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搬运装置论文和设计-邵杰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搬运装置,包括搬运架、连接架、两个举升机构和两个行走机构,搬运架包括两个纵搬运梁和两个横搬运梁,举升机构包括车辆承接架、举升电机和相对布置在车辆承接架两侧的驱动齿轮、齿条和直线导轨,行走机构包括行走电机和行走轮组,由于纵搬运梁之间通过两个横搬运梁连接,结构强度,能承载大型车辆,而举升机构相对布置在两个搬运架上,分别承接车辆的前轮和后轮,并且举升机构通过同轴连接的两个齿轮齿条副同时将车辆抬起,保证了车辆举升的稳定性,两个举升电机降低了单个原件的负载,能支撑更大的重量,直线导轨在车辆举升过程中起到了导向作用,保证车辆平稳的上升,具备很好的实用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车辆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搬运架、连接架、两个举升机构(103)和两个行走机构(104),其中:所述搬运架有两个,两个搬运架通过所述连接架相连接;每个所述搬运架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举升机构(103),两个举升机构分别为第一举升机构和第二举升机构,所述举升机构(103)包括车辆承接架(105)、举升电机(106)、轴承座和相对布置在所述车辆承接架(105)两侧的两个驱动齿轮(107)、两个齿条(108)和四个直线导轨(109),所述车辆承接架(105)位于所述搬运架上方,所述举升电机(106)固定设置在位于所述车辆承接架(105)一侧的所述搬运架上,所述举升电机(106)的输出端设置有一个所述驱动齿轮(107),所述轴承座固定设置在位于所述车辆承接架(105)另一侧的所述搬运架上,所述轴承座上设置有另一个所述驱动齿轮(107),两个所述驱动齿轮(107)通过一根齿轮轴相连接,两个所述齿条(108)垂直设置在所述搬运架上,两个所述齿条(108)分别对应固定在所述车辆承接架(105)的两侧,且,两个所述齿条(108)分别与两个所述齿轮(107)一一对应啮合,四个直线导轨(109)均垂直固定在所述搬运架上,且所述车辆承接架(105)的两侧分别与相应的直线导轨(109)滑动连接;两个所述行走机构(104)一一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搬运架上,各所述行走机构(104)均包括行走电机(110)和至少两个行走轮组(111),各所述行走轮组中的两个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搬运架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下部,所述行走电机(110)固定在所述搬运架上,所述行走电机(110)通过一根传动轴同时与两个所述行走轮组(111)相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车辆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搬运架、连接架、两个举升机构(103)和两个行走机构(104),其中:

所述搬运架有两个,两个搬运架通过所述连接架相连接;

每个所述搬运架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举升机构(103),两个举升机构分别为第一举升机构和第二举升机构,所述举升机构(103)包括车辆承接架(105)、举升电机(106)、轴承座和相对布置在所述车辆承接架(105)两侧的两个驱动齿轮(107)、两个齿条(108)和四个直线导轨(109),所述车辆承接架(105)位于所述搬运架上方,所述举升电机(106)固定设置在位于所述车辆承接架(105)一侧的所述搬运架上,所述举升电机(106)的输出端设置有一个所述驱动齿轮(107),所述轴承座固定设置在位于所述车辆承接架(105)另一侧的所述搬运架上,所述轴承座上设置有另一个所述驱动齿轮(107),两个所述驱动齿轮(107)通过一根齿轮轴相连接,两个所述齿条(108)垂直设置在所述搬运架上,两个所述齿条(108)分别对应固定在所述车辆承接架(105)的两侧,且,两个所述齿条(108)分别与两个所述齿轮(107)一一对应啮合,四个直线导轨(109)均垂直固定在所述搬运架上,且所述车辆承接架(105)的两侧分别与相应的直线导轨(109)滑动连接;

两个所述行走机构(104)一一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搬运架上,各所述行走机构(104)均包括行走电机(110)和至少两个行走轮组(111),各所述行走轮组中的两个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搬运架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下部,所述行走电机(110)固定在所述搬运架上,所述行走电机(110)通过一根传动轴同时与两个所述行走轮组(11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车辆承接架(105)均包括承载框(112)、滑杆(113)和至少两个承载齿(114),所述滑杆(113)一侧与相应的直线导轨(109)滑动连接,所述滑杆(113)的另一侧与所述承载框(112)固定连接,所述承载齿(114)固定在所述承载框(1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齿(114)沿搬运架宽度方向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举升机构的承载齿(114)的数目多于所述第一举升机构的承载齿(114)的数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举升机构的承载齿(114)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举升机构的承载齿(114)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搬运架均包括两个纵搬运梁(101)和两个横搬运梁(102),两个纵搬运梁(101)相对布置,两个横搬运梁(102)平行设置,每一个横搬运梁(10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纵搬运梁(101)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行走机构(104)均包括四个行走轮组(111),四个行走轮组(111)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纵搬运梁(101)端部的下部,每个所述行走轮组(111)均包括两个行走轮,两个所述行走轮通过链条或同步带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包括纵连接杆(115)、横连接杆(116)和加强杆(117),两个所述纵连接杆(115)相对布置,两个所述横连接杆(116)平行设置,每一个所述横连接杆(11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纵连接杆(115)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纵连接杆(115)分别与相对应的纵搬运梁(101)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杆(117)的一端与所述纵连接杆(115)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杆(117)的另一端与所述横连接杆(116)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纵连接杆(115)、所述横连接杆(116)和所述加强杆(117)均为工字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搬运架还包括两个防撞条(118),两个所述防撞条(118)设置在所述搬运架背离所述连接架的端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搬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停车需求的不断增加,立体停车库能节约占地面积,停车方式简单,渐渐成为汽车停车建设的发展趋势。目前,虽然已有部分立体停车库投入应用,但其适用对象都是轿车等小型车辆,对于如同公交车这种体型较大、质量较重的大型车辆,立体停车库在使用过程中,存取大型车辆时需要运用到较大的车辆搬运装置,而较大的车辆搬运装置一般是在生产时直接焊接形成一个整体,不方便托运到车库现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承载大型车辆并且能够拆分运输并在使用现场组装的车辆搬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在一个总体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搬运装置,包括搬运架、连接架、两个举升机构和两个行走机构,其中:

搬运架有两个,两个搬运架通过连接架相连接;

每个搬运架上均设置有一个举升机构,两个举升机构分别为第一举升机构和第二举升机构,举升机构包括车辆承接架、举升电机、轴承座和相对布置在车辆承接架两侧的两个驱动齿轮、两个齿条和四个直线导轨,车辆承接架位于搬运架上方,举升电机固定设置在位于车辆承接架一侧的搬运架上,举升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一个驱动齿轮,轴承座固定设置在位于车辆承接架另一侧的搬运架上,轴承座上设置有另一个驱动齿轮,两个驱动齿轮通过一根齿轮轴相连接,两个齿条垂直设置在搬运架上,两个齿条分别对应固定在车辆承接架的两侧,且,两个齿条分别与两个齿轮一一对应啮合,四个直线导轨均垂直固定在搬运架上,且车辆承接架的两侧分别与相应的直线导轨滑动连接;

两个行走机构一一对应设置在两个搬运架上,各行走机构均包括行走电机和至少两个行走轮组,各行走轮组中的两个一一对应设置在搬运架宽度方向的两侧的的下部,行走电机固定在搬运架上,行走电机通过一根传动轴同时与两个行走轮组相连接。

优选的,每个车辆承接架均包括承载框、滑杆和至少两个承载齿,滑杆一侧与相应的直线导轨滑动连接,滑杆的另一侧与承载框固定连接,承载齿固定在承载框上。

优选的,承载齿沿搬运架宽度方向平行设置。

优选的,第二举升机构的承载齿的数目多于第一举升机构的承载齿的数目。

优选的,第二举升机构的承载齿的长度大于第一举升机构的承载齿的长度。

优选的,各行走机构均包括四个行走轮组,四个行走轮组分别设置在两个纵搬运梁端部的下部,每个行走轮组均包括两个行走轮,两个行走轮通过链条或同步带相连接。

优选的,各搬运架均包括两个纵搬运梁和两个横搬运梁,两个纵搬运梁相对布置,两个横搬运梁平行设置,每一个横搬运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纵搬运梁固定连接。

优选的,连接架包括纵连接杆、横连接杆和加强杆,两个纵连接杆相对布置,两个横连接杆平行设置,每一个横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纵连接杆固定连接,两个纵连接杆分别与相对应的纵搬运梁固定连接,加强杆的一端与纵连接杆固定连接,加强杆的另一端与横连接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各横搬运梁、纵连接杆、横连接杆和加强杆均为工字梁。

优选的,各搬运架还包括两个防撞条,两个防撞条设置在搬运架背离连接架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搬运装置,由于两个搬运架通过连接架相连接,因此搬运架和连接架可以拆分开,方便对车辆搬运装置的运输,而举升机构相对布置在两个搬运架上,分别承接车辆的前轮和后轮,并且举升机构通过同轴连接的两个齿轮齿条副同时将车辆抬起,保证了车辆举升的稳定性,两个齿轮齿条副降低了单个原件的负载,能支撑更大的重量,直线导轨在车辆举升过程中起到了导向作用,保证车辆平稳的上升,行走机构包括行走电机和两个行走轮组,行走机构能带动车辆搬运装置承载着车辆行走,从而改变车辆的停放位置,具备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搬运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搬运装置的搬运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搬运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与车辆搬运装置配套使用的车辆提升轿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与车辆搬运装置配套使用的车辆提升轿厢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与车辆搬运装置配套使用的车辆提升轿厢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与车辆搬运装置配套使用的车辆提升轿厢的的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与车辆搬运装置配套使用的车辆提升轿厢的的悬吊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与车辆搬运装置配套使用的穿梭车的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与车辆搬运装置配套使用的穿梭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与车辆搬运装置配套使用的穿梭车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搬运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搬运装置的搬运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搬运装置,包括搬运架、连接架、两个举升机构103和两个行走机构104,其中:

搬运架有两个,两个搬运架通过连接架相连接,各搬运架均包括两个纵搬运梁101和两个横搬运梁102,两个纵搬运梁101相对布置,两个横搬运梁102相互平行设置,并且每一个横搬运梁10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纵搬运梁101固定连接,两个横搬运梁102分别固定在纵搬运梁101的两端,通过纵搬运梁101之间连接横搬运梁102构成了车辆搬运装置的承重框架,纵搬运梁101为方形管状结构,其内部中空方便布线,横搬运梁102为工字梁,工字状的横搬运梁102不容易弯折,当大型车辆放置在车辆搬运装置上时,其重量不会使横搬运梁102发生形变而失效。

进一步的,两个举升机构103分别为一一对应布置在两个搬运架上的第一举升机构和第二举升机构,车辆的前轮放置在第一举升机构上,车辆的后轮放置在第二举升机构上。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搬运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举升机构和第二举升机构均包括一个车辆承接架105、举升电机106和相对布置在车辆承接架105两侧的两个驱动齿轮107、两个齿条108和四个直线导轨109,第一举升机构的举升电机106固定在第一举升机构内部靠近连接架的横搬运梁102上,第二举升机构的举升电机106也固定在第二举升机构内部靠近连接架的横搬运梁102上,两个举升电机106的输出端彼此相背离,各个举升机构103中的一个驱动齿轮107通过举升电机106固定在靠近连接架的横搬运梁102上,另一个驱动齿轮107通过轴承座固定在远离连接架的横搬运梁102上,并且两个驱动齿轮107通过一根齿轮轴相连接,当举升电机106转动时,可以同时带动两个同轴连接的驱动齿轮107同步转动,两个齿条108分别一一对应地固定在车辆承接架105的两侧,并且两个齿条108均是竖直布置,举升电机106通过齿轮齿条的配合将动力传递至车辆承接架105,从而控制车辆承接架105的上升和下降,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举升机构和第二举升机构上的举升电机106均是通过同一个控制器来控制的,确保了举升电机运行的同步性,保证车辆搬运装置上的车辆平稳地上升和下降,并且在举升过程中,车辆的重量完全靠驱动齿轮107来承担,齿轮齿条传动相对于其他传递方式更加平稳。

进一步的,各个举升机构103中的四个直线导轨109均与相对应侧的横搬运梁102固定连接,四个直线导轨109和两个齿条108相互平行布置,车辆承接架105的两侧分别与相应的直线导轨109滑动连接,直线导轨109起到了导向作用,在举升机构托举车辆的过程中,车辆承接架105能沿着四个直线导轨109直线上下,保证传动的平稳。

进一步的,举升机构103还包括四个固定架,固定架相对布置在两个横搬运梁102上,四个固定架和四个直线导轨109一一对应地固定连接,固定架与横搬运梁102可拆卸固定,因此整个行走机构可以拆卸,并且由于直线导轨109长度超过了横搬运梁102的厚度,所以超过的部分依靠固定架来支撑,固定架为直线导轨109提供了强度支撑,使车辆被举升到高位时也能够稳定停放。

进一步的,行走机构104包括行走电机110和四个行走轮组111,四个行走轮组分别设置在两个纵搬运梁101端部的下部,每个行走轮组111均包括两个行走轮,两个行走轮通过链条或同步带相连接,行走电机110设置在位于纵搬运梁101背离连接架的端部的横搬运梁102上,行走电机110通过一根传动轴同时与两个相对应的行走轮组111中的行走轮相连接,通过一个行走电机110同时控制两侧的行走轮组111行走,确保了行走的同步性。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实际需要,行走轮组111的数量可以相应的改变,其中连接有行走电机110的为主动行走轮,没有连接行走电机110的为从动行走轮,从动行走轮可以相应的减少来节约成本,也可以相应的增加来提高车辆搬运装置的承载能力。

结合图2和图3,每个车辆承接架105均包括承载框112、滑杆113和至少两个承载齿114,滑杆113一侧与相应的直线导轨109滑动连接,滑杆113的另一侧与承载框112固定连接,承载齿114固定在承载框112上,承载框112由四根工字梁焊接而成,承载框112与纵搬运梁101平行布置的两个侧边上设置有若干间隔布置的安装孔,承载齿114穿过安装孔固定在承载框112上,承载齿114与横搬运梁102平行布置,当车辆的车轮放置在承载齿114上时,由于车轮是橡胶的,具有一定的塑形,在车辆本身的重力作用下,承载齿114会使车轮与其相接触的部位形成凹陷区域,从容产生较大的阻力,使车辆不会在车辆承接架105上移动。

进一步的,第二举升机构的车辆承接架105上的承载齿114的数目多于第一举升机构的车辆承接架105上的承载齿114的数目,并且第二举升机构的车辆承接架105上的承载齿114的长度大于第一举升机构的车辆承接架105上的承载齿114的长度,由于重型车辆往往前轮是单排轮,后轮是双排轮,因此重型车辆的后轮处具有更大的重力,所以第二举升机构的承载齿114的数目和长度均根据需要增加。

结合图1,连接架包括纵连接杆115、横连接杆116和加强杆117,纵连接杆115、横连接杆116和加强杆117均为工字梁,两个纵连接杆115相对布置,两个横连接杆116平行设置,每一个横连接杆11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纵连接杆115固定连接,两个纵连接杆115分别与相对应的纵搬运梁101固定连接,加强杆117的一端与纵连接杆115固定连接,加强杆117的另一端与横连接杆116固定连接,加强杆117将纵连接杆115和横连接杆116彼此相连,每一个连接处均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结构具备很好的稳定性,不容易发生形变,增强了连接架的结构强度。

结合图1—图3,各搬运架还包括两个防撞条118,两个防撞条118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在两个纵搬运梁101背离连接架的端部,当车辆搬运装置运行到指定位置时,由于具备惯性会在刹车后继续行驶一段距离,使车辆搬运装置与阻拦物产生撞击,防撞条118可以很好的起到缓冲作用。

本实施例的车辆搬运装置用于立体车库中,其作用是承载车辆并将车辆运送进入车辆提升轿厢,当车辆提升轿厢到达指定的楼层后,车辆提升轿厢上的轨道会和该楼层的穿梭车上的轨道对接,此时该楼层的车辆搬运装置进入车辆提升轿厢,承载着车辆从车辆提升轿厢中驶出,接着车辆搬运装置停在穿梭车上,穿梭车带着车辆搬运装置进行下一步的存放。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车辆提升轿厢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与车辆搬运装置配套使用的车辆提升轿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提升轿厢,包括两个主梁1、两个主梁1相对布置,相对布置的两个主梁1之间焊接固定有八个相互平行的横梁2,八个横梁2的其中两个分别与两个主梁1的两端固定连接,另外6个分布在两个主梁1之间,用于加强主梁1的强度,保证整个车辆提升轿厢的强度。横梁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承载的车辆的重量而改变。

进一步的,主梁1和横梁2均为标准H型钢,能够承载较大的重量。

进一步的,车辆提升轿厢还包括八个悬吊梁3,八个悬吊梁3均分为两组,两组悬吊梁3分别相对固定在两个主梁1的外侧,通过立体车库上端的起吊装置中的八个链条与八个悬吊梁3一一固定连接,从而在起吊时,可以保证起吊过程中整个车辆提升轿厢能够在同一平面内同时起吊,确保了车辆提升轿厢的平稳性。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与车辆搬运装置配套使用的车辆提升轿厢的的悬吊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每一个悬吊梁3上均设置有悬吊孔,立体车库上端的起吊装置中的链条的一段固定有螺栓,悬吊孔可以是通孔或者螺纹孔,当螺栓穿过悬吊孔时,螺栓两端分别螺接一个螺母,将悬吊梁3夹紧,确保悬吊梁与链条连接稳固。值得注意的是,悬吊梁3均采用弧形设计,在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的情况下,还增添了可观性、节省了材料。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与车辆搬运装置配套使用的车辆提升轿厢的正视结构示意图,结合图4和图5,车辆提升轿厢还包括梳齿座5,梳齿座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梳齿座5分别为两个前梳齿座6和两个后梳齿座7,两个前梳齿座6分别相对布置在两个主梁1上,两个后梳齿座7分别相对布置在两个主梁1上,前梳齿座6和后梳齿座7间隔布置,前梳齿座6和后梳齿座7的位置根据车辆提升轿厢提升车辆的大小确定,每一个梳齿座5均与车辆的轮胎对应设置,车辆的轮胎能够放置在梳齿座5上,当然为了让车辆提升轿厢能承载更多种类和大小的车辆,梳齿座5的数量可以相应的增加,适当的调整每个梳齿座5之间的间距,可以承载大小不同的车辆。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与车辆搬运装置配套使用的车辆提升轿厢的侧视结构示意图,结合图4和图6,每一个梳齿座5均包括门型梳齿架51和至少两个梳齿52,其中两个前梳齿座6具有两个梳齿52,两个后梳齿座7具有七个梳齿,并且门型梳齿架51固定在主梁1上,两个前梳齿座6的门型梳齿架51的顶梁上设置有两个梳齿孔,每一个梳齿52固定在一个相应的梳齿孔内,同样的,两个后梳齿座7的门型梳齿架51的顶梁上设置有七个梳齿孔,每一个梳齿52固定在一个相应的梳齿孔内,由于车辆提升轿厢承载的车辆重心不同,有的车辆重心位于车头,有的车辆重心位于车位,因此用本实施例的车辆提升轿厢承载车辆时,车辆较重的那一端放置在两个后梳齿座7上,两个后梳齿座7上个梳齿数量较多,可以很好地承载车辆的重量。

进一步的,因为梳齿52直接与车辆接触,梳齿52将重力通过梳齿座5传递给两个主梁1,因此梳齿52为主要承载力的部件,而所有梳齿52均与梳齿座上的梳齿孔焊接,这样不仅能够很好地保护梳齿52,而且能够更好地传递力。同时在车辆提升轿厢升降过程中,被承载的车辆再间隔布置的梳齿52上不容易窜动。前梳齿座6的梳齿52的间距要大于后梳齿座7的梳齿52的间距,这样就会使车辆轮胎适当地落在梳齿52之间,起到定位的作用。

进一步的,前梳齿座6上的梳齿52的长度小于后梳齿座7上的梳齿52的长度,长度较长的梳齿52能够承载更大的重量,考虑到大型车辆的后轮为双排轮毂,轮毂的内侧间距较前轮胎小,轿厢升降过程中,为保证整体系统的安全和出于对轮胎的保护,前梳齿座6上的梳齿52的长度小于后梳齿座7上的梳齿52的长度。

进一步的,结合图4和图6,车辆提升轿厢还包括导向装置4,导向装置4的数量为四个,两个导向装置4相对固定在两个主梁1一端的外侧,另两个导向装置4相对固定在两个主梁1另一端的外侧,每一个导向装置4均包括两个导向杆41,两个导向杆41沿车辆提升轿厢的运行方向并排布置,每一个导向杆41上设置有两个导向轮42,一个导向轮42的轮轴与横梁2平行布置,另一个导向轮42的轮轴与主梁1平行布置,位于一个主梁1的同一侧且与主梁1平行布置的两个导向轮42的轮轴朝向相背离,位于另一个主梁1的同一侧且与主梁1平行布置的另两个导向轮42的轮轴朝向相背离,通过导向轮42与车库的提升轨道配合,使导向轮42组沿着提升轨道行走,防止车辆提升轿厢在做上下升降动作时偏离轨道。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与车辆搬运装置配套使用的车辆提升轿厢的的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每一个横梁2均包括第一侧梁21、中间梁22和第二侧梁23,中间梁22的一端与第一侧梁2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中间梁22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梁23的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一侧梁21的另一端与一个主梁1固定连接,第二侧梁23的另一端与另一个主梁1固定连接,当车辆提升轿厢体积太大时,可以将车辆提升轿厢拆散运输到车库现场,然后将横梁2现场拼接安装,不影响车辆提升轿厢的使用,还方便车辆提升轿厢的运输。

进一步的,每一个横梁2均还包括四个连接板24,两个连接板24分别设置在中间梁22与第一侧梁21的连接处的两侧,另两个连接板24分别设置在中间梁22与第二侧梁23的连接处的两侧,通过连接板24的固定连接,减少了第一侧梁21、中间梁22和第二侧梁23在拼接过程中的误差,也减少了焊接带来的材料损耗,保证了车辆提升轿厢的安装精度。

进一步的,结合图4和图6,车辆提升轿厢还包括搬运轨道9,在搬运轨道9的一端设置有车档8,搬运轨道9用于本实施例中的车辆搬运装置在车辆提升轿厢上运动,通过车辆搬运装置将车辆沿着搬运轨道9搬运到车辆提升轿厢上,使车辆的车轮与梳齿52对正,而车档8用来阻止车辆搬运装置,防止车辆搬运装置行走超过搬运轨道9的行程,保证车辆能够准确地落在梳齿52上。

进一步的,车辆提升轿厢还包括两个防坠落组10,两个防坠落组10分别固定在与两个主梁1的两端分别连接的两个横梁3上,两个防坠落组10均包括一个电机和两根与电机的转轴铰接的连杆,两根连杆相背离布置,且两根连杆相背离的端部均连接有锁杆,锁杆穿过锁止座,锁止座固定在相应的主梁1的底部,当电机转动时,可以同过连杆拉动锁杆,锁杆缩进锁止座内,此时锁杆与车库的固定架分离,车辆提升轿厢可以在车库内上下移动,当车辆提升轿厢移动到指定位置,电机反转将连杆松开,连杆推动锁杆伸出,锁杆与车库的固定架相配合,可以支撑车辆提升轿厢,防止车辆提升轿厢坠落。

本实施例的车辆搬运装置运行到穿梭车上,可以随着穿梭车在车库内运动,将车辆运送至停放的地点,立体车库上布置有轨道,穿梭车可以在立体车库的轨道上移动,其作用是将承载有车辆的车辆搬运装置运送到指定的车辆存放地点,车辆搬运装置可以承载着车辆进行纵向行走,而穿梭车可以进行横向的移动,两者的组合可以将车辆运送到立体车库内的任意地点,具备很好的实用性。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穿梭车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与车辆搬运装置配套使用的穿梭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与车辆搬运装置配套使用的穿梭车的仰视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0和图1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穿梭车,包括车架201、连梁202、导轨203和行走机构,其中:

车架201有两个,两个车架201相对布置,车架201均为多快板拼接而成的箱型梁结构,箱型梁结构不仅具备一定的承载能力,而且箱型梁的中间是空心的,箱型梁本身的重量不大,而穿梭车本身通过一个控制系统控制,空心的箱型梁也方便布置控制系统的连接线。

连梁202的数量为多个,各连梁202平行设置,每一个连梁202都是H型钢,使得连梁202具备很好的承载能力,并且每一个连梁20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车架201固定连接,加强了整个穿梭车车体的承载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车架201和各连梁202上均设置有若干通孔,不仅减轻了车架201和各连梁202的重量,同时也方便布置控制系统的连接线。

进一步的,导轨203有两个,两个导轨203沿车架201的长度方向一一对应固定在两个车架201上,并且导轨203的长度超过车架201的长度,方便导轨203与车辆提升轿厢上的导轨对接。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与车辆搬运装置配套使用的穿梭车的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每个车架201的端部均固定有行走机构,每个行走机构均包括轮箱支座204、轮架205、两个行走轮206和减速电机207,轮箱支座204包括一个顶壁和两个相对布置在顶壁两侧的侧壁,轮箱支座204的顶壁与车架201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侧壁之间通过销轴固定连接,销轴与车架201平行布置,轮架205通过销轴与轮箱支座204可转动连接,两个行走轮206相对布置在轮架205朝向连梁202的两侧,其中位于车架201外侧的行走轮206与减速电机207的转动轴相连接,减速电机207的固定端与轮架205固定连接,通过减速电机207驱动行走轮206,从而带动整个穿梭车行走,两个行走轮206中与减速电机207相连接的是主动轮,另外一个是从动轮,由于轮架205可以围绕轮箱支座204中间的销轴转动,当穿梭车的重量作用在轮架205上时,可以将力传递至两个行走轮206,而当穿梭车走的轨道不平整时,轮架205会适应性的调整角度,将两个行走轮206与穿梭车的行走轨道压紧,保证两个轮子的轮压相同,并且保证了行走轮206不会与穿梭车的行走轨道脱离。

进一步的,每个车架201的端部均设置有一个局部缺口,轮箱支座204的顶壁则与该局部缺口的顶板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局部缺口,使得整个穿梭车的重心位置降低,缩减了整个穿梭车的高度,同时节省了立体停车库的高度。

进一步的,每一个连梁202均包括第一侧连梁、中间连梁和第二侧连梁,第一侧连梁和第二侧连梁通过中间连梁可拆卸连接,第一侧连梁和第二侧连梁分别连接在两个车架201的内侧,当穿梭车体积太大时,可以将穿梭车拆散运输到车库现场,然后将连梁202现场拼接安装,不影响穿梭车的使用,还方便穿梭车的运输。

进一步的,每一个连梁202均还包括四个固定板,中间连梁与第一侧连梁通过两个相对的固定板连接,中间连梁与第二侧连梁通过另两个相对的固定板连接,通过固定板的固定连接,减少了第一侧连梁、中间连梁和第二侧连梁在拼接过程中的误差,也减少了焊接带来的材料损耗,保证了车辆提升轿厢的安装精度,同时固定板也加强了连接处的结构强度,保证了穿梭车的承载能力。

进一步的,穿梭车还包括导向机构,各轮架205上均设置有一个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两个导向轮208,两个导向轮208的轮轴分别固定设置在轮架205底面的两侧,导向轮208的轮轴与行走轮206的轮轴相垂直,两个导向轮208将穿梭车的行走轨道夹持在中间,可以防止穿梭车在沿着轨道行走时走偏。

进一步的,穿梭车还包括防撞梁209,各轮架205上均设置有一个防撞梁209,防撞梁209固定设置在轮架205朝向位于车架201外侧的行走轮206的端部,并且防撞梁209的端部设置有缓冲器。当穿梭车行走到指定的位置时,由于其上承载着质量较大的车辆,导致穿梭车的惯性较大,到达指定地点后不能及时停下,会和行进方向的阻挡物相撞,防撞梁209可已很好的减少撞击对穿梭车带来的损伤,并且缓冲器也起到了很好的缓冲作用。

进一步的,穿梭车还包括花纹钢板210和若干支撑骨架211,各支撑骨架2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车架201固定连接,花纹钢板210固定设置在车架201和导轨203之间,花纹钢板210与各支撑骨架211固定连接,各支撑骨架211与车架201相连接,不仅加强了穿梭车整体的强度,还通过一整个花纹钢板210将车架101、各连梁202和各支撑骨架211全部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很好的提高了穿梭车的承载能力。

进一步的,穿梭车还包括护栏212,护栏212设置在花纹钢板210长度方向的两侧,防护栏保证了操作工人的安全,防止工人意外坠落在车轨上。

本实施例的穿梭车、车辆搬运装置和车辆提升轿厢的具体使用过程为,先将车辆放置在车辆搬运装置的车辆承接架105的承载齿114上,然后控制减速电机当车辆提升轿厢停在车库的某一层时,穿梭车载着停放有车辆的车辆搬运装置相车辆提升轿厢运行,当穿梭车到达车辆提升轿厢前方,穿梭车上的导轨203与车辆提升轿厢的搬运轨道9对接,此时控制多个举升电机106同时启动,控制前第二举升机构同时向上举升车辆,当承载齿114的高度超过车辆提升轿厢内的梳齿52地高度,即可停止举升,保持电机锁死,接着同时启动行走电机110,控制车辆搬运装置沿着搬运轨道9行走,当第一举升机构和第二举升机构分别运行到前梳齿座6和后梳齿座7的上方时并且承载齿114和梳齿52交错分布时,停住车辆搬运装置,控制举升电机106反转将车辆缓缓放下,承载齿114从梳齿52中穿过,而车轮无法穿过,从而使车轮稳定地停在前梳齿座6和后梳齿座7上,接着车辆搬运装置从车辆提升轿厢中退出。当车辆提升轿厢将车辆提升至停放车辆的楼层时,车辆提升轿厢与该楼层的穿梭车对接,启动该楼层的穿梭车上的车辆搬运装置,启动行走电机110,车辆搬运装置沿着搬运轨道9进入车辆提升轿厢,当第一举升机构和第二举升机构分别运行到前梳齿座6和后梳齿座7的上方时并且承载齿114和梳齿52交错分布时,停住车辆搬运装置,控制举升电机106缓缓将车辆承接架105举起,承载齿114从梳齿52中穿过,从而将车轮举起,当车轮与梳齿52完全脱离,再次启动行走电机110,控制车辆搬运装置托举着车辆沿着搬运轨道9退出车辆提升轿厢,车辆搬运装置沿着导轨203回到穿梭车上,穿梭车载着车辆搬运装置在车库内进一步移动,完成整个车辆停放的过程。

本说明书的实控制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搬运装置,由于两个搬运架通过连接架相连接,因此搬运架和连接架可以拆分开,方便对车辆搬运装置的运输,而举升机构相对布置在两个搬运架上,分别承接车辆的前轮和后轮,并且举升机构通过同轴连接的两个齿轮齿条副同时将车辆抬起,保证了车辆举升的稳定性,两个齿轮齿条副降低了单个原件的负载,能支撑更大的重量,直线导轨在车辆举升过程中起到了导向作用,保证车辆平稳的上升,行走机构包括行走电机和两个行走轮组,行走机构能带动车辆搬运装置承载着车辆行走,从而改变车辆的停放位置,具备很好的实用性。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车辆搬运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4216.2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585751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E04H 6/06

专利分类号:E04H6/06;E04H6/18

范畴分类:36C;32B;32F;

申请人:北京首嘉钢结构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北京首嘉钢结构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041 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服装服饰园区26号

发明人:邵杰;俞斌;祁冰;王东冉;刘增禄;刘斌红

第一发明人:邵杰

当前权利人:北京首嘉钢结构有限公司

代理人:马苗苗

代理机构:11302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车辆搬运装置论文和设计-邵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