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垂直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构,南亚,对流层,南极,林分,成核,声速。
垂直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姜俊,陈贝贝,赵秀海,庞丽峰[1](2019)在《以林分垂直结构为导向的大径材作业实验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材林经营的目标是生产木材,尤其是大径材高品质的木材。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整林分结构,可以有效促进林木生长,生产出大径级木材,满足对高品质、大径材材种的需求,达到森林经营的目标。科学有效的林分作业法是调整林分结构的具体措施。利用吉林蛟河阔叶红松林样地数据,分析林分垂直结构特征,论述森林发展类型框架、作业法设计的机理以及包括全周期经营的技术要素等,并提出以林分垂直结构为导向的红松-大径材作业法的设计方法。旨在为阔叶红松林大径材培育提供现实途径,为森林经营作业法设计提供示范参考。(本文来源于《林业资源管理》期刊2019年05期)
侯倩男,吴金荣,马力,张建兰[2](2019)在《负梯度声速剖面的浅海混响平均强度的垂直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声速剖面是影响声场能量重新分配的主要参量。混响包含有双程传播和反向散射过程,文中根据全波动混响理论,从声速剖面对简正模态的垂直结构的影响出发,通过数值仿真和理论分析研究了负梯度声速剖面对双程传播损失和反向散射强度的垂直结构的影响,进而得到声速剖面对混响平均强度的垂直结构的影响。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传播距离近的条件下,混响平均强度的垂直结构受声速剖面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忽略不计;传播距离足够远,并且相对声速梯度在10~(-4) m~(-1)量级时,混响平均强度的垂直结构才会受声速剖面的影响有明显的变化。负声速梯度下的混响实验也表明,在有限的混响时间内,混响平均强度的垂直结构保持稳定。(本文来源于《声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吴辉,雒佳丽,纪海宇,王丽娟,田红瑛[3](2019)在《南亚高压的水平和垂直结构及其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48—2016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南亚高压的水平与垂直结构、中心强度、位置及多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多年平均相比,在上对流层下平流层区域(70、100、150、200 hPa),不同典型异常年份南亚高压的水平结构表现出双中心、纬向与经向跨度变大的特征,但不同高度其水平范围变化不同。近69 a对南亚高压内部空气束缚的东风急流最大风速整体呈减弱趋势,而西风急流的最大风速则无明显变化趋势。南亚高压的热力和动力垂直结构在不同年份有所不同,即东、西风急流强度和温度异常存在年际差异。1948—2016年南亚高压的厚度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大致为6.32~6.42 km。各高度南亚高压中心位势高度值在1975—1980年间均上升了0.1 gpkm左右,且中心位置存在东西振荡和南北位移,但这种变化幅度存在一定差异。(本文来源于《干旱气象》期刊2019年05期)
王良明,李渊,张然,田永军,张俊[4](2019)在《西北太平洋日本鲭资源丰度分布与表温和水温垂直结构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北太平洋公海区域为我国近年来重点开发的海域,而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为该海域的重要经济鱼种,本文初步探讨了该海域日本鲭渔场的形成机制。根据2015年4—6月春季航次和2016年6—7月夏季航次西北太平洋灯光围网船各站点的调查数据,对日本鲭资源丰度分布与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ture,SST)、水温垂直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春季日本鲭的站位平均渔获率为736.94 kg/h,高于夏季的498.87 kg/h。日本鲭渔场的分布范围随季节变化而略有差异,春季主要集中在40°N、151°E~153°E海域,夏季主要集中在41°N、154°E~160°E海域。春、夏两季渔场的SST范围有所差异,春季渔场SST范围为7~19℃,最适SST为11~15℃;夏季渔场SST范围为8~24℃,最适SST为8~12℃。分析了不同季节的5~50、50~100和5~100 m水温垂直梯度与站位平均渔获率的关系,表明不同季节渔场的水温垂直梯度差异明显,从50~100 m水温垂直梯度来看,春季日本鲭的站位平均渔获率在0.10~0.15℃/m组距内达最大;夏季,站位平均渔获率随水温垂直梯度增加而减少,在-0.05~0.00℃/m组距内达最大。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ΔT_(50~100)(50~100 m水温垂直梯度)是对日本鲭渔获率影响最显着的因子,关联度为0.991,纬度、经度和T_(50)等次之。同时分析了所选取的3个代表性站点的水温垂直结构,表明在50~100 m水深范围内有温跃层的站点渔获产量较高,因此,日本鲭渔获率的大小可能与50~100 m水深范围内温跃层的形成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王羿磊,孙红亮[5](2019)在《3D Echoscope系统对垂直结构冲刷破坏检测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3D Echoscope系统具备独特的换能器系统、对垂直结构敏感度高、实时性现场观测等特点。文章以库区边坡冲蚀探测为研究背景,较好地解决了高水流作用下的垂直结构冲刷破坏的无损检测问题,并有效地规避潜水员下潜探测工作的安全隐患,为工程安全性评价及后期修复提供了数据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利技术监督》期刊2019年05期)
向朔育,李跃清,闵文彬,王雪芹[6](2019)在《基于CloudSat探测的西南低涡对流云垂直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CloudSat卫星数据,结合多源常规和遥感等气象资料,研究分析了2013年8月6~7日的一次受西南低涡向西北方向移动发展影响的强降水天气过程中,对流云发展的叁维结构和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西南低涡发展有利于受其影响的对流云团发展为深厚对流云。西南低涡发展和成熟阶段低涡中心与强对流中心均不一致,强对流中心位于低涡中心以南。西南低涡不同发展阶段对流云团发展均符合"撒播-供水"机制。低涡发展成熟阶段对流云内部存在高温高湿中心。(本文来源于《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徐敏,杨清华,李煜斌,韩博,杨元建[7](2019)在《1987—2017年间南极点大气风温垂直结构及趋势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1987—2017年南极点的无线电探空数据,研究了地面至30km海拔高度的气温、风向和风速的垂直分布及变化趋势.多年平均的逐月数据表明,气温在各高度上均具有显着的季节变化,南半球夏季(冬季)对流层低层温度最高达-25℃(最低达-60℃),分别出现于1月(7月)地面以上约500m (近地面).近30年来,年平均地面气温呈0.3℃/10a的增加趋势,增温趋势总体上随高度增加而减缓,至对流层上层的气温变化趋势为负,约为-0.25℃/10a.对于对流层整层平均气温,秋季上升趋势在四季中最为明显,达0.55℃/10a,而年平均气温的趋势约为0.3℃/10a.近地面全年盛行东北风,风速大多在2~10m·s~(-1)范围内;对流层的低层(高层)为西北风(西南风),在海拔6~9km处,对流层急流可达25m·s~(-1);而平流层低层(高层)为南风(东南风),最大风速可超过30m·s~(-1).风速和温度梯度变化特征在地面至10km(10~30km)高度段表现为负相关(正相关).近30年近地面呈现北风增加东风减少的趋势,而高空南风减少,东风和北风增多.对流层整层平均风速显示,各季节平均风速均呈增加趋势,并且与温度类似,秋季的增加趋势最显着,达0.59m·s~(-1)/10a,而春季趋势最为平缓,仅0.05m·s~(-1)/10a.对流层整层年平均风速的线性趋势为0.24m·s~(-1)/10a,地面年平均风速呈0.05m·s~(-1)/10a的增加趋势.(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杜伟华[8](2019)在《利用平片蓝宝石衬底制备高功率垂直结构LED》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平片蓝宝石衬底上,通过引入AlN缓冲层,优化成核层与粗糙层的生长条件,生长出了表面平整的GaN薄膜,晶体质量得到显着提升。通过引入AlN缓冲层,将X射线衍射(XRD)下样品(002)面的半高宽(FWHM)由232″降低至148″;通过减薄成核层厚度、提升粗糙层生长压力,将样品(102)面和(100)面的FWHM分别由243″和283″降低至169″和221″。研究了不同成核层和粗糙层的生长参数对GaN薄膜表面形貌的影响,随着(102)面和(100)面FWHM的降低,表面平整度亦得到改善,粗糙度由约3.8 nm下降到约1.6 nm。利用优化后的底层条件生长了高质量GaN薄膜,在3.5 A/mm~2电流密度下,与参考样品相比,制备出的LED样品的光输出功率由863 mW提升至942 mW,提升了约9%。(本文来源于《半导体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9](2019)在《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硅基AlGaN垂直结构近紫外大功率LED外延、芯片与封装研究及应用”启动会议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7月24日,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硅基AlGaN垂直结构近紫外大功率LED外延、芯片与封装研究及应用"启动会议在国星光电召开。该项目为2018~2019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第叁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重大专项资助项目,由国星光电牵头申报,佛山市国星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东莞科视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参与。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及禅城区经科局的领导及行业专家出席了启动会议。(本文来源于《中国照明电器》期刊2019年07期)
孙丽,马嘉理,赵妹慧,杨磊,刘旸[10](2019)在《基于CloudSat卫星观测资料的辽宁省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云系垂直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区分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云垂直结构的差异,从而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参考,对2004—2014年辽宁省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期间,500、850 hPa以及地面的天气形势进行了统计,利用CloudSat卫星观测资料对筛选的出现频率≥2次·a~(-1)的系统配置下的云垂直结构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典型系统影响下的作业云系垂直结构特征。根据系统配置差异,2004—2014年间影响辽宁省的共有225次过程,可划分为17种配置类型,其中典型天气系统四种,分别为西风槽—切变线—冷锋(CF型)、西风槽—低涡—蒙古气旋(MCW型)、西风槽—低涡—南方气旋(SC型)和低涡—低涡—蒙古气旋型(MCV型)。对四种典型天气系统影响下的云垂直结构分析发现,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云层均以单层云为主。SC影响下的云层发展较为旺盛,云底较低而云顶较高,云层深厚。MCW影响下的云层云底高度较高,云层较薄。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的云夹层厚度大多(>50%)在1 km以下,而且随着云层数目增加,低于1 km的云夹层所占的比例增加。将云底高度≤2 km且云厚≥2 km视为作业云系,发现有云条件下,SC型符合条件的作业云系最多(59.7%),而MCW型影响下最少(14.5%)。作业云系以单层低冷云为主,单层低冷云的云底高度低于1 km且云顶高度可达7 km以上,作业云系的云夹层厚度对降水云催化效果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气象》期刊2019年07期)
垂直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声速剖面是影响声场能量重新分配的主要参量。混响包含有双程传播和反向散射过程,文中根据全波动混响理论,从声速剖面对简正模态的垂直结构的影响出发,通过数值仿真和理论分析研究了负梯度声速剖面对双程传播损失和反向散射强度的垂直结构的影响,进而得到声速剖面对混响平均强度的垂直结构的影响。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传播距离近的条件下,混响平均强度的垂直结构受声速剖面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忽略不计;传播距离足够远,并且相对声速梯度在10~(-4) m~(-1)量级时,混响平均强度的垂直结构才会受声速剖面的影响有明显的变化。负声速梯度下的混响实验也表明,在有限的混响时间内,混响平均强度的垂直结构保持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垂直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姜俊,陈贝贝,赵秀海,庞丽峰.以林分垂直结构为导向的大径材作业实验设计[J].林业资源管理.2019
[2].侯倩男,吴金荣,马力,张建兰.负梯度声速剖面的浅海混响平均强度的垂直结构[J].声学学报.2019
[3].吴辉,雒佳丽,纪海宇,王丽娟,田红瑛.南亚高压的水平和垂直结构及其变化特征[J].干旱气象.2019
[4].王良明,李渊,张然,田永军,张俊.西北太平洋日本鲭资源丰度分布与表温和水温垂直结构的关系[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王羿磊,孙红亮.3DEchoscope系统对垂直结构冲刷破坏检测效果分析[J].水利技术监督.2019
[6].向朔育,李跃清,闵文彬,王雪芹.基于CloudSat探测的西南低涡对流云垂直结构特征[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9
[7].徐敏,杨清华,李煜斌,韩博,杨元建.1987—2017年间南极点大气风温垂直结构及趋势变化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19
[8].杜伟华.利用平片蓝宝石衬底制备高功率垂直结构LED[J].半导体技术.2019
[9]..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硅基AlGaN垂直结构近紫外大功率LED外延、芯片与封装研究及应用”启动会议召开[J].中国照明电器.2019
[10].孙丽,马嘉理,赵妹慧,杨磊,刘旸.基于CloudSat卫星观测资料的辽宁省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云系垂直结构特征[J].气象.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