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色河铺地区位于秦岭造山带之南秦岭印支褶皱带东段,凤镇~山阳大断裂紧南侧。区内出露上泥盆统星红铺组(D3x)浅海相碎屑岩-泥岩-碳酸盐岩建造,圈定有3条铜矿化蚀变带21条铜矿(化)体,矿化受北东向和北西向的裂隙密集带控制。矿石中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黝铜矿、毒砂、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磁黄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铁白云石、白云石、绢云母、钠长石、绿泥石等,矿化、矿石特征符合岩浆热液脉型铜矿床的成矿作用特征;次生晕异常元素组合为Cu、As、Hg、Au、Ag,显示出热液脉状铜矿床典型的前缘元素组合特征;遥感影像显示区内存在环形构造,地表以环形构造为中心还发育有放射状断裂组,推测基底存在多期岩浆侵入活动;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显示,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在216℃~357℃,盐度在2.9%~40.4%NaCleq,符合岩浆热液脉型铜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相对较高,盐度变化大的特点。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脉型;区内仍然具有寻找斑岩型铜矿的可能,仍然具有进一步找矿的地质构造空间及资源勘查前景。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党勘峰,张望,陈小刚,赵晓龙,董彩盈
关键词: 地质学,岩浆热液脉型,铜矿,色河铺,南秦岭
来源: 地下水 2019年05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Ⅱ辑,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地质学,矿业工程
单位: 商洛西北有色七一三总队有限公司,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基金: 陕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61201002059)
分类号: P618.41
页码: 95-98+214
总页数: 5
文件大小: 2626K
下载量: 33
相关论文文献
- [1].安徽沿江地区铜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分析[J]. 世界有色金属 2020(04)
- [2].江西东乡铜矿床地质勘探工作的实践探讨[J]. 世界有色金属 2019(17)
- [3].铜矿床元素地球化学分带特征分析[J]. 中国金属通报 2017(03)
- [4].中国铜矿的巨无霸——多龙铜矿床解读[J].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17(02)
- [5].内蒙古东乌旗奥尤特铜矿床的成矿时代[J]. 地质通报 2016(04)
- [6].西藏多不杂铜矿床成因浅析及找矿标志[J]. 城市地理 2017(14)
- [7].济源市瓦庙坡铜矿床成因类型研究[J]. 城市地理 2017(14)
- [8].卓尼县牙子沟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J]. 城市地理 2017(14)
- [9].多龙矿斑岩矿集区铜矿床蚀变与脉体系统[J]. 城市地理 2017(04)
- [10].云南勐腊县南坡铜矿床物探异常特征[J]. 城市地理 2017(06)
- [11].大红山铁铜矿床地质特征[J]. 环球人文地理 2017(09)
- [12].广西金秀龙围铜矿Re-Os同位素定年[J]. 环球人文地理 2017(07)
- [13].探讨黑龙江洋灰洞子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J]. 世界有色金属 2019(19)
- [14].“一带一路”铜矿地质特征及勘查开发选区[J]. 中国矿业 2018(07)
- [15].天津蓟县铜矿床矿物学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J]. 世界有色金属 2016(20)
- [16].四川九龙柏香林铜矿床围岩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J]. 四川地质学报 2017(01)
- [17].云南蝉战河铜矿床成矿模式与美国基韦诺铜矿床的异同[J]. 矿产与地质 2017(01)
- [18].山东省莱芜市北江水地区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 山东国土资源 2017(10)
- [19].广东省阳山县九龙坪铁铜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分析[J]. 矿业工程 2016(03)
- [20].四川省会理县翟窝厂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 四川建材 2016(05)
- [21].陕西穆家庄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J]. 矿产勘查 2015(02)
- [22].四川里伍铜矿床磁黄铁矿成因矿物学研究[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5(03)
- [23].国外超大型-特大型铜矿床成矿特征[J]. 中国地质 2013(02)
- [24].浅析铁凹沟铜矿床成矿地质条件与矿床成因[J]. 华北国土资源 2013(05)
- [25].怕拍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J]. 矿业工程 2010(05)
- [26].新疆萨热克铜矿床铼-锇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矿床地质 2018(01)
- [27].铜同位素组成在铜矿床中的变化规律[J]. 地质科技情报 2018(03)
- [28].宁夏中卫市香山东北麓地区铜矿成矿类型及成矿规律[J]. 内江科技 2017(10)
- [29].内蒙古金巴山东铜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J]. 西部资源 2017(01)
- [30].额济纳旗金巴山铜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J].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