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双行程的推压驱动结构,包括支架,还包括设于支架的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连接的顶块、活动设置于支架的挡止机构、与挡止机构驱动连接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套设于第一驱动机构的第一行程调节部件,所述挡止机构和顶块配合用于挡止第一驱动机构的第一段行程以及开启第一驱动机构的第二段行程,所述第一行程调节部件用于调节第一段行程的长度,所述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以及贯穿支架本体设置的穿孔,所述顶块活动设置于穿孔内;本申请能够实现对外界装置的双行程驱动,提高对外界装置锁定位置的精确度,极大地扩大应用范围和应用领域。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双行程的推压驱动结构,其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支架的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连接的顶块、活动设置于支架的挡止机构、与挡止机构驱动连接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套设于第一驱动机构的第一行程调节部件,所述挡止机构和顶块配合用于挡止第一驱动机构的第一段行程以及开启第一驱动机构的第二段行程,所述第一行程调节部件用于调节第一段行程的长度,所述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以及贯穿支架本体设置的穿孔,所述顶块活动设置于穿孔内。
设计方案
1.一种双行程的推压驱动结构,其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支架的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连接的顶块、活动设置于支架的挡止机构、与挡止机构驱动连接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套设于第一驱动机构的第一行程调节部件,所述挡止机构和顶块配合用于挡止第一驱动机构的第一段行程以及开启第一驱动机构的第二段行程,所述第一行程调节部件用于调节第一段行程的长度,所述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以及贯穿支架本体设置的穿孔,所述顶块活动设置于穿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行程的推压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固定脚架、第二固定脚架、第一气缸本体、与第一气缸本体驱动连接的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突伸出第一气缸本体并穿设于支架本体的穿孔,所述第一行程调节部件、顶块均套设于第一活塞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行程调节部件用于调节顶块在第一活塞杆一端上的位置,所述顶块位于第一气缸本体与第一行程调节部件之间,第一气缸本体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固定脚架,第一气缸本体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固定脚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行程的推压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连接头,所述第一活塞杆另一端突伸出第一气缸本体并与连接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行程的推压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支架本体的扳块、滑动设置于支架本体的滑动杆以及套设于滑动杆的弹性部件,所述滑动杆的一端抵触于扳块,所述弹性部件用于驱动滑动杆复位并抵触扳块返回挡止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行程的推压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扳块包括挡头以及与挡头一体设计的摆尾,所述顶块设有与挡头相对应的挡止部,所述摆尾抵触于滑动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行程的推压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设有弯折部,所述滑动杆滑动设置于弯折部,所述滑动杆连接有抵头,所述弹性部件位于抵头与弯折部之间,所述抵头与摆尾抵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行程的推压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支架本体的第二气缸本体、与第二气缸本体驱动连接的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突伸出第二气缸本体一端并穿设于第二支架本体,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转动设有滚轮,所述摆尾位于滚轮与滑动杆之间,所述滚轮抵触摆尾转动用于开启第一驱动机构的第二段行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行程的推压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还包括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包括与第二活塞杆连接的连接部件本体、以及设置于连接部件本体的两个支撑脚,所述滚轮穿设有转动轴,所述滚轮转动设置于两个支撑脚之间,转动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两个支撑脚。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行程的推压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设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与摆尾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行程的推压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靠近第一行程调节部件的一侧设有倒角。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双行程的推压驱动结构。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常用气缸驱动其它装置工作,气缸能驱动完成直线运动,在各行各业内得到广泛应用。现有直线运动一般为单行程,压缩以及运动行程有限,极大地限制了气缸应用范围和应用领域。
目前,当需要驱动其它装置连续移动两段行程时,通常将两个气缸尾端串联形成一个总的驱动结构,但是通常气缸的驱动行程固定,两段行程的路程难以控制,导致锁定位置不够精确,第二段行程容易冲击损坏相关构件,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求,对人们造成很大的困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行程的推压驱动结构,能够实现对外界装置的双行程驱动,提高对外界装置锁定位置的精确度,极大地扩大应用范围和应用领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行程的推压驱动结构,其包括支架,还包括设于支架的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连接的顶块、活动设置于支架的挡止机构、与挡止机构驱动连接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套设于第一驱动机构的第一行程调节部件,所述挡止机构和顶块配合用于挡止第一驱动机构的第一段行程以及开启第一驱动机构的第二段行程,所述第一行程调节部件用于调节第一段行程的长度,所述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以及贯穿支架本体设置的穿孔,所述顶块活动设置于穿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固定脚架、第二固定脚架、第一气缸本体、与第一气缸本体驱动连接的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突伸出第一气缸本体并穿设于支架本体的穿孔,所述第一行程调节部件、顶块均套设于第一活塞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行程调节部件用于调节顶块在第一活塞杆一端上的位置,所述顶块位于第一气缸本体与第一行程调节部件之间,第一气缸本体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固定脚架,第一气缸本体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固定脚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连接头,所述第一活塞杆另一端突伸出第一气缸本体并与连接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挡止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支架本体的扳块、滑动设置于支架本体的滑动杆以及套设于滑动杆的弹性部件,所述滑动杆的一端抵触于扳块,所述弹性部件用于驱动滑动杆复位并抵触扳块返回挡止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扳块包括挡头以及与挡头一体设计的摆尾,所述顶块设有与挡头相对应的挡止部,所述摆尾抵触于滑动杆。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本体设有弯折部,所述滑动杆滑动设置于弯折部,所述滑动杆连接有抵头,所述弹性部件位于抵头与弯折部之间,所述抵头与摆尾抵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支架本体的第二气缸本体、与第二气缸本体驱动连接的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突伸出第二气缸本体一端并穿设于第二支架本体,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转动设有滚轮,所述摆尾位于滚轮与滑动杆之间,所述滚轮抵触摆尾转动用于开启第一驱动机构的第二段行程。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还包括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包括与第二活塞杆连接的连接部件本体、以及设置于连接部件本体的两个支撑脚,所述滚轮穿设有转动轴,所述滚轮转动设置于两个支撑脚之间,转动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两个支撑脚。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本体设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与摆尾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顶块靠近第一行程调节部件的一侧设有倒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图3所示,顶块位于第一段行程的起始位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使顶块向左移动,使得顶块与挡止机构抵触;如图4所示,顶块位于第一段行程的终止位置;第一行程调节部件用于调节第一段行程的路程,提高锁定位置的精确度;第一段行程的终止位置也为顶块的第二段行程的起始位置;如图5所示,顶块的第二段行程开始的同时,第二驱动机构驱使挡止机构4转动,使得所述挡止机构低于顶块,第一驱动机构驱使顶块继续向左移动第二段行程;如图6所示,顶块位于第二段行程的终止位置;本申请能够实现对外界装置的双行程驱动,提高对外界装置锁定位置的精确度,极大地扩大应用范围和应用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段行程的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段行程的终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扳块逆时针转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段行程的终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部件、第二活塞杆、转动轴和滚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驱动机构、顶块和第一行程调节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架;11-支架本体;111-弯折部;112-抵接部;12-穿孔;2-第一驱动机构;21-第一固定脚架;22-第二固定脚架;23-第一气缸本体;24-第一活塞杆;25-连接头;3-顶块;31-挡止部;32-倒角;4-挡止机构;41-扳块;411-挡头;412-摆尾;413-转动柱;42-滑动杆;421-抵头;43-弹性部件;5-第二驱动机构;51-第二气缸本体;52-第二活塞杆;53-滚轮;531-转动轴;54-连接部件;541-连接部件本体;542-支撑脚;6-第一行程调节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行程的推压驱动结构,其包括支架1,还包括设于支架1的第一驱动机构2、与第一驱动机构2驱动连接的顶块3、活动设置于支架1的挡止机构4、与挡止机构4驱动连接的第二驱动机构5以及套设于第一驱动机构2的第一行程调节部件6,所述挡止机构4和顶块3配合用于挡止第一驱动机构2的第一段行程以及开启第一驱动机构2的第二段行程,所述第一行程调节部件6用于调节第一段行程的长度,所述支架1包括支架本体11以及贯穿支架本体11设置的穿孔12,所述顶块3活动设置于穿孔12内。
实际运用中,如图3所示,顶块3位于第一段行程的起始位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驱使顶块3向左移动,使得顶块3与挡止机构4抵触;如图4所示,顶块3位于第一段行程的终止位置;第一行程调节部件6用于调节第一段行程的路程,提高锁定位置的精确度;第一段行程的终止位置也为顶块3的第二段行程的起始位置;如图5所示,顶块3的第二段行程开始的同时,第二驱动机构5驱使挡止机构4转动,使得所述挡止机构4低于顶块3,第一驱动机构2驱使顶块3继续向左移动第二段行程;如图6所示,顶块3位于第二段行程的终止位置;本申请能够实现对外界装置的双行程驱动,提高对外界装置锁定位置的精确度,极大地扩大应用范围和应用领域。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包括第一固定脚架21、第二固定脚架22、第一气缸本体23、与第一气缸本体23驱动连接的第一活塞杆24,所述第一活塞杆24的一端突伸出第一气缸本体23并穿设于支架本体11的穿孔12,所述第一行程调节部件6、顶块3均套设于第一活塞杆24的一端,所述第一行程调节部件6用于调节顶块3在第一活塞杆24一端上的位置,所述顶块3位于第一气缸本体23与第一行程调节部件6之间,第一气缸本体23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固定脚架21,第一气缸本体23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固定脚架22。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还包括连接头25,所述第一活塞杆24另一端突伸出第一气缸本体23与连接头25连接。第一活塞杆24的两端均显露出第一气缸本体23,第一气缸本体23驱使第一活塞杆24横向移动,同时第一活塞杆24带动顶块3和第一行程调节部件6。当需要驱动其它装置连续移动两段行程时,传统的做法通常是将两个气缸尾端串联形成一个总的驱动结构,但是气缸的缸体会随着活塞杆的移动而移动,不适用于需要将缸体固定的情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第一固定脚架21、第二固定脚架22用于将第一气缸本体23固定在外界的机架上,避免第一气缸本体23随着第一活塞杆24的移动而移动,提高稳定性。所述穿孔12的纵截面形状与顶块3的纵截面形状相同;所述连接头25用于与外界的移动装置连接;优选地,第一行程调节部件6可以为螺母,所述第一活塞杆24设有与第一行程调节部件6相匹配的外螺纹;如图8所示,第一行程调节部件6向右调节时,使得顶块3的第一段行程的路程加大;第一行程调节部件6向左调节时,使得顶块3的第一段行程的路程减小,提高锁定位置的精确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止机构4包括转动设置于支架本体11的扳块41、滑动设置于支架本体11的滑动杆42以及套设于滑动杆42的弹性部件43,所述弹性部件43可以优选为弹簧,所述滑动杆42的一端抵触于扳块41,所述弹性部件43用于驱动滑动杆42复位并抵触扳块41返回挡止位置。所述扳块41包括挡头411以及与挡头411一体设计的摆尾412,所述顶块3设有与挡头411相对应的挡止部31,挡止部31的形状与挡头411的形状相匹配,所述摆尾412抵触于滑动杆42。所述支架本体11设有弯折部111,所述滑动杆42滑动设置于弯折部111,所述弯折部111用于将滑动杆42滑动设置与支架本体11上,所述滑动杆42连接有抵头421,抵头421和滑动杆42均为圆柱体,抵头421的外径大于滑动杆42的外径,所述弹性部件43位于抵头421与弯折部111之间,抵头421用于将弹性部件43限位于滑动杆42上,所述抵头421与摆尾412抵触。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包括设置于支架本体11的第二气缸本体51、与第二气缸本体51驱动连接的第二活塞杆52,所述第二活塞杆突伸出第二气缸本体一端并穿设于第二支架本体,所述第二活塞杆52的一端转动设有滚轮53,所述摆尾412位于滚轮53与滑动杆42之间,所述滚轮53抵触摆尾412转动用于开启第一驱动机构2的第二段行程。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还包括连接部件54,所述连接部件54包括与第二活塞杆52连接的连接部件本体541、以及设置于连接部件本体541的两个支撑脚542,所述滚轮53穿设有转动轴531,所述滚轮53转动设置于两个支撑脚542之间,转动轴531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两个支撑脚542。所述支架本体11设有抵接部112,所述抵接部112与摆尾412抵接。所述顶块3靠近第一行程调节部件6的一侧设有倒角32。所述扳块41穿设有转动柱413,所述转动柱413用于将扳块41转动设置于支架本体11。具体地,如图3所示,顶块3位于第一段行程的起始位置,扳块41、弹性部件43、第二活塞杆52均位于初始位置,图3中的S1表示第一段行程,图中的S2表示第二段行程;所述第一气缸本体23驱使顶块3向左移动,使得顶块3的挡止部31与挡头411抵触;如图4所示,顶块3位于第一段行程的终止位置,第一段行程的终止位置也为顶块3的第二段行程的起始位置;如图5所示,顶块3的第二段行程开始的同时,第二气缸本体51驱使第二活塞杆52伸长并将摆尾412向左顶,此时弹性部件43被压缩,滑动杆42向左滑动一段距离,整个扳块41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使得挡头411低于顶块3的挡止部31;顶块3向左通过穿孔12,待顶块3通过后所述第二气缸本体51驱使第二活塞杆52回缩,在弹性部件43的弹力作用下,弹性部件43驱使摆尾412向右移动,此时弹性部件43被释放并回到初始位置,滑动杆42向右滑动一段距离回到初始位置,整个扳块41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回到初始位置,第一气缸本体23驱使顶块3继续向左移动完成第二段行程;如图6所示,顶块3位于第二段行程的终止位置;随后顶块3在第一气缸本体23的驱动下向右移动回到第一段行程的起始位置,在此过程中,顶块3的倒角32推压挡头411,整个扳块41再次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使得挡头411再次低于顶块3,顶块3向右通过穿孔12后回到第一段行程的起始位置,随后所述弹性部件43和整个扳块41复位,如此驱动结构完成一次完整的驱动动作,接着进行下一个循环;所述连接头25与外界的装置连接,连接头25与第一活塞杆24远离顶块3的一端固定连接,即连接头25的移动行程与顶块3的移动行程相同,外界的装置的移动行程与连接头25的移动行程相同,达到朝同一方向连续驱动外界的装置移动两段行程的目的,且行程的长度能够进行调整;本申请能够实现对外界装置的双行程驱动,提高对外界装置锁定位置的精确度,极大地扩大应用范围和应用领域。所述抵接部112用于挡住摆尾412,在顶块3的第一段行程中防止摆尾412摆动,使得挡头411有效地挡止顶块3,提高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2397.3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638137U
授权时间:20191115
主分类号:F15B 15/02
专利分类号:F15B15/02
范畴分类:27J;
申请人:东莞市福莱利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东莞市福莱利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良边工业区
发明人:王睢秦
第一发明人:王睢秦
当前权利人:东莞市福莱利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万江
代理机构:44215
代理机构编号: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活塞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