%,拟(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报》期刊2019-07-02)
程振龙[8](2019)在《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山核桃林土壤侵蚀风险评估及其生态经营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叁十年间,在浙江省丘陵山地区域快速增加的山核桃种植面积以及高强度、不合理的经营措施导致了土壤侵蚀、土地退化等一系列问题,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准确评估当前山核桃林的土壤侵蚀状况,对于指导山核桃产业的生态经营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外对于土壤侵蚀监测主要是基于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但该模型最初是针对平缓坡的耕地区域开发的,当用于丘陵山地的土壤侵蚀估测则存在较大误差;因此,本研究的目标是综合应用遥感与GIS技术科学分析山核桃林的土壤侵蚀分布特征及其生态经营措施。本研究选择杭州市临安区中西部为研究区,首先根据收集的Landsat遥感影像、气象站数据、土壤分布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提取了包括植被覆盖、降雨、土壤、地形等方面的共计47个潜在变量,然后根据外业调查数据确定影响土壤侵蚀风险的关键变量,根据已经确定的关键变量应用随机森林方法来评估土壤侵蚀风险,最后分析山核桃林的土壤侵蚀风险分布特征及其生态经营措施。结果表明:(1)坡度、生长季的NDGI、坡度变化率、土壤有机质含量、生长季的绿色植被分量、落叶季的土壤分量、六月份的降雨量、土壤黏粒含量这8个变量被确定为影响土壤侵蚀风险的关键变量;(2)基于随机森林方法构建的评估模型的总体精度为89.8%,研究区山核桃林的土壤侵蚀风险的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的面积分别为83.5 km~2、136.1 km~2、105.9 km~2,比例分别为25.7%、41.8%、32.5%,且山核桃幼龄林比老龄林存在更高的土壤侵蚀风险。山核桃种植、经营过程中可以通过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管理措施并举的生态经营手段,达到控制坡面径流形成、提高地表覆盖率与土壤稳定性并最终降低土壤侵蚀风险的目的。这项研究为山核桃林的土壤侵蚀风险评估提供了依据,并且为当地政府及户主对于山核桃林的生态经营管理提供了支持,下一步可推广应用到其它亚热带山区经济林如香榧、桉树等的经营研究。(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9-06-05)
刘致远[9](2019)在《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滇中地区土壤侵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侵蚀是全球性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对当今人类社会的存在发展与全世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制约作用。防治土壤侵蚀、优化生态环境、建设宜居环境,是全球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的问题。滇中地区由昆明市、玉溪市、曲靖市和楚雄州的42个县市区构成,其自然资源丰富,社会经济水平发展程度较高,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与交通的中心。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滇中地区城镇面积不断扩大,原有自然环境遭受破坏,土壤侵蚀日益严重,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也越发变得脆弱,厘清其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可为生态安全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依据。以滇中地区为研究区,以多时相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采用RUSLE模型,评价研究区198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18年7期土壤侵蚀等级,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探究自然环境因子与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选定了研究区土壤侵蚀因子计算方法。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国内外学者所提出的因子计算方法,选定适用于滇中地区的最佳算法。降雨侵蚀力R因子选用通用简易算法计算,土壤可蚀性K因子根据EPIC模型求解,求取坡度S因子综合考虑缓坡、陡坡的影响,赋值获取水土保持措施P因子,坡长L和植被覆盖度C因子则采用常规算法予以计算。2.分析了滇中地区38a间土壤侵蚀时间变化。1980至2018年滇中地区中度及以上土壤侵蚀面积呈现先增后减、倒“U”型的变化趋势,对应侵蚀面积分别为12899.06 km~2、14789.11 km~2、20005.06 km~2、23144.97 km~2、20154.79 km~2、19962.68 km~2和12381.04 km~2,其中,以2005年为界,在这以前中度及以上侵蚀面积逐年增多,25a间增长量高达10245.91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10.84%;在此之后侵蚀面积转而逐年下降,变化幅度亦达到10763.93 km~2,区域面积占比为11.38%。年均土壤侵蚀模数变化与中度及以上土壤侵蚀面积保持一致,以2005年为转折点,侵蚀模数先增后减,总体向好发展,由1980年的1354.95 t/(km~2·a)降至2018年的1000.25 t/(km~2·a)。研究得出38a间滇中地区土壤侵蚀存在起伏变化,但总体朝土壤侵蚀程度减轻的方向发展。3.分析了滇中地区38a间土壤侵蚀空间分布。中东部区域平地较多,土壤侵蚀多以微度与轻度侵蚀为主,而极强度和剧烈侵蚀则多分布于滇中北部和西南部的高山、河谷处,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与区域内地形地势相关性显着。通过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得出,滇中地区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具有显着聚集性,全局Moran I指数平均值处于0.48~0.66之间,说明各强度等级空间分布规律性明显。而通过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中度及以上强度多集中分布于滇中地区的高山河谷处,进一步证明了强度土壤侵蚀的分布多与区域地形地势有关。4.研究了区域土壤侵蚀强度与自然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借助地理探测器,验证了海拔、坡度、植被覆盖度和年降雨量这四个因子对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均存在显着性影响,其中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程度最为显着,其q值都在0.28以上。而因子组合中,植被覆盖度与坡度的组合q值均在0.51~0.68之间,反映出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和植被覆盖度、坡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在1980至2018年期间,滇中地区土壤侵蚀总体向好发展,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特征得以探明,强度分布与自然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也已开展了初步的研究,但在提高土壤侵蚀估算精度和自然环境因子相关性方面仍需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在土壤侵蚀监测与防治工作中,应对区域内的坡度和植被覆盖度予以重点关注,并将高山、河谷区域作为治理重点。(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5)
熊华,邱恒[10](2019)在《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矿山环境评价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遥感和GIS技术的结合应用,可以实现对矿山环境大范围、高时效的信息采集与分析活动,是建立矿山环境评价体系重要的技术手段。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矿山环境评价体系建设需要将根据影响因素划分单元,遵照科学、客观的原则构建具有比对价值的评价指标。在构建指标等级后,以分解协调原则,运用与评价目标相适应的方法构建综合评价体系。(本文来源于《资源节约与环保》期刊2019年05期)
遥感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西平县为研究对象,选取其2010年和2017年两期的遥感影像,采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技术和马尔可夫模型,分析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特征。并将研究区划分出5种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耕地、林地、建筑生活用地、未利用地和水域。由此建立起2010—2017年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并分析出了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幅度。结果表明,7年间西平地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呈现出以下特点: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林地面积总数也在下降,而建设用地面积则一直在增加,说明大多部分的林地和耕地都变成建设用地,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建设用地的增加而农用地在逐步减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遥感和论文参考文献
[1].邱琳,俞洁,邓劲松,林溢,董俐.遥感和GIS支持下浙江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19
[2].邱倩,祝林,张越.基于遥感和GIS的县级土地利用变换分析——以西平县为例[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9
[3].张策,彭莉红,张恩,付丽华,汪冰.基于遥感和航磁数据的迪木那里克铁矿带找矿定位预测[J].国土资源遥感.2019
[4].庞治国,路京选,卢奕竹,付俊娥,江威.基于遥感和地面测量的多尺度土壤水分产品验证分析[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9
[5].许伟,秦其明,张添源,龙泽昊.SCE标定结合EnKF同化遥感和WOFOST模型模拟冬小麦时序LAI[J].农业工程学报.2019
[6].李熙全,代飞,阳成刚,徐江,马天啸.基于多尺度遥感和精密定位的烟田数字化识别方法[J].农技服务.2019
[7].吴科任.航天宏图:遥感和北斗导航应用领先者[N].中国证券报.2019
[8].程振龙.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山核桃林土壤侵蚀风险评估及其生态经营对策[D].浙江农林大学.2019
[9].刘致远.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滇中地区土壤侵蚀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10].熊华,邱恒.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矿山环境评价体系构建[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
标签: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环境经济核算; 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