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开发试验区低垺小学,525001)
摘要:新课标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场所,活跃的气氛必不可少。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单元主体教学中的单元教学开展显得尤为重要。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主导者和引导者应该学会引导学习的主体——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单元教学开展能够实现更加有效的单元主体教学,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本文是基于小学语文教育单元主体教学的问题,对小学语文教育单元教学开展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单元主体教学;教学开展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根据社会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单元主体教学”作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改变了原来老师操控课堂,学生被动接受吸取知识的传统模式,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课堂上重新焕发了生机,并为教学课堂增添了活力。而师生之间是否能够进行良好的单元教学开展对单元主体教学有着直接影响,并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单元主体教学是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可以帮助教师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而学生也可以加深对老师的了解,增进师生双方的感情;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自身表达能力,为学生的语言基础奠基。
1.单元主体教学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1.1改善课堂教学环境
单元主体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不但能起到提升教学效率的作用,同时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沟通交流机会,且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教学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教学重难点,且知识点之间存在着紧密关系,语言逻辑性较强,学生缺乏相应的认识能力,在掌握词汇、语句或文章段落基础上,深刻理解这些也是有难度的。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单元主体技术的优势性,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生动形象的展现给学生,学生融入到生活情境中,拉近与语文知识间的距离,自然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改善课堂教学效率。
1.2丰富语文教学资源
与传统课堂教学工具进行比较分析,单元主体具有明显的高效性与便捷性。语文课件导入环节,应用单元主体技术可以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情景,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并且,应用单元主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自然愿意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在结合单元主体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文学契机。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还能够减轻学生心理与学习负担。例如: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中,利用单元主体展现自然风景、人物动作、建筑物等主体内容,再借助多媒体结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传达,将暂时无法解除或身临其境的内容通过情景教学转化成为生动的单元主体载体形式,配以动画图解,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
1.3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单元主体教学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语言逻辑思维,包括发散与定向、顺向与逆向、直接与逻辑、转换与补充等,创新能力是提升综合素质的直接因素。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竞争环境,对学生也提出创新创造能力的要求,具有这些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人才辈出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另外,在单元主体教学支撑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语文知识内容的整合,帮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知识。
2.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主体教学中存有的问题
教师单元主体教学意识过于薄弱,语文教材的编排均是以单元为单位,读写也是这样贯穿于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读写内容之间练习紧密,教师需在教学环节处理好这两个“环”,使之能紧密扣合渐渐构成学生读写体系。可是通过实际调查发现,教师在习作选题的时候,很少依照单元单位来进行,绝大多数教师在习作练习选题时,只是片面性依照某一篇的课文特点来进行,而将单元主体抛在脑后,单元文章之间的联系并未过多去考虑,阅读和写作之间有机结合更甚之。通过调查分析,78.3%的教师未能做到以单元为单位探索读写之间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师单元意识薄弱,因而致使单元主体教学效率处于低水平状态。
3.单元教学在语文小学高年级教学中的开展方式
3.1结合单元主题,提高课内外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之中内容并不是教材制定者盲目选择的,而是根据一定主题顺序进行内容选择。小学语文教材之中都会设置出不同的单元,每个单元的主题不同,所涉及的内容也不同。教师需要格外注重单元主题,根据主题进行教学指导,以便提高学生课内外的阅读能力。
对单元主题内容进行分析。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时需要先对单元主题内容进行分析,要清楚分析单元在整本教材之中所处于的位置及所要表达的主旨,还要了解其内在结构与外部学习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胸有成竹的去进行单元学习。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之中的单元主题可以详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生活的感悟。(2)各个地区的民风民俗。(3)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4)国内外经典名著的选读。(5)学习先进的科学精神。以其中的“革命先烈光荣事迹”单元主题进行分析,教师在课内要求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阅读学习的同时,也组织学生在课外收集更多的关于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以便更好的把握单元主题,了解更多的革命知识培养自身的爱国情感。根据不同的单元所展现出来的单元主题,开展不同的课内外阅读计划,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通过多种单元主体教学分类,体验单元知识
在以单元为主体教学模式的“体验”学习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单元课程的内容将其分为整体感知类课程、语言表达课程、阅读交流课程、欣赏拓展课程等等。这些课程的存在都为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氛围,有些课程侧重理论知识的阅读,有些知识侧重于实践操作,有些课程侧重于学以致用,有些课程侧重于讨论练习。教师通过这种多样化的教学他那就活动来改变单元化的教学整体,转变教学模式。从过去传统的字词、内容、主旨进行转变,表面了课程不清晰而使得教学目标不定的现象。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过程,逐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学习知识点串联类型:根据单元内容形成一个目标整体,让每篇文章的课程内容都能够凸显出一个完整的知识点,知识点之间进行相互串联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2)知识点迁移类型: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每个单元之中都会有一个属性进行整合。教师通过教学对其中一篇内容进行精度,运用一篇知识之中的知识原理学习其他科目,进行单元之间的知识点内容迁移。(3)知识延展丰富型:对单元内容之中的内容进行精度,将整篇单元的教学重点都落到一篇文章之中,在通过其他知识点的选取对已有知识进行加深或是拓展。(4)问题穿插融入型:根据教学目标的需求,教学内容要从一定的目标出发,通过不同单元内的篇章形成新的单元结构,或是在讲授新单元知识的过程中穿插其他单元的知识内容,进行纵向或是横向的单元归纳、总结、分析、比较。(5)专题内容比较型:围绕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明确出一个教学主题。在各个文章之中进行教学确定,分别加上专题类型进行分析对比,启发学生。
5.结语:
单元主体教学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出明显的教学优势性,例如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等。因此,重视单元主体教学模式,对践行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广大教育工作者应重视此项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淑芳.小学高年级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甘肃教育,2019(15):108.
[2]李晓耘.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主题整合的阅读教学实践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7):139.
[3]韩丽.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主题整合的阅读教学实践[J].华夏教师,2018(26):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