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任务型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张薇广东韶关一中实验学校

国家现正推行的新课程改革要求英语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内容的安排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体现他们的生活经验,反映他们的认知水平;在学习方式上,强调参与和合作学习,通过语言的体验、意义协商、情感交流的方式习得语言;在教学方法上,强调通过任务的途径来组织教学。任务型教学就是贯彻这几点精神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却有很多的疑惑,对任务型教学有很多的误解。这都对任务型教学的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笔者认为,要很好地进行任务型教学,就必须认清这些误区,注意这些问题。

一、分清“真任务”和“假任务”

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看到很多的教学案例,设计者都很热衷于任务型教学,把整堂课教学目标语言的过程分解成若干个任务。但是,在这些“任务”当中,许多却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任务,自然也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我们来看以下两个例子。

例一:人教版新目标(问路)

目标语言:Where’sthe…?goalong,turnright/left,nextto.

过程:TeachershowssomeplacesinShaoguan.Studentsshouldaskhis/herpartnerhowtheycangettothesedestination.

例二:人教版新目标(问路)

设置情景:Ifyouareavisitor,howcanyoufindthewaywhenyougosomewhereyoudon’tknowwell?

过程:1.TeachershowsamapofLondon.

2.StudentAisthelocalpeopleandstudentBisavisitor.

3.Studentscanchoosewherevertheywouldliketogo.

在以上两个例子里面,同样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使用英语问路和指路,但在例一里面设计者要求学生就本地的情况进行问答,而在实际中,学生可能早就知道这些地点怎么去,这样的设计就违背了真实性原则(authenticity),达不到任务型教学中创设情景的效果,自然激发不起学生的语言学习动机。这样的“任务”,不能算是一个真的任务,仅仅是一个语言的练习。

而在例二中,设计者给学生设计了一个较为真实的情景,给学生提供了投入角色的机会,整个设计就变得有血有肉,学生感兴趣了,自然就有了语言学习的动机。

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一个教学活动或任务,首先要考虑所设计的活动在我们日常生活语言交际中什么场合或情景下会发生。如果不发生,那么这个活动就违背了真实性原则。如果发生,那么将发生的场合或情景描述出来,自然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实效

常有老师感到疑惑,任务型教学真的能落实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而不是流于形式,热闹之余,学生对目标语言半生不熟。笔者刚开始实行任务型教学的时候,也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也失败过。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发现只要在设计课堂的时候注意一些细节、任务性和实效,其实是可以并存的。

1.可操作性

曾经听过一节这样的课,内容是Howdoyoumakeabananamilkshake?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把每四个学生分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台搅拌机(blender)及制作香蕉奶昔(bananamilkshake)的所有材料。要求每组学生制作香蕉奶昔,再用英语作报告(report)。结果是学生个个都玩的不亦乐乎,到了报告的时候,谁也说不出制作的过程。其实这样的课堂设计在实际中是难以操作的。首先,制作过程中需要的搅拌机每小组需要一台,每班至少需要十台,在现实中,要找到十台搅拌机并不容易;其次,不是每个学生都喝过或见过香蕉奶昔,连见都没见过,谈何制作?再次,学生就算制作出了奶昔,但在活动过程中并不需要用到语言交际,没有语言交际,又怎么能学到语言,运用语言呢?

其实,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可以把情景设置为:老师想要给客人制作香蕉奶昔,但是不知道方法,想要向全班同学征集意见。然后把学生分成4人小组,先让学生讨论如何制作香蕉奶昔,每小组确定一个方案,再让全班投票,选出最可行方案。最后,老师照大家的方案制作一次。如果学生给出的方案是对的,再让学生用英语重复刚才的制作步骤。如果学生选出的方案不对,再让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对方案进行修改。这样设计的话,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既使用了语言,又避免了学生的注意力分散。

因此,我们要注意,设计的教学活动应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假如设计一项活动要使用许多道具,势必会给教师增加负担,因此它不可能成为常规的教学活动。在活动设计时,要考虑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而冲击正常的教学进度。有时一种活动要限制在短时间内完成,还可以安排在课下完成,课上讨论,或者可以简化任务,或使用一些直观教具等手段以节省时间。

2.为学生“量体裁衣”

任务设计的难度要适当。过易,则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而且也容易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反之,任务过难则会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挫伤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导致课堂上出现“冷场”。以下是笔者的一次亲身经历。

例三: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下Unit5TheSecondPeriod课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通过书中所列出的新年晚会的一些规章制度,让学生明白在晚会中该做的事情和不该做的,并对没有遵守章程可能产生的结果作出预测,让学生学会在条件状语从句中综合运用一般将来时。

Task:Debate.

1.pidethestudentsintotwogroups.

2.DebatestudentshouldorshouldnotwatchTV.

在设计这个任务的时候,我从学生运用语言的高度出发,希望藉着激烈的辩论比赛,激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掌握目标语言。但是,在实际的课堂上,却遭到了冷场。学生能陈述出来的理由根本不足以进行“辩论”,大多数学生能想到的理由都是一样的,甚至有的学生根本不参与到活动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任务自然不能完成,也激发不了学生的动机。经过课后的反思,我把这节课作了如下修改。

Task:班主任想要就“该不该禁止同学看电视”的问题征集全班同学的意见,请全班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以书面的形式上报。每个同学至少要说出一到两个理由支撑自己的观点。最后,老师再统计两方的理由,哪方的理由较多较充分,就采纳哪方意见。

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有任务,都能完成任务,课堂自然就能达到我设定的目标了。

三、不打无把握的仗

任务设计分为3个环节:任务准备、任务和任务后阶段。在任务准备阶段,要让学生热身(warmingup),开动脑筋(brainstorming),为执行任务做好充分准备。有时,为了让学生能完成后面的任务,单纯的语言操练是必不可少的。曾经听过一些老师的课,把整节课都设置成完成任务的过程,每个任务都设计得很巧妙,学生却完成得不好。试想,语言的操练就是婴儿学走路的练习,走路都没走好,怎么能让他们跑呢!不进行语言的操练就直接让学生运用语言,是拔苗助长的行为,是达不到教学目标的。任务前,教师要抽查几组学生,并对有关的语言点解释,提供范例让学生操练。认为学生已经对相关句型、语言点比较熟悉了,才布置任务。其次,布置任务的时候,首先,教师要把任务阐述清楚,即在什么情景下去做什么。另外,教师要提供与任务相关的语言提示。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才能顺利执行任务。

标签:;  ;  ;  

任务型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