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单环内酰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单环β-内酰胺,合成,抑菌活性
单环内酰胺论文文献综述
伍勇,张贵川,邱雯曦[1](2015)在《新型脱氢枞基单环β-内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邻苯二甲酸酐为原料,经脱水、酰化和[2+2]环加成3步反应合成了6个新型的脱氢枞基单环β-内酰胺衍生物(2a~2f),产率32%~51%,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IR表征。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了2a~2f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2a~2f对部分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1-脱氢枞基-3-邻苯二甲酰亚胺基-4-对氟苯基-2-酮(2b)和1-脱氢枞基-3-邻苯二甲酰亚胺基-4-对溴苯基-2-酮(2d)对铜绿假单细胞抑制活性较好,其MIC值均为8μg·m L-1。(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5年06期)
付海根[2](2015)在《含有“木马片段”的新型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设计、合成及其抗革兰氏阴性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尤其是滥用,导致许多致病菌对临床抗生素产生了严重耐药,特别是革兰氏阴性菌的耐药问题,已成为威胁人类公共健康的严重问题。然而,针对阴性耐药菌感染的新型抗生素研发速度缓慢。因此,寻找新型抗生素以及新的抗菌策略来应对全球面临的“抗生素危机”迫在眉睫。氨曲南(图1),作为第一个临床使用的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抗阴性菌感染的治疗,但是一直处于临床二线用药。近年来,在阴性耐药菌感染几乎无药可用的危机下,氨曲南在治疗阴性耐药菌感染显示出理想的治疗效果,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的频繁使用。化合物BAL30072(图1)是瑞士Basilea制药公司研发的新一代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于治疗多药耐药阴性菌引起的感染,已进入第二个I期临床研究。BAL30072是利用“木马策略”设计的轭合物(conjugate),即利用细菌对铁载体(siderophore)的特异识别,将铁载体(二羟基吡啶酮片段)与单环β-内酰胺抗生素连接,形成“木马”轭合物,使阴细菌特异识别铁载体的同时将抗生素主动转运至细菌体内,发挥抗菌效果,从而克服阴性菌耐药。BAL30072的研发成功使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再次成为研究热点。本论文运用“木马策略”,选择不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氨曲南、氨苄西林或头孢羟氨苄,通过链接片段与不同的铁载体结合形成“木马”轭合物。(1)外源性吡哆醛异烟腙(PIH)是一类对Fe3+具有高亲和性的叁齿螯合剂,且毒性低、合成简单。本部分将简化的PIH与氨曲南链接,形成6个AZN-PIH'‘木马”轭合物SA-48,SA-49, SA-54, SA-58, SA-52, SA-50。(2)采用内源性肠杆菌素的构象模拟物作为铁载体,通过丁二酰胺作为linker分别与氨苄西林或头孢羟氨苄链接,形成“木马”轭合物H-12和H-13。6个AZN-PIH "木马”轭合物对敏感型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好的活性,特别是对雷极普鲁菲登杆菌,抗菌活性MIC值可以达到为≤0.03-0.06μg/mL。该类“木马”轭合物对阴性耐药菌也具有一定的活性,其中化合物SA-48对产酶的铜绿假单胞杆菌MIC值为4-8 μg/mL。其次,本论文以氨曲南为先导物,保留氨曲南抗阴性菌必需的氨基噻唑片段,采用BAL30072的新型4,4-双甲基β-内酰胺母核来代替原氨曲南的母核,同时在侧链肟基上开展结构修饰:(1)在侧链肟基上通过直接的取代反应引入苄基、2-吡啶甲基、3-吡啶甲基等芳香基团得到新型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衍生物SA-73, SA-82, SA-83。(2)首次将“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应用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结构优化,在侧链肟基上引入含有不同取代基(如甲基、环丙基、羧甲基)的叁氮唑基团,得到新型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SA-74A,SA-108,SA-101。所得目标化合物除SA-73外均对阴性敏感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ClogP值较小的衍生物对阴性耐药菌显示出的较好活性,其中化合物SA-82,SA-83,SA-74A,SA-101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杆菌MIC值可达2-8 μg/mL。上述实验结果表明:保留噻唑氨基片段和四元β-内酰胺母核,在侧链处引入适当基团,得到的大部分衍生物对阴性敏感菌具有很好的活性。在侧链处引入亲水性基团来降低ClogP值,有利于抗阴性耐药菌活性的提高。该实验结果可为寻找更理想的抗阴性耐药菌衍生物提供有力指导。本论文共合成未见文献报道的34个化合物,其中14个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及HRMS图谱确证无误。AZN-PIH“木马”轭合物以及SA-74A/108/101均经由6步“汇聚式”合成路线制备得到。部分研究内容已投稿ACS Med. Chem. Lett.。(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5-05-01)
伍勇,张晓毅,王宗德,饶小平[3](2015)在《N-脱氢枞基单环β-内酰胺衍生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脱氢枞胺与取代芳香基甲醛缩合反应合成Schiff碱衍生物,Schiff碱化合物继续在叁乙胺催化剂的无水苯反应液中分别与氯乙酰氯[2+2]环加成常温合成了6种标题化合物,其产率为31%~49%,目标产物经IR、1HNMR、13CNMR光谱分析确证。(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5年01期)
付海根,汪燕翔,胡辛欣,游学甫,宋丹青[4](2014)在《新型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设计、合成及抗革兰氏阴性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寻找到新型抗革兰氏阴性菌的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方法本研究设计合成了8个以N-磺酸氧基-2,2-二甲基-3-氨基β-内酰胺为母核的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衍生物,并对其体外抗菌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化合物17h表现出较强的抗阴性菌活性,其抗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MIC值可达1.0μg·m L–1。结论初步构效关系表明该类化合物对阴性菌有较的高活性和选择性,在侧链肟基上引入适当的亲水基团(如羧基)有利于抗菌的提高。(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期刊2014-10-25)
力瓦依丁·买合苏提,穆赫塔尔·伊米尔艾山,麦麦提依明·马合木提,萨特瓦尔迪·赫力力,刘华君[5](2014)在《含吖啶基的单环β-内酰胺及噻唑啉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9-吖啶基甲醛芳亚胺席夫碱分别与氯乙酰氯、苄氧乙酰氯在叁乙胺作用下产生的烯酮发生[2+2]环加成反应和巯基乙酸的合环反应,合成了9个1-芳基-3-取代-4-(9-吖啶基)-氮杂环丁-2-酮衍生物L1~L6和2-(9-吖啶基)-3-芳基-1,3-噻唑烷-4-酮衍生物T1~T3,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癌活性和白细胞共同抗原活性筛选.结构表明,当样品浓度为10μmol/L时,化合物L4对肿瘤细胞HL-60(Leucocythemia人白血病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为79.4%.当样品浓度为20μg/mL时,化合物L5,L6和T3对细胞分裂周期磷酸酯酶Cdc25B(Cell division cycle 25B phosphatase)的抑制率分别为80.64%,99.75%和99.34%.当样品浓度为20μmol/mL时,化合物L6和T3对CD45(leukocyte common antigen,LCA白细胞共同抗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A的抑制率分别为86.12%和91.03%.在此基础上,初步讨论了该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4年06期)
余翠花,方平飞,朱运贵,王颖,颜素华[6](2012)在《青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5种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β-内酰胺抗生素是应用最广的一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等其他非典型β-内酰胺抗生素。碳青霉烯类药物是抗菌谱最广、抗菌作用最强的非典型β-内酰胺抗生素,是临床抗感染治疗不可缺少的一类药物。临床常将β-内酰胺抗生素溶于输液中配成1%~2%(本文来源于《中南药学》期刊2012年12期)
王玉斌,张惠斌,钱海,黄文龙[7](2011)在《单环β-内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胆固醇吸收抑制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和合成出新的单环β-内酰胺类化合物并研究其降血脂活性。以戊二酸酐为原料,经过单甲酯化、酰化、Staud inger烯酮-亚胺环加成、水解,然后分别与硝酸酯和呋咱氮氧化物连接得到目标化合物,利用大鼠进行体内试验,初步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胆固醇吸收抑制活性。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13个化合物,其结构经磁共振氢谱、质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数据确证,初步的胆固醇吸收抑制实验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除2 c外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胆固醇吸收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2 g的胆固醇吸收抑制活性最强。(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纪剑峰,黄文龙,张惠斌[8](2007)在《单环β-内酰胺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研究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单环β-内酰胺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发现、β-内酰胺母核上不同取代的构效关系研究、依泽替米贝的设计及其他单环β-内酰胺衍生物的开发。单环β-内酰胺类化合物是一类通过有效阻断小肠内胆固醇吸收而发挥作用的降血脂药物。(本文来源于《药学进展》期刊2007年08期)
张萍,王萍,李媛[9](2007)在《3-(3-叔丁氧基)丁二酰亚胺基单环β-内酰胺衍生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苹果酸出发,经过一系列反应得到3-(3-叔丁氧基)丁二酰亚胺乙酰氯.3-(3-叔丁氧基)丁二酰亚胺乙酰氯和含不同取代基的Schiff碱1a~1h反应得到8个新的3-(3-叔丁氧基)丁二酰亚胺基单环β-内酰胺衍生物2a~2h,化合物2a~2h的结构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所确证.(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07年08期)
赵锐,黄文龙,张惠斌[10](2007)在《新型单环β-内酰胺类降脂药物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单环β-内酰胺类降脂药物的合成方法。方法以戊二酸酐为原料,经过开环,酰化,Staudinger反应,水解,偶联及还原等6步反应,合成8个具有单环β-内酰胺结构的新化合物。结果合成的8个新化合物(Ⅷa~h的结构)经MS,1H-NMR确证。结论改进的合成路线简单可行,成本较低。(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07年04期)
单环内酰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尤其是滥用,导致许多致病菌对临床抗生素产生了严重耐药,特别是革兰氏阴性菌的耐药问题,已成为威胁人类公共健康的严重问题。然而,针对阴性耐药菌感染的新型抗生素研发速度缓慢。因此,寻找新型抗生素以及新的抗菌策略来应对全球面临的“抗生素危机”迫在眉睫。氨曲南(图1),作为第一个临床使用的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抗阴性菌感染的治疗,但是一直处于临床二线用药。近年来,在阴性耐药菌感染几乎无药可用的危机下,氨曲南在治疗阴性耐药菌感染显示出理想的治疗效果,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的频繁使用。化合物BAL30072(图1)是瑞士Basilea制药公司研发的新一代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于治疗多药耐药阴性菌引起的感染,已进入第二个I期临床研究。BAL30072是利用“木马策略”设计的轭合物(conjugate),即利用细菌对铁载体(siderophore)的特异识别,将铁载体(二羟基吡啶酮片段)与单环β-内酰胺抗生素连接,形成“木马”轭合物,使阴细菌特异识别铁载体的同时将抗生素主动转运至细菌体内,发挥抗菌效果,从而克服阴性菌耐药。BAL30072的研发成功使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再次成为研究热点。本论文运用“木马策略”,选择不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氨曲南、氨苄西林或头孢羟氨苄,通过链接片段与不同的铁载体结合形成“木马”轭合物。(1)外源性吡哆醛异烟腙(PIH)是一类对Fe3+具有高亲和性的叁齿螯合剂,且毒性低、合成简单。本部分将简化的PIH与氨曲南链接,形成6个AZN-PIH'‘木马”轭合物SA-48,SA-49, SA-54, SA-58, SA-52, SA-50。(2)采用内源性肠杆菌素的构象模拟物作为铁载体,通过丁二酰胺作为linker分别与氨苄西林或头孢羟氨苄链接,形成“木马”轭合物H-12和H-13。6个AZN-PIH "木马”轭合物对敏感型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好的活性,特别是对雷极普鲁菲登杆菌,抗菌活性MIC值可以达到为≤0.03-0.06μg/mL。该类“木马”轭合物对阴性耐药菌也具有一定的活性,其中化合物SA-48对产酶的铜绿假单胞杆菌MIC值为4-8 μg/mL。其次,本论文以氨曲南为先导物,保留氨曲南抗阴性菌必需的氨基噻唑片段,采用BAL30072的新型4,4-双甲基β-内酰胺母核来代替原氨曲南的母核,同时在侧链肟基上开展结构修饰:(1)在侧链肟基上通过直接的取代反应引入苄基、2-吡啶甲基、3-吡啶甲基等芳香基团得到新型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衍生物SA-73, SA-82, SA-83。(2)首次将“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应用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结构优化,在侧链肟基上引入含有不同取代基(如甲基、环丙基、羧甲基)的叁氮唑基团,得到新型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SA-74A,SA-108,SA-101。所得目标化合物除SA-73外均对阴性敏感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ClogP值较小的衍生物对阴性耐药菌显示出的较好活性,其中化合物SA-82,SA-83,SA-74A,SA-101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杆菌MIC值可达2-8 μg/mL。上述实验结果表明:保留噻唑氨基片段和四元β-内酰胺母核,在侧链处引入适当基团,得到的大部分衍生物对阴性敏感菌具有很好的活性。在侧链处引入亲水性基团来降低ClogP值,有利于抗阴性耐药菌活性的提高。该实验结果可为寻找更理想的抗阴性耐药菌衍生物提供有力指导。本论文共合成未见文献报道的34个化合物,其中14个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及HRMS图谱确证无误。AZN-PIH“木马”轭合物以及SA-74A/108/101均经由6步“汇聚式”合成路线制备得到。部分研究内容已投稿ACS Med. Chem. Lett.。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环内酰胺论文参考文献
[1].伍勇,张贵川,邱雯曦.新型脱氢枞基单环β-内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J].合成化学.2015
[2].付海根.含有“木马片段”的新型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设计、合成及其抗革兰氏阴性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
[3].伍勇,张晓毅,王宗德,饶小平.N-脱氢枞基单环β-内酰胺衍生物的合成[J].化学试剂.2015
[4].付海根,汪燕翔,胡辛欣,游学甫,宋丹青.新型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设计、合成及抗革兰氏阴性菌活性研究[C].2014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2014
[5].力瓦依丁·买合苏提,穆赫塔尔·伊米尔艾山,麦麦提依明·马合木提,萨特瓦尔迪·赫力力,刘华君.含吖啶基的单环β-内酰胺及噻唑啉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J].有机化学.2014
[6].余翠花,方平飞,朱运贵,王颖,颜素华.青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5种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J].中南药学.2012
[7].王玉斌,张惠斌,钱海,黄文龙.单环β-内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胆固醇吸收抑制活性[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1
[8].纪剑峰,黄文龙,张惠斌.单环β-内酰胺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研究与开发[J].药学进展.2007
[9].张萍,王萍,李媛.3-(3-叔丁氧基)丁二酰亚胺基单环β-内酰胺衍生物的合成[J].有机化学.2007
[10].赵锐,黄文龙,张惠斌.新型单环β-内酰胺类降脂药物的合成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