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数学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郝志霞

加强学生数学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郝志霞

郝志霞河北省邯郸县第十五中学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把学习变成自己的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与提升的个性化过程。

关键词:初中数学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它不但不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反而成为学生创新的阻碍。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把学习变成自己的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与提升的个性化过程。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交流意识?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加强思想情感的触及交流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学生本身具有一种情感潜势,这种潜势在外界刺激下就会引发出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1、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中学生,是一些期待着教师把他们当作“大人”的青少年,如果教师总是认为学生是“小孩”,总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他们,学生的期待就得不到满足。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形成教育效果的条件。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谈,并经常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注意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来感化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排忧解难。例如:学生思想上出现障碍,辅之以深入细致的心理疏导。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关注和体谅学生的情感,拉近师生距离,从而建立真诚、友好的师生关系。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

除了进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外,还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学生都希望得到同龄人的赞许,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情感交流的机会,提倡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和鼓励,形成一股充满人情味的课堂教学环境,以改变那种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可以有话就讲,有问题就提,可以对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因而班里的教学气氛十分活跃融洽。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是增强学生自信的最好方法。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们心情愉快,大大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及自身情感与认知互相作用的过程。

二、加强教学信息的反馈交流

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教学信息的获取、反馈、交流和利用,课堂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主要是由教学各要素之间多边的互动交替来推进的。那么,在这一过程中,互动的主体主要表现为教师与学生。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课堂教学中最为经常,最为被老师得心应手的活动。我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模式大致有如下几种:

(1)、问答式。即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向老师质疑,教师给予解答。

(2)、探究式。即教师与学生为了共同的教学目标,相互协作,共同进行实验,以探究知识的本源、寻求问题的答案等。

(3)、辩解式。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对某些知识或问题在认识、理解上出现了分歧,从而进行争论、辩解等。

当然,我们所要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其互动对象之间并没有高低、主次之分,而是相互平等的矛盾统一体。互动双方都可以是问题的发出者,话题的提出者,同样也可以是问题被问者和话题的接受者。这种互动,需要的是一种平等的、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需要的是一种相互尊重的、人格上完全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一种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亲切对话的过程。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新课程在变革学习方式上非常重视合作学习的理念。合作学习理论认为以往的互动理论大都局限于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彼此影响,否认了学生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即使承认有这种影响力,也常常把它看作是带有消极作用的破坏力量。实际上,我们不难看出,所有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发生在与同伴群体的互动情景之中。合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认为:“从本质上说,教与学的成人—少年双边观过低地估计了课堂教学中学生—学生关系的重要性”。综观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合作学习所倡导的互动观是一种多边立体的互动观,它不再停留正在传统的师生双边互动观的认识水平上,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多边互动。

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十分重要,必不可少的一种互动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学生充分质疑解疑后,对于一些学生个体无法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教师放给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还有一些学生一时无法得出一致答案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等。上述这些互动,显然是属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三、加强教学效果的评价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合作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评价小组的整体情况,当然也必然会有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不仅仅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更应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不仅仅评价发言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应关注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发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应关注他们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教师通过交流评价机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

标签:;  ;  ;  

加强学生数学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郝志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