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栖境选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蝗虫,草原,结构,生活史,马来西亚,牛蛙,昆明。
栖境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殷万东[1](2018)在《刺吸害虫微栖境选择及其生态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害虫的综合治理需要了解清楚害虫的栖息和生殖行为及在寄主微栖境中的准确位置。本研究全面探究了天敌、食物和环境胁迫等因素及相关物理线索对于卵生的二斑叶螨和卵胎生的麦长管蚜在微栖境内的取食和产卵/仔地选择影响及生态机制,结论如下:(1)在近距离范围内,二斑叶螨能够直接发现天敌存在,并选择没有天敌的栖境产卵,但是不能评估不同栖境天敌密度大小。麦长管蚜发觉天敌存在的能力较差,天敌的存在对其产仔选择影响较小。这说明卵生的二斑叶螨和胎生的麦长管蚜对于天敌的躲避机制不同。(2)二斑叶螨喜欢在有叶毛的叶面产卵。虽不能获得直接的适合度好处,但会潜在的减少子代被天敌捕食的概率。这表明栖境结构可以作为可靠的间接线索,指引着母代把卵产于能让子代躲避潜在天敌的场所。更进一步地,这种对于叶毛的喜好性不受食物质量或者天敌存在的影响,这说明二斑叶螨对于叶毛的产卵响应是保守的,其不受母代当时所处环境影响。在田间复杂多变的条件下,即使叶毛处的天敌数量较多并且食物质量不是最优的,二斑叶螨种群增长趋势还是显着好于光滑的叶面。这说明对于叶毛的产卵响应是适应性的。(3)夏天的二斑叶螨和麦长管蚜均喜欢选择朝下的叶面取食和产卵/仔。这种行为主要是为了躲避环境胁迫如太阳。进一步发现,二斑叶螨可以察觉太阳中的热胁迫和紫外线胁迫并表现出躲避行为,而麦长管蚜只能察觉热胁迫而对于紫外线胁迫不敏感。这说明卵生的二斑叶螨和胎生的麦长管蚜对于太阳的躲避机制不同。(4)二斑叶螨和麦长管蚜均可以利用重力把子代产在朝下的叶面。虽然对于重力的产卵/仔响应不能获得直接的适合度好处,却可以使得子代躲避潜在的强太阳胁迫。二班叶螨喜欢鸭梨叶片背面取食而麦长管蚜却喜欢小麦叶片正面取食。相应地,二班叶螨在梨叶片背面适合度表现显着好于正面,而麦长管蚜在小麦叶片正面适合度表现显着好于背面。这表明植食性昆虫对于光滑叶面的选择喜好与适合度利益呈现正相关,即母代通过取食和产卵选择可以获得直接的利益好处。当叶面和重力线索冲突时,二斑叶螨在鸭梨叶片上主要依据重力作为产卵线索,来保证子代存活的潜在利益;而麦长管蚜在小麦叶片上主要依据叶面作为产仔线索,来保证自身繁殖的眼前利益。麦长管蚜和二斑叶螨决策的差异性可能与两者对于紫外线胁迫敏感性不同有关。当进一步加大叶面带来的利益好处时,二斑叶螨也会依据叶面线索,而不管子代未来的存活。(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8-05-01)
黄柏炎,梁旭方,石怡雯,詹启添,许俊超[2](2010)在《华南植物园的豆娘及其栖境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广州华南植物园的豆娘的生物学特征及特有的栖境选择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同时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对豆娘幼虫进行培育。通过对各类豆娘种类的水体状况、栖境水生植被、不同季节的分布情况研究,发现某些豆娘由于其对生境条件的敏感,因而对于湿地水生生物群落的结构变化及水质的污染状况可以起到生态指示的作用。本研究对于水质污染的生物监测、豆娘栖息地的保护、城市中对于湿地的兴建和改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0年05期)
李明会,杨颖,周伟,于桂清,张兴宇[3](2005)在《野生牛蛙蝌蚪栖境选择与生活习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野生牛蛙蝌蚪的生活习性,对天然水塘中的野生牛蛙蝌蚪的数量、栖境选择、日活动规律和取食行为等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Y.Norma-Rashid[4](2003)在《马来西亚一种豆娘Indocnemis orang Frster(蜻蜓目 :扇科 )的一些生物学特征及特有栖境选择(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马来西亚的豆娘IndocnemisorangF rster的生活周期进行了初步研究 ,其发育包括 6个龄期至少经历 6 9天。虽然该豆娘在其发育过程中对水质的变化有一定的耐受 ,但由于其对生境条件的敏感 ,可以认定为窄幅种。文章认为该豆娘可以作为对栖息地评估和生物监测的指示物种并对此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Entomologia Sinica》期刊2003年02期)
颜忠诚,陈永林[5](1998)在《草原蝗虫的栖境选择:栖境选择与水平结构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草原蝗虫的栖境选择与栖境水平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早期(蝗虫开始出现至6月中旬),蝗虫喜选择在植物稀少、生物量少、裸露面积大的栖境;在中期(6月中旬—8月中旬),蝗虫喜选择植物生长好、生物量多的栖境;在晚期(8月中旬—蝗虫全部死亡),栖境中植物生物量对蝗虫的栖境选择没有影响。蝗虫群落多样性与栖境多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随季节变化而发生变化,早期蝗虫群落多样性与栖境多样性之间表现为负相关关系,中期两者之间表现为显着的正相关(P<0.05).晚期不相关。通过对栖境之间的差异以及蝗虫在不同栖境中发生的差异进行比较,内蒙古草原14种蝗虫可以划分为4种栖境选择类型。这4种类型包括:(1)特殊栖境选择型;(2)特殊栖境选择偏泛栖境选择型;(3)泛栖境选择偏特殊栖境选择型;(4)泛栖境选择型。(本文来源于《武夷科学》期刊1998年00期)
颜忠诚,陈永林[6](1998)在《放牧对蝗虫栖境结构的改变及其对蝗虫栖境选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放牧是草原植被利用的主要形式,牲畜的牧食极易改变蝗虫生存的栖境结构。本研究表明:在重牧区蝗虫发生的密度最高,而轻牧区蝗虫发生的密度最低。这说明,不同的牧压强度所形成的栖境对蝗虫栖境选择的适合度不一致。重牧后的栖境有利于蝗虫的发生,特别是有利于地栖型蝗虫的发生,而在不受放牧干扰、植物能自由生存下的栖境则有利于植栖型蝗虫的发生。合理放牧后的栖境则不利蝗虫发生。(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1998年03期)
颜忠诚,陈永林[7](1997)在《草原蝗虫的栖境选择(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Habital selection is the behavioural chiice of a type of space where the animals prefer to live. It is obviousthat all animals are found in a more or less restricted range of suitable environment. The way in which animalpopulation selects a habitat may have important effects on obtaining food or mating, its vulnerability to preda-tors, its exposure to climatic stress,and so on. Different habitat selection is one of the principal relationshipswhich permit a species to exist, and it is one of the very important behaviour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报》期刊1997年01期)
颜忠诚[8](1995)在《草原蝗虫的栖境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栖境选择(Habitat selection)是动物在长期与自然环境因子和生态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进化适应过程中,形成的对生活空间地点类型的选择或偏爱行为,已成为动物的重要生态学特征之一。 本文通过野外系统取样调查及室内试验观察,对内蒙古草原蝗虫的栖境选择进行了研究,野外系统取样调查是在栖境差异明显不同的8个样地进行的,研究了蝗虫的栖境选择与栖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试验观察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观察蝗虫对土壤湿度及对植物高度的选择。研究结果如下: 1、根据对蝗虫种类的系统调查,发现栖境的复杂程度对蝗虫种类存在有很大的影响。在复杂栖境中,蝗虫种类最丰富,根据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不同栖境中种类发生情况,经过比较分析,首次提出了该区域的沙带栖境是典型草原的“蝗虫库”。经存在度分析表明,内蒙古的常见蝗虫种类,栖境选择的范围宽,同时又是优势种,对牧业生产危害大。 2、蝗虫栖境选择与栖境水平结构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期,植物组成一致的栖境蝗虫发生也比较一致,但蝗虫喜选择植物稀少、生物量少、裸露面积大的栖境。在中期,蝗虫栖境选择与植物群落组成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说明在中期影响蝗虫 栖境选择因子很多,在此期,蝗虫发生的种类多、数量高,对食物的需求大,栖境选择与植物生物量关系表明,蝗虫喜选择植物生长好、生物量多的栖境。在晚期植物群落的组成及生物量对蝗虫的栖境选择没有影响,而是与栖境中植物保持嫩绿程度有关。蝗虫的栖境选择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蝗虫出现的时间及栖境的快速变化有关。 3、蝗虫多样性与栖境结构多样性之间关系研究表明:早期蝗虫多样性与栖境多样性表现显着的负相关关系,中期表现为显着的正相关关系,晚期表现为不相关。这种相关性的不同,一方面由于蝗虫种类不同虫态对栖境选择要求的不同,另一方面是蝗虫种类之间相互对资源竞争的结果。 4、通过对栖境之间的差异以及蝗虫在不同栖境中发生差异进行比较,对内蒙古草原中14种蝗虫划分为4种栖境选择类型。这4种类型包括(1) 特殊栖境选择型;(2)特殊栖境选择偏泛栖境选择型;(3)泛栖境选择偏特殊栖境选择类型;(4)泛栖境选择类型。 5、蝗虫对栖境的垂直结构选择的结果分析表明,早期蝗虫的栖境选择与栖境中的植物平均高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在中期蝗虫的栖境选择与栖境的垂直高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动物研究所)》期刊1995-06-01)
栖境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广州华南植物园的豆娘的生物学特征及特有的栖境选择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同时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对豆娘幼虫进行培育。通过对各类豆娘种类的水体状况、栖境水生植被、不同季节的分布情况研究,发现某些豆娘由于其对生境条件的敏感,因而对于湿地水生生物群落的结构变化及水质的污染状况可以起到生态指示的作用。本研究对于水质污染的生物监测、豆娘栖息地的保护、城市中对于湿地的兴建和改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栖境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1].殷万东.刺吸害虫微栖境选择及其生态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2].黄柏炎,梁旭方,石怡雯,詹启添,许俊超.华南植物园的豆娘及其栖境选择[J].生态科学.2010
[3].李明会,杨颖,周伟,于桂清,张兴宇.野生牛蛙蝌蚪栖境选择与生活习性[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5
[4].Y.Norma-Rashid.马来西亚一种豆娘IndocnemisorangFrster(蜻蜓目:扇科)的一些生物学特征及特有栖境选择(英文)[J].EntomologiaSinica.2003
[5].颜忠诚,陈永林.草原蝗虫的栖境选择:栖境选择与水平结构的关系[J].武夷科学.1998
[6].颜忠诚,陈永林.放牧对蝗虫栖境结构的改变及其对蝗虫栖境选择的影响[J].生态学报.1998
[7].颜忠诚,陈永林.草原蝗虫的栖境选择(英文)[J].动物学报.1997
[8].颜忠诚.草原蝗虫的栖境选择[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动物研究所).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