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系统论文_本报记者,汤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悬架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悬架,系统,模型,路面,电控,安庆,试验台。

悬架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本报记者,汤超[1](2019)在《让汽车跑得更稳更快》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把汽车比作人体,那么发动机是汽车‘心脏’,操控系统就是‘大脑’,而汽车底盘及悬架系统就是汽车的‘大腿’。要想跑得快、跑得稳,‘大腿’须强劲。”安庆汇通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应权说。安庆汇通生产生产汽车“大腿”的关键部件--汽车推力杆总成。(本文来源于《安徽日报》期刊2019-12-30)

周亚倬[2](2019)在《汽车电控液压式主动悬架系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行驶的平稳性与操作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悬架系统的好坏,传统形式的被动悬架系统只能够有取舍的进行汽车的平稳性和操作性的平衡。而主动式悬架系统,能够按照实施的路面、车辆情况,主动、自适应的产生力来进行车身的减振,使平稳性与操作性很好的结合。本文对主动悬架从动悬架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对电控空气悬架系统和电控液压悬架系统进行比较,介绍了电控液压式主动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对其悬架阻尼调节机构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23期)

占亚剑,欧阳东光[3](2019)在《宝马轿车G12底盘空气悬架系统故障检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一台2016年生产的宝马740Li轿车底盘出现的两个故障,按照宝马售后服务五步法对车辆故障进行了诊断和检修。依照"故障代码优先原则"对行驶过程中颠簸剧烈的偶发性故障进行排查诊断,发现左后空气弹簧减振器的管路接口的内部密封圈发生变形破损,导致气体泄漏。在对车身向左后方倾斜的故障诊断中,发现后桥左右两侧空气弹簧减振器进气时间不同,进而查出左后空气悬架车身高度传感器故障是导致车身倾斜的诱因。(本文来源于《汽车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黄镇财[4](2019)在《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应用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控减振技术能有效缓解汽车行驶中的振动感,提高驾驶者的驾驶体验和行驶的安全系数,应对该技术在悬架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促进汽车制造业的升级与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电控减振技术,进而研究其在汽车悬架系统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9年22期)

王长明,王仕伟,李云鹏[5](2019)在《后悬架系统试验载荷分析与验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实测数据在ADAMS/CAR中建立多连杆后悬架系统多体动力学模型和虚拟台架模型,以后悬架系统实物试验工况为输入条件,通过虚拟试验分析获取悬架系统级工作载荷,并与实际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虚拟试验分析所得载荷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在系统刚度、载荷分配、时域、频域和系统传递特性等方面趋势基本一致,该虚拟试验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其分析结果可为悬架系统级疲劳寿命分析和结构优化提供有效的载荷边界条件。(本文来源于《汽车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冉险生,杨静,黄泽好[6](2019)在《考虑摆振的摩托车前悬架系统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摩托车行驶时前悬架系统摆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多目标优化方案。建立人-车系统仿真模型,以转向系质心位置侧倾角速度和横摆角速度为优化目标,对摩托车前悬架系统主要设计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提取设计变量完成参数的优化匹配,并利用优化前、后的根轨迹图进行稳定性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优化后摩托车转向系质心位置在摆振区间内的侧倾角速度均值和横摆角速度均值分别减小了77.9%和36.3%,摩托车前悬架系统行驶稳定性得到明显提升。(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屠立新,黄华,刘少伟,王梦瑶,刘光远[7](2019)在《基于H_∞控制的主动非线性座椅悬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型车辆驾驶员经常会面临剧烈的全身振动问题,长此以往会危害驾驶员的职业健康。为抑制全身振动效应,本文以重型车辆的座椅悬架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并测试了一种负刚度弹簧机构。该机构可以安装进座椅悬架中与原螺旋弹簧并联,形成新的非线性刚度系统。此外,本文还设计了状态反馈H_∞控制器来使该非线性系统满足特定性能指标。最后,通过4种随机路面激励(依据ISO 8608生成)评估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学响应过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主动非线性座椅悬架系统可将被动座椅悬架的减振性能提升至90%。(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4)》期刊2019-10-22)

李帅,李毅[8](2019)在《电动汽车悬架系统侧碰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悬架系统侧碰试验国外已经广泛开展,国内主机厂做的很少,电动汽车的悬架系统侧碰试验尚属首次。本文根据实际项目经验,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悬架系统侧面碰撞试验方法。该方法通过模拟实车在侧方停车过程中碰撞路肩和护栏的工况,使用加速台车按不同能量对悬架系统进行侧面碰撞,在试制样车出厂前获得悬架系统的性能,极大缩短产品的验证周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分析反馈、跟踪解决,同时为悬架系统改进和提升提供支持。(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4)》期刊2019-10-22)

李飞,姜清伟,王振峰,王新宇,杨建森[9](2019)在《基于路面激励模型的车辆悬架系统响应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揭示复杂行驶工况下车辆悬架系统参数对系统动力学响应特性影响规律,进而解决可控悬架系统自适应参数范围无法准确界定的难题。本文首先利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订的标准路面功率谱密度函数,生成基于有理数函数的路面激励时域模型,并结合不同等级标准路面的均方根数值对其进行了仿真验证;其次,构建车辆四分之一悬架系统非线性模型,并对其进行线性化处理且验证两者等效性;最后,基于悬架系统等效线性化模型,结合系统响应特性与路面激励传递函数,分析路面激励参数、悬架系统参数、悬架系统响应叁者之间的耦合关系。仿真与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悬架系统线性化模型以及获取的路面激励、系统参数与系统响应耦合作用关系可有效映射悬架系统响应特性,且两者相对误差不超过17%。(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3)》期刊2019-10-22)

王振峰,姜清伟,王新宇,李飞,杨建森[10](2019)在《基于路面等级识别的半主动悬架系统预测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解决车辆四分之一半主动悬架系统操纵稳定性与乘坐舒适性兼顾优化控制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路面等级识别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实现对半主动悬架系统综合性能实时优化的目的。首先建立了标准路面激励模型与四分之一半主动悬架系统模型;其次,利用基于系统响应的路面等级识别方法与模型预测控制理论,设计了不同路面激励工况下车辆四分之一半主动悬架系统最优预测控制器;最后对比分析了在标准C级路面激励工况下车辆四分之一被动悬架系统、约束最优控制算法(COC)与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半主动悬架系统分别对应的悬架系统操纵稳定性与乘坐舒适性指标。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路面激励工况下,本文所设计的基于路面等级识别模型预测控制算法与COC相比,其悬架系统性能至少提高15%。(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3)》期刊2019-10-22)

悬架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汽车行驶的平稳性与操作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悬架系统的好坏,传统形式的被动悬架系统只能够有取舍的进行汽车的平稳性和操作性的平衡。而主动式悬架系统,能够按照实施的路面、车辆情况,主动、自适应的产生力来进行车身的减振,使平稳性与操作性很好的结合。本文对主动悬架从动悬架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对电控空气悬架系统和电控液压悬架系统进行比较,介绍了电控液压式主动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对其悬架阻尼调节机构进行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悬架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本报记者,汤超.让汽车跑得更稳更快[N].安徽日报.2019

[2].周亚倬.汽车电控液压式主动悬架系统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9

[3].占亚剑,欧阳东光.宝马轿车G12底盘空气悬架系统故障检修[J].汽车科技.2019

[4].黄镇财.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应用探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9

[5].王长明,王仕伟,李云鹏.后悬架系统试验载荷分析与验证研究[J].汽车技术.2019

[6].冉险生,杨静,黄泽好.考虑摆振的摩托车前悬架系统优化分析[J].现代制造工程.2019

[7].屠立新,黄华,刘少伟,王梦瑶,刘光远.基于H_∞控制的主动非线性座椅悬架系统[C].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4).2019

[8].李帅,李毅.电动汽车悬架系统侧碰试验研究[C].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4).2019

[9].李飞,姜清伟,王振峰,王新宇,杨建森.基于路面激励模型的车辆悬架系统响应特性研究[C].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3).2019

[10].王振峰,姜清伟,王新宇,李飞,杨建森.基于路面等级识别的半主动悬架系统预测控制策略研究[C].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3).2019

论文知识图

压力控制系统方块图电机控制简化电路悬架结构图模糊控制FIS编辑器瑞典SKF公司开发的筒型永磁作动器采用3自由度1/4车辆模型的典型乘员振...

标签:;  ;  ;  ;  ;  ;  ;  

悬架系统论文_本报记者,汤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