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异化理论的继承与变革论文

李敏:异化理论的继承与变革论文

内容摘要:随着1932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现与公开,学术界逐渐开始关注“异化”。以卢卡奇、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继承且丰富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本文从异化的领域、异化劳动的内涵、异化的根源、对异化的态度、消灭异化的方式与力量等方面对马克思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进行比较,探索两者存在的异同。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 异化理论

青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1932年被发现以后,学术界掀起了“异化”热。几乎每个学科、每个研究者都接触过异化理论,于是出现了现代研究者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解读,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解读影响最大。其承袭了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立场,致力于揭示、批判当代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上层建筑领域的统治。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继承

1.承认异化的不可避免

无论是马克思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都承认“异化”在当今社会是必然的,是不可避免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使得资本主义工商业从协作到工场手工业到大工业不断扩大,由于分工,在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劳动者被限制在一定的活动范围之内,为了生存,个人必须进行这种“固定化的活动”。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肯定会被异化,最终得到的只能是被压迫和剥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同样承认异化的存在,即使他们在异化产生的原因、内涵等方面上有着分歧,但是他们都一致认为“异化”现象是存在的,并且短期内无法消灭,“异化”伴随着人们的生活。

第四,信息协调联动机制的构建要以信息网络系统为支撑,组织之间通过该网络系统分享信息资源和服务,通过交互规则提高彼此间的有效交互数,网络指挥中心将收集到的信息同步传递给其他相关网络节点企业,以促使合作伙伴能够迅速获得同一信息采取相应的决策行为,最大程度地实现多元主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灵活配合互动。

2.肯定异化的本质内涵

马克思从个人的劳动同其产品的关系入手,揭示了劳动的本质的异化,他对异化是这样描述的:“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给个人生产了棚舍。劳动生产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1](P116)这种形象化的表达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劳动异化的本质。简单来说,马克思认为的异化就是“人本身的活动变成一种独立于人的异己力量,如宗教、权利、资本等等,并且这种力量反过来剥夺了人的自由,使人从属于它,变为它的工具。”[2](P164)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异化是一切异化的基础,异化的基本内涵就是“人的劳动的异化”使得人变成“人的活动的附属”。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肯定劳动异化的内涵以及地位。技术异化、消费异化、思想异化、文化异化等概念都体现了人的创造产物对人本身的制约与束缚。因此在异化的基本内涵上,马克思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是一脉相承的。

3.坚定异化的人本立场

马克思从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关系、劳动与劳动者的关系、人与其类本质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四个方面来谈论工人阶级的异化问题。在这异化的四个基本形式中,“人”是马克思关注的重点。马克思关注人的发展,尤其关注社会中的人的发展,他的异化理论正是在“人”的基础上才不断发展、完善。异化指的是在资本主义的生存环境中,人已经不能称之为“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沿袭了马克思把异化与人的命运相联系的思想,并且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入研究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的异化状态,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关注人的精神异化、人性的异化,坚持了马克思“异化”理论研究的人本主义立场。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弗洛姆《逃避自由》、霍克海默与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都是以人为核心来研究当代社会的“异化”状态。

4.扬弃异化的毋庸置疑

马克思主要从人类社会生产的主导形式——生产实践中去寻找异化产生的最终原因。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则从科技、政治、意识、心理等人的生存机制探讨异化的根源。马克思认为,在历史上,产生异化的原因是社会固定化分工的出现,而异化得以实现则是私有制的确立。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如此普遍,那么其根源在哪里呢?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比较代表性的观点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根源论、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匮乏根源论,佛洛姆的“生存两歧”根源论。虽然西方马克思主义从更广泛领域来探讨异化的根源,揭示了物对人的统治,但是他们无法从私有制的经济关系中发现异化的真正根源,他们用物对人的统治来掩盖人对人的统治,把对不合理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讨伐变成了对科技、文化产业等物的本身的讨伐。而马克思则通过物对人的统治揭露人对人的统治,进一步在阶级关系中发展为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统治,把矛头指向异化的罪恶之源——资本主义制度。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超越

1.异化领域的扩展

马克思是在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学出发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对马克思来说,异化劳动是对人们现实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概括,他将异化概念深深融化在社会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中。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面世以来,“异化”的概念出现在人类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精神分析学等各个领域。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当前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无处不在。不仅存在劳动异化,在非经济领域,异化现象无孔不入。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认为,异化不仅存在于经济当中,造成人的物化(异化),同样存在人的意识当中,形成物化意识。由此,异化批判的重点转向社会政治和文化批判。此外,法兰克福学派提出技术理性异化、大众文化异化,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提出生存异化,生态主义马克思主义者提出消费异化。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这些异化理念扩展了马克思的异化概念的领域,充分阐释了在当前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已经从经济领域蔓延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马克思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异化的对象以及对异化的反映与态度上也存在着不同。关于对象,马克思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都秉持人本主义立场,将异化的重点放在人的身上,但是马克思关注的是社会的个人,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关注的是抽象的个人。卢卡奇从人的数字化、主体客体化、人的原子化等方面描述人的异化现象,他对异化的理解是局限于物化现象本身,而马克思则把人放入社会关系中进行考察,看到了单个人在生产过程中的片面化、简单化、客体化等是社会分工的结果,从而在社会物质生活本身探寻异化真正的根源。对异化的态度上,虽然马克思与西方马克思主义都坚持扬弃异化,但是与马克思一分为二看问题不同,西方马克思主义只是片面看到异化的弊端。异化总体上是一种驾驭人、统治人的力量,但是马克思认为异化一方面是特定条件下必然存在的现象,另一方面它又是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发展的促进因素,社会的进步就是在人们与异化的不断抗争中实现的。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则认为异化是使我们处于“病态社会”中,让我们的生存、消费、文化、心理、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都被异化,我们成为“单向度的人”,陷入无创新的文化困境。

2.异化根源的不同探究

异化在当今社会是不可避免的,劳动异化从马克思确立开始至今仍然存在,处于社会中的人无法阻挡地会被异化,那么人拯救自己的办法就是扬弃异化。无论是马克思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都认为必须消除人的异化,实现人的自由与发展。虽然马克思也承认异化的合理性以及对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意义,但是马克思仍然认为必须要消灭异化以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的全面自由与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因此,在辩证地看待异化的同时,马克思仍然坚持应该扬弃异化,只有这样人和社会才能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充分认识到异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在异化加深的资本主义现实处境下,他们更加迫切地想要扬弃异化,以期改变令人痛苦和失望的现实世界。马尔库塞希望进行“总体革命”,弗洛姆希望建立“健全的社会”,哈贝马斯则认为要以协商交往的模式取代劳动的核心地位以此来消灭异化,尽管他们的途径各不相同,但是他们的目的是明确的:不满当前的异化社会,异化必须扬弃。

3.异化的对象与态度的差异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一项覆盖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长期性、不间断的工作,覆盖面包括:各项经济活动、企业内部各工作人员。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一线的业务处理室和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二线负责建设内部控制体系以及监督、自我完善评价的工作、三线的监督和检查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情况等这三道防线。但是在实际的公立医院运营过程中并未形成体系化的建设工作,同时医院上下对业务、风险预测、内部审计没有明确的定位和理解。导致多数医院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中各部门权责不明,降低了内部控制体系在医院经营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同时,不利于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

4.扬弃异化的途径与力量的分歧

由于对异化根源的不同探究,马克思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扬弃异化的方式与扬弃异化的力量上有着不一样的见解。马克思侧重通过无产阶级以革命的方式,变革社会关系来解决异化问题,而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上从精神、文化角度进行异化的批判,革命性不强。马克思从社会固定分工和私有制的角度探索到异化的真正根源,因此马克思认为异化的扬弃要通过现实途径才能实现:其一是要扬弃人的异化从而达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其二是要扬弃资本主义私有财产而实现共产主义。并且,马克思认为扬弃异化的力量主要是工人阶级。通过工人阶级掀起的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掌握劳动的物质条件,消除剥削,实现劳动者和全人类的解放。西方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索根源,因此他们扬弃异化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总体上,除了卢卡奇,他们不同于马克思从现实中寻找异化原因,而是侧重从精神层面出发。马尔库塞认为异化是人的生存状态,无法根除,他把希望寄托在无业游民、青年学子等身上;萨特则认为历史就是一幅“异化——克服异化——再异化——重新克服异化”的循环往复;而弗洛姆认为要消除消费的异化,必须改变当下的消费和生活方式,通过健康的消费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

敢为人先的Divas’ Dream超薄三问腕表采用低调谦逊的按需报时机制,报时启动装置是悬于表框边缘的吊坠,随着佩戴者的手腕动作摇曳生姿,启动之后便会发出清脆澄澈的报时声。这款珠宝时计将流转的时光优雅浓缩于腕间方寸,别具一格,是宝格丽对精纯技艺百年坚守的缩影。

三.总结

异化理论从马克思发展到西方马克思主义,有继承也有变革,它在文学领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不仅对文学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对文学批评也有极大启发与意义。现今社会有一批人否认异化的存在,认为异化是针对资本主义提出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没有异化的。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长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在我们国家有着“异化”的土壤,我们应该承认异化的存在,同时应当积极应对。

参考文献

[1]陈培永、周峰.经典悦读丛书 共产主义的原貌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2016.

[2]王若水.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作者介绍:李敏,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标签:;  ;  ;  ;  ;  ;  ;  ;  ;  ;  ;  ;  

李敏:异化理论的继承与变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