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膜冲压用模具论文和设计-杨皓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胶膜冲压用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上模板和安装板,安装板与上模板之间具有复位弹簧,上模板的下表面具有冲压区,冲压区具有多个冲压槽,安装板的下表面具有多个冲压柱,冲压柱插入冲压槽且均能沿冲压槽上下滑动,未冲压时,冲压柱凹陷于上模板,上模板设有定位针,下模板具有与定位针相匹配的定位孔;下模板具有与冲压槽形状匹配的冲压孔,上模板安装有导柱,下模板具有与导柱相匹配的导套;下模的上表面具有两个卡块。本实用新型上模通过采用上模板和安装板相组合的方式以及二者之间采用的冲压柱和复位弹簧的设计,对冲压柱形成缓冲保护,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减少模具更换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胶膜冲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板(3)和安装板(4),所述下模位于所述上模的正下方,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上模板的上方,所述安装板与所述上模板之间具有复位弹簧(5),所述上模板的下表面具有冲压区,所述冲压区具有多个冲压槽(6),所述冲压槽为贯通所述上模板的通孔,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具有多个冲压柱,所述冲压柱插入所述冲压槽且均能沿所述冲压槽上下滑动,未冲压时,所述冲压柱凹的下端陷于所述上模板,且所述冲压柱的下表面与所述上模板的下表面的距离为3-5mm;所述上模板设有定位针(7),所述下模具有与所述定位针相匹配的定位孔(8);所述下模具有与所述冲压槽形状匹配的冲压孔(9),所述冲压孔位于所述冲压柱的正下方,所述冲压孔为盲孔;所述上模板安装有导柱(10),所述下模具有与所述导柱相匹配的导套(11);所述下模的上表面具有两个卡块(12),所述卡块与所述下模的上表面之间具有间隙,胶膜能够位于所述间隙并在所述卡块的下表面与下模的上表面之间移动;所述冲压孔为腰形孔,所述冲压孔的宽度为3.45-3.55mm,且长度为2.68-2.72mm。

设计方案

1.一种胶膜冲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板(3)和安装板(4),所述下模位于所述上模的正下方,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上模板的上方,所述安装板与所述上模板之间具有复位弹簧(5),所述上模板的下表面具有冲压区,所述冲压区具有多个冲压槽(6),所述冲压槽为贯通所述上模板的通孔,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具有多个冲压柱,所述冲压柱插入所述冲压槽且均能沿所述冲压槽上下滑动,未冲压时,所述冲压柱凹的下端陷于所述上模板,且所述冲压柱的下表面与所述上模板的下表面的距离为3-5mm;

所述上模板设有定位针(7),所述下模具有与所述定位针相匹配的定位孔(8);

所述下模具有与所述冲压槽形状匹配的冲压孔(9),所述冲压孔位于所述冲压柱的正下方,所述冲压孔为盲孔;

所述上模板安装有导柱(10),所述下模具有与所述导柱相匹配的导套(11);

所述下模的上表面具有两个卡块(12),所述卡块与所述下模的上表面之间具有间隙,胶膜能够位于所述间隙并在所述卡块的下表面与下模的上表面之间移动;

所述冲压孔为腰形孔,所述冲压孔的宽度为3.45-3.55mm,且长度为2.68-2.72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膜冲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区的宽度为84-86mm,在所述冲压区的宽度方向,相邻的所述冲压槽之间的距离为12.8-13.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膜冲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设有6个,其中6个位于所述上模的4个角,剩余的2个位于所述上模的长侧边的中间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膜冲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针设有四个,且分别位于上模板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膜冲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均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通过螺栓与所述上模板或下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膜冲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具有4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膜冲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槽设有2排,每排5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膜冲压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柱为铸铁块或不锈钢块。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胶膜冲压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用于胶膜冲压的模具。

背景技术

胶膜、胶带或其他软性材料在进行切断分条的过程中,需要先通过模板将刀具固定,胶带等材料放置在下模上,机器通过下压上模板,将胶带分隔成所需的形状,由于所需的形状一般根据客户的需要确定。

而一般的模切机在对材料进行加工前,对于材料的尺寸没有进行一定的规定,从而在加工时,容易造成材料的浪费,同时,在对材料进行加工时,往往不进材料的控制,让机器按设定的距离来进行加工,这样的设计对于生产容易产生过多的废料,不利于生产加工,提高了生产成本。

本研发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新型的胶膜冲压用模具,特别适用于腰形胶片的冲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胶膜冲压用模具,上模采用上模板和安装板相组合的方式以及二者之间采用的冲压柱和复位弹簧的设计,对冲压柱形成缓冲保护,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减少模具更换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胶膜冲压用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板和安装板,所述下模位于所述上模的正下方,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上模板的上方,所述安装板与所述上模板之间具有复位弹簧,所述上模板的下表面具有冲压区,所述冲压区具有多个冲压槽,所述冲压槽为贯通所述上模板的通孔,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具有多个冲压柱,所述冲压柱插入所述冲压槽且均能沿所述冲压槽上下滑动,未冲压时,所述冲压柱的下端凹陷于所述上模板,且所述冲压柱的下表面与所述上模板的下表面的距离为3-5mm;

所述上模板设有定位针,所述下模具有与所述定位针相匹配的定位孔;

所述下模具有与所述冲压槽形状匹配的冲压孔,所述冲压孔位于所述冲压柱的正下方,所述冲压孔为盲孔;

所述上模板安装有导柱,所述下模具有与所述导柱相匹配的导套;

所述下模的上表面具有两个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下模的上表面之间具有间隙,胶膜能够位于所述间隙并在所述卡块的下表面与下模的上表面之间移动;

所述冲压孔为腰形孔,所述冲压孔的宽度为3.45-3.55mm,且长度为 2.68-2.72mm。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冲压区的宽度为84-86mm,在所述冲压区的宽度方向,相邻的所述冲压槽之间的距离为12.8-13.1mm。

进一步地说,所述复位弹簧设有6个,其中6个位于所述上模的4个角,剩余的2个位于所述上模的长侧边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说,所述定位针设有四个,且分别位于上模板的两侧。

进一步地说,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均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通过螺栓与所述上模板或下模连接。

进一步地说,所述导柱具有4个。

进一步地说,所述冲压槽设有2排,每排5个。

进一步地说,所述冲压柱为铸铁块或不锈钢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中上模包括安装板和上模板,工作时,胶膜卡于卡块与下模的上表面之间并移动,冲压时,安装板和上模板同时下压,此时设于安装板的冲压柱会沿着冲压槽下压,与下模的冲压孔配合,在胶膜上冲压出一定形状的胶膜片,同时定位针会与定位孔配合在胶膜上冲压出定位孔,冲压动作结束后,上抬上模,此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将上模板弹开回位,准备下一个冲压动作,因此本实用新型中上模采用上模板和安装板相组合的方式以及二者之间采用的冲压柱和复位弹簧的设计,对冲压柱形成缓冲保护,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减少模具更换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模具有多个冲压柱,一次冲压即可得到多个所需规格的胶膜,提高效率,减低成本。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模的结构示意图(未安装把手);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模的下表面的平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模的上表面的平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冲压孔的放大图;

上模1、下模2、上模板3、安装板4、复位弹簧5、冲压槽6、定位针7、定位孔8、冲压孔9、导柱10、导套11、卡块12、把手13、螺栓14、冲压孔的宽度W1,且长度L1,所述冲压区的宽度W2、相邻的所述冲压槽之间的距离L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功效。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其它不同的方式予以实施,即,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范畴下,能予不同的修饰与改变。

实施例:一种胶膜冲压用模具,如图1到图4所示,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板3和安装板4,所述下模位于所述上模的正下方,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上模板的上方,所述安装板与所述上模板之间具有复位弹簧5,所述上模板的下表面具有冲压区,所述冲压区具有多个冲压槽6,所述冲压槽为贯通所述上模板的通孔,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具有多个冲压柱,所述冲压柱插入所述冲压槽且均能沿所述冲压槽上下滑动,未冲压时,所述冲压柱的下端凹陷于所述上模板,且所述冲压柱的下表面与所述上模板的下表面的距离为3-5mm;

所述上模板设有定位针7,所述下模具有与所述定位针相匹配的定位孔8;

所述下模具有与所述冲压槽形状匹配的冲压孔9,所述冲压孔位于所述冲压柱的正下方,所述冲压孔为盲孔;

所述上模板安装有导柱10,所述下模具有与所述导柱相匹配的导套11;

所述下模的上表面具有两个卡块12,所述卡块与所述下模的上表面之间具有间隙,胶膜能够位于所述间隙并在所述卡块的下表面与下模的上表面之间移动;

所述冲压孔为腰形孔,所述冲压孔的宽度W1为3.45-3.55mm,且长度L1 为2.68-2.72mm。

所述冲压区的宽度W2为84-86mm,在所述冲压区的宽度方向,相邻的所述冲压槽之间的距离L2为12.8-13.1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弹簧设有6个,其中6个位于所述上模的4个角,剩余的2个位于所述上模的长侧边的中间位置。

所述定位针设有四个,且分别位于上模板的两侧。

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均还包括把手13,所述把手通过螺栓14与所述上模板或下模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柱具有4个。

所述冲压槽设有2排,每排5个。

所述冲压柱为铸铁块或不锈钢块。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

工作时,胶膜卡于卡块与下模的上表面之间并移动,冲压时,安装板和上模板同时下压,此时设于安装板的冲压柱会沿着冲压槽下压,与下模的冲压孔配合,在胶膜上冲压出一定形状的胶膜片,同时定位针会与定位孔配合在胶膜上冲压出定位孔,冲压动作结束后,上抬上模,此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将上模板弹开回位,准备下一个冲压动作,因此本实用新型中上模采用上模板和安装板相组合的方式以及二者之间采用的冲压柱和复位弹簧的设计,对冲压柱形成缓冲保护,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减少模具更换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冲压过程中,在上模下压时,通过导柱与导套的配合,起到导向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胶膜冲压用模具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3791.8

申请日:2019-01-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408671U

授权时间:20190920

主分类号:B26F 1/44

专利分类号:B26F1/44;B26D7/26;B26D7/01

范畴分类:26C;

申请人:昆山域之光电子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昆山域之光电子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开发区郭泽路528号2号房

发明人:杨皓

第一发明人:杨皓

当前权利人:昆山域之光电子有限公司

代理人:周雅卿

代理机构:32312

代理机构编号:苏州周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胶膜冲压用模具论文和设计-杨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