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钠论文_吴子杰,李鑫,李志伟,李迪,翟阅臣

导读:本文包含了丙烯酸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丙烯,酸钠,丙烯,丙烯酰胺,复合材料,离子,丁腈橡胶。

丙烯酸钠论文文献综述

吴子杰,李鑫,李志伟,李迪,翟阅臣[1](2019)在《碳纳米点@聚丙烯酸钠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绿光碳纳米点(g-CDs)水溶液与聚丙烯酸钠(PAAS)复合,制备了具有高荧光量子效率的(g-CDs@PAAS)复合材料.PAAS因具有大量羧基基团而具有强吸水性,能与g-CDs表面大量的羧基、羟基及氨基基团产生氢键作用,使g-CDs在复合材料中维持单分散状态,有效地克服了g-CDs在固态下因聚集而引发的荧光猝灭问题.这种复合方法操作简单,制备过程中原材料无损失,g-CDs负载量高达30%的发光复合材料的荧光量子效率为52%.此外,g-CDs@PAAS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和耐有机溶剂等特点,可作为颜色转换层应用于白光发光二极管.(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谭凤梅,严琪,刘韩,张帆[2](2019)在《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一系列聚丙烯酸钠和丙烯酰胺共聚物[P(AANa-co-AM)],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等手段对其表征。研究了溶液pH值、单体配比、吸附时间、Pb~(2+)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最适pH值下,不同单体配比的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AA/AM)吸附剂对Pb~(2+)的吸附效果不同,其中AA/AM单体配比为5∶5时,对Pb~(2+)的吸附效果最好。动力学研究表明,该复合材料对铅离子的吸附符合准二级模型;热力学实验数据显示,Langmuir模型比Freundlich模型更符合吸附等温线。当温度由298 K升高到318 K时,最大吸附量由591.7 mg/g增加到625.0 mg/g,热力学研究表明,P(AANa-co-AM)凝胶对Pb~(2+)的吸附为一自发吸热过程。(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李杨,周琴,于华年,蔡胜,段攀峰[3](2019)在《聚丙烯酸钠用量对聚丙烯酸钠/丁腈橡胶硫化胶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丁腈橡胶为基体材料,粒径74μm的聚丙烯酸钠为吸水组分,通过物理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酸钠/丁腈橡胶硫化胶,对其流变性能、吸水性能以及吸水膨胀过程进行了表征,利用拉曼光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别对其吸水过程和吸水后析出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吸水树脂聚丙烯酸钠用量超过40份时,其在橡胶基体中更容易团聚,难以分散,Payne效应增强,储能模量和损耗因子增加。随着聚丙烯酸钠用量的增加,聚丙烯酸钠/丁腈橡胶硫化胶的吸水速率增大,且最大吸水膨胀率明显增大;当聚丙烯酸钠用量为50份时,聚丙烯酸钠/丁腈橡胶硫化胶最终吸水膨胀率达到171.65%。但是拉曼光谱研究发现,试样表层的聚丙烯酸钠在20s左右完全析出,当聚丙烯酸钠用量为50份时,质量损失率达到21.25%。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热重分析表明,聚丙烯酸钠/丁腈橡胶硫化胶析出物大部分为聚丙烯酸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橡胶加工助剂。(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10期)

何超,杨昌跃,周天楠,邓莎[4](2019)在《原位交联法制备聚丙烯酸钠改性聚醚砜吸附小球实验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原位交联法和液-液相分离法制备聚丙烯酸钠改性聚醚砜小球。通过红外、热重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方法对小球进行表征确认;通过测试改性聚醚砜小球对铜离子的吸附能力来表征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清除能力,通过模拟吸附柱实验进一步考察改性小球的吸附应用能力。该实验设计合理,效果明显,涉及改性高分子材料的制备、表征和吸附性能测试等方面内容,适合针对工科学生开设。(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9年09期)

李水云,秦盼盼,张悦纳,田永尚,井强山[5](2019)在《膨胀珍珠岩/聚丙烯酸钠复合高吸液材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溶液聚合法,研究了不同用量的引发剂过硫酸钾、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接枝剂淀粉和不同程度的中和度等对聚丙烯酸钠树脂材料吸水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吸水性能下的配方.在最佳配方的基础上,探究了不同掺量膨胀珍珠岩对复合材料吸水和吸0.9%NaCl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分析复合材料的组成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膨胀珍珠岩的质量分数为12%时复合材料的吸液倍率最佳,其吸水和吸0.9%NaCl溶液分别为589g/g和123g/g.(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孙艺欣,曹刚,戴景富,张春宇,沈志强[6](2019)在《聚丙烯酸钠污染阴离子交换膜的清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丙烯酸钠对阴离子交换膜的污染是影响双极膜电渗析回收丙烯酸丁酯废水中有机酸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该问题研究开发了聚丙烯酸钠污染后离子交换膜的清洗方法,并采用膜电阻、迁移数、表面X射线光电子谱(XPS)分析等对膜清洗效果进行了表征。NaOH、Na Cl和HCl溶液3种清洗液对离子交换膜的机械清洗及超声强化清洗效果表明,HCl溶液对聚丙烯酸钠污染阴离子交换膜的清洗效果最好,超声波可促进NaOH、NaCl和HCl溶液的清洗效果。采用2. 0 mol/L的HCl溶液对受污染阴离子交换膜进行超声清洗,其膜电阻和迁移数可基本恢复到未污染膜的水平。(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桂芝,田雨[7](2019)在《Na_2HPO_4·12H_2O与聚丙烯酸钠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海藻酸钠作为增稠剂,选择硅酸钠、焦磷酸钠、硼砂为成核剂,以改善Na_2HPO_4·12H_2O储热性能。发现在5%质量分数的硅酸钠,5%质量分数的海藻酸钠作用下,相变体系的放热性能较优。并由丙烯酸钠单体经原位自由基聚合制备得到凝胶化的Na_2HPO_4·12H_2O/聚丙烯酸钠复合相变材料,实验表明该复合材料储热稳定性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16期)

涂征,袁月,裴志,刘北军,龚兴厚[8](2019)在《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其电响应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 N′-二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结合冷冻-解冻交联,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配比的聚丙烯酸钠(PAAS)/聚乙烯醇(PVA)互穿网络水凝胶,并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失重分析仪(TG)、万能试验机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VA均匀分散于互穿网络水凝胶中,PVA的加入可以提高PAAS水凝胶的热性能;使PAAS水凝胶的溶胀速率和最大溶胀度减小,在PVA含量达到14%(质量分数,下同)时最低,随后又提高;PVA的加入可以显着提高其力学性能,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均随PVA含量的增加而增大;PVA的加入提高了互穿网络的电响应灵敏度,且其最佳含量为21%。(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9年05期)

朴贤玲[9](2019)在《交联型聚丙烯酸钠/表面活性剂复配增稠体系及流变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功效产品配方简化设计理念和可视化技术发展的市场背景下,探究增稠剂和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对建立具有优异悬浮稳定性的配方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论文研究了新型聚丙烯酸钠(MV60,MAKIMOUSSE)与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用黏度法筛选出聚丙烯酸钠/表面活性剂协同增稠体系,考察了协同增稠体系的流变特性、微流变特性及悬浮稳定性。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明确了浓度、pH、温度对交联型聚丙烯酸钠(MV60)水溶液黏度的影响。0.5wt.%是MV60水溶液黏度随浓度增大的速率由慢到快的转折点。静置于25℃的MV60水溶液黏度比置于低温或高温时的黏度高。聚丙烯酸钠(MV60,MAKIMOUSSE)水溶液耐碱,不耐酸和盐(NaCl)。2)MV60可与菊粉月桂基氨基甲酸酯、植物乳酸菌发酵米、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TA100)、PEG-20甲基葡糖倍半硬脂酸酯(MSE-20)、PEG-40氢化蓖麻油(RH-40)、鲸蜡硬脂基葡糖苷(CG90)、聚氧乙烯(21)十八醇醚形成协同增稠体系。聚丙烯酸钠接枝淀粉(MAKIMOUSSE)可与植物乳酸菌发酵米、TA100、CG90形成协同增稠体系。3)获得聚丙烯酸钠(MV60,MAKIMOUSSE)与5种表面活性剂(蔗糖月桂酸酯、植物乳酸菌发酵米、TA100、CG90、油醇聚醚-3磷酸酯)复配体系的流动曲线、触变性、屈服应力、黏弹性曲线及黏温关系曲线等流变性能,发现MV60/植物乳酸菌发酵米复配体系和MAKIMOUSSE/植物乳酸菌发酵米复配体系耐温性能和稳定性良好,光学微流变数据和悬浮稳定性数据进一步证实了其稳定性。本文研究期望为护肤产品研发提供新基础配方体系,也建立了稳定性表征方法。(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9-05-16)

徐静远,汤淑云,邱运仁[10](2019)在《连续渗滤法预处理聚丙烯酸钠以及过滤电势随时间的变化(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超滤膜采用连续渗滤法对聚丙烯酸钠(PAAS)进行预处理以去除PAAS溶液中的小分子。研究了PAAS浓度、pH值、跨膜压差(TMP)和预处理时间对透过液浓度和渗透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需预处理时间(NPT)随着PAAS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TMP的增加而减小。渗透通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受pH值的影响,在pH为5.0、7.0和9.3时,渗透通量开始迅速下降,然后随着渗滤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直至稳定值;然而,在等电点pH值为3.0时,渗透通量随着渗滤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在pH大于等电点(IEP)进行渗滤时,小分子比较容易去除。过滤电势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渗透浓度的变化趋势相似,但前者对预处理效果的指示更便捷。(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9年03期)

丙烯酸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一系列聚丙烯酸钠和丙烯酰胺共聚物[P(AANa-co-AM)],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等手段对其表征。研究了溶液pH值、单体配比、吸附时间、Pb~(2+)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最适pH值下,不同单体配比的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AA/AM)吸附剂对Pb~(2+)的吸附效果不同,其中AA/AM单体配比为5∶5时,对Pb~(2+)的吸附效果最好。动力学研究表明,该复合材料对铅离子的吸附符合准二级模型;热力学实验数据显示,Langmuir模型比Freundlich模型更符合吸附等温线。当温度由298 K升高到318 K时,最大吸附量由591.7 mg/g增加到625.0 mg/g,热力学研究表明,P(AANa-co-AM)凝胶对Pb~(2+)的吸附为一自发吸热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丙烯酸钠论文参考文献

[1].吴子杰,李鑫,李志伟,李迪,翟阅臣.碳纳米点@聚丙烯酸钠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2].谭凤梅,严琪,刘韩,张帆.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J].化学工程.2019

[3].李杨,周琴,于华年,蔡胜,段攀峰.聚丙烯酸钠用量对聚丙烯酸钠/丁腈橡胶硫化胶性能的影响[J].化工新型材料.2019

[4].何超,杨昌跃,周天楠,邓莎.原位交联法制备聚丙烯酸钠改性聚醚砜吸附小球实验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

[5].李水云,秦盼盼,张悦纳,田永尚,井强山.膨胀珍珠岩/聚丙烯酸钠复合高吸液材料的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孙艺欣,曹刚,戴景富,张春宇,沈志强.聚丙烯酸钠污染阴离子交换膜的清洗方法[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9

[7].张桂芝,田雨.Na_2HPO_4·12H_2O与聚丙烯酸钠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8].涂征,袁月,裴志,刘北军,龚兴厚.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其电响应行为[J].中国塑料.2019

[9].朴贤玲.交联型聚丙烯酸钠/表面活性剂复配增稠体系及流变特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

[10].徐静远,汤淑云,邱运仁.连续渗滤法预处理聚丙烯酸钠以及过滤电势随时间的变化(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9

论文知识图

木质素磺酸钠的掺量对高纯石墨水悬浮...聚丙烯酸钠的结构式聚丙烯酸钠的掺量对天然鳞片石...聚丙烯酸钠的掺量对高纯石墨水...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掺量对高纯石墨水悬...不同分散剂对电气石粒径的影响

标签:;  ;  ;  ;  ;  ;  ;  

丙烯酸钠论文_吴子杰,李鑫,李志伟,李迪,翟阅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