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纵流壳程换热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纵流换热器,传热性能,壳程,研究进展
纵流壳程换热器论文文献综述
朱凌云,周帼彦,朱冬生[1](2014)在《纵流壳程换热器传热性能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折流杆、整圆形孔板、管束自支撑及空心环支撑等纵流换热器壳程的结构特点,从实验和数值模拟两方面阐述了这些换热器壳程流体流动和传热的研究现状,归纳总结了其传热和阻力性能的计算关联式,对比分析了其适用工况,为纵流换热器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化工机械》期刊2014年03期)
王永庆,靳遵龙,郭晓迪,雷佩玉,郭月明[2](2013)在《一种带状支撑的纵流壳程换热器热力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纵流壳程换热器作为研究对象,对一种带状支撑纵流壳程换热器的壳程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与分析.基于纵流壳程换热器的特性,建立了带状支撑结构的计算模型,对其流体流动与传热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壳程流场和温度分布等细观信息.对带状支撑换热器在不同几何参数及工况情况下的热力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将其特性与折流杆式支撑壳程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流动条件下,带状支撑结构壳程内,流体具有较强的湍动度,增大了的换热效果.(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刘敏珊,杜庆飞,白彩鹏,潘彦凯[3](2013)在《基于叁维实体模型的纵流壳程换热器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FLUENT软件对叁叶孔板换热器壳程流体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建立了"周期性全截面计算模型"和"单元流道模型",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换热器壳体内径D的增大,2种模型的计算结果逐渐接近;当D>800mm时,2种模型计算结果的误差已降至10%左右,此时"单元流道模型"具备实用性和适用性;在D≤800mm时,提出了"单元流道模型"的修正算法,给出了压力梯度和对流传热系数的修正关联式。(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13年01期)
古新,董其伍,王珂[4](2009)在《纵流壳程换热器壳程近壁区流场和温度场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新型纵流壳程换热器壳程近壁局部区域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总结了换热器横截面内各换热管壁面对流传热系数与换热管距壳体轴心距离的关系,分析了近壁区域非规则流道内流体对流传热系数较壳体中心主流区内规则流道大的原因,为换热器壳程内关键局部区域流体流动和传热状况的改善以及进一步的结构优化提供了直观依据。提出的纵流壳程换热器周期性全截面计算模型,为发现和解决换热器中与局部位置流体流动和传热细节相关的深层次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辅助手段。(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董其伍,安万辉,刘敏珊[5](2008)在《纵流壳程换热器工艺设计优化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换热器的工艺设计采用类比试算的设计方法,使设计人员把大量精力和时间消耗于重复的烦琐计算,虽可与CAD技术结合,但最终结果往往只是一种可行方案,并不是一种最优方案。由设备技术经济学和设备综合管理角度出发,以纵流壳程换热器的设备投资作为目标函数,在多约束条件下,采用纵流壳程换热器传热系数及流体流动阻力的计算公式,对纵流壳程换热器的工艺设计进行了优化,设计过程一次完成,且能保证是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设计方案。结果证明,优化算法有着传统算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其设计思路同样可为设计其它型式换热器所借鉴。(本文来源于《压力容器》期刊2008年08期)
董其伍,王永庆,王珂[6](2007)在《纵流壳程换热器壳程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纵流壳程换热器的壳程结构特点与特性,对其进行简化,建立了周期性单元流道的分析模型,并对模型的正确性与可靠性进行了验证。通过应用CFD软件FLUENT,对不同Re数、不同支撑间距时,6种支撑结构的纵流壳程换热器壳程进行数值模拟,对其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分析。重点对杆式支撑纵流壳程换热器壳程内的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了的分析与研究,讨论了流体流动对传热性能的影响。本文所做工作为纵流壳程换热器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07-11-01)
董其伍,刘敏珊,赵晓冬[7](2006)在《杆栅支撑纵流壳程换热器壳侧流体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杆栅支撑纵流壳程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对其进行简化,建立了周期性单元流道模型,应用CFD软件FLUENT对不同介质、不同Reynolds数、不同折流栅间距时的模型进行流动和传热的模拟、分析与比较,获得了流道内流体流动和传热的细观特征以及折流栅间距的最优取值范围,为纵流壳程换热器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06年05期)
刘乾[8](2006)在《壳程纵流异径管束换热器强化传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换热设备是化工、炼油、动力、食品、轻工等许多工业部门广泛使用的一种通用设备,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过程工业热经济性的高低。近年来,由于能源危机,强化传热技术和新型换热器的研究获得了飞速发展。 通过研究壳程纵流换热器的壳程结构特点及壳程流体流动与传热的规律,研发了异径管束换热器。该换热器不仅具有传统折流杆换热器抗流体诱导振动的性能,而且克服了折流杆换热器结构松散的缺点,使其在单位截面积上布管数量明显增多。传统的换热器都是采用同径管组成换热管束,因而,在流量波动的工况下,管程传热系数波动较大,对换热器的正常运行有影响。异径管束换热器的换热管束由直径不同的管子组成,这种换热管束在低雷诺数下传热系数随流量的波动相对同径管束而言较小,因此异径管束有一定的抗传热系数波动的性能,这使得换热器在流量波动的工况下工作性能稳定。异径管束换热器的管束支撑结构由波形钢条组成,该支撑结构能使壳程流体产生射流和纵向旋涡,因而强化了壳程传热。 采用FLUENT软件,运用周期性单元流道模型对异径管束换热器壳程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从壳程流场的模拟结果中回归出可用于工程实际的传热关联式与压降关联式,并且分析了不同结构对异径管束换热器壳程传热和压降的影响。 通过模型实验证明异径管束换热器单位体积换热量大,壳程压降低,综合传热性能好。模型实验为异径管束换热器的性能完善、结构优化和工程应用提供了依据。通过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可信性。总之,异径管束换热器壳程支撑结构简单、制造加工方便,适合于大规模工业生产,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06-04-25)
李燕[9](2006)在《低雷诺数下纵流壳程换热器强化传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管壳式换热器是许多工业部门中广泛采用的一种通用设备,近年来,由于工艺要求、能源危机等诸多因素,对其进行强化传热研究已成为科研工作者的重点研究课题。 纵流式支撑结构的开发与研究是当前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折流杆、扁钢条、空心环等纵流式支撑结构已经投入使用。纵流式支撑结构具有传热效率高、流动阻力小等优点,但在低雷诺数下,壳程流体不能达到充分湍流,传热效果较差。 本文首次验证了纵流壳程换热器选用波纹管作为换热元件采用单元流道模型对壳程进行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同时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选用波纹管与折流杆、扁钢条、空心环叁种纵流式支撑结构进行复合,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利用FLUENT软件,对叁种组合结构的壳程流体流动和传热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其流体流动和传热特性,并与各种支撑结构与光管组合时的壳程传热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纵流式支撑结构与波纹管复合,能充分发挥二者的强化传热作用,壳程传热性能明显优于各种支撑与光管组合时的情况。 因此,采用波纹管与纵流式支撑结构复合,能提高壳程的传热效果,弥补各种纵流式支撑结构与光管组合时在低雷诺数下传热效果差的不足,扩大其使用范围。本文的数值模拟方法对纵流式支撑结构和波纹管的推广应用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06-04-25)
杜金宇,田轶华[10](2006)在《H型纵流壳程换热器环板厚度受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合成氨变换工段中的主热交换器(H型纵流壳程换热器)系列,分析了同一种工艺条件下,不同环板厚度和结构尺寸对换热器最大应力和环板应力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参考准则,供以后设计参考。(本文来源于《河南化工》期刊2006年03期)
纵流壳程换热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纵流壳程换热器作为研究对象,对一种带状支撑纵流壳程换热器的壳程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与分析.基于纵流壳程换热器的特性,建立了带状支撑结构的计算模型,对其流体流动与传热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壳程流场和温度分布等细观信息.对带状支撑换热器在不同几何参数及工况情况下的热力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将其特性与折流杆式支撑壳程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流动条件下,带状支撑结构壳程内,流体具有较强的湍动度,增大了的换热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纵流壳程换热器论文参考文献
[1].朱凌云,周帼彦,朱冬生.纵流壳程换热器传热性能研究进展[J].化工机械.2014
[2].王永庆,靳遵龙,郭晓迪,雷佩玉,郭月明.一种带状支撑的纵流壳程换热器热力特性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
[3].刘敏珊,杜庆飞,白彩鹏,潘彦凯.基于叁维实体模型的纵流壳程换热器数值研究[J].流体机械.2013
[4].古新,董其伍,王珂.纵流壳程换热器壳程近壁区流场和温度场数值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
[5].董其伍,安万辉,刘敏珊.纵流壳程换热器工艺设计优化算法[J].压力容器.2008
[6].董其伍,王永庆,王珂.纵流壳程换热器壳程特性研究[C].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07
[7].董其伍,刘敏珊,赵晓冬.杆栅支撑纵流壳程换热器壳侧流体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J].化工学报.2006
[8].刘乾.壳程纵流异径管束换热器强化传热研究[D].郑州大学.2006
[9].李燕.低雷诺数下纵流壳程换热器强化传热研究[D].郑州大学.2006
[10].杜金宇,田轶华.H型纵流壳程换热器环板厚度受力分析[J].河南化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