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澧县人民医院湖南常德415200
【摘要】目的:探析药学干预方式运用在儿科抗菌药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儿科门诊的10000张处方为研究对象,其中2500张为抗菌药物处方,将药品说明书、《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文献资料以及儿科学知识等作为基本依据,统计和评价儿科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并采取相应的药学干预措施,对干预前后运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500张抗菌药物处方中,300张不合格,占12%;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的处方合格率明显提高,且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药物干预运用在儿科抗菌药物中,一方面可以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另一方面还能改善用药不合理情况,从而实现儿科用药的合理性。
【关键词】药学干预;儿科;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类药物,在各类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预防和控制中得到广泛运用。从当前抗菌药物的运用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尤其是不规范、不合理运用,导致不良反应、细菌耐药、患者经济负担加重以及二重感染等。儿童作为比较特殊的一类患者,滥用抗菌药物不仅会增加致病菌的耐药率,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损害儿童的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肝肾功能等,所以促进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运用极其重要[1]。因此,本文探讨了药学干预方式运用在儿科抗菌药物中的临床价值,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儿科门诊的10000张处方为研究对象,其中2500张为抗菌药物处方,1450例为男性,1050例为女性,年龄1-14岁,平均年龄为(7.2±5.2)岁,其中250例为消化系统感染、1400例为上呼吸道感染、130例为五官感染、600例为下呼吸道感染、20例为泌尿道感染、100例为皮肤软组织感染。
1.2方法
根据当前儿科抗菌药物的临床运用现状,由临床药学、医疗质量管理以及临床医学等多个学科专家组成儿科抗菌药物运用干预小组,将处方点评中发现的问题作为基本依据,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通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定期组织临床药师和医生参与学习培训,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尤其是关于合理运用抗菌药物的知识,构建信息交流平台,取长补短,学习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知识,使临床药师和医师的综合素质提高。同时,还应该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增强自身法律意识,在日常的工作中,严于律己,保持高度的责任意识,提高工作质量。此外,还应该掌握实验室检查感染的相关知识,在开展各项检查时,尽量做到有规可循、有据可依,从而使诊断准确率提高;②干预小组定期对院内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公布监控结果,并且定期组织临床医师和药师开会,提出监控中发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督促临床医师和药师及时改正,合理运用抗菌药物,使院内细菌耐药率下降;③设计儿科门诊运用抗菌药物沟通表,临床药师应该与医师进行一对一的用药沟通,加强处方审核,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与临床医师取得联系,并且对不合理处方进行修改,避免滥用抗菌药物;④临床药师每个月定期抽查儿科门诊医师25%处方,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认真点评处方,并且向医教处上报点评结果,将其纳入临床医师的绩效考核表,使临床医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从而实现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合理运用。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运用X2对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处方合格率和使用率等计数资料对比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儿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运用情况
2500张抗菌药物处方中,300张不合格,占12%,如下表1。
3.讨论
3.1儿科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原因
从本次研究来看,导致儿科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遴选药物不合适。主要指的是选择药物的适应证符合疾病要求,但是因为受到潜在不良反应、患者肝肾功能、年龄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能选择这一种药物。在儿科门诊抗菌药物运用中,一些临床医师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患儿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性,单纯选择符合疾病要求的药物,增加了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从而导致处方不合格[2];②适应证不合适。主要指的是疾病本身可以选择这种药物,但是药品说明书上的适应证与这一种药物不符合,比如一些临床医师在对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进行治疗时,将头孢克肟干混悬剂作为首选药物,但是有报道显示,该药治疗儿童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容易出现诸多不良反应,缺乏经济性、安全性以及有效性的全面评价[3];③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基药。在儿科门诊中,一些临床医师存在不选择一线药物、基药,而选择价格较贵的三线或者二线药物的情况[4]。
3.2用药干预
在儿科门诊中,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运用,组建专门的临床药师干预小组,根据儿科抗菌药物的实际运用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监督和干预模式,对儿科合理运用抗菌药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医院的管理部门加强使用抗菌药物的业务培训和管理,学习卫生部关于抗菌药物的各种指南和规范,并且定期组织临床医师进行考核,使临床医师的综合水平提高[5]。同时,临床药师认真做好处方点评工作,进一步加强处方干预,对临床医师、患儿家属以及医护人员进行用药指导和宣传,在临床工作中,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纠正,从而确保儿科抗菌药物运用的合理性[6]。
综上所述,在儿科抗菌药物的运用中,进一步加强药学干预,不仅可以改善抗菌药物的不合理运用现状,还能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提高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范秀英,刘洪峰.药学干预对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21(3):270-273.
[2]肖永新,周家齐,杨红英,贾孟良,蒋大义,陈丽.临床药师干预对门诊儿科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J].医药导报,2008,19(5):546-548.
[3]李莉,杨志宏.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药学干预措施及其临床效果研究[J].四川医学,2014,21(11):141-142.
[4]武文,曾珍.临床药师参与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干预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4):1-3.
[5]牟哲,杜立峰.我中心药师干预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房,2015,17(8):1141-1143.
[6]胡燕玲,罗远良.药学干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对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2(6):1736-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