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消融论文_李鸿飞,欧登科,刘朝晖,郎明健,韩乾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导管消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导管,射频,超声,心房,心律失常,肺静脉,隔离室。

导管消融论文文献综述

李鸿飞,欧登科,刘朝晖,郎明健,韩乾国[1](2019)在《导管射频消融联合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老年患者房间隔缺损伴心房颤动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73岁,10年前行超声心动图提示房间隔缺损(继发孔中央型),心电图提示为窦性节律。入院前3个月反复出现阵发性心悸,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入院接受一站式房颤导管消融联合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心电图维持窦性心律,超声心动图提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未见残余分流,患者右房内径明显缩小,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杨萍,沈艳琳,张金莲,李莉霞[2](2019)在《1例房颤导管消融术后肝功能异常抗凝治疗药学监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时联用胺碘酮过程中引起肝功能异常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异常升高的药学监护作用。方法分析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密切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及时调整华法林剂量,分析华法林与胺碘酮的作用机制、相互作用,阐述胺碘酮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结果 INR异常波动为肝功能暂时损伤及华法林与胺碘酮联用所致;肝功能异常可间接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两药联用增强华法林的作用,待INR恢复至目标范围,再加用华法林;患者状况稳定,顺利出院。结论临床药师的药学监护可协助临床医师发现药物治疗存在的问题,在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时应注意有相互作用的药物对INR值的影响,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业》期刊2019年23期)

林维谦,李进,林加锋[3](2019)在《经肺动脉干射频导管消融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1例起源于肺动脉干的室性期前收缩(PVCs)经右心室流出道(RVOT)多通道传导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导管消融过程。患者男性,11岁。因"反复心悸半年,加重1个月"入院。半年前因频发PVCs住本院儿童心血管科治疗,经倍他乐克、稳心颗粒、心律平等治疗症状改善,但停药后症状再现。动态心电图示PVCs总数51 914次/24h,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0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8%。入院后心电图可见频发PVCs。结果在肺动脉窦试消融失败,最终于肺动脉干(MSPA)处标测到"最早"心室电位领先体表心电图QRS波群-35ms,此处消融成功。(本文来源于《心电与循环》期刊2019年06期)

张弘,李凌燕,吕天娇,张华,邓伟明[4](2019)在《5F微孔灌注导管在经皮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中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5 F微孔灌注导管在经皮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术(RDN)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RDN治疗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普通导管消融组和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每组15例。普通导管消融组使用5 F温控消融导管,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使用头端带小侧孔的5 F微孔灌注导管,标测及消融时用冷盐水灌注。所有患者术后随访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及随访期间诊室血压、24 h动态血压、血生物化学指标和心脏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RDN治疗。随访期间,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24 h动态血压收缩压下降值较普通导管消融组更明显[(34.67±13.02)mmHg vs(17.00±16.74)mmHg,P<0.01;1 mmHg=0.133 kPa];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24 h动态血压舒张压明显下降,与普通导管消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20±7.15)mmHg vs(87.60±8.17)mmHg,P<0.05]。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随访期间服用降压药物的种类较普通导管消融组有减少的趋势,尤其在利尿剂的使用方面,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服用利尿剂的比例低于与普通导管消融组(P<0.05)。在手术消融中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可显着降低导管消融时的温度(P<0.001),获得更大的释放能量(P<0.05),阻抗下降幅度也较普通导管消融组更大(P<0.05)。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低血压晕厥及黑蒙,未出现肾功能恶化的表现。结论 5 F微孔灌注消融导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肾动脉消融导管,在RDN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中,其在降低收缩压及减少利尿剂的使用方面较普通消融导管更具优势。(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陈漠水,张福伟[5](2019)在《心内超声导管在心律失常射频消融中的优势》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生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叁维标测技术已是当代的主流技术,叁维标测可重建心脏叁维结构,并与心电学有效结合,有助于术者快速确定各种心律失常的形成机制,并直观、精准地定位有效靶点并消融,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降低了X线量。但是叁维标测所构建的心脏叁维结构与实际仍存在一定差距,而且在一些特殊类型心律失常中有一定局限性。近几年来,心内超声导管逐步发展,并与叁维标测系统密切结合,弥补了单纯叁维标测的不足,在一些特殊心律失常的消融中凸显了明显的优势。(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喻荣辉,赵欣[6](2019)在《无射线导管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X线是传统介入电生理检查与导管消融治疗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但长期的射线暴露危害以及射线防护设施佩戴造成的骨骼运动系统损害都不容忽视。另外,孕妇、幼儿以及射线敏感等特殊患者的存在也提倡不依赖射线的介入环境。近年来,随着压力感知导管、心腔内超声等新器械的问世以及叁维电解剖系统演进、相关技术的深度挖掘,基于极低/无射线导管消融技术/策略以及其安全性的探索与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量的临床研究充分证实了"无射线"导管消融技术/策略处理绝大多数心律失常疾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新器械、新技术及新理念必将助推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治疗步入"无射线"时代。(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李明哲,左铁成[7](2019)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快速型心律失常之一,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一方面是影响到患者正常生活、另一方面也会加重社会、国家的负担。临床通常采用的用药方案主要是控制心室率和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两种方法。由于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使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近年来房颤导管消融治疗在房颤治疗中的优势日趋明显,尤其是对于不能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不断涌现出前沿的技术和尖端术式。本文对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机制、消融手段、手术方法及并发症做如下综述。(本文来源于《医学食疗与健康》期刊2019年14期)

吴有华[8](2019)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的预后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86例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右心室流出道室早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消融即刻成功率与各项手术操作时间;比较患者消融前后早搏频率;通过门诊、电话或通信方式进行术后随访,记录患者室早复发情况、复发患者再次手术的手术成功率及有无急性或远期并发症发生;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86例患者中,消融后82例流出道室早不再自发,消融即刻成功率为95.3%(82/86);患者平均消融操作时间(48.2±18.5)min, X线曝光时间(6.9±4.2)min,总放电时间(473.8±252.6)s。患者消融后早搏频率为(456.4±896.7)次/24 h,低于消融前的(23825.8±13075.8)次/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7.6±3.8)个月,复发7例,复发率为8.5%(7/82);再次手术,成功5例,成功率为71.4%(5/7),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急性或远期并发症。患者消融后, SF-36评分为(79.5±5.1)分,高于消融前的(62.3±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早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30期)

张璇,王劲风,汤圣兴[9](2019)在《室性心动过速的导管消融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可直接导致患者心脏性猝死。针对室速治疗的药物及疗效有限。随着导管介入技术的发展,如今导管消融治疗室速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针对导管消融治疗室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实用心电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孙鸣宇,王祖禄,梁明,杨桂棠,金志清[10](2019)在《伴发左心房自发性超声显影的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围术期抗凝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伴发左心房自发性超声显影(LASEC)的心房颤动(AF)患者导管消融围术期抗凝治疗的方法、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2018年1—12月行导管消融的AF患者595例,其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出LASEC者147例(LASEC组),无LASEC者448例(无LASEC组)。结果 LASEC组持续性AF比例高于无LASEC组(36.7%比27.0%,P=0.025),左心房(LA)内径大于无LASEC组[(41.4±4.7)mm比(36.8±4.9)mm,P<0.001]。两组术前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或达比加群酯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ASEC组术前抗凝时间长于无LASEC组[(17.2±11.2)d比(7.2±7.6)d,P<0.001],术中肝素用量大于无LASEC组[(8925.5±1532.2)U比(8010.2±1473.7)U,P=0.004],平均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值大于无LASEC组[(333.0±31.3)s比(296.0±27.6)s,P=0.001]。两组围术期均无卒中及重要脏器出血发生。LASEC组及无LASEC组分别随访(8.9±2.7)个月及(9.7±2.8)个月,随访期间出血事件及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接受AF导管消融的LASEC患者,围术期强化抗凝治疗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导管消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时联用胺碘酮过程中引起肝功能异常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异常升高的药学监护作用。方法分析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密切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及时调整华法林剂量,分析华法林与胺碘酮的作用机制、相互作用,阐述胺碘酮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结果 INR异常波动为肝功能暂时损伤及华法林与胺碘酮联用所致;肝功能异常可间接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两药联用增强华法林的作用,待INR恢复至目标范围,再加用华法林;患者状况稳定,顺利出院。结论临床药师的药学监护可协助临床医师发现药物治疗存在的问题,在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时应注意有相互作用的药物对INR值的影响,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导管消融论文参考文献

[1].李鸿飞,欧登科,刘朝晖,郎明健,韩乾国.导管射频消融联合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老年患者房间隔缺损伴心房颤动一例[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9

[2].杨萍,沈艳琳,张金莲,李莉霞.1例房颤导管消融术后肝功能异常抗凝治疗药学监护[J].中国药业.2019

[3].林维谦,李进,林加锋.经肺动脉干射频导管消融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1例[J].心电与循环.2019

[4].张弘,李凌燕,吕天娇,张华,邓伟明.5F微孔灌注导管在经皮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中的临床观察[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9

[5].陈漠水,张福伟.心内超声导管在心律失常射频消融中的优势[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9

[6].喻荣辉,赵欣.无射线导管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9

[7].李明哲,左铁成.房颤导管消融治疗[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

[8].吴有华.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

[9].张璇,王劲风,汤圣兴.室性心动过速的导管消融进展[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9

[10].孙鸣宇,王祖禄,梁明,杨桂棠,金志清.伴发左心房自发性超声显影的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围术期抗凝治疗[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电子心脏起搏器植入(图为起搏器电极固定...导管消融虚拟手术操作试验过程非药物治疗-图31-9 肺静脉节段电隔离术9 希浦系统近端室速导管消融 X 线...15 导管消融在房颤治疗中的应用

标签:;  ;  ;  ;  ;  ;  ;  

导管消融论文_李鸿飞,欧登科,刘朝晖,郎明健,韩乾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