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论舍勒的知识生产观——以《知识社会学问题》为例论文

马艳:论舍勒的知识生产观——以《知识社会学问题》为例论文

摘要:《知识社会学问题》是马克斯·舍勒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对社会哲学的基本问题,特别是知识的现象学问题和社会哲学中的知识现象进行深刻分析。舍勒认为知识社会学是文化社会学的组成部分,他把自然与社会的实在称为现实要素,观念、价值、知识的领域称为理念要素。这些要素的发展遵循三阶段定律,即血缘关系、政治权利和经济因素,三者顺序不可颠倒。舍勒还对团体知识和个体知识之间的关系做了深刻分析。在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信息化社会中,舍勒的知识社会学理论受到广泛关注,给中外哲学界带来了创新和启发。

关键词:知识;知识社会学;知识生产观

马克斯·舍勒(1874 年—1928 年),德国现象学哲学家、社会学家、哲学人类学的主要代表。主要著作有《论自我认识的偶像》、《论人的观念》、《知识社会学问题》、《知识诸形式与社会》、《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哲学世界观》等。舍勒在三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广泛涉猎现象学、伦理学、宗教哲学、知识社会学、哲学人类学等现代精神科学的各个领域,在多个学科里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知识社会学问题》是马克斯·舍勒对社会哲学这一基本问题做主要阐述的著作,特别是对知识的现象学问题和社会哲学中的知识现象进行透彻分析。舍勒认为知识社会学是文化社会学的组成部分,他把观念、价值、知识的领域称为理念要素,把自然与社会的实在称为现实要素。这些要素在历史上有其发展过程,即所谓“三阶段定律”:最早阶段,血缘或亲属关系最为重要;次一阶段是政治权力;最后则是经济因素。舍勒还认为:团体知识先于个体知识;个人知识需以团体知识为前提才能产生;没有团体知识,个体知识也就无法展现。在知识和信息飞速发展的当代,舍勒的知识社会学理论受到广泛关注,并在中外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知识社会学问题》中的知识生产观念

舍勒知识生产观是《知识社会学问题》一书的重要论题。在书中“文化社会学”问题,也是关于“知识”的“文化”和“知识”的“社会学”问题。舍勒的知识社会学的首要特点是:希望对社会实在和社会精神关系的性质进行更为细致的勘察。[1]而这里的“社会实在”只不过是具象知识的代名词,“社会精神”则是抽象知识的范畴。

舍勒认为,应当把人们通常所说的“事实”分为“自然事实”、“科学事实”和“现象学事实”——“自然事实”存在于事物本身和人们在经验这些事物时所具有的主观状态之间的领域之中,人们从这里所获得的是“日常知识”,所形成的是“自然的世界的态度”;“科学事实”是人们通过运用一定的、具有人为性的科学操作步骤,通过进行“科学的还原”而获得的事实,人们因此便可以形成“科学态度”并且获得相应的“知识”。[2]按照这一推断,自然事实就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科学事实就是自然科学知识。而且,在舍勒看来,西方的知识,多是自然科学知识,来自于实证科学;而东方的知识则多是人文社科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和形而上学。

在2017 年的7 月,厂区开始进行大面积集气站检修作业,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技术组技术员两人一组共同完成6 座集气站的检修工作。当时,我与另外一名同事分到了一座大站,这座集气站同时还需要进行技改动火作业,接下来的几天由于沟通难题让原本简单的工作变得复杂。

舍勒不仅断然否定了培根所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的大胆性假设,还在知识社会学的理论指导下,推导了知识的概念、分类、作用等基本问题。“从舍勒对知识的三种类型及其关系的论述可以看出, 在方法上他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所谓“反”就是指对孔德思想的批判;所谓“正”就是通过提出自己的观点构建知识社会学理论体系。就前者而言, 舍勒批判了孔德的‘三阶段法则’这一历时性结构。就后者而言, 舍勒论述问题的角度更多, 也更为充分, 不仅包括‘人类求知欲的情绪性根源’, 而且包括人类动机、目的、认识精神活动、位格类型等角度。”[3]

概言之,舍勒的知识生产观阐述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是知识,特别是社会知识的主要产生来源,知识的社会学问题其实就是知识从“物化”到“人为化”的发展过程。

当前经济发展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社会改革逐步踏入深水区,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牢牢把握思想意识舆情的主导权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教育事关千家万户,校长,作为学校领导的核心人物,牢牢把握教育舆情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中小学校长舆情意识已初步建立的现状,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校长对教育舆情建设方案的督查,进一步纳入到中小学校长考核评价体系中,有力推进校长教育舆情意识向领导行为的有效转化。

2.知识有什么用。舍勒在书中的一个显著观点就是“知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物”,实证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是西方之所以在工业革命以来纵横全球驰奔的学历依据,而东方因为固守一成不变的形而上学的圣贤学说而停滞不前。在我们看来,知识是人类文明得以绵延不绝的重要载体,是启迪人智慧,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媒介,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求学是为了认识规律并掌握运用知识的规律,进而为现实生活服务。

二、舍勒的知识社会学理论是以知识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舍勒的知识生产观是站在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上来看待当时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刚刚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虽然暂时达成了一致的和平协议,但是英法主导的国际联盟不仅瓜分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还依然推行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出生在德意志统一后飞速发展时代的舍勒,自然不会坐视英法等协约国对德国的不公正待遇,要从意识形态领域来证明德国哲学的伟大和“罗马-日耳曼-德意志”的光荣学术传统。在此基础上,不管是古希腊的柏拉图,还是法兰西的卢梭,抑或是英格兰的培根,他们只不过是德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佐证。黑格尔、康德、马克思、韦伯等德国的这些哲学家们所经历过的理论和社会实践知识,是舍勒知识生产观的主要论述对象。

对于古代中国的知识生产问题,舍勒是持毫不客气的批判态度。一是君权神授的思想导致了王权的至高无上的权威,知识生产和科技进步统统听命于“圣明”的君主圣裁和先贤的教诲;二是中国古代思想哲学所讲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观点更强调的是“个人的修行”而不是组织的力量,所以中国的技艺和知识总是在“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远古典籍中寻找根据和慰藉,而忽略了作为人的发展对“知识”的渴求和能动性。在这一点上,舍勒的知识生产观是值得深入探究的。

2017 年春节期间该站点监测数据显示, ρ(PM2.5) 、 ρ(PM10) 最大值分别为 142μg/m3、172μg/m3。同时,ρ(PM2.5) /ρ(PM10) 平均值为74.5%,表明春节期间南京市城区细粒子所占比例较大。二次无机离子SNA(NO3-、SO42-、NH4+)共占总离子浓度的81.5%,这表明了大气二次污染较为严重。

在我们看来,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也必然影响着知识问题。知识问题说到底是一个教育心理学范畴问题,是关于认知和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历经近百年的发展,教育心理学早已超越舍勒的那个时代,不仅他所期待的创造交流知识的欧洲大学没有成立,就连他所百般诋毁的马克思主义也早已在全球落地生根,更令他难以置信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已经和平崛起于欧洲和美国所构建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之中,即便是这旧秩序——联合国、马歇尔计划、布雷顿森林体系,乃至“石油—美元”霸权——也是舍勒所谓的知识和社会学问题所不能企及的。那么,到底什么是知识呢?“从本质上说,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于联系的能动反映,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在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现实活动中,获得来自客体的各种信息,用一定的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组织,形成对事物的理解,从而形成知识。知识不同于数据和信息。数据是客观世界的、相对零散的事实,是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是一条条合乎语法、语义的消息组成,信息给知识的建构提供了必要的材料。所以知识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经过主观建构的信息,个人在加工信息、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某些观点和解释。信息本身是客观的、可以共享的,而知识却带有主观色彩,是以前学习的结果,并影响以后的学习。知识一方面存储在个体的头脑中,成为个体知识或主观知识,同时又可以通过文字符号等表达出来,传播开来,成为公共知识和客观知识,而人可以通过学习和交往活动,借助于公共知识来发展自己的个体知识。”[4]因此,在教育心理学家看来,舍勒的知识学观点,只是处于初级阶段的心理学不愿意脱离于其母体哲学的最后挣扎,试图在社会学领域开拓一片新天地。

本书是专门为在思考、构建新的商业模式的过程中遇到烦恼的商务人士编写的。本书用丰富的图解,分4章介绍了商业模式的定义、有代表性的商业模式的类型、企业事例及思考新商业模式所需要的技巧等内容。本书适合企业商务人士及对商务模式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作者池本正纯,1984年开始担任日本专修大学经营学系教授,负责企业家论、风险经营论、workinglife等科目的教学

1.什么是知识。在舍勒看来,知识就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只不过它分为“宗教知识、形而上学知识以及实证知识”。我们现在探讨的知识问题,和舍勒是有距离的。不只是因为时代、地域问题,更在于我们是在学习领域,而他更多的在哲学和唯心领域。舍勒认为,知识问题,是社会问题。古罗马以及中世纪的教会管理自然会出现西方的实证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东方的神秘的玄妙的形而上学和帝王的无上权威则必然导致人文社会科学的发达。

结合本题,需要确定四个点,因为问题与图形大小无关,只需确定图形的形状.在△ACD中,分析条件可知∠ACD=∠CAD=11°,∠ADC=138°,则△ACD的形状可以确定,即可确定A、C、D三点.唯有点B不能确定,因此,可明确本题就是构造点B.

三、舍勒知识生产观的主要特征

舍勒知识生产观梳理了西方的哲学史、心理学史和社会发展史,而这些知识的推理和发现过程就是知识的生产和传播过程。舍勒对下列科学知识的看重程度依次递减:实证科学、精神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实证科学是舍勒知识生产的主要来源。虽然舍勒讲的知识问题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还一再批评马克思的“物质决定意识”理论,但是舍勒作为见证了德国飞速发展、历经一战的创伤和战败后的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不可避免地对实证科学创造的知识、技能和物质财富持赞赏态度。因此,舍勒认为“科学至少时常像技术先于科学而存在并且刺激科学发展那样,先于技术而存在并且刺激技术的发展——而且,技术绝不像实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使我们相信的那样,只是片面地先于科学而存在并且刺激科学的发展。”[5]在舍勒自相矛盾的论证中,可以看出舍勒力图要超越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却又无力地陷入了所谓的“现象学”“知识社会学”等细分学科的创新中,这也是他多年来被人所忽视的重要原因。

2.精神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是舍勒知识生产的主要对象。舍勒的知识生产尽管在现实面前不可不成为“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的观点,但作为具有深刻批判意识的德国哲学家,势必要在精神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意识形态领域有所突破。舍勒指出,“思维是一种极其微不足道的、“运用各种意象和思想进行实验的过程”,以至于反过来说,各种真实存在的实验也都只不过是这些思想内容之间的逻辑性因果关系的物质外表以及对这些因果关系的维护而已。”[6]舍勒是比较看重大学对知识生产的作用的,所以他在书中比较了欧洲各国的大学特征,甚至指出了美国的教会和中国大学的关系,尽管这是片面的观点。

四、舍勒知识生产观的局限性

“教育心理学家相信,关于教育和学习的知识应该来自更为客观的信息来源,也就是说,来自系统研究的信息”。[7]舍勒坚信他的知识生产观来自于“古希腊-古罗马-神圣罗马帝国”的强大学术传统,自然不会像他笔下的笛卡尔、黑格尔和卡尔·马克思那样经不起推敲。然而,人无完人。舍勒的知识生产观尽管描述了知识的社会学问题和心理学现象,有其特定的历史贡献,但也有着无法回避的局限性。

一是舍勒知识生产观的累赘、重复和语焉不详。舍勒在描述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尽管使用了大量的例证,但是由于其叙述过程中的条理不清、语无伦次和句式杂糅,导致他的知识生产观必须在读者的深入思考和比对下才能找出草灰蛇线。二是舍勒的唯心主义观点值得警惕。舍勒在论及知识社会学和文化社会学问题时,一再表示对西方中世纪以来的教会力量的感叹和敬仰,这是我们在学习西方理论著作时务必要时刻警醒,小心地进行批评借鉴。

参考文献:

[1]陈欣琦.舍勒和曼海姆异同说——对知识社会学起源的一种探索性比较[J].学术交流,2016(5):159-164.

[2]舍勒著、艾彦译.知识社会学问题[M].译林出版社,2014:15.

[3]苑国华.舍勒的“谐调时代”论析——以知识社会学为视角[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5.

[4]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48.

[5]舍勒著、艾彦译.知识社会学问题[M].译林出版社,2014:172-173.

[6]舍勒著、艾彦译.知识社会学问题[M].译林出版社,2014:175.

[7] 奥姆罗德著、雷雳等译.教育心理学精要(第3 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6

On Scheler's View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A Case Study of Sociology of Knowledge

Ma yan
(He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 Zhengzhou, 451450)

Abstract:Sociology of Knowledge is one of Max Scheler's representative works. He analyzed the basic problems of social philosophy,especially the phenomenology of knowledge and the phenomenon of knowledge in social philosophy from his own view.Scheler believed that sociology of knowledge is a component of cultural sociology. He calls the reality of nature and society the elements of reality,and the fields of ideas,values and knowledge the elements of ideas.The evolution of these elements follows the three-stage law,which is blood relationship, political power and economic factors,and they cannot be reversed.Scheler also made a profound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up knowledge and individual knowledge.In the information-based society, the updating speed of knowledge is accelerating. Scheler's sociology of knowledge theory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which has brought innovation and inspiration to the philosophical field at home and abroad.

Keyword: Knowledge;Sociology of Knowledge;Knowledge Production Concept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08(2019)04-0021-04

[收稿日期]2019-06-20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金庸小说教育价值及对语文教学的影响研究”(2020-ZDJH-147);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双创’视阈下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研究”(〔2019〕-JKGHYB-0416);河南省社科联课题“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SKL-2019-850)等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马艳(1983-),女,河南南阳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责任编辑:张少云)

标签:;  ;  ;  ;  ;  ;  ;  ;  

马艳:论舍勒的知识生产观——以《知识社会学问题》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