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盐泥构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体,东营,组合,生长,机制,动力,花园。
盐泥构造论文文献综述
佘晓宇,龚晓星,吕鹏,梁斌,丁小辉[1](2013)在《江陵凹陷八岭山—花园多层系盐和盐泥构造及其形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八岭山-花园背斜构造翼部有新的油气发现,有必要对其构造性质进行再认识。通过地震解剖,认为渔洋组-新沟嘴组(K2y-Ex)有盐和盐泥两类构造迭置,可进一步划分为盐丘-盐柱多层迭置构造、盐泥丘-盐泥株(柱)构造和盐泥丘构造;盐泥构造的形成是塑化的盐泥岩顺层蠕动使每一单层变厚、多层累加增厚的迭加效应结果,盐泥沿早期断层侵入或底辟导致逆断层的产生,使断层具有下正上逆的特点;差异负荷和火山热对流为其主导动力学机制;渔洋组-沙市组下段(K2y-Es下)盐丘-盐柱产生期为中始新世,主要形成期为晚渐新世,沙市组上段-新沟嘴组(Es上-Ex)盐泥构造产生期为晚渐新世,两者均于更新世基本定型;盐泥构造翼部地层-盐泥封挡和上倾尖灭岩性-盐泥封挡圈闭为潜在的油气藏勘探类型。(本文来源于《现代地质》期刊2013年04期)
孙昶旭,崔永刚,罗文生,曲长胜[2](2006)在《东营凹陷东营叁角洲与中央隆起带盐—泥构造形成的关系及其对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东营叁角洲是一个沿东营凹陷长轴方向发育的典型河控叁角洲。在裂陷中期到晚期东营凹陷东部和南部发育的众多叁角洲中,东营叁角洲发育面积最广、时间最长,对古地形和沉积作用的影响最大。精细的叁维地震资料、测井和钻井资料表明,东营叁角洲对中央隆起带特别是梁家楼—现河庄构造带盐—泥构造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构造分析的基本原理,通过把东营叁角洲进积过程和盐—泥构造的上拱作用相结合,认为厚度巨大的叁角洲进积体是盐—泥构造形成的一个触发因素。由于盐—泥构造的形成、沉积斜坡突然变陡以及叁角洲的不断进积,最终重力滑动和底辟运动导致了生长断裂的形成,进而形成了构造坡折带,而且在叁角洲前缘形成了滑塌浊积岩体,并形成了与构造坡折带有关的砂体,如低位扇体系。综上所述,叁角洲进积体、盐—泥构造和构造坡折带关系模式的建立对于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06年04期)
刘晓峰[3](2003)在《东营凹陷盐—泥构造与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盐-泥构造是东营凹陷最重要的含油气构造。研究盐-泥构造与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胜利石油管理局“九五”攻关课题的资助下,在国内外关于盐或泥构造、盆地流体分析、油气运移和聚集过程研究的最新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本文切入了盐-泥构造与油气运移和聚集关系这一复杂而富有魅力的研究课题。在提出盐-泥层和盐-泥构造的前提下,本文确定了东营凹陷盐-泥构造的类型、空间展布规律、成因机制和演化过程,讨论了盐-泥构造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控制作用和作用机制,建立了与盐-泥构造相关的流体成藏动力学模式,指出了与盐-泥构造相关的油气勘探方向。 1. 东营凹陷含盐层序原始沉积的典型特征是:盐类岩石与超压泥岩等构成互层的多韵律结构。这在我国陆相断陷盆地中具有普遍性。针对这一特点,本文提出了盐-泥层和盐-泥构造的概念。盐-泥层是指盐类岩石与超压泥岩呈互层的沉积层序,具有一定的塑性或流动性。盐-泥构造是由盐-泥层的流动变形而形成的一类构造样式。盐-泥构造与纯粹的盐构造或泥构造相比具有特殊性。 2. 以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为基础,借鉴典型盐或泥构造的研究成果,本文确立了东营凹陷盐-泥构造样式包括:盐-泥枕构造、盐-泥滚—滑脱断层簇—滚动背斜构造、盐-泥核背斜—拱顶断层簇构造。根据盐-泥构造的空间展布规律,将传统的中央隆起带划分为 3个构造带:北部盐-泥核背斜—拱顶断层簇构造带(东营构造带)、中部盐-泥枕-滑脱断层簇—滚动背斜构造带(辛镇构造带、郝家构造带)、南部盐-泥滚—滑脱断层簇—滚动背斜构造带(史南-现河庄构造带、梁家楼构造带)。 3.区域伸展作用下的重力滑动作用是东营凹陷盐-泥构造的成因机制。重力滑动作用表现为触发盐-泥层的聚集—隆升和引起薄皮滑脱作用。由此将盐-泥构造演化历程划分为盐-泥枕发育期(SB6’前)和滑脱断层—盐-泥滚—盐-泥核背斜发育期(SB6’后)。最终建立了东营凹陷盐-泥构造的成因-演化模式。 4.利用了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和实测地层压力资料,在编制单井、剖面和平面压力系统结构图的基础上,概括出东营凹陷存在以沙河街组叁、四段及孔店组活跃的烃源岩为主体的巨型烃源岩-超压封存箱复合体(SR-OPCC);划分出超压流体动力系统和静水压力-低压流体动力系统;特别讨论了超压释放和超压传递两类引人注目的与超压流体活动相关的现象——认识盆地流体活动以及油气运移和聚集的 “金钥匙”。 5.本文将盐度(TDS)大于 10g/L 的流体称为含盐流体,具体划分出低盐度流体(10<TDS<35g/L)、中盐度流体(35<TDS<100g/L)和高盐度流体(TDS>00g/L)。在编绘沙四上—沙二段 5 个地层单元流体盐度平面分布图的基础上,总结出高盐度异常沿主要断裂带<WP=7>展布的规律,提出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东营组的高盐度流体,是盐-泥层中盐岩溶解形成的超压高盐度流体沿运移通道运移和注入的结果。从压力与盐度关系的角度认识了压力系数和盐度变化的 3 种趋势,并以超压释放和超压传递机制解释了变化现象。6. 根据凹陷地层孔隙流体的压力、盐度和温度特征以及流体运移动力和样式,本文划分出 3 个流体动力系统:深部超压含盐流体动力系统、中部静水压力含盐流体动力系统和浅部静水压力-低压淡水动力系统。在这样的流体动力系统背景下,含盐流体发生了别具特色的流动。7. 与盐-泥构造相关的流体活动和油气运移通道有断层型、裂隙型和砂岩型。以岩心观测和包裹体、电子探针、激光拉曼的测试数据和压力、盐度数据为依据,证实了这些运移通道的幕式活动。运移通道的动态性与超压释放作用有密切联系。8. 与盐-泥构造相关的油气圈闭组合包括:盐-泥枕—滑脱断层簇—滚动背斜型圈闭组合、盐-泥滚—滑脱断层簇—滚动背斜型圈闭组合、盐-泥核背斜—拱顶断层簇型圈闭组合。对应了 3 种油气藏组合,并分别命名为辛镇型(辛镇油田、郝家油田)、史南-现河庄型(史南油田、现河庄油田和梁家楼油田)、东营型(东营油田)油气藏组合。盐-泥构造对圈闭的控制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与盐-泥构造相关的断层或背斜直接参与圈闭的形成和演化;二是通过控制沉积作用,间接影响圈闭的形成和演化。9.在归纳成藏基本要素和油气成藏过程的基础上,厘定了与盐-泥构造相关的油气成藏事件。以史南-现河庄型油气藏组合为典型,剖析了与盐-泥构造相关的油气成藏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与盐-泥构造相关的流体成藏动力学模型——概括出超压含盐流体动力系统、静水压力含盐流体动力系统和静水压力-低压淡水动力系统内的油气运移和聚集的过程。10. 从盐-泥构造与油气运移和聚集关系的角度出发,依据盐-泥构造样式及其展布规律以及与盐-泥构造相关的油气运移和聚集规律,对与盐-泥构造相关的油气勘探提出初步的设想——盐-泥上覆层有 3 类远景区:与盐-泥枕相关的远景区、与盐-泥滚—滑脱断层簇相关的远景区和与盐-泥核背斜相关的远景区。这些远景区的目的层均为沙叁中、下和沙四上。同时指出,盐-泥层层间?(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期刊2003-05-01)
盐泥构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东营叁角洲是一个沿东营凹陷长轴方向发育的典型河控叁角洲。在裂陷中期到晚期东营凹陷东部和南部发育的众多叁角洲中,东营叁角洲发育面积最广、时间最长,对古地形和沉积作用的影响最大。精细的叁维地震资料、测井和钻井资料表明,东营叁角洲对中央隆起带特别是梁家楼—现河庄构造带盐—泥构造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构造分析的基本原理,通过把东营叁角洲进积过程和盐—泥构造的上拱作用相结合,认为厚度巨大的叁角洲进积体是盐—泥构造形成的一个触发因素。由于盐—泥构造的形成、沉积斜坡突然变陡以及叁角洲的不断进积,最终重力滑动和底辟运动导致了生长断裂的形成,进而形成了构造坡折带,而且在叁角洲前缘形成了滑塌浊积岩体,并形成了与构造坡折带有关的砂体,如低位扇体系。综上所述,叁角洲进积体、盐—泥构造和构造坡折带关系模式的建立对于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盐泥构造论文参考文献
[1].佘晓宇,龚晓星,吕鹏,梁斌,丁小辉.江陵凹陷八岭山—花园多层系盐和盐泥构造及其形成机制[J].现代地质.2013
[2].孙昶旭,崔永刚,罗文生,曲长胜.东营凹陷东营叁角洲与中央隆起带盐—泥构造形成的关系及其对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意义[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
[3].刘晓峰.东营凹陷盐—泥构造与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