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侍讲学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明代,马愉,翰林院,送别诗
侍讲学士论文文献综述
马庆洲[1](2016)在《马愉与翰林院同仁的交往——以《送侍讲学士马先生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马愉,山东临朐人,明宣德二年(1427)状元。正统五年(1440),入阁预机务。正统十年(1445),升任礼部右侍郎。正统十二年(1447)卒,赠翰林院学士、资善大夫、礼部尚书,赐谥号"襄敏"。有《澹轩文集》传世,收于《四库全书》存目中。临朐马氏乾隆版族谱保存有组诗《送侍讲学士马先生》25首及《像赞》两篇,系正统九年(1444)春翰林院诸公送别马愉之父士贤公之作。组诗不仅反映了马愉交往的一个侧面,而且也能反映当日翰林院的人员构成及人情往来等情况。这其中的多数诗作不见于诗作者本人文集,而仅保留于此,雪泥鸿爪,尤显珍贵。今对组诗文略加整理,对相关作者加以简要考证,并结合《澹轩文集》对马愉与诗中所涉诸人的交往作必要的勾勒,冀为明代科举及文学研究提供一点可资参用的资料。为存真起见,诗文附录于后。(本文来源于《海岱学刊》期刊2016年01期)
杨贺[2](2013)在《唐翰林侍讲侍读学士新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载"集贤殿书院"设有"侍读学士"一职,唐代实唯有"侍读"、"侍讲学士",无"侍读学士"。宋咸平二年(999年)方并置"侍讲学士"、"侍读学士"。《新唐书》将"侍讲学士"误作"侍读学士",当系《新书》撰者以宋制臆度唐制而致误。(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3年12期)
傅璇琮[3](2004)在《唐翰林侍讲侍读学士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中晚唐时翰林学士院中设置的侍讲学士、侍读学士进行考论,认为其与翰林学士共同构成唐时高层文士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职能,很值得从历史一文化的角度加以研究。(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5期)
张桂素[4](2002)在《《李鸿章为已革侍讲学士张佩纶剖辨奏折》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在整理清代档案的过程中,见到一件光绪二十年(1894年)八月 二十九日李鸿章为已革侍讲学士张佩纶剖辨的密折,从中可以看出是时李鸿章的处境及与张 佩纶的姻缘关系,并透露出了清末帝、后两党的明争暗斗。其中写道:窃八月十一日奉上谕:御史端良奏请将革员驱令回(本文来源于《历史档案》期刊2002年01期)
侍讲学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载"集贤殿书院"设有"侍读学士"一职,唐代实唯有"侍读"、"侍讲学士",无"侍读学士"。宋咸平二年(999年)方并置"侍讲学士"、"侍读学士"。《新唐书》将"侍讲学士"误作"侍读学士",当系《新书》撰者以宋制臆度唐制而致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侍讲学士论文参考文献
[1].马庆洲.马愉与翰林院同仁的交往——以《送侍讲学士马先生诗》为例[J].海岱学刊.2016
[2].杨贺.唐翰林侍讲侍读学士新考[J].广西社会科学.2013
[3].傅璇琮.唐翰林侍讲侍读学士考论[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4].张桂素.《李鸿章为已革侍讲学士张佩纶剖辨奏折》浅析[J].历史档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