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畸人论文_黄珏

导读:本文包含了精神畸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安德森,弗洛伊德,小镇,精神,伍德,精神分析,畸零。

精神畸人论文文献综述

黄珏[1](2019)在《“畸人之爱”:卡森·麦卡勒斯笔下的精神荒原》一文中研究指出卡森·麦卡勒斯是美国南方作家中的佼佼者,23岁即以处女作艳惊文坛,其作品多展现20世纪现代人所面临的种种精神困境。麦卡勒斯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群古怪的"畸零人"形象,以其身体和心智的双重畸零隐射严重的精神异化现象。本文以其代表作《心是孤独的猎手》和《伤心咖啡馆之歌》为主要切入点,结合美国南方的社会背景和文学传统,分析"畸零人"的爱与孤独,从而揭示出作者对现代人精神健康的隐忧。(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10期)

陈文玉[2](2016)在《《小镇畸人》:精神暴力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镇畸人》是美国自然主义时期重要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有梦想、有欲望,却无法实现,她们的精神受到种种摧残,人性受到压抑和扭曲,得不到满足。这是一种精神创伤、精神暴力,这种暴力导致小说中的女人在世俗的眼里是怪异的,是畸人。然而,她们对精神、情爱的追求是符合心理与生理需求的,是人性的。(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强媛媛[3](2015)在《无法言说的孤独——论《小城畸人》中人们面临的精神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小城畸人》,舍伍德·安德森刻画了一群无生气,挣扎在孤独边缘的活死人。他们活在孤独的世界里,而孤独的背后是他们面临的巨大的精神困境。本文试图分析文中人们所面临的精神困境,并希望唤起人们对那些看似畸形的人们以关心和爱护。此外,安德森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思考值得人们反思。(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5年15期)

高洁[4](2015)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角下的《小镇畸人》》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镇畸人》是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作者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分析小说中畸人们的精神世界,通过对畸人们怪异行为和精神世界的深入分析,找出现代人因为孤独所痛苦的原因,这些不仅仅是二十世纪美国生活的真实写照,对于当今社会也是适用的。相比之下,现代人反而显得更加孤独,也更加需要心灵上的沟通。因此,对畸人们精神世界的剖析还是很有现代意义的。(本文来源于《鸡西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丛虔[5](2014)在《新精神分析视角解读《小镇畸人》》一文中研究指出舍伍德·安德森(1876-1941)被称为第一个美国心理学作家。在文学领域,他影响了一批作家如欧内斯特·海明威,威廉·福克纳和约翰·斯坦贝克等人。所以舍伍德也被称为“大师们的大师”。《小镇畸人》是舍伍德·安德森第一部反映人类心理问题的作品。温斯堡小镇是所有受美国工业发展的中西部小城镇的缩影。安德森将温斯堡的每一个畸人在工业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心理创伤展现给每一位读者。纵观国内外评论,大多数评论家从精神分析角度研究畸人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此外,小说主题、社会背景、叙事技巧、小说结构等方面也进行了充分大量的研究。为了进一步挖掘作品的价值,笔者认为单纯从弗洛伊德理论分析作品中畸人的心理问题过于局限,弗洛姆新精神分析理论是对古典精神分析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结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提出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说,强调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尤其是社会变革对人产生的心理影响。因此笔者尝试从新精神分析批评角度分析作品中的畸人。本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为绪论,简要介绍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包括作者简介及小说概述;小说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及本论文研究的重要性,包括选题原因、研究目的及方法。第二章从新精神分析理论出发,引入德国心理学家弗洛姆的新精神分析理论,分别从叁个方面:“人的处境”,“人的需要”以及“社会性格”理论进行具体阐释与归纳。第叁章主要结合作品中人物成为畸人的原因,根据叁个理论对作品中的畸人进行分类,并结合作品进行具体分析。第四章概括总结本论文,归纳人在成长与发展中的心理需要,爱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关注人的需要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以及本论文的局限性。(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4-03-01)

张英俊[6](2013)在《《小镇畸人》中的精神异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舍伍德·安德森的《小镇畸人》以充满感情的笔触描述了十九世纪后期美国中西部小镇的生活风貌。小镇上的居民饱受清教道德规范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双重压迫,他们疏于交际,思想和行为十分古怪,他们与自身和小镇上其他居民的关系发生了异化。安德森通过描写这些怪人的外貌和拙于交际来表现他们精神上的异化,在那个日益冷漠的社会里,个人的内心充满矛盾。在《小镇畸人》中,困扰个人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他们的本能冲动与他们的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他们内心希望采取行动克服异化,但他们的能力和欲望都受到了压制。本文采用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弗洛姆和塞曼的观点解析《小镇畸人》中的异化现象。萨特强调人的主观意识在人的异化过程中的作用。他认为,人的痛苦源自他意识到自己在受折磨。他还指出,人害怕面对“他者”。人在面对“他者”时会感到自己是异类,无法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萨特还指出人会被迫接受错误的价值观念,导致自身异化,他把这种行为定义为“不诚”(bad faith)。本文试图应用萨特的异化理论分析《小镇畸人》中人物异化的根源。埃里希·弗罗姆在分析人的异化原因时,强调缺乏归属感是导致人异化的重要因素。他认为人需要归属感,渴望被他人接受,被他人需要,为了找到这种归属感,人不得不背弃本我,遵从被社会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而这种屈从最终导致了人的异化。梅尔文·塞曼借鉴了马克思和埃米尔·迪尔凯姆的异化理论,提出异化的“五维度”:权力缺乏、意义丧失、规范缺失、社会隔离、自我疏远。异化的这五个方面在《小镇畸人》中均有所体现,本文也要借鉴塞曼的观点来分析《小镇畸人》中人物的异化。本文结合存在主义哲学家的异化理论和安德森对当时文化的理解,探究导致小镇居民异化的根源。造成小镇居民异化的罪魁祸首是工业化和清教主义。受资本主义金钱至上价值观的影响,小镇居民盲目追求物质财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爱的丧失是导致他们异化的根本原因。在高度发达的机器工业面前,小镇居民感觉自己微不足道,无力掌握自己的命运,对自身价值的否认和无能感也导致了他们的异化。在多重价值观的冲击下,小镇居民信仰的动摇以及面对他者时的困惑与恐惧也是导致他们异化的主要因素。他们拙于辞令,生性懦弱,不敢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人,这也阻碍了他们之间的相互理解。他们无法在自己的本能欲望与信仰之间找到平衡,在新时代中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从而产生失落感,这些都是导致他们异化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胡晓红[7](2013)在《精神分析视角下《小镇畸人》中畸人形象之文化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舍伍德·安德森的短篇巨作《小镇畸人》被誉为美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奠定了安德森在美国现代小说先驱者的地位。本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新视角解读了作品中的畸人形象,探析了小镇上一个个落伍者孤独的内心世界,揭示了社会环境对人的困顿,展示出生活中的丑和畸形的美。(本文来源于《作家》期刊2013年02期)

尹莉[8](2012)在《多情与自我毁灭——机器时代下《小镇畸人》的精神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无意识论分析方法,以人格结构的"自我"、"本我"和"超我"为依据来解析话剧《小镇畸人》中的人物,可以更好地理解畸人的形成原因,并能更深刻地解读在旧的生活模式和道德准绳被击碎和新兴的社会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的夹缝中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的小镇畸人们。(本文来源于《戏剧文学》期刊2012年12期)

宋秀文[9](2012)在《痛苦的觉醒—评精神顿悟在舍伍德·安德森《小镇畸人》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小镇畸人》一书的出版,舍伍德·安德森奠定了自己成为美国文学史上一名杰出作家的地位。这部小说集称得上是美国文学史上较早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样本,总共收录了21篇关于生活在温士堡小镇的畸人生活经历的故事。其中使所有故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最重要的叙事技巧就是“精神顿悟”。“精神顿悟”就其哲学和字面意义来说,指的都是精神顿悟者突然解除了所有困扰的迷津,达到幡然醒悟的境界,或指的是精神顿悟者获取新的的信息与经验,虽本身并无意义,却阐明了一个更深层次或神秘的基本理论观点。在整部小说集中,几乎每个故事都可以被称为是主人公“顿悟时刻”的描述。由于安德森侧重于对人物心理世界的描写,所以精神顿悟这一技巧在《小镇畸人》中的运用为安德森探讨畸人思想、感情以及造成他们思想扭曲的根本原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试图从“精神顿悟”的角度来分析《小镇畸人》,从而发掘引起畸人远离社会现实的原因,并探寻精神顿悟的经历对畸人思想和今后生活的影响。本论文总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精神顿悟一词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国内外学者对精神顿悟的相关研究。第二部分集中分析精神顿悟在《小镇畸人》中的各种表现形式。通过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几乎所有的畸人在经历过“冒险”或者反复回忆过去时会激发他们的顿悟。除此以外,因无法与人沟通而引起的语塞也是激发精神顿悟的一个重要原因。第叁部分探讨精神顿悟在《小镇畸人》中表现出的特点。虽然精神顿悟作为写作技巧在不同的作品中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是在该篇小说中最为突出的两个特点是不可预知性和不协调性。第四部分阐述精神顿悟的作用,指明精神顿悟这一独特叙事技巧对谋篇布局、深化主题和促进人物的认知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五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指出畸人之所以思想畸形,其根本原因在于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工业化的发展给环境和人类带来的巨大影响。另外还探讨了精神顿悟这一文学技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2-10-01)

齐月[10](2012)在《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分析《小镇畸人》中的畸人》一文中研究指出舍伍德·安德森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特殊的地位。尽管他从未接受过正式的教育,也从未学习过如何写作,他却被誉为“名家之师”。《小镇畸人》是舍伍德·安德森的经典之作,而且这部作品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安德森的写作风格对像福克纳和海明威等作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说包括二十五个故事,描写了二十叁个畸人的精神世界和他们怪异的行为。这本书讲述了小镇上的人们,他们渴望被理解被爱的强烈的愿望,但是就是这种本能却被处在转型的社会所抑制。本论文旨在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分析《小镇畸人》中的畸人。主要运用的理论是弗洛伊德的泛性欲说和叁重人格结构。本论文试图借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来探究小镇上的畸人们的内心精神世界。本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论叁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导论。导论部分主要介绍舍伍德·安德森和他的作品,前人对安德森与其作品的评价、这一领域内的研究成果以及本论文的重要现实意义。第二部分是正文,共分叁章。第一章主要是关于书的作者舍伍德·安德森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第一章分为叁个部分,其中第一个部分概述了安德森的人生经历和他的代表作《小镇畸人》。对作者人生经历的了解能使我们更好的理解他的作品。十九世纪,美国处于从农业社会转为工业社会的社会转型时期。安德森本人就是这种转型社会的经历者和见证者,所以他将自己的感想抒发在《小镇畸人》中。第一章的第二部分简述了与本论文相关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理论。第叁部分分析了安德森的写作动机。由于他适应转型社会的痛苦的自身经历,他表达了他对农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怀念,和对在工业社会中畸人们的同情。第二章将运用弗洛伊德的泛性欲说来分析《小镇畸人》中的畸人。根据弗洛伊德所说,人们的行为由最强有力的本能所决定,这种本能就是性本能,性本能又分为性的本能和爱的本能。弗洛伊德将性本能这种重要的功能称为“力比多”。如果人们最重要的本能被抑制,而且没能找到一种合适的途径去释放,那么他们将会成为畸人。第一部分主要关于清教主义者和物质主义者之间的冲突。在工业化出现之前,清教主义的思想主导着人们的道德观。清教徒有很多原则和性方面的道德标准。为了追求精神和宗教上的目标,清教徒放弃了各种世俗的快乐。虽然工业进程临近,清教的原则却仍然深入人心。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物质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引入社会。也就是说,钱成为人们各种行为的目的。城市的发展使一种新的文化滋生就会使一种旧的文化灭亡。结果是清教的文化被物质文化所取代。因此,这两种不同的观念之间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是生活在转型社会中的人们感到痛苦。第二部分是关于畸人们在性释放方面的反应。根据弗洛伊德所说,精神失常和精神抑郁可能是由于对性冲动的压抑。这样,如果人们的性冲动无法得到释放,那么人们将会在性格方面不正常。在安德森笔下的小镇中的畸人们正是因为性冲动未得到释放而变成了畸人。总而言之,这些畸人生来本不是畸人,他们之所以成为畸人是因为他们选择用自己的方式来释放他们的压抑,而这种方式是畸形的方式。第叁章运用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分析理论,即叁重人格结构“自我”、“本我”、和“超我”,来分析小镇中的畸人们。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精髓分析理论分析小镇上畸人们,畸人们的精神世界和行为能得到更好的理解。而且小镇上人们称为畸人的原因也能得到更透彻的理解。在转型社会里,因为“自我”和“超我”之间的畸形的“本我”,人们感到无限的困惑甚至迷失自我。最后一部分是结论,这部分主要对前文的分析进行总结,并点出本文的主旨。通过应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本论文将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分析《小镇畸人》中的畸人。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应用到文学作品中无疑对文学分析是一项巨大的贡献。通过对畸人们怪异行为和时期之间联系的深入分析,我们能找出现代人因为孤独所痛苦的原因。本论文将揭示畸人们的精神世界并讨论“自我”和“超我”之间不平衡的关系。因此,本论文对于生活在现今社会中的现代人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2-05-01)

精神畸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镇畸人》是美国自然主义时期重要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有梦想、有欲望,却无法实现,她们的精神受到种种摧残,人性受到压抑和扭曲,得不到满足。这是一种精神创伤、精神暴力,这种暴力导致小说中的女人在世俗的眼里是怪异的,是畸人。然而,她们对精神、情爱的追求是符合心理与生理需求的,是人性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精神畸人论文参考文献

[1].黄珏.“畸人之爱”:卡森·麦卡勒斯笔下的精神荒原[J].文化学刊.2019

[2].陈文玉.《小镇畸人》:精神暴力书写[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

[3].强媛媛.无法言说的孤独——论《小城畸人》中人们面临的精神困境[J].中外企业家.2015

[4].高洁.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角下的《小镇畸人》[J].鸡西大学学报.2015

[5].丛虔.新精神分析视角解读《小镇畸人》[D].华北电力大学.2014

[6].张英俊.《小镇畸人》中的精神异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3

[7].胡晓红.精神分析视角下《小镇畸人》中畸人形象之文化解读[J].作家.2013

[8].尹莉.多情与自我毁灭——机器时代下《小镇畸人》的精神解析[J].戏剧文学.2012

[9].宋秀文.痛苦的觉醒—评精神顿悟在舍伍德·安德森《小镇畸人》中的运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2

[10].齐月.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分析《小镇畸人》中的畸人[D].辽宁大学.2012

论文知识图

主题索引主题索引(2)主题索引主题索引(1)

标签:;  ;  ;  ;  ;  ;  ;  

精神畸人论文_黄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