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花荚脱落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大豆,调节剂,植物生长,株型,线粒体,活性,基因。
花荚脱落率论文文献综述
董卓,郑殿峰,孙福东,崔洪秋,刘春娟[1](2017)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花荚脱落率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大豆品种脱落率及酶活性指标的影响。以5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在R1期叶面喷施两种调节剂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和烯效唑(S3307)。结果表明:DTA-6有效降低了5个大豆品种的落花率;S3307降低了嫩丰18、绥农28、垦丰16和抗线6的落花率。DTA-6降低了嫩丰18、绥农28、垦丰16和抗线6的落荚率;S3307降低了合丰50和绥农28的落荚率。两处理总体上降低了大豆脱落花荚的MDA含量,提高了POD含量,因品种特性不同,效果也有所不同。除绥农28外,两种调节剂均提高了大豆产量。(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宋莉萍,刘金辉,郑殿峰,冯乃杰[2](2011)在《不同时期PGRs对大豆花荚脱落率及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田条件下,以合丰50大豆(Glycine max)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在V3、R1和R3期叶面喷施叁碘苯甲酸(TIBA)、烯效唑(S3307)和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叁种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PGRs)对大豆花荚脱落率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V3、R1和R3期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降低了大豆花荚脱落率;V3期叶喷TIBA、S3307、DTA降低了大豆花荚和脱落花荚纤维素酶活性,但对花的作用效果不显着;R1期PGRs显着降低了大豆花荚及脱落花荚的纤维素酶活性,以DTA调控效果最佳,S3307次之;R3期叶喷PGRs降低了大豆荚及落荚的纤维素酶活性,以TIBA调控效果最佳,S3307次之。综合分析表明,V3、R1和R3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降低大豆花荚脱落率和纤维素酶活性,促进大豆花荚的建成,有利于提高产量,综合调控效果为V3期:S3307>DTA>TIBA>CK;R1期:DTA>TIBA>S3307>CK;R3期:TIBA>S3307>DTA>CK。S3307最佳喷施时期为V3期;DTA最佳喷施时期为R1期;TIBA最佳喷施时期为R3期。(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宋莉萍,刘金辉,郑殿峰,冯乃杰[3](2011)在《不同时期叶喷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花荚脱落率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田条件下,以大豆品种‘合丰50'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在V3(第3节龄期,叁叶期)、R1(初花期)和R3(始荚期)期叶面喷施DTA-6、S_(3307)和TIBA叁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花荚脱落率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V3期叶喷TIBA、S_(3307)、DTA降低了大豆花荚脱落率,降低了大豆花荚和脱落花荚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R1期叶喷植物生长调节剂显着降低了大豆花荚及脱落花荚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以DTA-6调控效果最佳,S_(3307)次之;R3期叶喷植物生长调节剂降低了大豆荚及落荚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以DTA-6调控效果最佳,TIBA次之。综合分析表明,V3、R1和R3期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降低大豆花荚脱落率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对大豆花荚的脱落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有利于提高产量,其综合调控效果为,V3期:S_(3307)>DTA-6>TIBA>CK;R1期:DTA-6>TIBA>S_(3307)>CK;R3期:DTA-6>TIBA>S_(3307)>CK。(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柴国华,吕慧颖,李辉亮,陈建南,聂晶[4](2006)在《热胁迫对大豆花荚离层细胞HSP70基因表达、能量供应及花荚脱落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运用Northernblot检测和生理生化分析等技术研究热胁迫对大豆(Glycinemax)品种花荚离层细胞的HSP70基因表达、能量供应及花荚脱落的影响。结果显示,热胁迫能够提高所有6个供试大豆品种花荚离层细胞的HSP70基因表达水平、线粒体及其蛋白含量以及细胞色素氧化酶表达量,而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所有供试品种的花荚脱落率。结果说明,大豆花荚离层细胞HSP70基因的高效表达可能是通过有效地改善花荚离层细胞的能量供应,从而达到抑制花荚脱落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石连旋,刘立侠,朱长甫,许守民,白贞女[5](2005)在《不同株型大豆形态与花荚脱落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特异株型大豆与普通大豆比较,茎、叶、花的形态有着较大的区别,表现为:茎的中下部为圆形,上部为扁形或棱形;叶片的着生状态既有对生、互生也有轮生,而且多数叶片生长于茎的中上部,叶柄较短;花集中生长于茎的顶端呈现一大荚簇.特异株型结构使大豆在生殖生长时期的源库供应关系较为合理,降低了大豆花荚脱落率.(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3期)
花荚脱落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大田条件下,以合丰50大豆(Glycine max)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在V3、R1和R3期叶面喷施叁碘苯甲酸(TIBA)、烯效唑(S3307)和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叁种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PGRs)对大豆花荚脱落率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V3、R1和R3期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降低了大豆花荚脱落率;V3期叶喷TIBA、S3307、DTA降低了大豆花荚和脱落花荚纤维素酶活性,但对花的作用效果不显着;R1期PGRs显着降低了大豆花荚及脱落花荚的纤维素酶活性,以DTA调控效果最佳,S3307次之;R3期叶喷PGRs降低了大豆荚及落荚的纤维素酶活性,以TIBA调控效果最佳,S3307次之。综合分析表明,V3、R1和R3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降低大豆花荚脱落率和纤维素酶活性,促进大豆花荚的建成,有利于提高产量,综合调控效果为V3期:S3307>DTA>TIBA>CK;R1期:DTA>TIBA>S3307>CK;R3期:TIBA>S3307>DTA>CK。S3307最佳喷施时期为V3期;DTA最佳喷施时期为R1期;TIBA最佳喷施时期为R3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花荚脱落率论文参考文献
[1].董卓,郑殿峰,孙福东,崔洪秋,刘春娟.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花荚脱落率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7
[2].宋莉萍,刘金辉,郑殿峰,冯乃杰.不同时期PGRs对大豆花荚脱落率及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1
[3].宋莉萍,刘金辉,郑殿峰,冯乃杰.不同时期叶喷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花荚脱落率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2011
[4].柴国华,吕慧颖,李辉亮,陈建南,聂晶.热胁迫对大豆花荚离层细胞HSP70基因表达、能量供应及花荚脱落率的影响[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6
[5].石连旋,刘立侠,朱长甫,许守民,白贞女.不同株型大豆形态与花荚脱落率的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